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灌肠治疗适应.txt什么叫神话?请听男人向你表达爱意;什么叫传说?请听男人对你的承诺;什么叫梦境?请看你自己听到前两者时的反应。中药灌肠治疗适应症:
1、溃疡性结肠炎:马齿笕50g 青黛50g 白头翁50g 黄柏50g 丹皮50g 大黄50g
珍珠粉 60g
煎液250ml/次,保留灌肠,1次/日
2、大肠癌:龙葵 15g 白花蛇舌草15g 生薏仁15g 狼毒 1.5g 半枝莲15g
鸡血藤 15g
水煎灌肠,1次/日
3、结核性腹膜炎:黄芩60g 百部60g 大腹皮15g 莱菔子15g 泽泻15g
红藤15g 丹皮10g 大黄15g 败酱草15g
水煎灌肠,1次/日
4、急性胰腺炎:大黄(后下)20g 木香10g 延胡索12g 龙胆草10g 白芍10g
黄连 5g 黄柏10g 黄芩10g
水煎灌肠,1剂/日
5、胆石症:茵陈 10g 延胡索10g 黄柏10g 川楝子10g 木香12g 栀子10g
金钱草12g 海金沙(包煎)10g
6、肝性脑病:水牛角(先煎)20g 川连5g 茵陈 10g 大黄(后下)12g 白蔻仁10g
石菖蒲 15g 黄芩10g 郁金10g 通草 10g 滑石 10g 全蝎 3g
水煎灌肠,1剂/日
7、肠结核:百部 10g 怪柳 10g 矮地茶 12g 石吊兰 12g 鳖甲(先煎)15g
地骨皮 10g 黄柏10g 二冬(各)10g
水煎灌肠,1剂/日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
1、反流性食管炎
①体针:主血为内关、足三里、配穴肝俞、上腕、公孙、用平补平泻法。
②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
2、食管癌
①体针:主穴为巨阙、上腕、配穴为足三里、内关、通谷、风门,每次取3-4穴,实症用泻法,虚症用补法。
②耳针:选食管、胃、脾、神门,中度刺激并留针
3、急性单纯性胃炎
体针:取足三里、内关,用平补平泻法。
4、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
体针:取内关、足三里、脾俞、中腕、气海、关元,以补法为主。
5、慢性胃炎
①体针:主穴为内观、足三里、中脘,配穴为胃俞、肝俞、脾俞、太冲,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②耳针:取胃、脾、肝,中度、刺激并留针。
6、消化性溃疡
①体针:主穴为足三里、中脘、内关,配穴为阴陵泉、三阴交等,先刺双侧足三里,强刺激,再刺内关等穴;隐痛配阴陵泉,空腹痛配三阴交。
②耳针:取胃、脾、交感、神门、皮质下,每次取2-3穴,留针20-30min,或埋针。
7、胃癌
①体针:选阳陵泉、足三里、内关,配穴为胃俞、膈俞、太冲,每次取2-3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②耳针:选胃、交感、腹,中度刺激并留针。
8、肠结核
体针:取足三里、天枢、梁门、上巨虚、脾俞、胃俞、三阴交、太冲、公孙,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9、克罗恩病
体针:内关、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10、溃疡性结肠炎
体针: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梁门、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公孙、太冲、内庭,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11、大肠癌
体针:梁门、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公孙、内关、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12、肝硬化
①体针:可选肝俞、脾俞、中府,用平补平泻法。
②耳针:取肝、胃、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中度刺激或留针。
13、肝性脑病
体针:取太冲、内庭、使宣、内关、水沟等,泻法为主。
14、急性胆囊炎
①体针:主穴为阳陵泉、胆囊穴、足三里,配穴为章门、期门、曲池、合谷,强刺激加留针。
②耳针:取皮质下、交感和胰胆穴位。
15、慢性胆囊炎
①体针:主穴为胆囊穴、胆俞,配穴为内关、上脘,用平补平泻法。
②耳针:胆穴、胰穴、交感,中度刺激或留针。
16、胆石病
①体针:主穴为足三里、阳陵泉、巨厥、中脘,配穴为公孙、内关,用泻法。
②耳针:胆区留针30min。
17、急性胰腺炎
体针:可选足三里、上脘、脾俞、中脘、下巨虚、胆俞、内关、阳陵泉等穴,每次取2-3穴,交替使用。
18、慢性胰腺炎
①体针:取中脘、梁门、天枢、阳陵泉、足三里,用泻法。
②耳针:胰、胆穴位埋线。
19结核性腹膜炎
体针:主穴为三阴交、足三里、中脘、脾俞,配穴为章门、气海、水分,用泻法。
20病毒性胃肠炎
体针:腹痛甚者,可针灸足三里,灸神阙、中脘、天枢等;呕甚者,灸内关、中脘等。
21、甲性病毒性肝炎
体针:①恶心呕吐:可针内关、大陵或耳穴神门。
②腹胀:可针灸关元、中脘、天枢、大横、气海等穴。
③肝区疼痛:针期门、章门、行间、丘墟、涌泉、阳陵泉等。
22、乙型病毒性肝炎
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治疗同"甲型肝炎"。
①发热:镇至阳、阳陵泉、大椎、太冲等穴。
②神昏:针人中、中冲、少冲(放血)。
③高热抽搐:针百会、风府、曲池、大椎、涌泉、太冲、十二井穴等。
23、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高热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腹胀可痕气海、灸神阙。
24、细菌性食物中毒
腹痛吐泻,宜针足三里、内关、中脘,灸神阙;亦可用生大蒜捣烂,敷双侧涌泉穴。
25、细菌性痢疾
体针:一般取足三里、关元、气海、天枢等穴针灸。里急后重明显者加阳陵泉;恶寒发热者加曲池;白冻多加合谷;赤冻多加腕骨穴。
另外,慢性细菌性痢疾仅有腹胀、便次增多,可用普鲁卡因穴位(上巨虚、足三里)封闭;亦可予大肠俞、脾俞、胃俞埋线治疗。
26、肠阿米巴病
体针:腹痛针足三里、关元、气海、天枢;里急后重加阳陵泉、三阴交;恶寒加曲池、风府;赤冻下痢加腕骨。
27、疟疾
体针:取大椎、肝俞、足三里、内关或合谷、百会穴、大椎针刺退热;取大椎、陶道、间使、后溪于发作前1-2小时针刺,对间日虐有治疗作用。
28、钩端螺旋体病
体针:可针刺风池、大椎、合谷、曲池等穴。头痛加针太阳;并发眼部疾患加承泣、睛明、肝俞;瘫痪者可选用针灸或按摩。
29、蛔虫病
体针:肠梗阻可针中脘、天枢、足三里;呕吐加内关;胆道蛔虫针至阳、大横、关元、天枢,亦可加针胆囊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