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中医内科针对一系列常见病,采取中医理论与治疗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的严格执行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本文旨在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高血压病护理安静休息适当休息可以降低身体负担,避免突发状况。

在高血压患者发生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应供应足够的休息时间。

控制饮食饮食控制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一个重要措施。

饮食应结合患者病情和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饮食原则包括低盐饮食,减少总热量和脂肪摄入。

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血压、缓解患者症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严格遵守医嘱,药物的剂量、频次等诊疗合理。

监测血压监测血压可以及时反映治疗效果,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对高血压患者,在发病后应在监护范围内,血压监测应持续。

糖尿病护理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和糖类的摄入。

饮食应以低脂、含纤维、蛋白质适度的饮食为主,尽可能避免精制食品和高糖、高脂的食物。

合理营养保证糖尿病患者合理的营养摄入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措施。

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细化饮食计划,按时吃饭,坚持餐前测血糖,控制食物摄入量,确保合理的饮食协调。

适度运动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减轻体重、改善机体机能。

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选取适合的运动方式、时间和强度,如步行、慢跑、健身操等。

用药指导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依赖药物进行治疗。

在用药的过程中,护士需要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药物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应对。

慢性胃炎护理调整饮食慢性胃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为主,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合理用药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护士需要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倾向等因素,按照医嘱进行使用。

保持心理平衡慢性胃炎患者常常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护士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适时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首先,中医内科护理的常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精神状态和疼痛程度等方面的观察。

2.疾病宣教:护士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护理原则等,帮助患者了解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的饮食调理原则,护士需要调整患者的饮食,选择适宜的食物和饮料,帮助患者维持营养平衡并促进康复。

4.康复锻炼: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

中医内科康复锻炼多采用气功、太极拳等中医保健方式,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

5.中药治疗:护士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协助进行中药治疗。

包括制药、调剂、煎药、饮药等工作,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同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此外,中医内科护理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术和方法:1.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改善体内气血循环,调节经脉,达到疏风散寒、通络活血的效果。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按摩时,需要熟悉人体经络和反射区域的位置,采用适当的手法和力度,对患者进行按摩治疗。

2.吸痧刮痧:中医吸痧和刮痧可以通过活血散瘀、驱风祛湿、理气通络的作用,促进疾病康复。

护士需要熟悉吸痧和刮痧的技巧和方法,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和部位,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3.中草药熏蒸:中医内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草药熏蒸。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中草药,进行蒸炖或熏蒸治疗。

护士需要确保患者在熏蒸过程中的安全,并负责草药的调制和管理。

总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工作包括病情观察、疾病宣教、饮食护理、康复锻炼和中药治疗等。

在中医内科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熟悉常见内科疾病的诊疗和护理原则,同时掌握中医特有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 .急诊室环境a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b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c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 .入院介绍a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b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a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c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d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e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f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a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b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

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c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d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e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f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g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h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 .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 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 .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 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的常规有:
1. 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询问和观察,了解病情发展和病史情况。

2. 检查患者的脉搏、舌苔、身体温度和体重等生理指标,判断病情并作出治疗决策。

3.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饮食调理。

4. 运用中医经络理论,通过推拿、艾灸、拔罐等手法刺激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5. 调理患者的饮食,根据中医养生理论,制定适当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营养摄入的平衡和多样性。

6. 对患者进行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开具合适的中药方剂,改善患者体质。

7. 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8.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度劳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9.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

10. 提供预防和康复知识,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
好的饮食习惯。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长葛市中医院内一科肺胀一定义: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

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二临床表现1、痰浊壅肺。

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2、痰热郁肺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3、痰蒙神窍。

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4、外寒里饮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

或伴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周身酸楚,头痛,恶寒,无汗。

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5、阳虚水泛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水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

6、肺肾气虚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自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暗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三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入量。

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四临证护理1、痰热郁肺、痰粘难咳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动则喘促、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观察吸氧效果,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五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000字一、患者护理环境1.根据患者病情对病房进行合理的布置,保持病房清洁卫生,确保空气流通。

2.保持病人的饮食营养均衡,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为其提供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食。

3.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4.对患者进行心理关怀和安慰,促进患者情绪的稳定和恢复。

二、患者护理措施1.体温监测:对于中医内科患者,应每日记录体温,并根据情况调整服药时间和剂量,及时处理高热、低热等异常情况。

2.脉搏检查:定期测量患者的脉搏,观察患者的脉象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呼吸监测:对于呼吸困难、气管炎等患者,应定期检查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观察呼吸音和鼻黏膜的分泌物,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皮肤护理:对于褥疮、烧伤、烫伤、溃疡、湿疹等患者,应定期清洁皮肤,观察皮肤情况,妥善处理皮肤疾病。

5.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为其提供有营养的饮食,定时喂食,保证其水分和能量的摄入。

6.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嘱托,按时按量投药,并监控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和护士。

7.康复训练:配合医生和康复师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加快病情恢复和身体功能的恢复。

8.心理护理:对于比较焦虑、抑郁、恐慌的患者,要耐心倾听、有效沟通,提供合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其克服困难,积极面对疾病,恢复健康。

三、意外处理1.意识障碍: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要立即检查其呼吸、心跳、血压等指标,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为其开展抢救。

2.呕吐和腹泻:当患者出现呕吐和腹泻时,要及时清理呕吐物和粪便,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避免其感染其他病原体。

3.心律失常: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要监测其心律、心率和心电图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避免其发生心脏骤停等危险情况。

4.意外伤害:当患者发生意外伤害时,要及时检查受伤部位的情况,做好伤口清创、消毒、缝合等处理,防止其感染,避免出现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第一章内科护理常规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胸痹护理常规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

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保持病室安静、清洁、舒适、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做好入院介绍。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九、做好情志护理。

十、做好服药指导,准确给药。

十一、做好饮食护理及指导。

十二、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终末消毒。

十三、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 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医学课件
11
15、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处理。
16、做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医学课件
12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
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
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
医学课件
35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中药
汤剂宜热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
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 辣、肥甘之品。
医学课件
36
5、情志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 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 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 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医学课件
47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 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医学课件
42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 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 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 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 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 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泻物、治 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师。
医学课件
28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 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 实施相应措施。
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 理,使其安心治疗。
11、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 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 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 积极配合治疗。
3、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 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的 温湿度。
(3)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生、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 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医学课件
5
5、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护理 记录
(1)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 吸、血压。
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 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医学课件
24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并
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 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医学课件
25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医学课件
16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 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 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 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 处理。
医学课件
17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
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 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天。
(3)体温37.5℃以上者, 每日测 体温、脉搏、呼吸4次。
医学课件
6
(4)若体温39℃以上者, 每4小 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 遵医嘱执行。
(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 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每4小时 测1次,或遵医嘱执行。
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
语言 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
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
肾。
医学课件
13
一、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 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 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 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 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医学课件
19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 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 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 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 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恐惧、 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医学课件
20
6、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 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 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炙等救治。
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医学课件
40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 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
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
医学课件
41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 闭目养神。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 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 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 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 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医学课件
29
12、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 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 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 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 识的宣教。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 饮食宜忌。
医学课件
30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处理。
医学课件
22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 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 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 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 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 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 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医学课件
23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
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
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 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 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 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医学课件
18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 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 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医学课件
7
6、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 执行时间。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 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 报告医师。
(2)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 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 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医学课件
8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 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收集相应 标本送检。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医学课件
34
(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 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 饮食的关系。
(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 状。
(3)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 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 医师,配合处理。
(4)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 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 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医学课件
43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 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 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 服。
医学课件
44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 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 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 情之品。
医学课件
32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 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 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 虚寒证。
医学课件
33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 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 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医学课件
38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 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3、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 症状时,及时就医。
4、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 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 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医学课件
39
眩晕中医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 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 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 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 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每4小时 1次,或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
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医学课件
27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 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 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或半流饮食。
(2)胃痛发作时可遵医嘱用针 刺止痛。
医学课件
37
(3)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 敷或药熨胃脘部,或艾灸,或中 药膏贴敷。呕血、黑便者,按血 证护理常规进行。
三、健康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