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备好一堂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备好一堂课
作业内容:
备课是课程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备课充足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备课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备好一节课,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游刃有余,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增强人文关怀,所以教师的备课也要立足于更为高远的基点。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所以如何备好一堂课则显得很重要了,通常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析教材和学生,确定学生学习内容
要备好一节课,要从教师、教材、学生三方面去把握
1、读清自己
给自己必要的备好课的信心和勇气,结合自己的优势将课备到尽可能好。
2、读通教材
读教本(初步体会设计主意图)——读教学用书(重点把握教学重难点)——读参考材料(深度感悟教学新理念)。
备课前,认真阅读整个章节的教材内容,并按照教材的基本要求,分析教材,领会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及其内容的组织结构,分析教材中涉及到的语言点在日常生活中所应用的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条件等灵活合理地处理教材。在分析教材的同时,还需认真分析学生的需求与发展,使两者统一起来,确定学生学习内容。而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或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实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3、读懂学生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1)、要明确备课的目的,不能把备课当做是为了是应付学校的检查。
2)、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全面熟悉课程内容,“精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系统性,揣摩每个例题的作用,搞清概念的引入、知识的应用与实际问题的关系,把握教材的实践性和思想性;
分清知识的本未主次,估计知识的难易水准。
3)、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接受该部分知识是否有难度。
二、确定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要按照新课程的总目标确定学生的水平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材中需要学生对规定知识学到怎样的水准,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技能的形成等方面的目标。同时按照课标的要求,确定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目标。同时还必须做到:
多看——看优秀教师的课例,他们怎样设计?
多听——听优秀教师的课,他们怎样突破重难点?
多思——自己实践,然后反思,为什么自己上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结合实际,选择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组织、处理好教材,只能算是完成了教学的重要一环,完成了备课工作的主要部分。要把教材内容完整地传授给学生,使到学生理解和掌握,还必须细致地考虑课堂教学方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教师,采取的方法不尽相同;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不同的学生,教师采用的方法也不同,而且在一节课中,各环节的处理方法仍是不同的。所以在备课时,我们应该反复琢磨教法,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水平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应该使用什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掌握必须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这个点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教学方法的确定主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接受水平等方面情况。为此,教师还要深入到实际中去,认真了解学生。否则,单纯地备好课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根据本课的特点我选择讲授法,用准确的语言,把知识的引入和公式的
四、确定教学过程和书写教学设计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认真书写完整教案,教案的书写,不能流于形式,更不是为了应付检查,随意抄袭。在书写教案时,特别要注意:一要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二要体现各环节的衔接;三要体现板书设计。
五、总结并书写自我反思
尽量做到每节课一小结,每单元一大结,持续总结经验。同样反思的书写也不可流于形式,而应该结合授课内容和授课流程以及学生的课堂反映,总结出本节课的得失,并标明今后要增强的要点。
总来说之,备课也是实践新课程理念。不过,要备好课并在备课中有效的实施新课程,我们必须得更新“备课”的观点,懂得备课不等同于写教案;查阅资料是备课,了解学情是备课,上课后的教学反思、总结更是备课;查课不光是查教案、查相关笔记,而是深入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感受等,由此综合多方面信息构建三维一体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动教学工作的高效展开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有效地推动,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备好课、上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