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师生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进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
它强调师生、生生动态信息交流,使师生的认知、思想、在互动、交往中得到螺旋式的渐进与提升;这种互动也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师既要学生走进教材,与教学平等对话,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怀疑、质问和批判,使教学既要遵循文本,又要超越文本。
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
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优化课堂提问,是实现真正互动的一个方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对于课堂提问我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力戒问答式教学。
在有些老师的课堂上,片面追求课堂气氛,始终充斥着大量的问题,表面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参与度高,但实际效果并不好。
因为问题太多,答案简单固定,教师频繁发问,学生应声作答,几乎没有思考时间,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与“填鸭式”教学并无本质区别。
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设计适量的课堂提问。
太少,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影响教学效果;太多,则必然会降低问题的质量,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 课堂提问忌问题过小。
有些老师由于害怕学生听不懂,故意将问题掰开揉碎,讲深讲透,这样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听明白。
这实际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在教学中教室内应当尽可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创设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
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开课时有两种不同的提问方法: 方法一:上课时,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一些物品。
问了如下的一些问题:什么是面积?请一个学生上来摸一摸讲台上这些物体的表面在哪里?这个球的表面在哪里?这个盒子的表面在哪里?这些物体的表面你们有什么感觉?…… 方法二:上课开始。
老师说: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物品,摸一摸这些物体,并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同学?小组交流后,师问:愿意把你们的交流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不言而喻,方法一问题过小,方法二在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课堂提问目标要明确。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有些老师经常会这样提问:“你们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结果学生不是说看到了美丽的蝴蝶,就是看到了可爱的小鸟,不是说白云在唱歌,就是兔子在跳舞。
就是提不出一个数学问题来。
结果数学课变成了口语课。
原因是什么?就是教师的问题缺乏明确的目标,在问题中数学信息指向性不明。
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我们就可以这样简单地来提问:图上有几种动物?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2只2只、3只3只、4只4只地来数,突出“几个几”,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它们各是多少。
4.课堂提问应把握准坡度。
如果问题过于直露浅显,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
反之,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环环相扣,层层相递,一步一步地把问题引向深入。
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后,教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16÷8的被除数加上32,要使商不变,除数应加上几?”学生难以回答的,若老师设计好一定的坡度,由浅入深,同样的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如:什么叫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加上32后扩大了多少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怎么办?
5.课堂提问应尊重学生的意见。
课堂是师生的双向互动的过程,不能只是停留在师问生答这个层面,应该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提问。
如一位老师在进行“十几减9、8”的教学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3-8,3-8不够减,我就用8-3=5,再用10-5还是等于5,这样做对不对?”这种思考方法,是老师没想到的,结果老师也没多想就武断地说了一句:不对,减法是不能颠倒做的。
其实,这个学生的说法是正确的,只是他现在还不明白这个算理而已[13-8=l0 3-8=10-8 3=10-(8-3)]。
教师的这个轻易否定,泼灭了一朵思维的火花。
6.课堂提问应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
有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就能急着给予解释与引导,没有留给学生一定的静静思考的时间。
教师应学会等待,让热闹的课堂沉静下来。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善于卖关子,让学生自行深入思考。
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应环顾全班,利用学生思考的时间,注意一些非语言的暗示,就可知道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当学生准备回答时,便会身体稍微前倾,微张嘴;而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则可能他没听清楚问题或无法回答这一问题。
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的停顿期间,就可根据这些表现,选择合适的对象,把握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
以上是我对于课堂提问的一点浅见,当然关于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这有待于广大教育同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早就真正的互动课堂。
师大附小严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