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四个方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冶市四个方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博取众长,取得共识。大冶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全省城乡一体化扩大试点后,迅速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四大家”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责任部门共同参与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办,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为学习外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全市形成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氛围,6月上旬,市“四大家”领导、各乡镇部门一把手共100余人赴仙桃、洪湖、钟祥、鄂州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同时组织市委政研室、市委农办、政府研究室等相关部门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锦江区、双流县、江苏省昆山市等全国城乡一体化先进县市(区)进行了考察学习,并拍摄了城乡一体化专题片在市电视台进行滚动播放。9月中旬,组织“四大家”领导、全市乡镇、场(街办)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到成都、重庆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大家获益匪浅。通过学习,看到了大冶与先进地区的城乡统筹工作上的差距,在思想上形成了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共识,为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动员、全面部署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因地制宜,制定方案。为科学有效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聘请省委党校专家教授帮助指导制定了《大冶市城乡统筹实施方案》。方案初稿形成以后,在全市各部门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并按照“结合大冶实际、突出大冶特色”的原则,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形成“84503”的实施方案。其中,“8”指的是八大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生态建设、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就业社保、统筹城乡基层党建;“4”指的是四个集中,即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公共服务向中心城镇、新型社区(中心村)集中;“5”指的是五大体制机制创新,即探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新型社区(中心村)建设和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机制、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0”指的是全市确定的10个市级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村;“3”指的是三项保障措施,即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考核督办。

三、高位推进,试点先行。按照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和不同区位优势等条件,选择了灵乡镇的子山村、谈桥村、南畈村,大箕铺镇的叶家庄村、方至畈村、东角山村,陈贵镇的官塘垴村、堰畈桥村,金湖街办的泉塘村和经济开发区的十里铺村等10个各具代表性的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一年基本建成农村新社区的目标要求,举全市之力,办好点中点,从而为办好全省城乡一体化县级试点工作提供途径、积累经验。

一是大员上阵。为加强对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的领导,确定每个试点村由1名市领导挂点,带2个市直单位,开展结对共建。同时,明确1名在职副局长带2—3名工作人员驻点指导。各有关乡镇、市直有关部门也成立了工作专班,层层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二是大力度整合项目。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均进行了调整预算,集中打捆投向10个试点村,集全市之力推进试点村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到“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立其功”,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是大手笔投入。十个试点村建设计划投入2.17亿元,涉及规划设计、主导产业、公路硬化、林网绿化、农田水利、安全饮水、高产农田建设、村庄整治、便民服务、环境保护、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十一项工程建设。其中市级财政计划配套1434万元,市直各相关

部门计划对上争取5500万元,招商引资6987万元,镇、村和农民自筹7596万元。目前,已召开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动员大会,下发了试点村建设实施方案,各试点村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各项重点项目建设已落实到部门单位、落实到人,10个驻村工作队已全部进村开展了相关工作,水利、道路、土地、安全饮水、农村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已经启动,10个农村社区服务场所建设施工设计方案已全面完成,其中3个已动工建设。

四、着眼长远,全面铺开。在下步工作中,大冶市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村庄环境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

一是培植主导产业,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思想,着力培植各试点村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休闲观光和综合服务业,力争通过发展主导产业,使试点村农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到2011年底,10个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5万元以上,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达到8000元以上。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试点村农村道路建设、改造和配套力度,硬化试点村区域内22.141公里村组公路,硬化试点村区域内46.07公里户户通道路。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通过新建一批小型农村饮水工程和管网延伸工程,解决试点村15892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0个试点村14078.81亩高产农田建设任务,使项目区内农田网络化、田间道路网络化,满足农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的要求,形成配套完善的灌溉系统和排涝系统,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到2011年,试点村村组和入户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农田排灌主要沟渠护砌和港、塘、堰疏浚率达到100%,农要安全饮水率达到100%。

三是加快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以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为主体,按照占地2亩左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以及“三室、三市、一中心、五有”的要求,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体系。“三室”即便民服务室、卫生室、村民阅览室(农家书屋);“三市”即日用消费品超市、农资超市、农副产品超市;“一中心”村民娱乐健身活动中心;“五有”即便民服务室有固定的值班人员、有配套的服务设施、有规范的工作流程、有具体的服务事项、有健全的工作制度,为农民群众提供党务、村务、事务、医务、商务等“一站式”服务。到2011年底,试点村综合服务社、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卫生室、便民服务室、学前托儿所等公共设施齐全,确保试点村做到少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闲有所娱。

四是加大村庄整治力度,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村庄整治,解决试点村垃圾乱堆、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的问题,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的农村新社区。10个试点村清理护砌门口塘68口,清理护砌排水沟59845米,建垃圾池119个,安装路灯323盏,建公厕96个,对适宜改厕的3518户户用厕所按照三格无害化的要求进行改厕。完成农村困难户危房改造100户。同时,开展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装置80套,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4750吨。建立环卫管理机制,定期清运垃圾并送往镇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以户用沼气为重点的清洁能源建设,宜建沼气农户全部实现“一建三改”目标,围绕养殖业配套建设大中型沼气池3口。到2011年底,各试点村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9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村庄绿化率达到35%以上,旧房改造率达到100%。

五是深入推进乡风文明,不断健全农村民主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活动,大力推行“五议五公开”的民主管理体制,不断提升村民自治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围绕便民、助民、利民、安民、富民目标,加强试点村农村社区建设。到2011年度,试点村村级组织机构健全,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达到“五好”目标,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