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评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分》评课稿

“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赵老师本节课全课的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水平,让学生通过动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揭示平均分这个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课的开始,让学生通过动手为两只熊猫分竹笋。结果学生分的都是同样多。这时老师即时的出示其他不同的分发。让学生在体验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通过比较引出分两份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又通过教师的板演及讲解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份数,每份的个数。让学生明确了“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同时表扬学生“公平”的思想,对学生实行了品德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在给小猴子分桃子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的分的方法有多种,对于学生一个一个的分;两个、两个的分;先分三个,再分一个;四个四个的分。老师都予以认可。通过比较主要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

3、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水平。在课的始终,让学生在小组中利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次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合作交流的水平,让学生汇报交

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总来说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的过程。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水到渠成的,为学生后面学习理解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给赵老师提一点建议,如果在动手操作后,在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使本节课与生活联系的更紧密些。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点,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赵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想法:

一、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教学的一开始如果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赵老师选择了照相引入新课,紧接着,刘老师出示一个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恐龙玩具,更加刺激了学生。这时候学生的眼球还会不盯着老师吗?

二、环节清晰、环环相扣,语言简洁亲切,过渡自然顺畅。

作为一个老教师,能把这堂课上得这么成功新颖,真是难能可贵,从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到观察恐龙讲授例题,从组织小组观察电视机,到猜一猜环节,从大量的练习到精炼的小结,整堂课的环节清晰,而且过渡语设计的自然顺畅,所以环环相扣,语言比较简洁,没有过多的废话,整堂课显得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

三、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赵老师紧紧抓住了“谁站在物体的什么面,看到了什么”,从而突出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样就突出了重点。又通过猜猜小兔子手里抱着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从学生的错误出发,强调了要全面的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而不能只从一个面去观察,这样又突破了难点。所以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让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识、识图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光靠传授、讲解学生很难建立三维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知识。赵老师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传授的方法,而是舍得花时间、空间给学生去观察、去展示、去评析。这样做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完整的、生动的、牢固的。

赵老师这节课最主要就是抓住了学生喜爱的恐龙这个形象。一开始让三个孩子站在恐龙的不同位置去充分地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然后到电脑上看课件中的例题,孩子们再一次得到证实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的小朋友看到的恐龙形状确实是不一样的。

然后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观察各自的玩具,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动、亲自的体验、自信的展示、以及完整的表达。在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水平方面,赵老师也做的很好。

通过展示、交流、评析过程中,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关于“观察物体方法、方位知识、识图方法”等综合性、整体性的知识。而且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真正

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

五、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水平和习惯。

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上不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水平。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刘老师通过提问:为什么同样是在观察同一个物体,他们三个人却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呢?为什么看到一个正方形的面,有的同学猜是长方体的,有的同学猜是正方体的呢?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辨证思维水平以及空间想象水平。

下面我再讲一些自己的意见:

1、在组织小组活动时,组织教学做得不太好。

2、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没在注意判断学生回答得是否准确,比如一个学生说:因为他们看的部位不同,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不同。这里,老师就没发现学生说“部位”这个词不太准确,而应该改成说“角度”或“位置”,结果老师也跟着这个学生说“部位不同,所以形状不同”可能都是紧张的缘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