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十章:中央银行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十章:中央银行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十章:中央银行

第十章中央银行

案例10—1英格兰银行——从商业银行发展成中央银行

一、基本原理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依法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实施金融调控与监管的特殊金融机关。在现代社会中,一般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金融调控与监管的银行等重要职能。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中央银行是商品经济和货币信用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信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生的问题和创造的条件导致中央银行的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导致中央银行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货币财富和银行控制的需要

当时资本主义政府为了开辟市场,需要积累一定的财富作后盾。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资本主义工业稚嫩,无力与力量强大的高利贷势力抗衡,政府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付私人高利贷银行的不断扩大,有必要建立适应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大银行。这类银行不仅要为国家财政服务,而且要成为国家控制整个银行业的工具。

2.统一货币发行权

在银行发展早期,几乎每家银行都有银行券的发行权,只要这些银行能保证

所发行的银行券随时兑换,就可以在经营存、贷、兑换等普通银行业务的同时,发行银行券。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市场的扩大以及银行机构的增多,各家银行都能发行银行券的这种分散发行的局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一是在竞争加剧、经济危机频繁、

银行林立的情况下,一些银行尤其是小银行由于本身的信用能力有限、经营不善或同业挤兑等原因,无法保证自己所发行的银行券能兑现,从而无法保证银行的正常流通,造成社会混乱;二是一些银行由于资金实力和信用等问题,所发行的银行券流通有严格的地域限制,也为银行券全面流通和全面兑换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资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享有权威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

3.中信用的需要

在众多的商业银行中,由于有些银行因为经营资金不足、头寸调度不灵,周转困难而面临流动性风险,从客观上要求有一家大银行它既能集中众多银行存款的准备金,又能为周转暂时困难的其他商业银行提供必要的周转金,为这类商业银行充当最后的贷款人,中央银行的出现就是适应这一要求的需要。

4.票据集中清算的需要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也日趋扩大,因为各类经济

交易所产生票据数量也迅速增多,各家银行之间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由各家银行自行扎差进行当日清算已变得相当困难。因此,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结算中心,中央银行恰好满足了经济发展的这一客观要求。

5.统一金融管理

银行业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深入快速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管理,通过有影响力的权威金融机构实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要求这一金融机构不仅在业务上与一般银行有密切联系,而且也是与政府关系密切,能依照政府的意图制定一系列政策和管理法规来完成对全国金融的统一管理,中央银行是承担该项使命的最适当选择。

中央银行的建立方式一般经历了从商业银行发展到大银行以至发行银行,最后形成中央银行的过程。尤其是历史比较长的中央银行,而后期的中央银行,则多半是在学习和借鉴别

国经验,结合本国实际,通过立法而创设的。前者以英国为代表,后者以美国为样板。

中央银行的职能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完备的过程。中央银行最初的职能是垄断货币发行和服务于政府财政,亦即具有发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的职能。在资本主义银行发展之初,许多商业银行既从事一般银行业务,也从事银行券的发行。而银行券的分散发行,既受流通地域的限制,又有信誉欠佳、币值不稳的弊病,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此,政府以法令形式特许一家或少数几家大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委托其代理政府财政收支,赋予其对政府财政提供资金支持的义务。随着发行银行地位的提高,社会公信力的提高,逐渐发展成为银行的银行,亦即票据清算人和最后贷款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用的发达,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票据清算,需要由一个权威、公正的银行来承担;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放款频繁,一旦发生放款不能及时收回、资金周转不灵,就会起连锁反应,成为经济危机的导火索;而严重的经济危机,反过来又会加剧银行资金失灵,乃至破产、倒闭。为此,客观上要求由一个具有国家权威、实力雄厚的大银行,来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当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困难时,能以最后贷款人的身份向其提供贷款,以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英格兰银行大约于19世纪中叶完成了这一职能。中央银行职能发展的第三步,是其调控和监管职能的产生与加强。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以后,特别是信用纸币制度确立以后,资产阶级政府一改以往的自由放任政策,力图借助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实行干预,从而使中央银行成为政府监管和调控金融的工具,由此使中央银行具备了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职能。

随着中央银行专业集中垄断各种中央银行职能后,逐渐淡出各种盈利性金融业务,逐步放弃自身营利目的,而与国家政权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中央银行的法律性质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即由最初的特权商业银行,发展到半国家机关,最终成为国家机关。

二、案例内容

1.英格兰银行的建立

英格兰银行是在距今311年前由伦敦城的1268家商人于1694年7月27日创立的,当时的目的是为了集资120万英镑按年息8%贷款给英王威廉三世以支持其欧洲大陆的军事行动。当时,正值英法战争时期(1689—1697),英国政府庞大的战争开支,使英政府入不敷出,加上英国当时贪污盛行,税收短绌,英国财政陷入困境。为了弥补财政支出,英国皇室特许英格兰人威廉·彼得森(William·Paterson)等人的提议,由本来已经是政府的债权人的金匠们募集120万英镑作为股本,建立银行,对政府放款。这一倡议于1694年7月27日由英国国会制定法案同意实行。

尽管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银行,但是在其成立的时候,并没有充当中央银行的意图。英格兰银行在成立时是一个较大股份制银行,其实力和声誉高于其他银行,并且同政府有着特殊关系,但它所关心仍是一般银行的业务,它可以经营对一般客户提供贷款、存款以及贴现等一般银行业务。

2.政府的银行

英格兰银行无论是成立的初衷,还是在以后的业务中都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格兰银行在1694年创立的时候就一直充当政府的银行。政府虽然在许多银行也保持有规模较小的户头,但是其主要户头是在英格兰银行。这些户头包括中央户头,即财政部户头,还有国民贷款基金户头,国债专员户头和其他附属户头。政府的各项税收和其他收入的财政部户头开设于此,政府的各项支出也来源于此。当政府资金短缺时,英格兰银行保证马上进行资金融通,如直接对政府放款、为政府发行国库券和各种长期债券等。到1746年止,英格兰银行已经借给政府1168.68万英镑。除此之外,英格兰银行还代理国库和全权管理国家债券。英格兰银行在发行国库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替政府开价招标、进行配发,发券收款,在到期负责清偿;还通过国库券经纪人,每天进入贴现市场买卖国库券,调节市场,以

稳定短期市场利率。

1946年英格兰银行法将英格兰银行国有化,使它变成了公营公司,彻底改变了它自1694年以来尽管不断向政府贷款和政府紧密合作,却一直保留私营银行的身份。它不再是为本身牟取利润的私营银行,也不在对私人部门业务上与普通银行竞争。该法案还终止了英格兰银行在名义上的独立性,使其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使英格兰银行进入了其作为英国中央银行的最后阶段。

3.发行银行

发行货币是英格兰银行的传统业务,但是拥有今天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却经历了很长的一个发展过程。

英格兰银行在成立之初,英国政府就给予其其他商业银行所没有的一项特权,那就是允许英格兰银行成为第一家无发行保证却能发行银行券的商业银行,但是这种发行特权只能在伦敦以及周围65英里的地区。1826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准许其他股份银行的设立,并可以发行钞票,但限制在伦敦65英里以外,以避免与英格兰银行发行权冲突。在以后的发展中,英格兰银行不断补充资本,同时降低对政府的放款利率,并以此为条件,促使英国国会通过法案,限制其他银行的发行权,从而加强了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的特权地位。

在银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每家银行都愿意发行货币。到18世纪,支票开始取代钞票作为支付手段,伦敦的私人银行逐渐停止发行钞票,但北部和中部的新兴银行又各自发行钞票。但是,由于英格兰银行的钞票有较高的信誉,才使新兴的地方银行乐于用英格兰银行的钞票代替黄金作为准备金。

到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银行法案《比尔条例》,而此时,在英国有72家股份银行和207家私人银行有钞票发行权,但是该法案通过以后,为英格兰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奠定了基础。如该法案规定,凡在1844年发行过钞票的,其发行额不得超过他们在该法案通过以

前12周内钞票平均流通量。凡在1844年以前没有发行过钞票的不得再发行钞票,新成立的银行一律不得再发行钞票。此法案还规定凡发行钞票的银行在伦敦开设分行或同其他银行合并的,均丧失货币发行权,将此权利转移给英格兰银行。1844年《比尔条例》的通过最终导致英格兰银行成为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垄断发行银行。由于该法案的逐年实施,使多数银行都逐渐丧失了货币发行权,终于在1921年,有权发行货币的银行只有英格兰银行一家。但由于英国财政部也发行部分钞票,当时英格兰银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垄断发行,直到1928年英国通过了通货与银行钞票法,英格兰银行最终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

4.银行的银行

19世纪中,英国的商业银行发生了多次银行业危机,尤其1825年和1837年两次,因为银行过分放款,导致许多银行债权无法按时收回,导致有些破产,出现严重的银行危机,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1837年的银行危机中,英格兰银行采取行动帮助有困难银行,于是英格兰银行开始充当最终贷款的角色。

在19世纪30年代,商业银行在资金短缺时就向贴现行贴现,贴现行在资金短缺时就直接向英格兰银行贷款。英格兰银行表面上是充当贴现行的最终贷款人,实际上是间接地充当整个银行系统的最终贷款人。

三、案例分析

通过对上述英格兰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分析,对于中央银行的历史演进原理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概括起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早期的中央银行都是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而来的。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纷纷设立银行,有些银行开始办理中央银行的业务,如发行银行券,办理政府贷款等,后来逐渐演进成为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就是这样一个案例。

2.货币发行逐渐集中,并形成垄断。在银行出现早期,许多大银行都有特权发行各自的银行券,后来政府为了筹集资金、办理政府借款、代理国库和集中管理的需要,特许一些银行有垄断银行券发行的权利,最后有逐步改变为一家银行发行,就导致中央银行作为发行银行职能的产生。

3.作为政府干预经济和市场的工具,一些早期的大银行由于与政府的关系特殊,常常作为国库券的管理者,在国库券市场进行国库券的买卖,以保障市场价格的稳定。同时政府也主动通过这些银行控制货币信用等经济活动,以实现政府的各项目标。

4.逐渐演变为其他商业银行最后的贷款人。后来演变成为中央银行的这些银行,初期都是各银行之首,但同时也为其他商业银行提供服务,如为它们办理票据兑换、资金清算办理贷款和再贴现等。通过这些服务一方面为其他商业银行提供了各种金融服务,同时又为自己在银行业中树立了权威,为后来过度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提供了基础。

5.最后确立为独一无二的商业银行需要法律上支持,中央银行的创立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也出现了许多曲折,在中央银行最后确立的历史长河中,法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格兰银行能成为中央银行,《比尔条例》无论是从组织形式上还是货币发行上,都为英格兰银行最终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保障。

(陈伦玉)

案例10—2 美联储的金融支付系统

一、基本原理

金融体系支付系统(payment system)也称清算系统,支付清算系统。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伴随着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交易者之间、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一系列组织和安排。具体地讲,它是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管理货币转移的规则;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的,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系列组织和安排。综观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货币、银行及支付系统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出现的,并成为连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纽带。

中央银行的清算支付系统是在90年代开始才快速发展的,由于技术的进步使资金可以通过支付体系快速转移,于是在所有市场经济的国家中,支付系统所起的作用受到普遍的理解和赞赏。支付系统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经济管理,特别是通过货币政策进行经济管理的必要渠道,是提高经济效率必不可少的方式。

在这个支付系统中,中央银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央银行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作为支付系统的使用者。中央银行需要自行交易以转移资金,主要包括:通过支付系统清算公开市场操作,以实施货币政策;进行政府债券的支付结算(包括发行和兑付)。(2)作为支付体系的成员。中央银行可以代表自己的客户(如政府部门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行收付。(3)作为支付服务的提供者。这些服务包括:为商业银行在支付中的运作提供结算账户;单独或与其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一起,为支付系统提供硬件、软件、操作程序或通讯网络。(4)作为公共利益的保护者。作为公共利益的保护者,其内容十分广泛,支付体系的管理者、支付系统成员的监督者、为支付体系提供管理和计划、争议仲裁或赔偿处理、提供技术标准,还有作为结算的担保人等。

提供支付结算是中央银行行使支付结算职责的基本手段,作为一国支付系统的核心,中央银行支付系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1)提供账户服务。在各国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的实践活动中,中央银行一般作为银行间清算中介人,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清算账户,通过清算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来实现银行间转账。(2)运行和管理支付系统,除了提供账户服务以外,中央银行参与和组织银行之间清算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运行与管理这个支付系统,以保证该系统稳定、有效和公正的正常运行。中央银行通过银行间资金清算,不仅有助于提高支付清算安排的整体效率,还可以及时掌握各金融机构资金头寸的增减变化趋势,便于监控货币流通,维护货币信用体系的稳定。(3)为私营清算系统提供差额清算服务,任何国际都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私营清算组织,它们通常拥有支付网络系统,为经济交易和消费活动提供不同形式的支付结算服务。为了实现清算参与者之间的债权债务抵消,很多清算机构乐于利用中央银行提供的差额清算服务,央行通过账户进行差额头寸的划拨,就可完成最终清算。(4)提供透支便利,中央银行不仅运行管理支付系统,还以提供信贷的方式保障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大额支付系统是中央银行提供信贷的重点,尤其是当大额支付系统所处理的支付指令为不可撤消的终局性支付指令时,中央银行的透支便利显得尤其重要。

二、案例内容

美国的支付结算系统以高科技、高水准、高效能著称于世。美联储在政策制定、提供服务、监督管理、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参与了美国的支付清算安排,并居于极为关键的核心与主导地位。

1.美国支付系统的建立和发展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美国中央银行)并没有悠久的历史,其支付清算起步也非常晚,当老牌的中央银行———英国的英格兰银行建立了票据交换所支付系统时,美国的支付结算

还是相当落后的搬运结算(Porters Exchange)。美国东西海岸间还用长途汽车运送现金和票据,不仅效率低,而且风险大。1853年10月11日美国有52家银行在华尔街第14号地下室进行了首次票据交换,它标志着美国票据交换所支付系统的成立。美国的票据交换所的建立要比伦敦晚80年。

但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电子支付系统的建立却比伦敦早14年。主要是美国在金融业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的建立方面从没有间断向欧洲金融业学习,并凭借着强大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实力使其在票据电子交换方面更加完善。目前美国的支付系统以高科技,高水准和高效能著称于世。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在政策制定,提供服务、监督管理、风险控制等多方面参与了美国政府清算安排,并在其中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保障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促进了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美国当前主要的支付系统

其实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支付系统是一系列不同的支付系统组成,这些支付系统在功能上存在很大区别,具体来看,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支付系统由三个系统组成。

(1)联邦资金转账系统(FEDWIRE)FEDWIRE是全美境内美元支付系统,它是美国支付清算的主动脉,它归美联储所有,1913年建立,FEDWIRE将全美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25个分行和11个专门的支付处理中心,它将美国联储总部,所有的联储银行,美国财政部及其他联邦政府机构连接在一起,提供实时全额结算服务,主要用于金融机构之间的隔夜拆借、行间清算、公司之间的大额交易结算,美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记账债券转移业务等等。个人和非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机构间接使用FEDWIRE,由于该系统有专用的实现资金转移的电码通讯网络,所以权威性、安全性较高。此外它还承担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及政府债券买卖的重要任务。它每日运行18个小时,每笔大额的资金转账从发起、处理到完成,运行全部自动化,FEDWIRE还有一个簿记证券系统,其运行始于1960年,该系

统运行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证券交易成本,提高交割与结算效率以及安全系数。该系统每天处理的业务笔数虽然只占非现金支付总交易的1%左右,但其结算金额却占交易金额的85%。因此,该系统主要是面向大额资金转账的电子支付系统。

(2)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Clearing House Inter 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HIPS)。它是一个著名的私营跨国大额美元支付系统,于1970年建立,是跨国美元交易的主要结算渠道。通过CHIPS处理的美元交易额约占全球美元总交易额的百分之九十五,因此该系统对维护美元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效率及安全显得十分重要。CHIPS成员有纽约清算所协会会员、纽约市商业银行、外国银行在纽约的分支机构等。CHIPS是一个净额支付清算系统,它租用了高速传输线路,有一个主处理中心和一个备份处理中心。每日营业终止后,进行收付差额清算,每日下午六时(纽约时间)完成资金转账。CHIPS已于1991年替代票据清算,它与SWIFT网络连接,主要处理国际资金清算有业务,并建立了与国外银行的清算结算体系。

(3)自动清算所系统(Automated Clearing House简称ACH)

美国的ACH是覆盖全美的一个电子清算系统,用于银行间票据交换和清算,主要解决纸质支票的低效和安全问题。ACH适用于工资发放、政府福利津贴、养老金的发放、保险费、消费者账单、抵押分期付款及利息的支付、企业间贷款结算等,主要为政府机构、公司、企业、消费者提供小额支付服务。

美国支付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程度很高。美联储一直十分重视支付系统的电子化问题,不断对主要的支付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和安全防护,从而使美国支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3.美国当前支付系统的特点

美国的支付系统是当今世界非常先进的支付清算系统,这一支付系统的完善是美国经济

发展、金融业成长、法规建设、科技进步的综合成果。具体分析,当前美国支付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法律框架完备。美国对支付清算及相关活动的法律建设与管理非常重视,制约和规范各类支付活动的法律较多。比如: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赋予了美联储运行美国支付系统的权利。联邦储备法规条例规定了美联储及其系统用户的权利与义务。美联储还通过发布操作细则等措施对支付清算活动加以监督。就是美国的私营清算机构也有制定严格的组织章程和操作规则。

(2)支付系统众多、服务机制发达。在美国能够提供支付服务的机构和组织非常多,有商业银行、储蓄信贷协会、信用联社、银行卡公司、清算协会、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如美国邮政局等等。他们的服务水准高,手段高度现代化,各类经济交易的资金结算快捷便利。不论是个人消费还是公用费用的支付都高效、安全、迅速。

(3)支付工具多样化,高科技化。美国非现金结算体系十分发达,信用卡、各种票据,尤其是商业支票、政府支票、旅行支票、邮政汇票、个人支票在美国流通较广。近年来,电子钱包、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话银行、电视银行、在线银行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极大的便利了美国各阶层经济及其他往来所产生的货币所有权的转移。

(4)支付体系庞大健全。美国金融市场规模巨大,支付媒介众多,支付系统的构建很好的匹配了市场和交易的需求。因此,美国有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等等。这些系统涉及了境内外众多的金融机构以及美国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这些市场对支付结算又产生了强烈的相互依赖性,纵横交错的各种支付系统都为当今世界美元资金流动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案例分析

金融支付系统是一个国家信用制度发达程度的标志,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支付系统的管理者,一个完善而高效的金融支付系统对一个经济发展、资源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美国联邦储备局是世界上最重视支付系统建设和管理的中央银行,我们通过对美国联邦金融支付系统的分析和了解,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1)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经济活动复杂而又繁荣的大国,而且,香港、澳门回归以后,我国境内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多币流通的局面,交易的支付也比较复杂,从美国支付系统全球运作中我们可以学习更多的跨国、跨地区支付系统的知识和原理。

(2)任何一个支付系统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从美联储支付系统的管理中,吸取防范风险的经验和教训。如在商业银行利用中央银行支付系统透支管理方面,美联储作的比较成功,为我国中央银行防范此类风险提供借鉴。

(3)防范突发事件发生对金融市场支付系统的影响。美国金融支付系统经“9.11”事件后,仍然是世界上最完善、最高效的支付系统,在“9.11”事件中经受了考验。2001年9月11日上午,在世贸大楼被袭击后,美联储十分果断的做出了两个决定:第一,立刻关闭美国的三大金融市场——股市、汇市、债市。第二,立刻停止靠近纽约的新泽西美元支付系统的运行。启动灾难备份系统,将美元支付系统从纽约新泽西切换到里士满和达拉斯。在整个切换过程中,支付系统没有中断支付服务,也没有丢失一个数据,充分显示了美国支付系统高度安全、快速有效的运行能力。这两个决定不仅保卫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保证了美国金融系统免遭破坏,保住了美元的地位和美元在全球的支付结算。

(4)学习支付系统电子化后,保证支付系统安全的能力。无论是恐怖分子,还是一般的电脑黑客都有可能对金融支付系统造成一定的威胁。这种袭击可能从几个方面发起进攻,比如通过使证券交易所的计算机瘫痪对金融系统发起攻击,通过对美元支付系统的破坏,影响美元在全球的流通和结算。美国支付系统的安全运作,让我们认识到一国的经济安全重点

是金融安全,而金融安全中支付系统的安全又是保证整体金融安全的关键。

(陈伦玉)

行为金融学

一、填空题 1、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P2 2、同简答题1 P3 3、“理性人”的两层含义:一是投资者在决策时都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二是投资者能够对已知信息做出正确的加工处理,从而对市场做出无偏估计。标准金融学中投资者的心理具有三个特点: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 P12 4、传统的金融学中一个经典理论就是“市场有效假说”,也就是说证券价格可以及时准确地体现可获取信息变化的影响。P23 5、有效市场假说是有关价格对影响价格的各种信息的反应能力、程度及速度的解释,是关于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该假说的提出源于早期对价格形成的不确定性进行的研究探索,可以追溯到“随机游走”理论。P25 6、实证表明,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套利交易会由于制度约束、信息约束和交易成本等因素而受到极大的限制。有限套利的理论分析主要是围绕与套利相关的风险和成本进行的.P39 7、一价定律:按照EMH,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价格必然反映价值,那么在剔除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以后,一个资产不肯能按不同的价格出售。“孪生证券”——违背一价定律P30 8、噪声交易者风险,即噪声交易者使得价格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偏离内在价值的风险。P40 9、传统的讨论理论认为:由于套利的存在,基本相同的资产一定会以基本相同的价格卖出。但实际并不总是这样,由于噪声交易风险的存在使得这种基本相同证券的价格存在背离。有名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孪生证券”现象,如本章案例中的皇家荷兰和壳牌公司的普通股的价格差异。P41 10、股票溢价是股票相对债券所高出的那部分资产收益。P46 11、Benartzi和Thaler(1995)对股票溢价之谜的解释是,如果投资者经常性地评价他们的投资组合,短视的损失厌恶就会令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放弃股票投资的长期高回报率,而投资于具有稳定回报率的债券,因为股票收益在短期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P47 12、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投资收益率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日历效应。P57 13、预期效用函数是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建立在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P63 14、预期效用理论的公理化的价值衡量标准假定主要保括:优势性、恒定性、传递性P64 15、风险寻求效用函数:U(PX,(1-P)Y) < P×U(X)+(1-P)×U(Y)风险厌恶效用函数:U(PX,(1-P)Y) > P×U(X)+(1-P)×U(Y)风险中性效用函数:U(PX,(1-P)Y)=P×U(X)+(1-P)×U(Y) P65 16、偏好反转是决策者在两个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选择偏好出现差异,甚至逆转的现象。P73 17、成对赌局之间的选择似乎主要受输赢的概率之影响,而买卖价格却主要是由输赢的货币数额决定的。P73 18、一些预测信息的预测能力是有局限的,而人们往往忽略这一点,他们往往做出“非回归预测”,也就是说他们用线性的方式对问题进行预测与推断,而没有考虑到,现实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事情的发展趋势往往存在回归的倾向。P86 19、锚定还导致“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对通货膨胀率没有做出足够的调整,并混淆了货币的名义数量和真实数量。货币幻觉会影响人们在认知上、情绪上处理通货膨胀的方法。P91 20、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信。P106 21、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帐户”,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P108 22、“羊群行为”,即“从众行为”,是指行为上的模仿性和一致性。该词源于生物学对动物聚群特征的研究。P112 23、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会使他们产生更大的情绪波动。他们发现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等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损失厌恶导致在决策中形成禀赋效应与“短视的损失厌恶”。P114 24、由于人放弃他所拥有一个物品所感受的痛苦,要大于得到一个原本不属于他的物品所带来的喜悦,因而在定价方面,同一种物品在这种情况下的卖价高于卖价,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禀赋效应”。人们由于禀赋效应,使个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偏差”,禀赋效应导致了“交易惰性”。P114 25、后悔厌恶定理3:个体需对行动的最终结果承担责任情形下引起的后悔比无需承担责任情形下的后悔要强烈。有利的结果会使责任者感到骄傲,不利的结果会使责任者感到后悔。如果后悔比骄傲大,责任者会尽量避免采取这一行动。P116 26、Gigerenzer和Todd(1999)将“熟悉”描述为“一个人对任务或事物拥有的知识或经验的程度”。熟悉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熟悉偏好是一种普遍感知。P119 27、前景理论引入了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将人类的心理特征引入到了价值预期和估算中。P125 28、人们在时间维度上的偏好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即时效应,即与一段时间后发生的时间相比,决策者偏好立即发生的事件;②同一段时间并不被感知为相同长度,时间感觉依赖于距参考点的远近,离参考点越远,时间段就越会被低估。P138 29、权重是由真实概率函数决定的,在该函数中人们倾向于

FRM金融案例分析

2007年北岩银行挤兑事件 每一次经济恐慌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但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即它们都紧接着一段表面上的繁荣期之后发生,从而暴露出这种繁荣的空洞。这种顺序屡试不爽,每当我们发现可以不必通过艰苦缓慢的实干,就能轻松大发其财之时,就可以十拿九稳地断言,恐慌时期即将来临。 可能过去就有人讲过这样的话。事实上,在1859年,它已被写进1857-58年商业危机的历史。金融动荡感觉上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几乎如出一辙。 让我们从一个显然极为相似的案例开始。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是英国自1866年欧沃伦格尼银行(Overend Gurney)关门以来第一家倒闭的大型银行。两家都是久负盛名的机构,有着审慎且令人敬佩的财务历史:北岩银行的前身是东北部一家共同所有的建房互助会,欧沃伦格尼银行则在东安格利亚贵格会拥有深厚根基。 渴望增长的新一代高管接掌了两家银行的领导权,他们急切想要迅速扩大他们的贷款规模:北岩在房价泡沫的顶峰陷在房屋抵押贷款里,而欧沃尼栽在一些显然有问题的企业上,包括造船、谷物贸易、铁路融资行业及许多其他行业的企业。这些企业都犯了致命错误,即依赖短期借款为他们快速扩张和风险越来越大的贷款账目提供资金。与北岩一样,欧沃尼为其有缺陷的业务模式付出了代价。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英国央行让欧沃尼倒闭了,导致其他一些企业在接着引发的恐慌中倒闭。 最近,两位美国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的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哈佛大学的肯?罗格夫(Ken Rogoff)发表了一份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分析报告,在文中他们找出了二战以来发生在工业国家的前18次银行业危机,把当前的金融危机放到了这一背景下加以研究。他们发现了把单个事件转化成金融繁荣和萧条的整体图景的共同主题,他们称之为“诸多标准金融危机指标上惊人的定性和定量相似点”。他们重点对美国进行了研究,但如果你观察相关数字,他们分析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英国。 在每次重大金融动荡之前,住房价格都会快速上涨,股票价格也是如此。由于直到危机发生的前夜,资本流入加速,经常账盈余迅速扩大。公共债务上升是战后危机中一个几乎普遍的前兆。当问题隐约浮现时,总体经济增长开始逐渐放缓。此外,以往的金融冲击发生前,通常有一段放松金融管制的时期。 作为一位见识颇多的记者,我见证了1973年至1974年的次级银行危机,我们最强大的金融机构险些被拖垮。现在,我还仍然保留着由四大清算银行之一发布的否认它们身处困境的新闻稿。那次事件有几个不同的触发因素:其中之一是1971年底开始实施的《竞争与信贷管理条例》(Competition and Credit Control),它放开了贷款的上限,降低了对银行的流动性要求,并终结了利率同盟。之后的两年里,对英国居民的信用垫款总额增加了2.5倍。 放松管制也在今天的事件中扮演着角色。引用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Paul V olcker)的话,过去25年间“我们从一个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高度监管的金融体系,转变为一个经过了高度设计、复杂得多的体系。今天,众多金融中介发生在有效的官方监管和监督之外的市场,全都装在不知有多少万亿规模的衍生品工具里。” 另一个共同特征是,资产价格泡沫通常接在一段时期的价格稳定后发生,最近英国《金融时报》一篇由查尔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和阿维纳什?佩尔绍德(Avinash Persaud)撰写的文章指出了这一点。他们引用了1929年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1997-98年的亚洲,以及2007-08年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作为案例。 低通胀导致低利率和真实资产的积累,继而导致投资者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而去冒更大风险。20世纪70年代就有一个经典案例,当时石油美元涌入国际资本市场并推动利率走低。银行流动性充足,正四处寻找新的出口。他们在中欧和拉美的发展中经济体找到了正在找寻

2017年金融考研专业课米什金《货币金融学》重点章节

2017年金融考研专业课米什金《货币金融 学》重点章节 第一章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计算 第二章金融体系概览 1.名词解释 逆向选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逐出市场; 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总是趋向于做出有利于自生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金融恐慌:由于资金提供者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稳定性产生怀疑, 因而将资金从稳定和不稳定的机构中抽回,导致大量金融机构倒闭。2.金融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 将资金从那些由于支出小于收入而积蓄多余资金的人手中转移至由于支出大于收入而缺乏资金的人手中。(直接,间接融资) 3.金融市场的结构: 债权股权市场;一级二级市场;交易所、场外市场OTC; 货币市场:小于一年,短期国库券,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回购协议,联邦基金等。 资本市场:大于一年,股票,公司债券,抵押贷款,美国政府证券,商业贷款等。 4.金融市场国际化: 外国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并以发行国货币计价的债券。 欧洲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但并非以发行国货币来计价的债券。 欧洲货币:存放在本国之外的银行的外国货币。最重要的是欧洲美元。 欧洲美元:存放在美国以外的外国银行或美国银行国外分支机构的美元。 5.金融中介功能(间接融资): 1)降低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流动性服务。 2)分担风险,减少投资者风险。 3)缓解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6.金融中介类型: 1)存款机构:银行,信用社。 2)契约性储蓄机构:保险,养、退休基金。 3)投资中介机构:财务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投行。 6.金融体系的监管 帮助投资者获取更多信息,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全性。 1986《Q》废除。(Q:美联储有权利设置银行存款利率上限) 第三章什么是货币 1.货币的功能 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价值贮藏(流动性: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成本和速度) 2.货币计量

商业银行案例分析

案例1. 融资计划年内完成,支撑未来各项业务拓展 工商银行2010年6月末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34%和9.41%,资本充足率略低于11.50%的监管要求。公司拟A+H配股融资不超过450亿元,并已发行250亿元的A股可转债补充资本。管理层表示工商银行的配股方案还要经过一些程序,希望能够在年内完成。融资完成后资本实力将大为加强,可满足未来三年业务拓展需求。工商银行也会通过其它方式,包括全面加强银行新资本协议的推进和内生利润留存等方式,在三年之内不再需要股权融资。公司2006-2009年平均信贷增长在16%,带来了37%的利润增长。2007-2009三年内,公司共给股东分红1561亿元。此外投资者还有1640多亿的股东权益,合计是3206亿元。 公司确定未来低资本消耗的发展战略,盈利格局趋于多元化 公司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化即金融脱媒发展带来的两个挑战。在收入结构调整方面,公司预期要逐步降低存贷款利差收入的占比。现在工商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8%-60%,以后要降到50%以内,这意味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间业务等收入要超过50%。公司未来要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强大盈利格局。(1)去年省级分行盈利超过100亿的有6家,判断以后不会少于15家行进入百亿人民币分行。盈利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形成此起彼伏的盈利格局。(2)同时形成纵向的盈利格局,信用卡、金融市场部、票据业务部、资金托管部、私人银行、金融租赁,未来还有保险、年金投行来强化工商银行产品供应能力。(3)来自国内盈利和来自于境外盈利更加均衡。去年来自境外的盈利只占全行盈利的2.7%,今后预期将在10%左右,使整个工商银行盈利结构更加均衡、可持续。资料来源:“工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未来息差回升”2010年10月25日 思考:银行的资本扩充方式有哪些?各优缺点? 如何理解低资本消耗战略? ★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是指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之和,代表了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反映了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来源:百度百科 案例2. 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 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于1995年在合并5家信托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这5家公司在1993年以前的海南房地产热中,已有大量资金积压在房地产上。从诞生之初,海发行就被赋予了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任。之后,海发行又引入北方工业公司、中远集团等40余家岛外股东,筹集资金10.7亿元,由海南省控股。注册资本金16.77亿元的海发行一开始就背负了44亿元的债务。 但在当时普遍采用高息揽存的情况下,海发行迅速扩张。1997年底,海发行的资金规模发展到106亿元。也就在当年,由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市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并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全省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兼并28家城市信用社的行动,被认为是海发行关闭的导火索。有种说法是,当时海南省为了挽救这些城市信用社,不顾股东大会的强烈反对,执意要求海发行实施兼并,将28家资不抵债的城市合作信用社收入旗下,并托管了5家被关闭的城市信用社。接管的城市信用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l42亿元,而资产又几乎全是无人问津的房产。

浅谈行为金融学理论与实际运用

浅谈行为金融学理论与实际运用 摘要: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传统理论结合在一起的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对人类在处理经济事务中为什么往往不能够冷静、客观和理性地做出决定的原因作出解释和寻找答案。本文将主要阐述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辅以实际案例分析理论的实际运用。 一、行为金融学简介 经济学似乎与理性、严谨有着与生俱来的紧密关系,长久以来,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成为了主流经济学的基石,并统领了经济学内部的各个学科。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投资者不够理性,市场不够完善,或者投资者并不追求利益最大,等等,这些都不符合经典金融学的假设。所以一门新的学科,行为金融学产生了。 行为金融学以一种源自心理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将人的实际心理及其由此决定的行为特征纳入分析框架的金融学说而逐步兴起,它一经出现便在以有效市场假说为代表的现代金融理论中激起了波澜——不仅对现代金融理论的现有框架提出了质疑,更为现代金融理论难以解决的异常现象作出了解释。行为金融学是针对现在被称之为经典金融理论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它并不是要取代它,而是要弥补经典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上的不足和缺陷。 经典金融学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上的。但大量实践证明人类并非如此,人们总是根据主观判断来做出抉择,有时太过自信,有时太够保守;再加上条件的限制,如信息的不完全等也会影响判断;在特定情况下,人有时会因自己的多样性选择而放弃理性行为。每一个微观个体的判断加总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不小的影响。其次,经典金融学还假设,理性人总能抓住非理性人找到套利机会,因此理性人最终会在资本市场上存活下来。而实际上假设之所以为假设是太理想化了,显然在实践中的“反常现象”还需要其他理论来解释。 二、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 (一).预期理论。它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决策的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论点: 1.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针对风险的态度。人们总是以自己身处的位置和衡量标 准来判断行为的收益与损失,因此更注重于预期的差距而非结果本身。 2.损失规避。人们的偏好与财富的增量决定,而非财富总量,所以人们对损失 的敏感要高于收益,即损失效用大于收益效用。例如,在居民储蓄问题上,若实际率为正的,人们宁愿选择收益保障的银行存款,而非其他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 3.非贝叶斯法则的预期。概率论中的贝叶斯法则认为,分析样本数接近总体数 时,样本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接近总体的事件发生概率。这就不难解释中小散户的亏损问题了,因为长期看来,这些人的投资是非理性的,因此证券市场就不按照原先的规律,即贝叶斯法则运行。 4.框架效应。人们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会注意到环境的关系,会考虑问题以何种 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股市上呈现收益状态时,人们选择确定性收益,同时规避风险,反之勇于择险。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牛市时卖出,熊市时不抛现象。

金融学考试资料:案例分析

案例22——逃亡者“天堂”梦断 一直以来,加拿大被称为中国逃犯的“安全避难所”和刑事犯罪“逃亡者的天堂”,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首犯赖昌星逃往加拿大已有9年之久,携10亿元巨款外逃的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原主任高山等人也是选择了加拿大作为落脚点,以致有犯罪分子放言,外逃首选加拿大 1 然而,加拿大联邦公共安全部部长戴国卫于2008年8月22日发表的声明打破了中国逃犯的“天堂”幻想。当天,涉嫌合同诈骗,被中国公安部通缉、潜逃加拿大5年之久的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邓心志被遣返回国。戴国卫在声明中说,邓心志被遣返“进一步表明了我们政府的承诺,就是加拿大不会成为逃亡者的天堂”。 2 ●案情简介 2002年1月至8月间,邓心志涉嫌伙同陈泉山、崔自力,冒充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北京市朝阳区支公司领导及工作人员,以支付高息为诱饵,编造“国寿养老金还本保险”险种、使用伪造的印章、签订虚假的保险合同等手段,先后骗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和中纺粮油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保险费,共计人民币1825万元。 2003年1月,事情败露后,三人仓皇出逃。其中,邓心志、崔自力二人持旅游签证潜逃到加拿大多伦多;陈泉山在逃往外地一年多后,于2004年5月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2005年2月4日,陈泉山被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15万元。2008年8月22日,邓心志被加拿大警方遣返回国,被公安机关逮捕 3 4 邓心志是由加拿大遣返我国的首名经济犯罪案件嫌疑犯。2008年8月22日,加拿大联邦公共安全部部长戴国卫发出的声明指出:“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确认将邓心志先生遣返回中国,邓因涉嫌犯有合同诈骗罪行而被中国有关方面通缉。”声明同时指出,邓心志在加拿大被遣返进一步表明加拿大政府的承诺,就是:加拿大“不会成为逃亡者的天堂”该国对犯罪的“容忍度为零。” 5 经典防腐洗钱案例:重庆晏大彬案 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受贿、其妻傅尚芳洗钱一案,最后认定晏大彬犯受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认定傅尚芳犯洗钱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50万元。 重庆第一贪戏剧性翻船过程 6 此案是我国首例腐败洗钱案,也是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和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大力配合国家反腐败工作的典型案例,同时还是洗钱罪设立以来第一例上游犯罪是贪污贿赂罪的洗钱案。 7 为了保证履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中国银监会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保留了必要的金融监管职责。 一是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的职责。二是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银行监督管理机构制定支付结算规则。三是建立中国人民银行的直接监督检查、建议监督检查和全面监督检查制度。四是明确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有关资料。 8 金砖四国(BRICS)由来 9 “金砖四国”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个重要国家。由这四个国家英文首字母组成的“BRIC”一词,其发音与英文的“砖块”非常相似,故这四国被称为“金砖四国”(BRICs)。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2003年,奥尼尔在一份题为《与

货币金融学复习内容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 1、货币、财产、收入、财富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财产是货币、财务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货币是财产的一小部分;收入是经济主体通过交换或其他规定所得到的的财产,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和实物资产收入两部分;财富包括货币收入、实物资产收入和精神层面的内容。 2、如何理解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答:一方面,金融是商品货币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成熟而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在竟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次演进都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金融发展水平和深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3、经济货币化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答: 测量经济货币的指标主要有三个:(1)世纪金融资产存量/国内生产总值;(2)实际金融资产存量/有形财富总量;(3)人均实际广义货币量(即人均实际M2) 4、为什么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答:金融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特征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自然经济(实物交换)---商品经济(货币交换)---货币经济(大工业、银行)---金融经济(金融市场、金融创新) 在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演进都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的社会主义金融事业起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

后,国家利用金融活动有计划地调剂货币流通,保持货币供求基本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取得显著成就。 无论从国际海事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看,经济发展都已离不开金融,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5、联系实际谈谈金融市场发展对经济有何影响? 经济的增长与金融的发展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受到了许多学者的 研究与质疑。在二十世纪70年代前,许多学者认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并不存在相关关系,金融体系的产生与发展只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被动反应,并不存在实际的相关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逐渐对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出现了新的认识。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对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做出了以下阐述。第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与经济的发展与进行紧密相关,只有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才能为经济提供开拓的市场。金融市场对货币资金的集中与运用具有较为良好的条件,在资金的集中运用下,许多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更容易开展,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对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提供了保障,加强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帮助人们对金融工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们的储蓄比例会下降,更多的资金流入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加强,更有利于刺激经济活动的产生,实现经济的增长。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刺激了货币的流动与市场经济的开展,只有相对稳定发达的金融发展最为基础,我国的经济才能持续稳定的实现增长的目标。第二,经济的增长对金融发展也产生了影响。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人民生活

行为金融学实验报告记录(A股H股溢价分析心理账户过度自信)

行为金融学实验报告记录(A股H 股溢价分析心理账户过度自信)

————————————————————————————————作者:————————————————————————————————日期:

摘要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和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一道,是当前金融投资理论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 行为金融学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本文通过三个板块来说明行为金融学:心理账户、过度自信、A股H股溢价分析(行为金融学角度)让我们能够直观的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状况,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行为金融学的知识。总之,通过实习,我们对行为金融学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本次实习报告从实习目的和意义、工作方法、取得的成果及经验、收获及体会来具体说明下实习的过程。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心理账户过度自信 A股H股溢价分析

目录 论文总页数:14页 1实习的目的 (3) 2实习的时间 (3) 3实习的地点 (3) 4实习内容 (3) 4.1 A、H股溢价问题 (3) 4.1.1 A股与H股的价差能说明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市场中有一个市场不是有效 的吗?为什么? (3) 4.1.2 你认为导致A 、H股价差的原因有哪些? (4) 4.2 心理账户 (5) 4.2.1 概况 (5) 4.2.2 实验 (5) 实验一——成本与损失的不等价实验 (5) 实验二——赌场资金效应实验 (6) 实验三——沉没成本效应实验 (8) 4.3 过度自信 (9) 4.3.1 概况 (9) 4.3.2 实验 (9) 实验一——打折和邮购返券 (9) 实验二——创业 (10) 5实习心得体会 (12) 6教师评语 (13)

行为金融学

① 1.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教授丹尼尔.卡曼尼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把心理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 ②以Edwards和Magee为主的技术分析派,1948年《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技术分析之父 ③以Graham 和Dodd为代表的基本分析派,1934年《证券分析》:投资者的圣经 ④1952年,Markowitz 在其《投资组合选择》,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理论诞生的标志 ⑤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的经济学家,他基于心理预期最早提出股市“选美竞赛”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 ⑥19世纪Gustave Lebon的《群体》和Mackey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疯狂》是两本最早研究投资市场群体行为的经典之作。 ⑦格雷厄姆和多德在1934年,《证券分析》一书中对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价格暴跌作出了深刻反思。 ⑧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选美竞赛”理论。 2.法玛提出了区分有效市场的三种类型: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1970年,其关于EMH的一篇经典论文《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回顾》 ①弱式有效市场:资产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 ②半强式有效市场:资本市场中所以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 ③强式有效市场:它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不管是已公开的还是未公开的信息,都已经充分的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3.De Bondt和Thaler(1985)发现了“输者赢者效应” ①反转效应、惯性效应(动量效应) ②惯性效应(动量效应) ③反转效应 ④领先-滞后效应 4.“消息真空”:与上市公司的基础价值无关的公司事件。 指数效应:股票入选股票指数成分股后带来股票收益率的异常提高。 公司更名效应:案例2-5 公司更名效应:公司更名公告不包含未能预期到的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依照有效市场理论,市场对这类事件应该不做反映。然而,从一些证据来看,公司的更名确实引起了股价的显著运动,这种异常现象在2000年前的网络浪潮中尤其明显。 股价溢价:股票相对债券所高出的那部分资产收益。 股票溢价之谜(为什么股票的收益率会高于无风险证券的收益率)的解释: A.通常的解释:①股票相对于无风险证券承担了更多的风险,由于风险溢价的存在,股票应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②投资短期股票可能出现损失,但长期会获得较大收益。 B.Benartzi和Thaler(1995)的解释:如果投资者经常性地评价他们的投资组合,短视的损失厌恶就会令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放弃股票投资的长期高会把女,而投资于具有稳定回报率的债券,因为股票收益在短期内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据上课时老师说必考) 5.“股票溢价之谜”指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相对于债券投资高出很多,并且无法用标准金融理论中的“风险溢价”做出解释。 日历 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投资收益率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日历效应

金融学案例分析

作业:请阅读下列案例,任选2个案例,围绕每个案例的分析要点(可以不局限于案例后的分析要点),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述,每个案例分析不少于800字。在案例分析中,应该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案例一 一国四币:独特的货币文化现象 当政治上的“一国两制”在中国取得重大突破时,经济上的“一国四币”即人民币、港币、澳门币及新台币早已在两岸四地相互流通,这种新的经济文化现象,是很具有独特性的。 据有关资料,目前在大陆流通的港币现金已超过150亿港元,占香港货币发行总量的30%左右。而从台湾涌向大陆和香港的资金高达600多亿美元,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新台币流到大陆,已在福建等地流通。由于受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港元、澳门元与币值稳定的人民币关系十分密切,除金融机构相互挂牌外,形成了地域性的如珠江三角洲一带互为流通使用的局面。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接受港元、澳门元的店铺随处可见。内地城乡居民为了使自己拥有的货币收入分散化以及投资或收藏等原因,他们也都以拥有港币、澳门元及新台币为荣。与此同时,人民币在香港、澳门已进入流通领域,在这些地区,越来越多的人以人民币为“硬通货”及结算货币。在香港或澳门的街头上,除银行外,还随处可见公开挂牌买卖人民币的兑换店。更有趣的是,香港、澳门大多数的商店、饭店、宾馆等很多消费场所都直接接受人民币,一些商店门口甚至挂上“欢迎使用人民币”的牌子招揽顾客。台湾也同样出现了人民币的流通现象,许多人将人民币作为坚挺的货币来看待,台湾警方已视伪造人民币为非法,不少台胞回大陆探亲后,都带着人民币回去使用或留作收藏纪念。 案例分析要点:

1.这种独特的货币现象产生的原因。 2. 这种货币现象对大陆、港、澳、台四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这种现象会长期发展下去吗会否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对金融、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采取什么对策。 案例二 花旗公司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 1998 年4 月6 日,美国花旗银行(Citi bank)的母公司花旗公司(Citi corp)和旅行者集团(Travelers Group)宣布合并,这一消息给国际金融界带来了极大的震动。这次合并之所以引入注目,不仅仅是因为其涉及1400亿资产而成为全球最大的一次合并,更重要的在于,一旦这次合并得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批准,合并后的实体将成为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于一身的金融大超市,从而使“金融一条龙服务”的梦想成为现实。 花旗公司原为全美第一大银行,1996 年美国化学银行和大通曼哈顿银行合并后,屈居次席。旅行者集团是—家总部设在纽约的老字号保险金融服务公司,是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中的一员。早期以经营保险业为主,在收购丁美邦经纪公司后,其经营范围扩大到投资金融服务领域。1997 年底又以90 多亿美元的价格兼并了所罗门兄弟公司,成立了所罗门--- 美邦投资公司,该公司已居美国投资银行的第二位。至此,旅行者的业务已包括投资服务、客户金融服务、商业信贷和财产及人寿保险业四大范围。 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命名为“花旗集团”(Citi group)。旅行者集团首席执行官斯坦福·韦尔和花旗公司董事长约翰·里德同时担任花旗集团董事会主席。根据协议,旅行者集团的股东将以l股换新公司1股,花旗公司的股东将以l股换新公司股

货币金融学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第七版(人大) 金融学----------------------(PDF)-兹维?博迪、罗伯特?默顿(机械工业出版社)(主要讲的是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很实用,推荐!)人大黄达 经济学----------------------萨缪尔森、曼昆、斯蒂格雷茨(人大)、平犹克 投资学---------------------兹维?博迪、威廉?夏普(人民大学出版社,是上下两册)(清华大学出版社)(不过个人认为博迪的投资学理论性更强一些,而夏普的更加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而且案例编排和剖析非常经典。两相结合可能大有益处。个人观点) 公司理财--------------------史蒂芬?罗斯(第6版) 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人大),哈罗德·孔茨 韦里克 管理学----------------------周三多(高教) 管理经济学------------------James R. McGuigan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组织行为学------------------斯蒂芬.P.罗宾斯 人大第N版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冯诺伊曼·摩根斯顿 金融学----------------------黄达 (人大) 财政学-----------------------哈维.S.罗森 人大出版社(2000) 、人大陈共的 统计学-----------------------推荐用中国统计出版社的<统计学原理>(九五国家重点教材,统计学界的元勋黄良文主编).其它就不推荐了,因为国内应该没有比这更好的统计学基础教材了 漫步华尔街------------------伯顿?马尔基尔 华尔街45年-----------------威廉?戴尔伯特?江恩 投资艺术--------------------查尔斯?艾里斯 股票作手回忆录--------------爱德温?李费佛 Z理论----------------------威廉?大内 十年一梦-------------------青泽 2小时品牌素养------------------邓德隆 财务报表分析:理论 框架 方法与案例-----------黄世忠 金字塔原理:思考 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芭芭拉?明托 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定价(第2版)------------斯蒂芬佩斯曼 刘力、陆正飞译 账务报表分析--------------------张新民 谈判是什么----------------------肯尼迪 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 何飞鹏 博弈论的诡计-------------------王春永 货币战争-----------------------宋鸿兵 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 弗里德曼

国际金融案例分析题

国际金融——案例分析题 1、什么是汇率?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资本流动、价格水平的影响是什么? 外汇汇率又称外汇汇价,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 ①贸易收支对进出口的影响。汇率升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贸易逆差。汇率贬值,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导致贸易顺差,不满足逆差。②对资本流动影响。本币贬值,有利于资本流入,不利于资本流出。本币升值,有利于资本流出,不利于资本流入。预期本币贬值会导致抛本币抢外汇,即资本外逃。预期本币升值,抛外汇抢本币,资本流入。③对价格水平影响。本币贬值,物价上涨。本币升值,物价下跌。 2、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有两个方面。①直接影响。出口减少,出口行业受损,外资吸引力下降,对外投资增加。但面临的国家风险增大,物价下降,通货紧缩,国民经济增长受限,失业率提高。②日本为抵消日元升值,所带来的经济衰退,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促进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但此项政策,导致日本投资激增,经济泡沫空前膨胀。当泡沫破灭时,陷入长期经济衰退。 3、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内容。 分析要点: ①货币局制度是指由法律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并要求本国货币的发行必须以一定(通常是100%)的该外国货币作为准备金的汇率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货币发行量的多少由该国政府持有的储备货币量决定,货币当局失去了货币发行权;货币当局承诺按固定汇率无条件的进行本币和储备货币的兑换。 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固定了阿根廷比索与美元的比价。阿根廷政府为了要维持比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就要求本国银行体系每发行1单位比索都要有该国银行持有的黄金或美元作为支持基础。这种100%的储备体系使阿根廷的货币政策取决于该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获得美元的能力,只有当所获得美元的增加以后该国的货币供应量才能增加。 ②在实行货币局制度以后的几年中,恶性通货膨胀确实被抑制住,但是货币局制度同时也使阿根廷丧失了为宏观经济调控需要而实施不同货币政策的可能性,阿根廷利率只能被动的跟随美国利率的波动而波动,严厉、紧缩的货币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GDP 实际年增长率不断下降,失业率的不断攀升。 在实行货币局制度期间,阿根廷比索对美元的汇率确实保持了稳定,然而经济发展速度、企业盈利能力等经济因素并未有好的结果。外债不断增加,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逆差逐渐扩大,财政预算赤字不断攀升。

货币金融学案例分析题

第二章货币 一国四币:独特的货币文化现象 背景资料 当政治上的“一国两制”在中国取得重大突破时,经济上的“一国四币”即人民币、港币、澳门币及新台币早已在两岸四地相互流通,这种新的经济文化现象,是很具有独特性的。 据有关资料,目前在大陆流通的港币现金已超过150亿港元,占香港货币发行总量的30%左右。而从台湾涌向大陆和香港的资金高达600多亿美元,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新台币流到大陆,已在福建等地流通。由于受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港元、澳门元与币值稳定的人民币关系十分密切,除金融机构相互挂牌外,形成了地域性的如珠江三角洲一带互为流通使用的局面。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接受港元、澳门元的店铺随处可见。内地城乡居民为了使自己拥有的货币收入分散化以及投资或收藏等原因,他们也都以拥有港币、澳门元及新台币为荣。与此同时,人民币在香港、澳门已进入流通领域,在这些地区,越来越多的人以人民币为“硬通货”及结算货币。在香港或澳门的街头上,除银行外,还随处可见公开挂牌买卖人民币的兑换店。更有趣的是,香港、澳门大多数的商店、饭店、宾馆等很多消费场所都直接接受人民币,一些商店门口甚至挂上“欢迎使用人民币”的牌子招揽顾客。台湾也同样出现了人民币的流通现象,许多人将人民币作为坚挺的货币来看待,台湾警方已视伪造人民币为非法,不少台胞回大陆探亲后,都带着人民币回去使用或留作收藏纪念。 思考题 1.这种独特的货币现象对大陆、港、澳、台四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下去,试问会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为什么? 案例分析 1.“一国四币”的互相兑换和流通是香港和澳门回归及两岸四地经济合作的必然结果,它有不少有利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两岸四地的货币互为流通有助于经济合作的深化及台湾问题的解决。近年大陆与香港的贸易总额平均每年高达8000多亿美元;大陆在香港的投资平均每年达120多亿美元,

行为金融学6套题)

一名词解释(5×4’) 1. 动量效应 2. 偏好反转 3. 框定依赖 4. 处置效应 5. 拇指法则 1. 动量效应:也称惯性效应,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2. 偏好反转: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偏好有所差异,甚至出现逆转的现象。 3. 框定依赖:人们的判断与决策依赖于所面临的决策问题的形式,即尽管问题的本质相同但因形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 4. 处置效应:投资人为了避免后悔,会倾向继续持有具有资本损失的股票,而去变现具有资本利得的股票。 5. 拇指法则: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一种思考上的捷径,是解决问题的简单、通常是笼统的规律或策略。 二简答题(4×6’) 1. 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哪些错误? 2. 简述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波动的特征? 3. 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有哪些特点? 4. 为什么说损失厌恶导致禀赋效应? 1. 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哪些错误? (1)对结果的先验概率; (2)对样本规模的不敏感; (3)对偶然性的误解; (4)对可预测性的不敏感; (5)有效性幻觉; (6)对均值回归的误解。 2. 简述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波动的特征? (1)封闭式基金溢价发行:当发起人募集封闭式基金时,基金往往溢价发行,其溢价幅度大约为10%; (2)封闭式基金交易价格从交易开始之后的约120天之内就会下降,其交易时折价超过10%,并且通常就一直保持折价交易; (3)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大幅波动,交易的程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波动; (4)当宣布封闭式基金清算或者转为开放式基金时,基金价格会显著上升,折价变小,但直到最终清算或转为开放式基金之前,仍会有小部分的折价留存下来。 3. 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有哪些特点? 价值函数有如下四个特点: (1)价值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 (2 价值函数是定义在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利得和损失,它是一条以参考点为原点,以收益为自变量的单调递增函数; (3)价值函数呈S 型,即在面对利得时是凹函数,体现出风险厌恶的特征,而在面对损失时是凸函数,体现出风险偏好的特征;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第五章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5.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背景 1912 年2 月,经孙中山先生批准,中国银行正式成立。从1912 年至1949 年,中国银行先后履行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外贸专业银行职能,坚持以服务社会民众、振兴民族金融为己任,稳健经营、锐意进取,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长期作为国家外汇专业银行,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对外筹资的主要渠道。1994 年,中国银行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003 年,中国银行启动股份制改造。2004 年8 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6 年6 月、7 月,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发行上市的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及31 个国家和地区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并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及中银保险经营保险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从事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通过控股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通过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经营飞机租赁业务。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银行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稳健经营的理念、客户至上的宗旨、诚信为本的传统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得到了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国银行将积极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境发展,向着国际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5.2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案例 5.2.1 柜面服务案例 (1)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到营业网点,谨小慎微的说能否咨询一下业务,他已去过好多网点都没弄明白,虽然经过讲解但他还是搞不明白怎么存钱,怎么样才能把钱存好,我们的柜员正忙,于是大堂经理把他让到座位上为他详细说明,经过一个多小时,才为这位老人弄明白,使老人深受感动。 分析:老人的反映能力慢,需要更加耐心、细致的服务,他们也能成为我们的潜在客户。通过我们的服务,感动了老人,把儿女的存款都放在我们行里。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