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郑振铎)课堂教学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郑振铎)课堂教学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一、图片导入: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边展示图片边描述)草地翻滚的猫,含情脉脉的猫,钻到花瓶的猫,攀爬高树的猫,与花蜜语的猫,性情忧郁的猫。
大家喜欢猫吗?
生:喜欢。
师:你知道猫怎么叫吗?拿出手,做个动作,模仿一下好吗?
生:喵……(生模仿猫叫,笑)
师:模仿得像极了。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家,也曾经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郑振铎先生的《猫》(师板书课题作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95 页。
二、速读,知猫故事
师:在同学们读课文之前,先来读准下面这些字:
一生读:
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
凝望诅骂怂恿叮嘱
师:这位同学发音准,读很正确,是这节课第一个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吧!(生鼓掌)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出示的这几个问题,速度课文。
读完后,你能用第一人称讲述一下这三只猫的故事吗?
(大屏幕出示:——速读,知猫故事
作者一共养了三只猫,他们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发现班里的同学读书习惯非常好,边读边标注、勾画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相关问题。
)
师:谁能用第一人称介绍这三只猫的故事吗?
(猫的自述表演,给学生戴上老师制作的猫头饰)
生一表演:
喵,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花白的毛,很活泼。
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
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
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
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
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
生二:
喵,我是郑家养的第二只猫。
我是从舅舅家抱回来的,穿着黄色的毛茸大衣,比第一只猫更加活泼可爱,我会爬树,还会去晒太阳。
我不怕生人,而且有时还会去捉蝴蝶。
晚上还帮主人捉老鼠,但是我轻信了陌生人的甜言蜜语,最终还是被别人抱走了。
生三:
喵,我是郑家养的第三只猫,我是主人冬天在家门口捡到的流浪猫。
想当初,我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我是花白色的,不好看很瘦、毛烧脱了,忧郁懒惰,不活泼。
主人不喜欢我,我常常对鸟笼凝望着,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
有一次主人误会了我,以为我偷吃了芙蓉鸟,还棒打了我一下,两个月之后我死在了邻居家门口。
)
师:三位同学的表演都很精彩,谢谢你们。
三、品读,赏猫性情
师:这三只猫性格截然不同,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只?
生:第三只猫。
师: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有什么不同?
生一:第三只猫很忧郁,不如前两只猫活泼。
生二:第三只猫的死与作者有关,是作者的误解、屈打造成的。
师:第一只猫性情怎么样?
生:活泼。
师:文中作者是如何写第一只猫的活泼的?
生一: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生二: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师:大家找的非常准确。
请看大屏幕上这两个句子。
“滚来滚去”换成“跑来跑去”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
因为文中前面把小猫比作“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球是滚动的。
师:是的,“滚来滚去”与“白雪球”相呼应,更能体现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还有那些动词能表现小猫的情态?
生:“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这些动词把小猫的动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来体会一下描述小猫情态的这些细节描写。
(生齐读)
师:第二只小猫比第一只猫怎么样?
生:更活泼、有趣。
师:文中是如何写第二只小猫的更活泼、更有趣的?
生: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师:作者在这儿是抓住了小猫的一些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生:抓住了小猫的一些动作,运用了一些动词,来表现第二只猫的更活泼。
师:作者连续运用了哪些动词呢?
生:跑、爬、扑、跃、跑、晒
师:这些一连串的动词就把小猫的更活泼描述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师:你喜欢第三只猫吗?作者和家人喜欢第三只猫吗?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不喜欢?你能用文中的句子说说原因吗?
生:第三只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
师:你找到了这么多句子,真全面。
第三只猫长得怎么样呀?
生:丑陋。
师:第三只猫在作者家是怎样的地位?
生:“若有若无”。
连三妹那么喜欢猫的人,对它都不理睬。
师:第三只猫有第二只猫那么多本领吗?
生:没有。
第二只猫还会捉老鼠,爬树。
师:所以作者和他的家人都不喜欢第三只猫。
四、精读,悟人真情
师:文中除了写猫,还写了人,有哪些人呢?(板书:人)
生:“我”、三妹、张婶、周家的丫头、捉去猫的过路人
师:三只猫个性虽然截然不同,但结局都是一样的,用文中的词语是什么?
生:亡失。
师:三只猫的亡失,给作者带来了不同的心情。
请同学们跳读课
文,思考“面对三只猫的亡失,作者的心情各是什么?”
(出示大屏幕:——精读,悟人真情面对三只猫的亡失,“我”的心情各是什么?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师:可以把你找到的结果和同学分享一下,同桌、前后桌可以讨论。
师:第一只猫的死亡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感受?
生: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师:哪个词语可以体现作者的心情?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
生:“酸辛”写出了作者失去小猫的悲伤心情。
“小侣”写出了小猫和作者朝夕相伴。
师:第二只猫的丢失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感受?
生: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师:“怅然”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愤恨”?
生一:“怅然”是不愉快的样子。
与心情有关,所以用竖心旁。
生二:因为最喜欢的第二只小猫被别人捉去了,所以作者“愤恨”。
师:夺去小猫的那个过路人做的对吗?假如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
生一:那个过路人自私自利、夺人所爱,很不道德。
生二:假如我看到他夺走别人的东西,我会及时制止他。
并告诉他损人利己的事情不要做。
师:周家的丫头看到了,是怎么做的?她做得对吗?
生:周家的丫头看到了也没有阻止,这样做不对。
师:是呀,事不关己就漠不关心,也是不对的,要多去关心别人的事情。
师:失去第二只猫后,作者写“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师:第三只猫的死亡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感受?
生一: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师:你找的很准确。
刚才读的时候有一个字音没读准,“妄下断语”的“妄”要读四声,不要读成一声。
生二: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师:作者是如何“妄下断语”、“冤苦”第三只猫的?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 17——29 段。
(生读后交流)生:第三只猫被作者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作者棒打了它。
师: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芙蓉鸟是第三只猫吃掉的?
生: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师:“好像”说明是一个不确定的依据,得出“一定是在吃着”一个确定的结论,真公平吗?
生:不公平,判断不准确,根据不充分。
师:作者还根据什么得出“一定”是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
生: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师:“凝望”是什么意思?
生:“凝望”是目不转睛地看。
师:第三只猫经常“凝望”这对芙蓉鸟,它会在想什么呢?
生: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师:是的,第三只猫来的很可怜,“蜷伏”在门口,相貌丑陋,孤单不被家人重视。
它多么羡慕芙蓉鸟的美丽,羡慕它有伴侣。
师:作者“妄下”了什么“断语”?
生: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师:你能读出作者怒气冲天的语气吗?
生:“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师:除了作者,还有谁认为是第三只猫咬死了芙蓉鸟?
生:作者的妻子也认为是第三只猫咬死了芙蓉鸟。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
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师:“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这是个什么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反问句,能加强语气。
更能表明作者一家肯定是第三只猫咬死了芙蓉鸟。
师:作者是如何“虐待”第三只猫的?
生: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师: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生一:作者的判断不对。
是一只凶恶的黑猫把芙蓉鸟咬死了。
生二: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师:当作者发现了自己的“错”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生:痛苦、后悔、忏悔、自责……
师:文中他是怎么表达他此时的心情?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
生一: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生二:“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师:针的比喻给你什么感觉?
生:针刺伤口小却深,映衬了这虽然是小事,作者却愧疚极深。
师:让我们带着作者“痛苦、后悔、忏悔、自责”的心情来读这几段文字,注意语气要低沉,要读好重读的字音。
(学生齐读 30——34 段)
师:第三只猫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生一: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因为我的歧视、误解、冤枉、追打和我对它受伤后的漠视,最后当这只猫死去的时候,我永无改正的机会。
生二:“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
生三:“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师:为什么作者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
生:因为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
师:让我们再来齐读最后两个段,读出作者的伤痛、愧疚。
在读的时候应该重读“永无”、“永不”。
(生齐读后两段)
师: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作者会怎么想、怎么做?
生一:作者不会怀疑第二只猫偷吃了芙蓉鸟,因为作者喜欢第二只猫。
生二:作者不喜欢第三只猫,对第三只猫存在偏见,所以怀疑它。
师:第三只猫因为不漂亮,因为不活泼,所以我们就不喜欢它。
我们用一个词,对它有“歧视”。
这说明作者给一件事情下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生:他是凭自己的喜欢、厌恶、印象来判断。
师:第三只猫相对于作者来说是弱小者,因为作者的误解、歧视,含冤而死,想象一下第三只猫临死前会对主人说什么?
生一:我很感激主人收留了我,虽然主人误解了我,屈打了我,让我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主人,我不怪你!
师:从你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很善良,善解人意。
生二:我想劝告主人,以后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再判断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
师:是呀,为了避免以后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生: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师:你的回答很有哲理。
师:作者在这里以非常沉痛的懊悔的语气来诉说第三只猫亡失的经过,其实就是以自己的这种亲身经历,来表达一个非常鲜明的道理,对待生命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生一:平等的态度,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对弱小者要宽容仁爱。
生二: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师板书画猫简笔画,板书善待生命、宽容、仁爱)
师:真相大白后,从作者的忏悔中同学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作者是知错就改,同情弱小,善于自省的人。
师: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能巧妙地利用猫的世界揭示人的世界的作者。
大屏幕出示:郑振铎(1898—1958)先生,福建省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本文写于 1925 年,他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
他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散文集《山中杂记》等。
师:课后请同学们阅读郑振铎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
五、抒写,送友赠言
师:通过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我们获得了很多人生感悟和启示。
课后请同学们把你获得的启示写成赠言,送给曾经和你有过误会的同学或好友,你们之间的误解就会解除,你们的友谊才会长青!
(大屏幕出示:——抒写,送友赠言:
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启示,把它写成赠言,送给曾经和你有过误会的同学或你的好朋友。
)
(学生记录,教师小结。
)
师:在我们生活中,不仅仅是猫,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对待任何弱小者,我们都要怀有平等、宽容的态度,不要歧视任何一个生命,要多关爱弱势群体,要多奉献爱心,世界才会更加和谐。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请大家一起来读:生命靠生命温暖,世界靠爱心浇灌。
(配乐《爱的奉献》,学生齐读。
)
师:下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