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之多元化与专业化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专业化与多元化战略
在企业战略决策中,涉及一个最基本的定位问题:即是专业化经营还是多元化经营,我们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利与弊。
首先,我们来认识它们的基本理论
(一)相关理论
●多元化经营亦称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梅洛·安索夫在上个世纪50年代率先提出的,最早发端于美国和日本的大企业,并在60年代至80年代经历了其发展的高峰期。但80年代后,特别是近年来,各国企业又纷纷由多元化扩张向专业化回归,即突出主营业务和核心能力。有企业总结说:成也多元化,败也多元化。
多元化战略的优点和不足有哪些呢?从优点看,至少有四点:
1.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市场机会,获取更多利润;通俗地讲叫“多子多福”。
2. 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企业资源能力,不让自身资源闲置和浪费,尤其是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可以延伸扩张到其他产业链条,发挥1+1+1>3优势。如海尔集团不仅有洗衣机、冰箱知名品牌,还要有空调、手机、甚至机电方面的品牌,明星企业能给人最大的信誉度。
3. 有利于分散行业重大变化导致的经营风险,保证企业获得稳定收益,这叫做“东方不亮西方亮”。
4. 有利于摆脱单一产品品种市场的局限性,谨防“吊死在一棵树上”。
但是,企业选择多元化是有条件的,同时也是有风险的。条件是必须有资源能力,有市场机会,有顾客需求,有钱可赚。枊传志先生有一句话讲得好:“什么事不能干,没钱赚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但投不起钱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也投得起钱,但没有可靠的人去做,也不能干”。枊传志先生是一个足球迷,十多年前有人就鼓动他冠名一支联想足球队,联想虽然有钱,柳先生也有兴趣,但他认为没有可靠的人去能做成功,只好忍痛割爱。中国一些企业由明星变流星,由先锋变先烈,吃亏就吃亏在过早过快多元化上。一般来说企业选择多元化要把握好几条标准:
一是技术相关;
二是生产能力相关;
三是市场相关;
四是品牌相关;
五是关系资源相关。
●所谓专业化,是指企业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在某一领域从事专业性经营,只做某一个行业,或只做某一行业中的某一部分,某一个产品。如有的只做研发,只做制造,只做销售等等。它的特点是行业集中,环节集中,产品集中。如江浙地区提出的“一乡一品”,就是走的专业化路子。专业化贵在精于专,安于专,做出品牌,企业照样经久不衰。
企业实行专业化经营的目的是扩大主导产业内的生产规模,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专业化战略的好处是:
1. 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和核心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2. 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减少投资风险,专业化是一种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策略。
专业化的缺点是由于只在单一领域发展,“一篓鸡蛋全部放一个篮子里”,一旦遇到市场剧烈变化冲击,往往会担心鸡飞蛋打,不可收拾;同时,由于产品单一,如果长期不能创新更替,很可能出现衰退;另外,一个企业由于产品单一,不利于充分利用剩余资源。
企业如何选择多元化或专业化战略,提几条原则,可供参考:
●大企业可以做多,小企业必须做专;
●老企业可以做多,新企业必须做专;
●母公司可以做多,子公司必须做专;
●有剩余资源的可以做多,资源短缺的必须做专;
●现有行业内没有发展空间的可以做多,有发展空间的应该做专。
目前,不少企业大多选择两条腿走路,一业为主,多业发展。
(二)经典案例
这里介绍两则案例:一则是招商局;一则是万科集团。它们都经历了从多元化经营收缩为专业化经营的历程。先看招商局的案例:
案例1:招商局业务多元化与经营专业化
1. 经营背景
招商局全称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是1872年12月26日在旧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创立的。它是第一个在中国采用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相继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采矿业、冶炼业、金融业、纺织业等的著名民族工商企业。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设于香港,业务遍布香港、内地、东南亚等地区。
改革开放后,招商局创办了第一个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蛇口工业区”,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住房制度等方面率先改革,发起设立了国内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
银行)、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律师事务所(蛇口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公司等,从一个单一的航运企业发展成为综合性企业集团。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招商局经历了非理性的多元化扩张和盲目投资,高峰时拥有各类公司500余家,涉足的业务领域有16个之多,包括航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房地产、贸易、船舶修理、制造业、酒店、旅游等。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大块:一是集团借用国际金融市场的外债;二是各下属机构在国内银行的贷款;三是部分上市公司的融资。但是,集团在运营中只有很少的业务有价值回报,大多数业务均不赚钱。同时,集团管理链条超过七级,内部管理失控现象明显。
90年代中期,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集团的整体负债高达60%以上。1997年金融危机之中,招商局还面临着用人民币支付外债的压力,不仅承担汇率风险,还要支付高昂的手续费用。生死关头,靠政府伸出“求援之手”,力挽摇摇欲坠的危局。主要采取了三招:第一招让银行继续放贷内地公司,输血;第二招,国家出资帮助解决对外支付危机;第三招,无偿划拨国有资产,充实招商局集团实力。
形成招商局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三条:(1)产业过度多元化;(2)投资过于分散;(3)管理层次过多,人称“三过”。第一次动手是1997年,主要是采取归并,合并同类项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第二次是2001年动大手术,企业进行重组:提出多元化发展。需要专业化经营和强化总部功能的两大政策,把16个行业重整为三大核心产业:交通基建业;金融业;地产业;在管理重组中,减少管理层次,缩短管理链条,实行扁平化管理,强化集团总部决策和资源配置功能,塑造组织优势。在此期间,取消了五个一级公司建制,清理各类公司100多家,形成了“集团总部——战略业务主体——生产经营单位”三个管理层次。
两次变革使公司从2003年开始出现重大转机:至少取得两大成效,第一,集团整体素质提升。具体表现在:
(1)集团经常性利润上升;
(2)财务状况大幅改善;
(3)资产质量明显改善;
(4)现金创造能力显著增强;
(5)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成本下降;
(6)投资发展能力提升。
第二大成效是核心产业竞争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