中医经方临床运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技略”:“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经方者, 本 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 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结,反之于平。” 2.经典医著中的方剂。指《内经》、《伤寒论》、《金匮要 略》中的方剂。 3.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即张仲景方。 《金匮心典·徐序》:“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 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 通常所说经方,多指第三说。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配伍严谨
• 用经方时某个病的一组症状中有一两个兼证,这个方子不能涉及则 加上一味治这个兼证的药物,如:小柴胡汤治少阳病时,见腹痛加芍 药;桂枝汤解外见喘者加厚朴杏子;栀子豉汤治心烦见呕者加生姜,
• 再则所加药物不可与原方相违,如:桂枝汤解外,即使见咳喘,也不 可加收敛之剂;小建中汤补中,既使见失眠亦慎用重镇之品。
主药突出
• 所谓主药,一是指药物在方中起主导作用,一是针对病机起主治作 用。论中共计98味药,其中可称主药者,按六经病证的主方来分, 如:
太阳病的麻黄、桂枝; 阳明病的石膏、知母、大黄、芒硝; 少阳病的柴胡、黄芩; 太阴病的人参、白术; 少阴病的附子、干姜; 厥阴病的吴茱萸、当归; 即是各经的主药。
二枚。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 • 芍药加到六两——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太阴病腹满时痛者; • 去芍药——桂枝去芍药汤——治疗“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
者”;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配伍严谨
• 加葛根四两——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太阳中风兼颈项强直不舒 者;
• 加炮附子一枚——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太阳病,发汗,遂漏不 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增加剂量,减少剂量,增一味药,减一味药,治疗的病证均有不 同,都有明确的依据或说法。
• 时方 ——是指宋元以后的方剂,也指近代医生师承授受的常规方、 流行方、通套方。
• 成方(传统方)——包括古方、经方、时方 • 现代方 ——建国后的处方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经方的特点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经方的特点
• 配伍严谨 • 主药突出 • 方证明确 • 注重胃气 • 将息有法 • 煎服特色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主药突出
•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其所出113方分属于六经,方随证设, 证药合机,组成各病各症的主方。然六经病机不一,故各自有本经 的主方,如:
太阳病的麻黄汤、桂枝汤; 阳明病的白虎汤、承气汤; 少阳病的小柴胡汤、黄芩汤; 太阴病的理中汤; 少阴病的四逆汤; 厥阴病的乌梅丸。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 加味不应全面统筹,能少加不多加,如:白虎汤口渴加人参,是因其 生津又益气,而不用瓜蒌根和党参。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配伍严谨
• 另一方面,用经方时其方中某一味药(不是主药)妨碍病中某个症 的去除则把此药减掉,如:理中汤见下利用白术而呕者去白术,是因 为白术药势向上,呕则不宜,故去之;小青龙汤治外感有水气,用 麻黄宜发,若小便不利,水溢在下又当去之。
为之君; • 桂枝既能温经散寒,又能透营达卫,为之臣; • 杏仁既能降肺气,又能散风寒,为之佐; • 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
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 义。 • 廖廖四味,君臣佐使配伍中严医经谨方临床,运用堪称经方中之经典之方。
配伍严谨
• 再以桂枝汤为例。 •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方证明确
• 经方运用,常常灵活多变,方随法变,药因证异,有的 放矢,灵活而不离辨证论治的原则。 如治胸痹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用栝蒌薤白白 酒汤治疗;在此基础上出现不得卧,便用栝蒌薤白半夏 汤治疗;出现心中痞气,胁下之气逆抢心,便改用枳实 薤白桂枝汤治疗。 唐容川谓仲景用药之法“全凭乎证,添一证则 添一药,易一证亦易一药” 。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经方与时方、成方、现代方
• 经方就是古方,主要指汉唐以前的方剂,以张仲景的《伤寒论》、 《金匮要略》 方为代表。《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 方262首,除去重复的,共计178方,用药151味。后世中医学家称 《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 “医圣”。
经方不流行的原因
不敢用 不想用 不会用
第一、二种人不是很多,更多的是第三种。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经方热的思考
应用准确 疗效确切 灵活加减 主治扩大 盲目跟风 唯我自大
支持第一、二种人,防止第三种人。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经方
定义 特点 理解 应用
举例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中医经方概念
其说有三: 1. 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汉书·艺文志》: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配伍严谨
• 再如经方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二方都由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 组成。
• 前方姜、附用量比较小,主治阴盛阳微而致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 吐,复不能吐,手足寒,干呕,脉弦迟等证候,有回阳救逆的功用。
• 后方姜、附用量比较大,主治阴盛格阳于外而致四肢厥逆,里寒外 热,身反不恶寒,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的证候,有回阳逐阴,通脉 救逆的功用。 由此可知,经方药量的增加或减少,可以是单纯的改变,也可以 随着组成的配伍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方证明确
• 立方以辨证为准绳 太阳病,病位在表,总应“汗而发之”,但同时风寒表证,却有
表实、表虚之异,至于太阳病的兼证、合病、并病wenku.baidu.com误治后的变证、 坏证,亦每随证立方。
如伤寒表实,兼里有郁热、不汗出而烦躁者,设大青龙汤内夹饮 邪,咳嗽而喘者,设小青龙汤。
结胸证,为邪热与有形之痰水互结在胸,故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 痞证,为无形之邪滞留胸膈,故以五泻心汤开结散痞 协热利者,用葛根芩连汤解表,兼清肠热 表热里寒之力,又以桂枝人参汤解表温中。
配伍严谨
• 纵观仲景诸方,大多药味精简,一般方剂多5-7味中药组成,药物 的选择也非常精悍,往往一药多能,方中的君臣佐使的配伍也非常 严谨。
• 加减严谨,一药变化即成新方 • 比例严谨,加减一药方中剂量亦变 • 剂量严格,比例不同亦为新方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配伍严谨
• 如《伤寒论》中麻黄汤,主治外感表实证, • 麻黄既能发越人体阳气,又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配伍严谨
• 用经方时某个病的一组症状中有一两个兼证,这个方子不能涉及则 加上一味治这个兼证的药物,如:小柴胡汤治少阳病时,见腹痛加芍 药;桂枝汤解外见喘者加厚朴杏子;栀子豉汤治心烦见呕者加生姜,
• 再则所加药物不可与原方相违,如:桂枝汤解外,即使见咳喘,也不 可加收敛之剂;小建中汤补中,既使见失眠亦慎用重镇之品。
主药突出
• 所谓主药,一是指药物在方中起主导作用,一是针对病机起主治作 用。论中共计98味药,其中可称主药者,按六经病证的主方来分, 如:
太阳病的麻黄、桂枝; 阳明病的石膏、知母、大黄、芒硝; 少阳病的柴胡、黄芩; 太阴病的人参、白术; 少阴病的附子、干姜; 厥阴病的吴茱萸、当归; 即是各经的主药。
二枚。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 • 芍药加到六两——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太阴病腹满时痛者; • 去芍药——桂枝去芍药汤——治疗“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
者”;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配伍严谨
• 加葛根四两——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太阳中风兼颈项强直不舒 者;
• 加炮附子一枚——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太阳病,发汗,遂漏不 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增加剂量,减少剂量,增一味药,减一味药,治疗的病证均有不 同,都有明确的依据或说法。
• 时方 ——是指宋元以后的方剂,也指近代医生师承授受的常规方、 流行方、通套方。
• 成方(传统方)——包括古方、经方、时方 • 现代方 ——建国后的处方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经方的特点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经方的特点
• 配伍严谨 • 主药突出 • 方证明确 • 注重胃气 • 将息有法 • 煎服特色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主药突出
•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其所出113方分属于六经,方随证设, 证药合机,组成各病各症的主方。然六经病机不一,故各自有本经 的主方,如:
太阳病的麻黄汤、桂枝汤; 阳明病的白虎汤、承气汤; 少阳病的小柴胡汤、黄芩汤; 太阴病的理中汤; 少阴病的四逆汤; 厥阴病的乌梅丸。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 加味不应全面统筹,能少加不多加,如:白虎汤口渴加人参,是因其 生津又益气,而不用瓜蒌根和党参。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配伍严谨
• 另一方面,用经方时其方中某一味药(不是主药)妨碍病中某个症 的去除则把此药减掉,如:理中汤见下利用白术而呕者去白术,是因 为白术药势向上,呕则不宜,故去之;小青龙汤治外感有水气,用 麻黄宜发,若小便不利,水溢在下又当去之。
为之君; • 桂枝既能温经散寒,又能透营达卫,为之臣; • 杏仁既能降肺气,又能散风寒,为之佐; • 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
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 义。 • 廖廖四味,君臣佐使配伍中严医经谨方临床,运用堪称经方中之经典之方。
配伍严谨
• 再以桂枝汤为例。 •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方证明确
• 经方运用,常常灵活多变,方随法变,药因证异,有的 放矢,灵活而不离辨证论治的原则。 如治胸痹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用栝蒌薤白白 酒汤治疗;在此基础上出现不得卧,便用栝蒌薤白半夏 汤治疗;出现心中痞气,胁下之气逆抢心,便改用枳实 薤白桂枝汤治疗。 唐容川谓仲景用药之法“全凭乎证,添一证则 添一药,易一证亦易一药” 。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经方与时方、成方、现代方
• 经方就是古方,主要指汉唐以前的方剂,以张仲景的《伤寒论》、 《金匮要略》 方为代表。《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 方262首,除去重复的,共计178方,用药151味。后世中医学家称 《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 “医圣”。
经方不流行的原因
不敢用 不想用 不会用
第一、二种人不是很多,更多的是第三种。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经方热的思考
应用准确 疗效确切 灵活加减 主治扩大 盲目跟风 唯我自大
支持第一、二种人,防止第三种人。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经方
定义 特点 理解 应用
举例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中医经方概念
其说有三: 1. 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汉书·艺文志》: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配伍严谨
• 再如经方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二方都由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 组成。
• 前方姜、附用量比较小,主治阴盛阳微而致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 吐,复不能吐,手足寒,干呕,脉弦迟等证候,有回阳救逆的功用。
• 后方姜、附用量比较大,主治阴盛格阳于外而致四肢厥逆,里寒外 热,身反不恶寒,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的证候,有回阳逐阴,通脉 救逆的功用。 由此可知,经方药量的增加或减少,可以是单纯的改变,也可以 随着组成的配伍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方证明确
• 立方以辨证为准绳 太阳病,病位在表,总应“汗而发之”,但同时风寒表证,却有
表实、表虚之异,至于太阳病的兼证、合病、并病wenku.baidu.com误治后的变证、 坏证,亦每随证立方。
如伤寒表实,兼里有郁热、不汗出而烦躁者,设大青龙汤内夹饮 邪,咳嗽而喘者,设小青龙汤。
结胸证,为邪热与有形之痰水互结在胸,故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 痞证,为无形之邪滞留胸膈,故以五泻心汤开结散痞 协热利者,用葛根芩连汤解表,兼清肠热 表热里寒之力,又以桂枝人参汤解表温中。
配伍严谨
• 纵观仲景诸方,大多药味精简,一般方剂多5-7味中药组成,药物 的选择也非常精悍,往往一药多能,方中的君臣佐使的配伍也非常 严谨。
• 加减严谨,一药变化即成新方 • 比例严谨,加减一药方中剂量亦变 • 剂量严格,比例不同亦为新方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配伍严谨
• 如《伤寒论》中麻黄汤,主治外感表实证, • 麻黄既能发越人体阳气,又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