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文学的“寻根”与寻根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叙述所导致的小说艺术追求 1、小说整体情调、气氛营造的重现。 2、小说语言上,向着平淡、节制、简洁 的方向倾移,甚至直接融进文言词汇、 句式,以加强所要创造的生活情景和人 物心理的古奥。 3、小说的叙述方式取法古代小说,以清 淡自然为其审美目标。

(六)阿城的矛盾 阿城并未真正进入禅宗的公案结构。八 大山人、禅和道其实都是作为一种文化 状态在吸引着阿城。并未进入他的本心。

这种对主体的历史的重建其实包含着这 一时期文学的一个共同主题:那就是对 自己甚至是整个民族的“根”的追寻。 莫言所寻找到的主体的历史,由于对一 些惯常结局的回避,成了一种理想人格, 一种狂放不羁的响马精神,或者说是一 种蓬蓬勃勃的生命力的父子传递。


(三)人物:历史中的主体 “我爷爷”:身兼土匪头子和抗日英雄两重身 份,并在他的性格中突出渲染出一种粗野、狂 暴而富有原始正义感和生命激情的民间色彩。 “我奶奶”:温热、丰腴、泼辣、果断。 罗汉大爷:忠诚、坚韧、不屈不挠。 他们是叙事人重构的理想之父。正是在民间崇 尚生命力与自由状态的价值取向上,作者描写 “我爷爷”的杀人越货,“我爷爷”和“我奶 奶”的野地欢爱从寻根到道与禅 1、阿城表现自身的工具: 禅宗公案的结构:它的基本形态是一种 反逻辑反因果组织的推断,通过它来引 导一种特殊的精神紧张状态。阿城比较 入迷的是这里面所体现的机智。表现在 小说中,他给你写这些,是让你悟别的。

写意画派的具体笔法:削尽繁冗,返朴 归真。素净中追求灵动,通过对简约的 语词单位的调度,扩张每一个局部表现 的内外延,使之充满活生生有弹性的质 感。叙述变成缓慢而又清澄的流动。


(2)从文学本身来看,在对西方文学有 了一定了解之后,许多作家认为,以 “世界文学”的视野,从中国文化中寻 找有生命力的东西,应是中国文学“重 建”的更为可行之路。 (3)从创作自身来讲,国外文学的影响 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3、寻根小说的艺术形态: (1)从小说创作的题材来看,作家开始 对风俗、地域文化产生兴趣。 (2)小说艺术探索上,西方现代主义的 技巧开始使用。如细节描述与象征、寓 言因素的结合,叙事方式的变换等。

2、两条线索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为情 感世界的联系。从反抗封建伦理道德起 步,到反抗异族侵略,不仅有着社会的、 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性格上的原因,而 且,这段“风流韵事”是这一切变化的 最初动因。

(二)故事解读 1、《红高粱》故事的多重解读 抗战故事:《红高粱》宣告了历史小说 正史化局面的终结,野史成为小说的主 体。在这场由土匪和村民参加的民间战 争中更多体现出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奋 起反抗的暴力欲望。强悍生动的暴力和 性爱是其浓墨重彩渲染的内容。

3、四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阿城把棋和吃摆在两极,棋代表积极进 取的功名意识,阿城想标志为入世;吃 代表平凡普通实际的生活态度,阿城想 标志为出世。通过吃对棋的吞噬,阿城 想强调的是平凡普通的人生价值。


(二)阿城其人 1、经历 2、基本观点 《棋王》等作品表露的是对普通人的贴 近,从普通人简单原始的人生现象中提 炼出文化意蕴。他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构成中儒、道、释的相互作用,提出了 民族总体文化背景的问题。



(四)《红高粱》的叙述 1、奇特的叙事人称:一个红高粱故事上溯了 三代人,由“我”,经由“我”的父辈,到达 “我”父辈的父辈。 2、“我”的作用:叙事者的作用,借助叙事 者的血缘家族关系展现一个“过去的世界”。 3、叙述过程即是一个时间旅行过程。他创造 了一系列临时性的故事时间,创造或者说是重 造着过去与现在的关联方式。


2、文学“寻根”的缘由: (1)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20世纪80年 代初期“反思”潮流的深化,是对历史失误和 民族文化心理积淀之间关系的思考。 在提倡者看来,如果以现代意识来重新关照传 统,将寻找自我与寻找民族文化精神联系起来, 这种本源性(“根”)的东西,将能为社会和 民族精神的修复提供可靠的根基。

2、内容安排: 小说四个段落,第一段列车上,重心在于王一 生的吃相,作者将那种执着的吃相描述的出神 入化。第二段知青点,重心在清蒸蛇肉的香气, 这香气遮掩了王一生与脚卵的具体对弈。第三 段总厂象棋赛,集中写棋,写气势。第四段描 述若干年后,王一生甘愿放弃入省队献技的机 会,为了吃而留在地区棋队。
第十章:文学的“寻根”与寻 根文学
一、文学的“寻根”


1、概述: “寻根”文学的酝酿,在1983到1984年间, 以“知青作家”为主的一些中青年作家,如韩 少功、阿城、李陀、郑义等,围绕文学“寻根” 问题,交换过意见,召开过座谈会。1984年 年初,李陀在一篇文章里,使用了“寻根”这 一语词表达了他本人的“寻根”意向。 1985年的夏天,他们便纷纷在报刊上撰文, 倡议、宣扬有关文学寻根的主张。这些文章有: 韩少功《文学的“根”》,郑万隆《我的根》,


(五)《红高粱》中的感觉描写 感觉成了不肖子孙(叙事者)们跨越自 己贫乏的经验疆界,接近红高粱般的爷 爷、奶奶、父亲们(人物)的生活的一 座桥梁。 这里的感觉是纷乱的陌生的世界里唯一 可靠、唯一具有意义粘着力的东西。
三、阿城与他的《棋王》

(一)故事本身 1、线索: 表面线索:棋 实际重心:吃

道家的境界:他认为道家的境界是恬淡、 含蓄、空灵的境界。他把这种境界引入 小说,力图使之变成那种在空间效果构 成之上对它进行照耀的因素,他希望这 种清虚的境界使他的空间变得通体豁亮、 通体透明。



(四)平静如水的叙述 拒绝了当代的激情叙述,而是采用一种平静如 水的叙述。 道家精神不仅成为这部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 情趣,也自然的溶解于它的叙述。这是一种慢 条斯理、悠闲自如的叙述。 对生活的真切而细致的感觉的恢复 受福克纳、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启发,把对于 生活情景、细节的真实描述,与象征、寓言的 因素加以结合。
二、莫言的《红高粱》

(一)故事本身 1、两条线索: “现在时”这条线索,写余司令所打的一场伏 击战,写行军—等待—战斗的过程。“过去时” 这条线索写爷爷和奶奶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也 是小说浓墨重彩进行渲染的地方。一种生机勃 勃的民间激情,以及对暴力和性爱的迷醉在此 被突出展现,其根本是对一种狂野不羁的野性 生命力的由衷赞美。


家族故事:小说给我们虚拟了一个和现 实世界构成强烈对比的红高粱家族。一 方面是祖先的高大漂亮、彪悍健壮,另 一方面则是孙辈们的孱弱无能。 爱情故事:一种民间爱情的蓬蓬勃勃的 展现。


2、从寻根意义上:寻找“父亲”(根)的故 事 是一个关于主体历史的寻找和重建的故事 寻找和重建一种缺失了的父子关系——一种主 体生成的环境。这个家族的故事不仅为了重现 多年来被我们的文学遗忘的一批既熟悉又陌生 的主题(如侠骨与柔情、爱恨与恩仇、文化与 自然、官匪与英雄、战争与人性等等),而且, 在象征意义上,也是为这一代人重建一种主体 的历史。

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跨越 文化断裂带》等。其中,韩少功的《文 学的“根”》后来被有的人看作是这一 文学运动的宣言,他认为“文学有根, 文学之根应该深置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 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认为我们 的责任就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 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一些此 前发表的作品在理论阐述中被作为范例 列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