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裔美国文学的研究在中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裔美国文学研究在中国:1994~2011 2011年第5期

总第129期

外语研究

ForeignLanguagesResearch

2011.№5

SerialNo129

非裔美国文学研究在中国:1994--2011

王玉括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自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对非裔美国文学的研究就具有关注其种族政治的特点.1993年托尼?莫

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的研究更为关注其中的性别因素与文化差异,并表现出研究对象扩大,研究内

容增加,研究主题深入,研究视角与方法多样等特征.本文疏理了国内非裔美国文学研究现状,意在进一步明

确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与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种族;性别;文化差异;非裔美国文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110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242(2011)05—0108—04

1.引言

虽然早在1896年,美国诗人朗费罗的短诗《人

生颂》就被翻译成中文,并颇具影响,但是国内关

于美国文学,尤其是关于非裔美国文学的介绍,翻

译与研究要晚得多.1933年7月美国着名黑人诗

人休斯访华之后,国内关于非裔美国文学的介绍

与研究逐渐增加,并伴有强烈的”拿来主义”特征,

深受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重点关注种族政

治.1993年当代着名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

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美国文学研究者更

加关注黑人文学,特别是黑人女性文学,不仅研究

对象扩大,而且研究内容增加,研究主题深入,研

究视角与方法多样,研究成果丰富.以莫里森研

究为例,自1999年以来,关于她的专着与博士论文

已达l9部.

如果说国内学术界1994年前主要关注非裔美

国文学中的种族政治而对性别政治少有关注的

话,那么之后则十分重视非裔美国文学中的性别

因素,女权(女性)主义成为和种族政治同等重要

的主题.随着西方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在中国译

介与研究的深人,研究者开始利用西方当下文学

批评理论,疏理非裔美国文学自身的文化传统,关

注其与非洲文化传统以及与美国文学/文化传统

之间的关系,并在美国历史以及西方历史的大背

景下,研究黑人文学自身的特性及其与黑人个人

身份建构乃至与黑人民族身份,黑人文化身份建

构之间的关系.1994年之前的相关译介与研究因

为成果比较少而几乎可以悉数列出,现在则必须

采用归纳的方法予以综述了.

2.研究对象扩大

非裔美国文学研究对象的扩大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发掘”旧人旧作”,介绍”新人新作”.如果

说1994年前只关注几个着名作家,如杜波伊斯,赖

特,休斯,埃利森,那么现在已有更多的美国黑人

作家与批评家进人研究视野,最引人注目的是对

赫斯顿的介绍与研究——”其受重视程度仅次于

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森(黄卫峰2007:12),人们不

仅探讨她为何被遗忘以及被重新发现,也关注她

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及其黑人文化身份与种族文

化身份的构建.袁霁(2001)指出,探究赫斯顿被

遗忘的原因,可以更好地为了解赫斯顿本人和她

的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文培红(2004)认为,赫

斯顿在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当时黑人社区内存在

的鄙视自己黑皮肤的黑人种族主义思想对黑人灵

魂的腐蚀作用,力图唤醒黑人对自己身份的肯定

和热爱;王建平,刘娇(2007)认为,异文化的压力

与传统文化的萦绕使非裔美国人面临着种族身份

认同的困惑,赫斯顿思考着黑人种族身份认同问

题,并憧憬人类各种族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多元

文化景观.此外,程锡麟的专着(2oo5)为普及,深

化赫斯顿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杜波伊

斯,1994年以前,人们重视的是他作为社会活动家

在反对种族歧视,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作用,

现在学术界已经开始对他的文学成就与贡献予以

介绍和研究.

在介绍”新人新作”方面,张子清(1995)比较

全面地介绍了美国黑人诗人及其作品,追溯了美

国黑人诗歌的基本特色,并分不同时段介绍了19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O世纪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11BWW056)系列成果之一.并获江苏省社科联项目

(Rwjswl0—04)资助.

?

108?

世纪末2O世纪初的黑人诗歌及其代表诗人以及后

现代时期的美国黑人诗歌.周维培(1997)回顾了

黑人戏剧传统,如作为黑人戏剧源头的部落娱乐

形式,以及对白人喜剧形式与内容进行的借鉴与

模仿,并重点介绍了30~4O年代黑人剧作家与黑

人戏剧团体,如3O年代创作成就最高的兰斯顿?

休斯与西奥多?沃德,以及4O年代《土生子》的成

功改编与上演,并介绍了4O~7O年代主要黑人戏

剧家与作品;郭继德(2009)也介绍了4O年代以来

的美国黑人戏剧,如《阳光下的干葡萄》,并重点介

绍了8O年代的查尔斯?富勒和奥古斯特?威尔逊

这两位剧作家.吴文泉(2005)介绍了查尔斯?富

勒《一个黑人中士之死》在中国的演出情况.王家

湘(2006)比较全面地介绍了2O世纪美国重要的黑

人小说家,填补了许多美国黑人小说研究的空白,

为继续研究提供了指南.此外,《世界文学》,《外

国文学动态》,《译林》和《外国文艺》等杂志每期都以或大或小的篇幅介绍当前外国文学的最新动

态,读者得以很快了解当代非裔美国文学发展的

最新动向与成果.

3.研究内容增加

1994年之前国内学术界以译介为主,之后研

究性成果明显增加;之前以小说,诗歌,戏剧为主,

现在则增加了新的研究文类:黑人自传.如赵白

生(2002)以《道格拉斯自述》为例,指出黑人自传

的使命书写模式,并指出该自传的三个阐释策略:

制度的系统定性,传记事实的类型归纳和象征性

自我的打造.

我国在1994年前主要介绍2O世纪黑人小说,

现在则追溯到l8世纪的黑人诗歌,并结合黑人的

身份诉求与族裔特点进行分析.王育平,杨金才(2005a)探讨了惠特莉诗歌中蕴涵的”黑”,”白”两

种声音,并进一步阐释了两种声音的并存对构建

其独特文化身份的重要意义;王育平,杨金才

(2005b)~0分析了惠特莉如何借黑人身份和白人

文化的融合建立自己的独立身份以及道格拉斯如

何强调自己作为黑人的异质性身份并以此来获取

自由和独立.

研究者们在1994年前比较注重作品的主题与

风格研究,现在重点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文

化内涵,以及美国黑人对个人身份乃至民族身份

的诉求与建构.宫玉波,梁亚平(2003)探讨了美

国文学中黑人男性形象从主张殉难牺牲到暴力复

仇再到融合统一的演变轨迹;蒋欣欣(2002)探讨

了黑人女性从认同男性主体意识到反抗男权社会

再到超越女性传统命运的寻找自我的历程;朱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