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关于性的学说是其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可分为两大部分。
1.性本能与力比多学说弗洛伊德把性的欲望称为力比多(Libido)即“性力或欲力”,他认为凡能引起感官满足和自己需要的活动皆属于“性(欲)力”的活动,故在弗洛伊德性学理论中所论述的“性”已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性”的概念。
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类有两大基本本能:①性(欲)本能;②自体生存本能,包括饮食本能、避险求安本能等,但从某种角度看,它仍是为了繁殖后代而存在的。所以从生物学种族生存的长链看,性本能始终居于核心环节。后来,他修改了原来的观点,认为人类的两大基本本能为:①爱及生存本能——生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自体生存本能;②攻击与破坏本能——死本能。弗洛伊德认为爱及生存本能与攻击和破坏本能虽然是对立的,但也可相互转化(如爱转化为恨),而且还可以结合在一起。当性欲本能(Libido)与攻击本能结合后,如指向外界的性对象时则形成性虐待,如转而指向自身时则形成性受虐。
弗洛伊德指出,各种原始本能的大本营居于本我,本我又是各种本能活动能量的源泉,力比多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关注、活动或转移。弗洛伊德还认为,对性本能的升华作用,是创造、繁荣人类社会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
2.性心理发展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生下来就开始了“性”的活动,
他将个体出生后至性成熟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口腔期(口欲期):出生到1.5岁,动欲区是口,婴儿通过口唇吮、吞咽、咬吃等口部动作获得快感和满足,从吸吮母亲乳头得到快感和满足。
(2)肛门期(肛欲期):1.5~2岁,动欲区是肛门,幼儿从排泄中得到快感和满足,喜欢通过延迟或延长排便时间获取感官的愉悦。
(3)性器期(性蕾期):3~5岁,动欲区是外生殖器,幼儿开始注意性别,出现好奇心,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4岁后,幼儿开始把性爱转向外界,产生了对异性父母的爱恋即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以及对同性双亲的嫉妒。此外,生殖器部位的刺激也是此期快感的来源之一。
(4)潜伏期:6~12岁,幼儿的性欲潜伏下来,避开异性,与同性为伍。性力从自身转向外界,转向学习、游戏和运动。快感来源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5)成熟期(生殖期):12岁至成人,与青春发育同步进入两性期。男女均从与异性接触中寻求乐趣。此时性腺发育成熟,具有成年人的性欲和自觉的性意识。
弗洛伊德把性力的顺序发展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他认为如果性力在前三个时期中得不到满足,人格发展会受阻而停滞在相应的阶段。这个时期性欲目的和对象都是有异于成人的,所以将影响个体的人格发展,至成年期会成为性倒错者。他还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也是
由于性力倒退或固定在最初的性欲水平所引起。有的中国学者认为,反相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母恋子情结”或称“柔卡斯塔情结”)是导致婆媳不和的心理根源之一。婆母无意识地要独占对儿子的爱,是导致封建社会中“孔雀东南飞”与“钗头凤”这类悲剧的主要原因。
/news.php?id=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