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学习辅导二(第四章-第六章)

财政与税收学习辅导二(第四章-第六章)
财政与税收学习辅导二(第四章-第六章)

财政与税收学习辅导二

(第四章—第六章)

第四章商品课税和金融企业的纳税业务

学习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商品课税的概念和特点,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征税规定,消费税的主要特点,营业税的主要征税规定;难点在于增值税税基的确定区分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掌握不同情况下营业税计税依据的确定,理解我国加入WTO后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尤其是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企业的影响。

本章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

●商品课税的概念和特点

●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征税规定

●消费税的主要特点

●营业税的主要征税规定

●增值税税基的确定

●掌握不同情况下营业税计税依据的确定

 具体内容如下:

重点

1.商品课税的概念和特点

商品课税又称商品劳务课税或流转课税,是指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全部或部分货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因此,商品课税必须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为前提,与商品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2.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征税规定

(1)增值税的概念和类型

(2)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应掌握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了解有关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和免税规定。

(3)增值税纳税人的基本规定和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标准。

(4)增值税的税率和征收率。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的税率包括基本税率、低税率和零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适用6%或4%的征收率。

(5)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包括一般纳税人应纳税款的计算,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款的计算、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3.消费税的主要特点

即征税范围的选择性、征收环节的单一性、税率或单位税额的差别性、征收方法的灵活性和税负的转嫁性。掌握消费税的主要特点可为全面了解消费税的征税规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营业税的主要征税规定

包括营业税的征税范围、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等。应重点掌握金融企业纳税营业税的有关规定。

难点

1.增值税税基的确定

增值税税基是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如果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收取的是价税合计款,应先换算成不含税价格。一般情况下,收取的价外费用作为含税价处理。

【例1】某商店向消费者销售洗衣机,某月销售100台,每台含税销售价为980元,则该商场该月销售洗衣机的不含税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分别为:

不含税销售额= (100×980)÷(1+17%) = 83760.68 (元)

销项税额= 83760.68×17% = 14239.3(元)

【例2】某公司销售船用柴油20吨,每吨不含税单价1000元,价外代有关部门收取渔业发展基金每吨198.9元。该笔业务的不含税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分别为:

不含税销售额= 1000×20+198.9÷(1+17%)×20 = 23400(元)

销项税额 = 23400×17% = 3978(元)

2.区分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

3. 掌握不同情况下营业税计税依据的确定

包括营业税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

【例3】某运输公司某月取得客运收入60000元,其中含1‰的保险费用;取得货运收入68000元,其中支付给其他联营运输公司运费18000元,则该公司该月应纳营业税额为:应纳营业税=(60000+68000-18000)×3% = 3300(元)

【例4】甲公司承包一项工程,总造价6000万元。甲公司将其中1500万元的安装工程

分包给乙公司。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又支付给甲公司材料差价款600万元,提前竣工奖150万元。甲公司又将其中的材料差价款200万和提前竣工奖50万元支付给乙公司,则此项业务涉及的营业税为:

甲公司应纳营业税额=(6000-1500+600-200+150-50)×3% = 150(元)

甲公司应代扣代缴乙公司应纳的营业税额 = (1500+200+50)×3% = 52.5(元)

第五章所得课税与金融企业的纳税业务

学习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所得额的概念及其与流转额的区别,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和课税对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企业所得税的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及具体范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难点在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企业分回利润、股息、红利补税的计算,居民和非居民的判定,个人应纳税所得税额的确定,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的规定。

本章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 

境内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

具体内容如下:

 重点

1.所得额的概念及其与流转额的区别

2.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和课税对象

3.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4.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5. 企业所得税的申报缴纳

6.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及具体范围

7.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8. 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难点

境内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

掌握境内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的计算公式,扣除限额,应当分国(地区)不分项计算。纳税人来源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低于扣除限额的,可以从应纳税额中按实扣除;超过限额的,其超过不分不得在本年度的应纳税额中扣除,也不得列为费用支出,但可以用以后年度税额扣除不超过限额的余额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例】某企业1999年度境内所得为800万元,同期从境外某国分支机构取得收益140万元,在境外已缴纳了30%所得税。该企业适用税率为33%。计算企业本年度应缴纳入库的所得税额。

解:

境外收益应纳税所得额= 140÷(1- 30%)= 200 (万元)

境内、外所得应纳税总额= (800+200)×33% = 330(万元)

境外所得税扣除限额 = 330×200÷(800+200) = 66(万元)

境外所得实际缴纳所得税= 200×33% = 60(万元),小于扣除限额66万元

境外所得应补缴所得税 = 66-60 = 6 (万元)

境内所得应补缴税额 = 800×33% = 264(万元)

本年度应缴纳入库所得税额 = 264+6 = 270(万元)

第六章财产行为课税及金融企业的有关纳税业务

学习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房产税的纳税人,契税的纳税人,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印花税的违章处理。

本章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

●对经营自用的房屋,以房产的计税余值作为计税依据

●对出租的房屋,以租金收入作为计税依据

具体内容如下:

重点

1.房产税的纳税人

2.契税的纳税人

3.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4.印花税的违章处理

难点

1. 对经营自用的房屋,以房产的计税余值作为计税依据应纳房产税= 房屋余值 × 1.2%

2.对出租的房屋,以租金收入作为计税依据

应纳房产税 = 房屋租金收入× 12%

财政与税收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财政与税收》第一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从财政学对物品的区分标准角度分析“设置岗亭不允许载货汽车通过的桥梁”属于()。 A.纯公物品 B.混合物品 C.私人物品 D.商品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最重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经济政策 3.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 A.准公共需要 B.纯社会公共需要 C.私人需求 D.以上都不对 4.转移性支出中最重要的支出是()。 A.捐赠支出 B.补助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投资性支出 5.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价格 B.经济发展水平 C.收入分配制度 D.收入分配体制 6.依照税法规定,将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部分称之为()。 A.起征点 B.免税额 C.减免税 D.免征额 7.国家各项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统称之为( )。 A.税收 B.税收政策 C.税收制度 D.税法 8.国债是国家以()的身份利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分配形式。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债务人或债权人 D.中间人 9.我国预算要经过()的审批才有效。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财政部 10.一个地方性水库与三峡工程是不同的,从区分公共需求层次性的角度讲,二者的差异在于()。 A.投资额 B.投资主体 C.收益范围 D.投资风险 11.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改革目标应为( )。 A.现收现付制 B.基金制 C.收付实现制 D.社会保险税 12.在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政策的总原则是()。 A.先效率后公平 B.先公平后效率 C.公平和效率相结合,效率优先 D.效率第一 13.公共物品容易形成“免费搭车”的现象,是由于公共物品具有()。 A.非排他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竞争性 14.在下列国债发行方式中,最适宜国库券发行的方式是()。 A.固定收益出售 B.直接推销 C.连续经销 D.公募拍卖 15.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的税收支出形式是()。 A.税收豁免 B.纳税扣除 C.税收抵免 D.延期纳税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A.立法和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C.财政手段 D.强制手段 2、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 A.历史性 B.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单一性 3、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 D.历史性 4、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在() A.征收通货膨胀税 B.税收的档次爬升效应 C.造成财政收入虚增 D.使财政收入数据失去信度 5、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A.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一种财政支出扩张论 B.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将其阐述为财政支出的绝对增长 C. 这是一条经验性法则,但能描述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半个世纪以来的财政支出变化趋 势

《财政与税收》教学大纲

《财政与税收》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总学时:72学时,其中面授24学时,自学48学时 适用专业:经管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财政与税收是金融学、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将财政学与税收学的有关知识与国家财政与税收政策、企业的具体业务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既有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与政策分析,又有实际的业务知识,是一门实用性、政策性较强,对从事实际经济活动有重要使用价值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家财政与税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制度,充分认识国家财政、税收与企业的关系,以及在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重要性,掌握财政与税收的基本业务实践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财政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主要税种的计算,以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理解国家的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有关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 2.掌握主要税种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方法。 4.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录像、英特网等手段。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讲授要运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而且注重课堂讲授的理论的循序渐进,注意与经济学基础知识的结合和运用,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授课时结合相关内容引入案例分析,课后适当布置作业,以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与财税政策、法规和制度密切相关,因此在使用本大纲时,应结合现行财税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有关内容作较为切合实际的说明。 大纲正文 财政篇 第一章总论学时:12学时(面授4学时,自学8学时)本章讲授要点: 1.财政及产生与发展

财政与税收第1阶段测试题

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财政与税收》第一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般来说,财政分配活动的主体是() A、企业 B、居民 C、国家(政府) D、财政部门 2.从世界各国的财政实践来看,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 B、剩余产品 C、工业产品 D、流通商品 3.在我国目前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最稳定的来源是() A、国有资产收益 B、国债收入 C、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D、税收收入4.在财政职能中,能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是()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D、监督与管理职能 5.为确保各个时期社会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均衡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应采取()来确定公共产品的价格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二部定价法 C、负荷定价法 D、听证法6.为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对支出效益能以货币计量的项目应采用()进行评价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产品收费法 D、因素分析评分法 7.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与安置8.在税制要素中,能反映国家(政府)课税深度和尺度并是税制核心的要素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课税标准9.对需求弹性大而缺乏供给弹性的商品(服务)征税所造成的税负宜采用的税负转嫁方法应该是()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消转 10.世界上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通行做法是() A、动用上年结余 B、财政透支 C、财政发行 D、发行国债

《财政与税收》练习题

《财政与税收》练习题 吴凯 第一章财政概论 1.简述财政的含义。 2.简述财政的特征。 3.简述公共物品的特征。 4.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5.简述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 6.简述科斯定理的内容。 7.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 8.简述财政的无直接偿还性。 9.简述市场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实现财富分配的社会公平的原因。 10.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第二章财政支出分析 1.简述我国将财政支出按照国家职能分类的内容。 2.简述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3.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4.简述瓦格纳法则。 5.简述皮库克与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6.简述财政支出结构的制约因素。 7.简述政府对文教科卫干预的原因。 8.简述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9.简述基础产业的特点。 10.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11.简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2.简述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13.简述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 14.简述现收现付制。 15.简述完全积累制。 第三章财政收入分析 1.简述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简述财政收入的分类。 3.简述预算外收入的内容。 4.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 5.简述非税收入的概念。 6.简述公债的特点。 7.简述公债与私债的区别。 8.简述公债的功能。 9.简述衡量国债限度的常用指标。 10.简述公债的偿债的资金来源。 第十章政府预算 1.简述政府预算的含义。 2.简述政府预算的功能。 3.简述政府预算的特性。

4.简述政府预算的分类。 5.简述国家预算的编制原则。 6.简述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其建立的原则。 7.简述部门预算的特点。 8.简述部门预算的编制原则。 第十二章财政管理 1.简述财政管理的含义。 2.简述财政管理的目标。 3.简述财政体制管理的内容。 4.简述公平征税的实现方式。 5.简述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 6.简述财政管理体制的构成。 7.简述分税制的含义及其内涵。 8.简述分税制改革的意义。 9.简述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0.简述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进一步调整完善的方向。 11.简述预算外资金的含义。 12.简述预算外资金属于财政性资金的原因。 13.简述预算外资金的特点。 14.简述绩效评价的含义。 15.简述绩效评价的特点。 16.简述财政绩效管理的特点。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 1.简述财政政策含义。 2.简述财政政策的性质。 3.简述财政政策的类型。 4.简述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5.简述汲水政策的特点。 6.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 7.简述财政政策的工具。 8.简述财政政策的传导媒介。 9.简述财政政策的效应。 10.简述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效应。 11.简述财政政策的货币效应。 12.简述货币政策的含义。 13.简述货币政策的目标。 14.简述货币政策的工具。 15.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及其组合模式。 16.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滞的差异。

财政与税收第阶段考试题

财政与税收第阶段测试题

————————————————————————————————作者:————————————————————————————————日期: 1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财政与税收》第一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从财政学对物品的区分标准角度分析“设置岗亭不允许载货汽车通过的桥梁”属于()。 A.纯公物品 B.混合物品 C.私人物品 D.商品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最重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经济政策 3.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 A.准公共需要 B.纯社会公共需要 C.私人需求 D.以上都不对 4.转移性支出中最重要的支出是()。 A.捐赠支出 B.补助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投资性支出 5.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价格 B.经济发展水平 C.收入分配制度 D.收入分配体制 6.依照税法规定,将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部分称之为()。 A.起征点 B.免税额 C.减免税 D.免征额 7.国家各项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统称之为( )。 A.税收 B.税收政策 C.税收制度 D.税法 8.国债是国家以()的身份利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分配形式。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债务人或债权人 D.中间人 1

9.我国预算要经过()的审批才有效。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财政部 10.一个地方性水库与三峡工程是不同的,从区分公共需求层次性的角度讲,二者的差异在于()。 A.投资额 B.投资主体 C.收益范围 D.投资风险 11.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改革目标应为( )。 A.现收现付制 B.基金制 C.收付实现制 D.社会保险税 12.在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政策的总原则是()。 A.先效率后公平 B.先公平后效率 C.公平和效率相结合,效率优先 D.效率第一 13.公共物品容易形成“免费搭车”的现象,是由于公共物品具有()。 A.非排他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竞争性 14.在下列国债发行方式中,最适宜国库券发行的方式是()。 A.固定收益出售 B.直接推销 C.连续经销 D.公募拍卖 15.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的税收支出形式是()。 A.税收豁免 B.纳税扣除 C.税收抵免 D.延期纳税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A.立法和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C.财政手段 D.强制手段 2、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 A.历史性 B.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单一性 3、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 D.历史性 4、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在() A.征收通货膨胀税 B.税收的档次爬升效应 C.造成财政收入虚增 D.使财政收入数据失去信度 5、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1

财政与税收(第三版)各章节习题

第一章习题 一、选择题 1. 财政的职能主要有( )。 A. 资源配置 B. 收入分配 C. 经济稳定 D. 财政监督 2.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 A. 公共产品 B. 外部效应 C. 信息不充分 D. 自然垄断 3.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区别的主要标准是( )。 A. 非排他性 B. 非竞争性 C. 不可分割性 D. 排他性 4.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 A. 企业 B. 国家C.家庭 D. 社会团体与组织 5. 财政产生的条件有( )。 A. 社会条件 B. 文化条件 C. 经济条件 D. 历史条件 E. 政治条件 6. 属于典型的负外部性的例子是( )。 A. 海上灯塔 B. 汽车尾气 C. 企业对资源的配置 D. 义务教育 二、判断题 1. 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下,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 2. 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着这样一些物品,它们满足我们的共同需要,在同一时间中可使多个个体得益,并无须通过竞争来享用,这些物品被叫做公共产品。( ) 3. 税负不变是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目标构成要素。( ) 4. 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是政治条件。( ) 三、名词概念 1. 财政 2. 市场失灵 3. 外部效应 4. 公共产品 5. 资源配置 四、问答题 1. 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表现。 2.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以及实现该职能的财政手段。 3.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以及实现该职能的财政手段。 4. 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以及实现该职能的财政手段。 第二章习题 一、选择题 1.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 )。 A.政府预算 B.财政收入 C.财政支出D.财政政策2.当产生( )的结果时,是因为购买性支出增加。 A.劳动力的工资率降低B.社会生产萎缩

财政与税收学习辅导二(第四章-第六章)

财政与税收学习辅导二(第四章-第六章)

财政与税收学习辅导二 (第四章—第六章) 第四章商品课税和金融企业的纳税业务 学习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商品课税的概念和特点,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征税规定,消费税的主要特点,营业税的主要征税规定;难点在于增值税税基的确定区分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掌握不同情况下营业税计税依据的确定,理解我国加入WTO后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尤其是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企业的影响。 本章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 ●商品课税的概念和特点 ●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征税规定 ●消费税的主要特点 ●营业税的主要征税规定 ●增值税税基的确定 ●掌握不同情况下营业税计税依据的确定 具体内容如下:

重点 1.商品课税的概念和特点 商品课税又称商品劳务课税或流转课税,是指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全部或部分货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因此,商品课税必须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为前提,与商品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2.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征税规定 (1)增值税的概念和类型 (2)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应掌握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了解有关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和免税规定。 (3)增值税纳税人的基本规定和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标准。 (4)增值税的税率和征收率。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的税率包括基本税率、低税率和零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适用6%或4%的征收率。 (5)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包括一般纳税人应纳税款的计算,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款的计算、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3.消费税的主要特点 即征税范围的选择性、征收环节的单一性、

中级经济师 财政与税收 第一章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 第一节财政的概念 一、财政产生的经济与政治条件 (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原始社会末期,财政产生。 (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为财政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二、财政的一般特征 (一)财政分配的主体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它包含几层含义: 第一,国家是财政分配的前提; 第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 第三,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二)财政分配的对象 从财政分配的实际内容来考察,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即剩余产品的一部分。 (三)财政分配的目的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具有四个特征: 第一,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产品,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第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产品不具有排他性; 第三,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需付出代价或只需付出少量的费用; 第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来源只能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社会公共需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如国防、外交、普及教育等。 (2)准社会公共需要。如高等教育、医疗事业。 (3)大型公共设施。如邮政、民航、电力和城市公共设施等。 三、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理论 公共产品的特征:

1.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 受益的非排他性 3. 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4. 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市场失灵的五个主要表现: 1.公共产品缺失:请结合已讲的公共产品的特征来理解 2.外部效应: 3.不完全竞争: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与失衡 (三) 构建我国公共财政理论体系 1.以市场经济为前提,正确认识财政的性质。 2.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范围。 3.正确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划分各级财政的权责和收支范围 第二节财政的职能 从财政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看,可以把财政职能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这三个方面。 一、资源配置职能 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必须进行财政资源配置,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原因: (1)许多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和满足; (2)市场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2、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3、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之间的配置 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手段: 1、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这主要取决于社会公共需要在整个社会需要中所占的比例。 2、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其主要手段是通过税收、投资、财政补贴和财政体制中的转移支付等手段和政策来实现。

财政与税收第1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财政与税收》第一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般来说,财政分配活动的主体是() A、企业 B、居民 C、国家(政府) D、财政部门 2.从世界各国的财政实践来看,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 B、剩余产品 C、工业产品 D、流通商品 3.在我国目前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最稳定的来源是() A、国有资产收益 B、国债收入 C、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D、税收收入 4.在财政职能中,能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是()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D、监督与管理职能 5.为确保各个时期社会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均衡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应采取()来确定公共产品的价格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二部定价法 C、负荷定价法 D、听证法 6.为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对支出效益能以货币计量的项目应采用()进行评价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产品收费法 D、因素分析评分法 7.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与安置 8.在税制要素中,能反映国家(政府)课税深度和尺度并是税制核心的要素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课税标准 9.对需求弹性大而缺乏供给弹性的商品(服务)征税所造成的税负宜采用的税负转嫁方法应该是()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消转 10.世界上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通行做法是() A、动用上年结余 B、财政透支 C、财政发行 D、发行国债 11.以政府部门为单位编制的报经财政部门审核并经立法机构批准的,反映部门所有收支的预算,被称为()

财政与税收(简答部分)

第一章 2 简述财政的四大构成要素 (1)财政主体。财政的分配行为是由国家或政府来发动、组织和承担的。①在财政分配行为的参与主体中,主导的一方是国家。②国家或政府作为财政分配的主体,与财政有密切的关系。 (2)财政客体。即财政对象,一定期间内的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或一部分国民收入。社会产品和服务,即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最终产品和所提供的全部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是国家或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根本之源。 (3)财政形式。国家或政府组织财政分配活动所采用的具体形式。分配形式可以是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 (4)财政目的。财政分配的直接目的是满足国家或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原因是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职能。 3.简述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2)应当是一视同仁的财政 (3)是非市场盈利的财政 (4)是法治化的财政 4.简述财政干预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及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 (1)必要性——市场不能提供高效(最优)的资源配置 ①市场不能提供公共品 ②外部经济性的存在 ③递减工业的存在以及垄断、信息不对称(递减工业看PPT) (2)机制——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减少市场失灵造成的资源配置的无效或低效的具体途径或方式 ①确定资源总量在两大部门的配置比例 ②有效配置政府部门拥有的资源 ③使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 5.画出税收自动稳定功能的示意图并加以简要说明 PPT 4页 6.画出财政自动稳定功能的示意图并加以简要说明 7.财政的一般特征 财政具有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阶级性)。①公共性:财政活动所具有的满座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的属性,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财政的共性。②阶级性:财政作为国家的分配活动,反应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论述(简述)财政的一般特征。 (一)财政是国家的经济活动 (二)阶级性与公共性 (三)强制性与无偿性 (四)平衡性 8.财政的基本职能 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效率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公平职能、稳定经济职能——稳定职能 (一)效率职能: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引导人力和物力的流向,最后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的目标。 (二)公平职能:政府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职能。收入或财富的分配本身是市场资源配置过程的结果,而对这个结果进行调整或纠正,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表现。即通过调节各分

财政与税收习题与答案

《财政与税收》习题与答案部分 第一章财政概论 一、名词解释 财政(国家财政)财政学公共产品外部效应市场缺陷 二、单项选择题 1.财政是随着( A )的产生而产生。 A.国家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C. 封建制度D.社会化生产方式 2.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 )。 A.国家B.国有企业C.主管部门D.个人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的是( D )。 A.国家B.计划C.财政D.市场 三、简答题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如何对公共产品分类? 3.财政的职能是什么? 第二章财政收入 一、名词解释 财政收入 二、选择题 1.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可分为(ABCE )等主要形式。 A.税收收入B.债务收入C.国有经济收入D.一般经济收入E.政府收费收入 2.政府从事财政收入活动的首要目的是(A )。 A.获取财政资金 B.进行收入再分配 C.改善资源 配置 D.稳定经济 3.从公共产品的特点来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而进行筹资的最佳财政收入手段是( B )。 A.政府债务 B.国家税收 C.企业利润 D.政府收 费 三、简答题 1.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财政收入的来源构成包括哪些内容? 4.财政收入形式构成的变化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财政支出 一、名词解释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公共定价法最低费用选择法 二、多项选择题 1.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不断增长,主要是因为( AB ) A. 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临时因素 D.国际因素 2.政府的购买性支出,主要有( ABCD ) A.行政国防支出 B.科教文卫支出 C.基础产业投资 支出 D.农业投资支出 3.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AC ) A、非竞争性 B.竞争性 C.非排他性 D.排他 性 E.消费性 4.影响公共支出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 A、经济发展的需要 B、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 C、 人口增长 D、社会福利的改善 E、物价影响 三、单项选择题 1.政府的公共支出( B ) A、只能用于提供公共产品 B.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 混合产品 C.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D、只能用于提供部分混合产品 2.财政支出所强调的公平原则是( B ) A.经济公平 B.社会公平C.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 D. 社会的绝对公平 3.政府发行的公共债务,尽量用于( B ) A.以行政国防为主的经常性支出 B.以公共投资为主的资本性支出 C.以市场为中心的私人支出 D.以政府为中心薪俸支出 4.财政支出中的效益原则首先是指要实现( C ) A、经济效益 B、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宏观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5.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是( D ) A、基础产业提供的服务 B、科学研究 C、义务教育 D.国防提供的服务 四、问答题 1.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2.为什么说公共品一般要由政府提供? 3.财政支出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 第四章国家预算 一、名词解释 国家预算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二、选择题 1.我国从1994年起在全国实行( C )财政管理体制。 A、包干制 B、分成制 C、分税制 D、分灶吃饭制 2.我国目前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税种有( B )。 A、土地增值税 B、资源税 C、房产税 D、消费税 3.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 B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4.我国政府预算的执行机关是(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C、中国人民银行D、各级国库 5.政府决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 C )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A、政府计划 B、经费计划 C、政府预算 D、 税收计划 三、问答题 1.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程序是什么? 2.如何完善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 第五章政府债务 一、名词解释

江南大学阶段性机考财政与税收第1阶段测试题

考试科目:《财政与税收》第一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般来说,财政分配活动的主体是() A、企业 B、居民 C、国家(政府) D、财政部门 2.从世界各国的财政实践来看,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 B、剩余产品 C、工业产品 D、流通商品 3.在我国目前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最稳定的来源是() A、国有资产收益 B、国债收入 C、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D、税收收入 4.在财政职能中,能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是()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D、监督与管理职能 5.为确保各个时期社会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均衡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应采取()来确定公共产品的价格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二部定价法 C、负荷定价法 D、听证法 6.为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对支出效益能以货币计量的项目应采用()进行评价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产品收费法 D、因素分析评分法 7.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与安置 8.在税制要素中,能反映国家(政府)课税深度和尺度并是税制核心的要素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课税标准 9.对需求弹性大而缺乏供给弹性的商品(服务)征税所造成的税负宜采用的税负转嫁方法应该是()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消转 10.世界上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通行做法是() A、动用上年结余 B、财政透支 C、财政发行 D、发行国债 11.以政府部门为单位编制的报经财政部门审核并经立法机构批准的,反映部门所有收支的预算,被称为()

财政与税收4--9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 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下列税种中,不产生超额负担的是:( C ) A、统一的所得税 B、统一的商品税 C、人头税 D、有差别的商品税 2、下述哪种税收方式会直接对收入——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C ) A、对资本收入课税 B、对消费品课税 C、对劳动收入课税 D、对财产课税 3、以下税种中只产生收入效应不产生替代效应的是:( D ) A、统一的商品税 B、统一的所得税 C、有差别的所得税 D、人头税 4、以下关于税收超额负担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D ) A、个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 B、税后福利水平相同,总额税税收收入大于差别税 C、同等税收收入条件下,总额税福利水平高于差别税 D、政府收到的税收大于纳税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 5、以下关于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 A、对商品征税采用反弹性法则 B、大力推引人头税 C、尽可能采用低税率 D、尽可能采用相对中性的税收 6、将目前的对汽车征收养路费政策改为燃油税的方式,符合税收原则中的(B)原则 A、平等竞争 B、谁受益谁负担 C、充分且有弹性 D、便利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社会一般不选择总额税的原因有:( ACD ) A、总额税不符合公平原则 B、总额税不符合效率原则 C、总额税无法纠正市场缺陷 D、现实的市场经济总是有缺陷的 2、在税制设计中可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 ACD ) A、尽可能采用中性税收 B、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税 C、尽可能避免高税率 D、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税 3、影响税负转嫁与归缩的因素有:( ACDE ) A、供求弹性 B、买方纳税还是卖方纳税 C、课税对象 D、课税范围 E、计税单位 4、( A )情况下,税收全部转嫁,落在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身上。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4、一个人的真实收入取决于下述哪些因素:( ABC ) A、个人的收入水平 B、法律上承担的税负 C、别人转嫁给他的税负 D、他转嫁给别人的税负 5、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CD ) A、加速折旧具有节税效应,而资金的贴现率越高,节税越多。 B、加速折旧使得企业现在多交税,将来少交税,总体是少交了税。

《财政与税收》教学大纲 - 上海师范大学

《财政与税收》教学大纲 《财政与税收》英文名称: 《Finance and Tax Revenue 》课程名称: 学 分: 2 总学时: 36 课程实习学时:无 开课专业:物业管理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财政与税收是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任意选修课之一。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财政与税收基本原理的掌握,了解财政与税收的活动规律、财政与税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政策选择、制度设计、实务运作。力图使学生能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讨市场经济国家所共同面临的财政与税收的理论、制度和政策性问题,分析和研究中国的财政税后理论和实务发展的现状及其变革趋势。 二、预修课程:无 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40学时。含36课时,复习考试4课时) 章 节 内 容 学 时 上篇 财政篇 第一章 导言 3课时第一节 财政与税收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 财政税收现象的存在和财政税收问题的提出;财政与税收研究对象 和学科特点;财政与税收研究与学习的目的 第二节 财政与税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财政与税收的研究内容;财政与税收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财政与税收的思想发展和理论形成 西方财政与税收的思想发展和理论形成;我国财政与税收的思想发 展和理论形成 第二章 财政概论 3课时第一节 财政与财政模式 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分配活动;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及其构成要素; 财政模式与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现代财政职能的内涵与外延 现代财政职能的历史演变和混合经济;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效 率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公平职能;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 ——稳定职能;现代财政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财政支出 3课时

《财政与税收》教学大纲说课讲解

《财政与税收》教学 大纲

《财政与税收》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总学时:72学时,其中面授24学时,自学48学时 适用专业:经管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财政与税收是金融学、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将财政学与税收学的有关知识与国家财政与税收政策、企业的具体业务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既有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与政策分析,又有实际的业务知识,是一门实用性、政策性较强,对从事实际经济活动有重要使用价值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家财政与税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制度,充分认识国家财政、税收与企业的关系,以及在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重要性,掌握财政与税收的基本业务实践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财政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主要税种的计算,以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理解国家的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有关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 2.掌握主要税种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方法。 4.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录像、英特网等手段。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讲授要运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而且注重课堂讲授的理论的循序渐进,注意与经济学基础知识的结合和运用,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授课时结合相关内容引入案例分析,课后适当布置作业,以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与财税政策、法规和制度密切相关,因此在使用本大纲时,应结合现行财税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有关内容作较为切合实际的说明。 大纲正文 财政篇 第一章总论学时:12学时(面授4学时,自学8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 1.财政及产生与发展 2.财政职能 3.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重点:财政概念,财政的职能,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难点:财政概念,财政职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政的基本概念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财政的职能与作用 一、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三)经济稳定和增长职能 二、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税收试题——财政概述

第一章财政概述 一、名词解释 (一)A类题 1、财政 2、社会公共需要 3、社会公平 4、物价稳定 5、经济发展 (二)B类题 1、外部效应 2、充分就业 3、公共物品 4、经济公平 5、国际收支平衡 二、填空 (一)A类题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________。 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________。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_______。 4、财政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5、人类的需要有多种多样,但从最终需要来看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6、公共物品的特征为_______和________。 (二) B类题 1、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职能。 3、资源配置从广义上讲是指________,狭义上讲是指________。 4、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公式为________。 5、公平分配包括______和________两个层次。 三、选择题 (一)A类题(单选) 1、奴隶社会财政收支的基本形式为( )。 A、力役与实物; B、实物与货币; C、力役与货币; D、货币形式 2、国家预算产生于(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财政可实行( ) A、紧缩财政政策; B、适度放松的财政政策; C、中性财政政策 4、稳定的制度性安排促进供求之间的平衡采用的手段为,主体税种应采用( )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累进税率; D、三种税率均可以 5、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 A、政府; B、财政; C、政党; D、国家 6、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产品; B、国民生产总值; C、社会总产值; D、商品价值 7、一般认为,物价上涨率在( )以下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物价稳定。 A、0; B、1%; C、3%; D、5% (二)B类题(多选) 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 ) A、物质条件; B、经济条件; C、政治条件; D、历史条件; E、国家条件 2、经济稳定包含多方面的含义,通常指( )。 A、经济增长; B、收入增长 C、充分就业 D、物价稳定 E、国际收支平衡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财政宏观调控目标的角度看,财政职能包括()。 A、资源配置职能 B、宏观调控职能 C、收入分配职能 D、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E、服务职能 四、判断题

财政与税收-复习重点

第一章财政概论 ◆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合理有效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效率损失: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对称、竞争失灵、交易成本;分配不公:收入分配不公平、消费者偏好缺陷。) ◆政府干预手段:1.行政、法律手段: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2.经济手段:组织公共生产,财政手段,金融手段。 ◆政府失灵: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未达到预期目标;2.政府干预达到预期目标但成本高昂;3.政府活动过度引发负面效应。(具体表现:短缺和过剩,信息不足,寻租行为,缺乏市场激励,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政府失灵的原因:1.有限信息;2.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3.官僚主义: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与生效时滞;4.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 ◆公共需要的特点:1.受益的外在性;2.需求的整体性;3.这种需求一般是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消费者无须为满足需求而直接付费。 ◆公共物品:指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征的物品或劳务。 公共物品的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公共定价的形式:1.纯公共定价: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能源、通信、交通公用事业,煤、石油、原子能基础产品行业)价格。2.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金融、农业、高教、医药行业)价格。 公共定价的原则:1.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物品使用效用,政府支出效益;2.保证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 公共定价方法:1.定价水平:提供每一单位的物品和服务的定价(收费)是多少;2.定价体系:考虑费用结构(固定费用/可变费用)和需求结构(家庭享用/企业使用、少量需求/大量需求、高峰负荷/非高峰负荷需求)的各种定价组合。【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财政的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外部不经济的矫正,信息不完备下低效率的矫正,对私人行为的直接干预。2.收入分配职能:政策工具有税收,公共支出,公共管制。3.稳定与发展经济职能: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补充:监督管理职能) ◆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如何从个人偏好得出一个集体的偏好。 公共选择理论:关于公共需求和公共产品决定过程和决定机制的理论。 公共选择的原则:所做出的决策或选择应达到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或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公共选择的机制:1.一致性规则;2.投票的多数性规则;3.最优多数性规则与交易成本。 公共选择的交易成本:1.抉择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劝说成本,谈判成本,机会成本;2.外部成本。 第二章财政支出基本理论 ◆财政支出原则:量入而出,优化支出结构,兼顾公平与效率。 财政支出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等价性原则) ◆财政支出规模指标:绝对量指标,相对量指标。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G(%)=△G/G n﹣1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财政与税收》课程练习题

《财政与税收》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①企业②国家③家庭④社会团体与组织 2.财政分配属于社会再生产的() ①生产环节②分配环节③交换环节④消费环节 3.( )形式在社会主义的社会产品和国民收人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①财政分配②信贷分配③价格分配④工资分配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①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国家②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③实现国家职能④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5.主张“财政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财政是国家财政”的观点是() ①国家分配论②价值分配论③国家资金运动论④社会共同需要论 5.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是() ①社会条件②历史条件③经济条件④政治条件 6.财政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①社会条件②历史条件③经济条件④政治条件 7.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着这样的一些物品——它们满足我们的共同需要,在同一时间中可使多个个体得益,并无须通过竞争来享用,这些物品被叫做( ) ①私人产品②混合产品③公共产品④集体产品 8.属于典型的负外部性的例子的是( ) ①海上灯塔②汽车尾气③企业对资源的配置④义务教育 9.下列那一项不是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目标构成要素( ) ①充分就业②税负不变③物价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10.马斯格雷夫的财政三职能包括( ) ①宏观调控、收入分配、稳定经济②配置资源、监督管理、稳定经济 ③配置资源、收入分配、稳定经济④配置资源、监督管理、维护国家 二、多项选择题 1.财政产生的条件有() ①社会条件②文化条件③经济条件④历史条件⑤政治条件 2.奴隶制国家的财政支出主要是() ①战争②王室费用③祭祀④兴修水利支出⑤纳贡支出 3.下列属于产生正外部性的例子有( ) ①知识或发明的产生②河水污染③对传染病的预防④滚滚浓烟⑤员工培训 4.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政治作用和经济作用在本质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有( ) ①反对垄断,鼓励竞争②维护经济稳定③克服外部性 ④控制风险和不确定性⑤促进社会公平 5.综合现有的政府失灵理论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真实存在,政府失灵的表现和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①垄断②政府决策失效③“寻租”④投票悖论⑤政府决策执行失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