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痰胶黏难出,量多,咳逆倚息,时时唾浊,坐不得卧者,可用《金匮》皂荚丸主之
辩病理性质
一、外感咳嗽以邪实为主,以风寒、风热、风燥为多见。 二、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 1.痰湿、痰热、肝火犯肺多以邪实为主,
2.肺阴亏耗、肺气虚寒多以正虚为主,或虚中夹实。 3.他脏有病传于肺,多为由实致虚,比如肝郁化火,木火刑金,煎灼肺津,津凝为痰湿困
清晨痰多而咳,脾虚使然。”
从状态论治咳嗽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博士生:刘承)
辩咳嗽时间
研究结论:16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病证候以疾热塑肺证、阴虚肺热证为主; 发病时辰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总发病时辰高峰期处清晨及夜间。 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发病时辰高峰期集中于清晨; 阴虚肺热证发病时辰高峰期集中在夜间。
选方:定喘汤。 4白沫:印老认为其不同于泡沫痰,为大量泡沫样白沫,无块痰粘痰,喉干咽燥,须从燥论治。
辩痰施治咳喘—赵锡武
1.痰黄者,新感或旧病新发均可用麻杏石甘汤合增液汤加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 2.树胶液状稀痰,听诊为湿性啰音者小青龙汤主之,烦躁者加生石膏。 3.稠痰,喉中水鸡声,听诊干性啰音者,宜射干麻黄汤。 4.稀稠混合痰,听诊为混合性啰音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5.泡沫痰而脉数心悸者,宜麻杏石甘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及生脉散治之。 6.脓痰,晨起量多,胸痛并有周期性吐血者,千金苇茎汤治之。
咳嗽
咳嗽
主要内容
一、周仲瑛教授辨治咳嗽经验(八纲辨证) (1)辩主症—咳、痰 (2)辩病理性质
(3)治则治法—外感:风寒、风热、风燥 内伤:痰、火
(4)慢性咳嗽的辨病论治
主要内容
二、晁恩祥教授论风咳 (1)概述
(2)药物运用分析 (3)具体治法解析 (4)临床用药特点 三、张立山教授论六经辨证
伤肺;冬是风寒外来,以药发散之后,用半夏逐痰,必不再来。 上半日多嗽者,此属胃中有火,用贝母、石膏降胃火; 午后嗽多者,属阴虚,必用四物汤加炒柏、知母降火;
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 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火气流入肺,以知母、地骨皮降肺火。 2.《高崖尊生书》云:“嗽日轻夜重,为血少,二陈加当归即止;后半夜嗽,属风,二陈加防风;
加减:咳甚加杏仁、炒苏子;喘甚加地龙、蝉衣、僵蚕;胸闷者加三子养亲汤。 经验:必用石膏,因有热可清热,无热可制麻黄、姜、桂、细辛之温燥。
2.黄痰:甚者痰黄粘稠,腥臭难闻,为邪热郁肺,灼伤肺津。 选方:轻者用泻白散加味,重者用千金苇茎汤加板蓝根300g,鱼腥草30g,效果
很好。 3.黄白相间痰:外有风寒所诱,内有痰热互结,肺气雍滞不宣。
干咳无痰,伴有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苔少脉细等,属于虚火灼肺;
痰中带血属于阴虚或肺热;
痰色黄质稠夹有血,无表证,属于痰热郁肺;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夹有血丝,伴有口干,舌质红干而少津,属于燥热伤肺;
咳喘临证首辩痰,寒热虚实每可凭—印会河
1.白痰:最常见。新感者多是风寒袭肺,咳嗽不止,气急而喘;久有咳喘者,多因外感而触 发宿痰。其共同特点皆为白痰,但同中有异。 选方:小青龙加石膏汤化裁。
咳嗽气息粗促,或咳声嘶哑,为风热或痰热; 干咳喉痒,连声作呛多为风燥;
上逆作咳,咳嗽阵作,咳时引动胸胁疼痛,且随情绪变化而增减,多为气火咳嗽。 咳声低声气怯者为虚,咳声响亮者为实。
食后咳嗽痰多,进食肥甘厚腻之品后加重多属痰湿。 劳累或受凉后咳嗽加重为痰湿、寒饮。
辩咳嗽时间
1.《丹溪心法》认为: 春作是春升之气,用清凉药,二陈加薄、荆之类;夏是火气炎上,最重用芩、连;秋是湿热
辩主症—痰
痰色黄质地粘稠量多,属于痰热、肺热;
痰色黄质粘量少,伴有发热、微恶寒等表证,属风热;
痰色白质地清稀伴有恶寒流涕等表证,属于风寒;
痰色白质地粘稠量多,属于痰湿蕴肺;
痰白质地粘稠量中等,属于肺脾虚弱;
痰色白量多呈泡沫样,属于寒;
干咳无痰或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少,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属于风燥伤肺;
干咳无痰或痰量少,伴有咽痒咽干等,属于肺阴亏耗;
四、讨论
周仲瑛教授辨治咳嗽的临证经验总结
周仲瑛教授辨治咳嗽的临证经验研究_硕士:蒋胜利
概述
一: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以风为先导,有挟寒、挟热、挟燥之分
内伤咳嗽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 病机总属于肺气宣肃失常 病理因素有风、痰、火之分
病变脏腑主要在肺,与肝、脾等多脏器相关
概述
二:辨证要领
1.辨外感内伤 )
外感咳嗽
1.风寒: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予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予桑菊饮加减; 3.风燥:须分清凉燥和温燥。
凉燥:当辛苦温润,用药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 治以祛风散寒、润燥化痰,方如杏苏散;
温燥:当清宣润凉,治以疏风清肺润燥,方用桑杏汤或清燥救肺汤加减, 风胜而燥淫于外,燥伤肺津,治以清肺润燥,凉解其外,如薄荷、桑叶、南沙参等; 阴亏而燥淫于内,阴虚肺燥,治以滋阴润燥,选方当以沙参麦冬汤或百合固金汤加减。
4.随证施治,如外寒入里化热,治疗当解表散寒的同时并施以清肺泄热; 另有风寒化热者,当转为清肃,风热化燥者,应转为清润;
内伤咳嗽—辩痰论治
痰有寒痰、湿痰、热痰、燥痰之别,当根据痰证之属性而采用相应的化痰药物。
通常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并随其病位及病因,邪正虚实,给以相应的配伍:
寒痰加干姜、桂枝; 热痰加石膏、金荞麦、鱼腥草、竹沥; 湿痰加厚朴、苍术、薏苡仁;
2.辨咳嗽主症
3.辨痰旳特点
4.辨病理性质 (虚实
5.辨病论治 6.辩预后转归
辩主症—咳嗽
咳嗽声重,剧烈,白天较黑夜为甚,咽痒作咳多属风寒、风热; 咳嗽入夜为重,或仅夜间咳嗽,咳声轻微,咯痰量少,或气短乏力者,属于肺燥阴虚或气虚;
咳嗽随体位平卧时加重,坐位时减轻者为痰饮蕴肺; 晨间阵咳加剧,鼻塞声重,喉中有痰声,痰咯出后咳嗽减轻,为痰浊或痰热;
中 焦脾胃,水谷精微化生不利,肺失杨养,痰饮犯肺,上逆作咳,久则脾肺气虚,气不化
津 痰湿更易滋生;痰湿蕴肺,若此时外感引触,痰从热化,易耗伤肺阴。 4.肺脏本病者,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则可致阴虚火旺,虚火灼津为痰;肺气亏虚,
治则治法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因势利导。 主要是温宣、清肃。
内伤咳嗽:治在“痰”与“火”
辩病理性质
一、外感咳嗽以邪实为主,以风寒、风热、风燥为多见。 二、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 1.痰湿、痰热、肝火犯肺多以邪实为主,
2.肺阴亏耗、肺气虚寒多以正虚为主,或虚中夹实。 3.他脏有病传于肺,多为由实致虚,比如肝郁化火,木火刑金,煎灼肺津,津凝为痰湿困
清晨痰多而咳,脾虚使然。”
从状态论治咳嗽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博士生:刘承)
辩咳嗽时间
研究结论:16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病证候以疾热塑肺证、阴虚肺热证为主; 发病时辰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总发病时辰高峰期处清晨及夜间。 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发病时辰高峰期集中于清晨; 阴虚肺热证发病时辰高峰期集中在夜间。
选方:定喘汤。 4白沫:印老认为其不同于泡沫痰,为大量泡沫样白沫,无块痰粘痰,喉干咽燥,须从燥论治。
辩痰施治咳喘—赵锡武
1.痰黄者,新感或旧病新发均可用麻杏石甘汤合增液汤加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 2.树胶液状稀痰,听诊为湿性啰音者小青龙汤主之,烦躁者加生石膏。 3.稠痰,喉中水鸡声,听诊干性啰音者,宜射干麻黄汤。 4.稀稠混合痰,听诊为混合性啰音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5.泡沫痰而脉数心悸者,宜麻杏石甘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及生脉散治之。 6.脓痰,晨起量多,胸痛并有周期性吐血者,千金苇茎汤治之。
咳嗽
咳嗽
主要内容
一、周仲瑛教授辨治咳嗽经验(八纲辨证) (1)辩主症—咳、痰 (2)辩病理性质
(3)治则治法—外感:风寒、风热、风燥 内伤:痰、火
(4)慢性咳嗽的辨病论治
主要内容
二、晁恩祥教授论风咳 (1)概述
(2)药物运用分析 (3)具体治法解析 (4)临床用药特点 三、张立山教授论六经辨证
伤肺;冬是风寒外来,以药发散之后,用半夏逐痰,必不再来。 上半日多嗽者,此属胃中有火,用贝母、石膏降胃火; 午后嗽多者,属阴虚,必用四物汤加炒柏、知母降火;
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 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火气流入肺,以知母、地骨皮降肺火。 2.《高崖尊生书》云:“嗽日轻夜重,为血少,二陈加当归即止;后半夜嗽,属风,二陈加防风;
加减:咳甚加杏仁、炒苏子;喘甚加地龙、蝉衣、僵蚕;胸闷者加三子养亲汤。 经验:必用石膏,因有热可清热,无热可制麻黄、姜、桂、细辛之温燥。
2.黄痰:甚者痰黄粘稠,腥臭难闻,为邪热郁肺,灼伤肺津。 选方:轻者用泻白散加味,重者用千金苇茎汤加板蓝根300g,鱼腥草30g,效果
很好。 3.黄白相间痰:外有风寒所诱,内有痰热互结,肺气雍滞不宣。
干咳无痰,伴有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苔少脉细等,属于虚火灼肺;
痰中带血属于阴虚或肺热;
痰色黄质稠夹有血,无表证,属于痰热郁肺;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夹有血丝,伴有口干,舌质红干而少津,属于燥热伤肺;
咳喘临证首辩痰,寒热虚实每可凭—印会河
1.白痰:最常见。新感者多是风寒袭肺,咳嗽不止,气急而喘;久有咳喘者,多因外感而触 发宿痰。其共同特点皆为白痰,但同中有异。 选方:小青龙加石膏汤化裁。
咳嗽气息粗促,或咳声嘶哑,为风热或痰热; 干咳喉痒,连声作呛多为风燥;
上逆作咳,咳嗽阵作,咳时引动胸胁疼痛,且随情绪变化而增减,多为气火咳嗽。 咳声低声气怯者为虚,咳声响亮者为实。
食后咳嗽痰多,进食肥甘厚腻之品后加重多属痰湿。 劳累或受凉后咳嗽加重为痰湿、寒饮。
辩咳嗽时间
1.《丹溪心法》认为: 春作是春升之气,用清凉药,二陈加薄、荆之类;夏是火气炎上,最重用芩、连;秋是湿热
辩主症—痰
痰色黄质地粘稠量多,属于痰热、肺热;
痰色黄质粘量少,伴有发热、微恶寒等表证,属风热;
痰色白质地清稀伴有恶寒流涕等表证,属于风寒;
痰色白质地粘稠量多,属于痰湿蕴肺;
痰白质地粘稠量中等,属于肺脾虚弱;
痰色白量多呈泡沫样,属于寒;
干咳无痰或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少,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属于风燥伤肺;
干咳无痰或痰量少,伴有咽痒咽干等,属于肺阴亏耗;
四、讨论
周仲瑛教授辨治咳嗽的临证经验总结
周仲瑛教授辨治咳嗽的临证经验研究_硕士:蒋胜利
概述
一: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以风为先导,有挟寒、挟热、挟燥之分
内伤咳嗽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 病机总属于肺气宣肃失常 病理因素有风、痰、火之分
病变脏腑主要在肺,与肝、脾等多脏器相关
概述
二:辨证要领
1.辨外感内伤 )
外感咳嗽
1.风寒: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予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予桑菊饮加减; 3.风燥:须分清凉燥和温燥。
凉燥:当辛苦温润,用药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 治以祛风散寒、润燥化痰,方如杏苏散;
温燥:当清宣润凉,治以疏风清肺润燥,方用桑杏汤或清燥救肺汤加减, 风胜而燥淫于外,燥伤肺津,治以清肺润燥,凉解其外,如薄荷、桑叶、南沙参等; 阴亏而燥淫于内,阴虚肺燥,治以滋阴润燥,选方当以沙参麦冬汤或百合固金汤加减。
4.随证施治,如外寒入里化热,治疗当解表散寒的同时并施以清肺泄热; 另有风寒化热者,当转为清肃,风热化燥者,应转为清润;
内伤咳嗽—辩痰论治
痰有寒痰、湿痰、热痰、燥痰之别,当根据痰证之属性而采用相应的化痰药物。
通常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并随其病位及病因,邪正虚实,给以相应的配伍:
寒痰加干姜、桂枝; 热痰加石膏、金荞麦、鱼腥草、竹沥; 湿痰加厚朴、苍术、薏苡仁;
2.辨咳嗽主症
3.辨痰旳特点
4.辨病理性质 (虚实
5.辨病论治 6.辩预后转归
辩主症—咳嗽
咳嗽声重,剧烈,白天较黑夜为甚,咽痒作咳多属风寒、风热; 咳嗽入夜为重,或仅夜间咳嗽,咳声轻微,咯痰量少,或气短乏力者,属于肺燥阴虚或气虚;
咳嗽随体位平卧时加重,坐位时减轻者为痰饮蕴肺; 晨间阵咳加剧,鼻塞声重,喉中有痰声,痰咯出后咳嗽减轻,为痰浊或痰热;
中 焦脾胃,水谷精微化生不利,肺失杨养,痰饮犯肺,上逆作咳,久则脾肺气虚,气不化
津 痰湿更易滋生;痰湿蕴肺,若此时外感引触,痰从热化,易耗伤肺阴。 4.肺脏本病者,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则可致阴虚火旺,虚火灼津为痰;肺气亏虚,
治则治法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因势利导。 主要是温宣、清肃。
内伤咳嗽:治在“痰”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