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防治玉米螟的几点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防治玉米螟的几点措施

摘要:文章分析论述了玉米螟防治的重要性,着重介绍了几项科学有效防治玉米螟的措施。

关键词:防治;玉米螟;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76-1

1 防治玉米螟的重要性

(1)玉米螟别名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玉米螟的危害不断加重,在农业生产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玉米螟的寄主为玉米、高粱、谷子、棉、麻、豆类、甘薯、甜菜、番茄、辣椒、小麦等200多种植物。据省农科院对生产上应用的玉米品种玉米螟抗性进行了连续2年田间接虫鉴定。结果表明,吉林省现没有高感或高抗玉米螟品种,这就是说缺乏高抗玉米螟的育种材料或种质资源。因此需要引进或创新高抗玉米螟的育种材料,选育出高抗玉米螟的新品种从根本上解决玉米螟的危害。

(2)玉米螟为害玉米时可造成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先在嫩叶上爬行,取食叶片表面及叶肉,后即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不规则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玉米打苞时,幼虫就集中在上部1~3

片叶上或雄穗苞内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又蛀入雄穗和上部茎秆,风吹易造成折雄;雄穗出现后,虫龄已大,大量向下转移,到雌穗上为害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

的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蛀孔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或秕粒现象,减产更大。在雌穗上的幼虫可直接咬食嫩粒,易引起霉烂而降低籽粒的品质。一般年份玉米被害率30%~50%,严重时可达70%~100%。玉米螟为害高粱时,主要钻蛀穗茎部位,阻断水分和养分运输,影响籽粒成熟。玉米螟为害谷子时,从茎基部蛀入,形成枯心苗。如在抽穗以后蛀入为害,常造成折茎而影响结实。一般年份被害率10%。严重的年份可达30%~50%。

2 防治玉米螟重在防次是治

玉米螟在我县一年两代,第一代约在7月初出现,主要为害谷子、玉米;第二代越在8月初出现,主要为害玉米、高粱。以最后一代的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秆,穗轴或根茬及杂草里越冬。春季化蛹、羽化,飞到田间产卵。在4龄前表现为潜藏,4龄后表现为钻蛀。潜藏部位一般在心叶丛、雄穗苞、雌穗顶端花丝基部以及叶鞘等,危害部位非常多且隐蔽,如果大发生用药剂防治有很多不利和弊端,防治效果达不到最佳。因此防治玉米螟的危害重在防。

2.1 根据玉米螟越冬基数来判断需要如何防治

玉米螟越冬基数越大的年份,田间第一代卵量和被害株率越高。百秆越冬基数在50头以下,发生轻;50~100头发生中等;100头以上发生严重。

2.2 根据气候条件来判断防治玉米螟

温度15℃~30℃之间适于玉米螟各种虫态发生,由于玉米生长期,温度都可以达到要求,所以温度不起决定性的制约作用。玉米

螟的发生程度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频率有密切关系。春季复苏的越冬幼虫,必须咬嚼潮湿的秸秆或吸食雨水取得足够的水分后才能化蛹。成虫羽化后,也必须饮水才能正常产卵。产卵时和卵的孵化、初孵幼虫都需要较高的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在25%以下,螟蛾不产卵或极少产卵;在40%以上时产卵量增加;在80%以上时,产卵达到高峰。因此,在5~6月份,雨水充足,相对湿度高,气候温和,常有利于玉米螟大发生;如5~6月份干旱少雨,不仅会推迟化蛹期,而且会造成越冬后的幼虫大量死亡,不利于发生。

3 防治技术

防治技术方面我主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因为其优点众多,经济、环保、对人伤害小甚至零伤害,值得大力推广。是未来农业防治科技的走向。

3.1 农业措施

通过秋翻进行机械灭茬、合理轮作,降低越冬虫源,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抗性。

3.2 生物防治措施

3.2.1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玉米螟的天敌种类有很多,赤眼蜂是玉米螟卵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田间的自然寄生率平均在10%以上,但达不到控制玉米螟危害的目的,必须人工向田间释放赤眼蜂,增加田间赤眼蜂的种群数量,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通过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卡,使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率达

75%以上,才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为害。应用赤眼蜂防螟技术的关键是做好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的调查,化蛹率是蜂卵相遇的关键依据,就是说赤眼蜂羽化出来,要有玉米螟卵。要达到预期效果要连片释放,最好是一个村或整个乡镇。

3.2.2 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技术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实用价值根据今年我县玉米螟生物防治区开展玉米螟防治效果调查和测产验,结合对照区玉米螟发生及产量损失情况,测得我县玉米螟生物防治平均防效为6

4.5%,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

5.2%,每亩挽回玉米损失25.4公斤,共挽回玉米产量2032万公斤,以今年玉米单价2.0元/公斤计,新增总产值4064万元,亩投入为1.5元,总投入为120万元,纯增收益618万元,投入比为1:32,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3 药剂防治措施

(1)在玉米喇叭口期或在玉米螟幼虫孵化盛期3龄前,即玉米螟幼虫还没有钻入心叶前,进行人工投撒颗粒剂。1.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拌40公斤毒土,每亩用辛硫磷乳油3~3.5公斤(240公斤毒土/亩)2.用bt乳剂(生物性细菌杀虫剂)每亩200毫升,加少量水拌细砂5~7.5公斤,投于玉米心叶中。3.根据我们实践,在其间用背式喷粉机喷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效果也非常好。其优点众多经济、环保、对人伤害小,值得推广。

(2)今年个别农户在玉米螟为害期,利用引进的高架车进行机械喷雾,解决了玉米高秆喷药的难题而且防治效果非常好。对防治玉米螟来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大力推广。可用(甲维盐。

高氯1000~1500倍液喷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