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创设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效性情境教学,也可称为“抛锚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问题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提供对每个学生都是开放的、充满选择机会的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造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

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构建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才能使课堂活跃有效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本人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现实世界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

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教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教学的乐趣,以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笔者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这样设计的,先展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示意图(比例尺为1∶2)提问学生:它们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图上标出a、b、c三点,(a点表示北京,b点表示内蒙古,c点表示上海)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再引导学生联想,对应的角与边有什么关系。这样很自然地得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比

例为1∶2)的关系,从而揭示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从中引出学习知识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

二、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开发性与创造性思维,也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和交流协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一章时有这样一题: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cd。请同学们自己补充条件,并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本题使一道补充已知条件的开放型题,别致新颖,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相互协作、互相补充,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尝试探索中,发展思维的发散性和有序性。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多留思维的空间,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思维灵活度。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