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认知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

东师认知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

认知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哪一理论提出“概念间共同特征的不同,会导致对句子真伪判断的反应时不同”?

A. 层次网络模型

B. 激活扩展模型

C. 集理论模型

D. 特征比较模型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2. “某概念就产生激活后,会同时向四周扩散”属于哪种语义记忆提取的模型?

A. 层次网络模型

B. 激活扩展模型

C. 集理论模型

D. 特征比较模型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东师2020年春季《学前儿童心理学》离线考核及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主体我“主体我”是一个代理者(agent)、行动者、心理功能的执行者.“主体我”作为执行者,有一定的功能,如控制冲动、计划未来,监控并评价自己的进步、控制自我表现的方式. 2.社会性社会性是社会性动物的意识的表现,它使社会内部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个体的生存能力。 3.关键期关键期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 4.分离焦虑是指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依恋以后,又要与所依恋的人分离,表现出的伤心、痛苦,并且强烈的拒绝分离。 5.想象个体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它主要通过图像的形式对头脑中已有的信息进行组织、加工,从而使个体建立新的图形模式,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6.儿童自闭症又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种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婴儿原始情绪有哪些特点? 观察和研究普遍证明,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初生婴儿即可有情绪反应,如新生儿或哭,或静,或四肢舞动,都是原始的情绪反应。 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人们普遍倾向认为,婴儿天生情绪反应有三种:怕、怒与爱,经典婴儿情绪发展理论的代表人华生还详细地描述了这些情绪的原因与表现: 怕。新生婴儿的怕主要由大声和失控引起。当婴儿静静地躺在毯上时,器皿落下、屏风倒落等等,会立即引起他的惊跳,肌肉猛缩,继之以哭,当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或身体下面的毯子被人猛抖,婴儿会

《认知心理学原理》作业

《认知心理学原理》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0个选择题组成,每题2分,共20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每题1分,共10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们查阅电话簿,找到某个号码记住,合上电话簿,拨打这个号码。打完电话,这个号码通常就不再记得。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是什么记忆?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情景记忆 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 7个数字 B 7个组块 C 5-9个数字 D 5-9个组块 3、遗忘过程的特点是 A 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即时间越长遗忘越多。 B 先快后慢,刚刚学完以后忘记的内容最多,随着时间延长,遗忘越来越少。 C 先慢后快,刚刚学完后能保持大部分记忆,随着时间延长,遗忘越来越多。 D 随机性,何时最容易发生遗忘并不确定。 4、30名选手参加唱歌比赛,参赛顺序抽签决定。抽到什么号码的选手不太容易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 A 1-5号 B 11-20号 C 25-30号 D 都一样 5、下列哪些说法符合激活扩散模型的观点? A 判断“麻雀是鸟”要比判断“企鹅是鸟”快,是因为“麻雀”与“鸟”的联系比“企鹅”与“鸟”的联系更紧密。 B 判断“鹦鹉会说话”比判断“鹦鹉有皮肤”更容易,是因为“鹦鹉”和“会说话”

在概念系统中处于同一水平,而“鹦鹉”与“有皮肤”处于不同水平。 C 狗、动物、哺乳动物、犬科动物这些概念是按照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分层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 D “红色”分别与“绿色”、“日落”之间的语义距离是有差异的。 6、心理扫描中的大小效应说明了表象的什么特点?() A 模拟性 B 抽象性 C 可操作性 D 情景性 7、心理旋转实验说明了表象的什么特点?() A 模拟性 B 抽象性 C 可操作性 D 情景性 8、在人工概念实验中,有的人会把遇到的第一个肯定例子的全部属性作为一个假设,然后每次改变一个属性来验证其是否与主试心中的概念有关。这是什么策略?() A 保守性聚焦 B 冒险性聚焦 C 同时扫描 D 相继扫描 9、建筑工人根据建筑图纸在头脑中浮现建筑的外观,这是() A 再认 B 想象 C 表象 D 回忆 10、植物的果实都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果实”这个概念是() A 关系概念 B 合取概念 C 析取概念 D 排除概念 主观题部分: 一、填空题(1空1分,共10分) 1、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型指出,记忆包括()记忆、()记忆和()记忆。 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 3、系列位置效应中的首因效应可以看作是()记忆,近因效应可以看作是()记忆。 4、加工水平说指出()复述对于记忆的保持才是有效的。 5、短时记忆的编码主要是()编码。 6、Sternberg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的()。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Sternberg的记忆扫描(memory scanning)实验(连榕P87)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检索)是指把记忆项目从短时记忆中回忆出来。关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问题,Sternberg用记忆扫描实验进行了研究。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每次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记忆项目,如1――6个数字、字母等。(低于短时记忆的记忆广度)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秒,呈现完毕后2秒,进行测验。测验项目一半是原记忆项目中的项目,一半不是原项目,前者让被试做“是”反应,后者让被试做“否”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时(从呈现测试刺激到被试作出“是”或“否”的反应时间)为提取的心理历程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Sternberg认为被试的反应时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编码阶段,被试把测验项目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第二个阶段是比较阶段,把记忆项目从工作记忆中提取出来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第三阶段是反应阶段,在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这三个阶段所获得时间的总和就是反应时。另外,Sternberg把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并认为记忆项目的多少对比较阶段影响很大,而对编码阶段和反应阶段影响较小。 1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假设 Sternberg推断,考察被试者反应时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被试在被试在短时记忆中比较信息的方式。即平行扫描还是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是指被试能在同一时间内把测验项目与记忆项目同时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的记忆项目被一次检查完毕,因此记忆项目的多少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系列扫描是指被试把测验项目同记忆项目一个一个的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也会增加。 按Sternberg的看法,系列扫描又分两种方式,一是完全的系列扫描,一是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 在完全的系列扫描情况下,无论是“是”反应,还是“否”反应,测验项目要与记忆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比较,而提取和比较每一个记忆项目都需要时间。因此,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增长。 在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情况下,一种可能是,被试在发现某个记

认知心理学作业(五)

认知心理学作业(五) 一、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 答: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 (1)意识是一种知觉。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里活动和过程。人的许多心里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及盲视等。 二、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和能动作用。 答:意识经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们是意识不到的,另一方面,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事情会视而不见。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意识很难在同一时间内容纳过多的东西。意识经验又具有能动性,人们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候人们可以看到、听到、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这就是意识的局限和能动作用。

三、如何控制和调整自我认知资源的分配。 答:认知资源指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识别和加工的心理容量。但认知资源的容量或能量是有限的,每一项认知活动都需要占有和消耗一定的认知资源。认知资源有限性是指人在对刺激信息进行分类、识别等加工的认知活动时受到心理能量的限制。当我们进行认知活动时,个体为了完整地辨识刺激信息, 需要运用有限的认知资源,如果刺激信息比较复杂, 就需要运用较多的认知资源, 当同时呈现几种不同 的复杂刺激信息时, 认知资源就会很快消耗殆尽, 如果此时再呈现 另外的刺激信息, 这些新异刺激信息就不能被加工和处理。因此, 只有当认知任务所需要的资源之和不超过我们具备的认知资源总量时, 我们的各项认知操作的协调和分配才能同时进行。否则在进行其中某项认知任务时就必然会受阻。 影响认知资源分配的因素有:加工处理任务的难度、练习、任务的相似性等。这就要求我们具有灵活的认知资源分配机制,能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来调节与控制,优先加工自己认为更为重要的任务另一方面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受制于个体的唤醒水平、当时的意愿、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认知能力的评估以及个体的某些心理倾向。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解读

1.认知心理学经典研究方法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2)开窗实验:通过特定的技术将被试各信息加工阶段所用时间直接进行测量。“开窗”实验的目的是采开“开窗”技术,将大脑进行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使用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字母转换实验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3)相加因素法实验(S. Sternberg, 1969)如果可以确定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有某一独立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可以看到信息加工总时间的显著变化,如果该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加工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加工总时间不会发生显著化变化。使用相应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2.知觉的两种加工方式 (1)自下而上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2)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调整感受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 3.启动效应的定义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先前加工的刺激对后来加工同样的刺激或有关联的刺激产生的促进作用。它是个体不自觉地产生的,因而具有无意识的特征,可以归入前意识信息加工的范畴。启动效应分为直接启动和间接启动。 4.注意的模式识别(特征整合理论) Treisman和Gelade(1980)提出特征整合理论,认为事物由客体和特征构成的。一个客体通常可以由多个维量构成,特征便是这些维量的特定的值,而客体则是多维量特征的结合。在认知过程中,人对特征的加工是自动进行的,以平行加工的方式进行;而对客体的辩认则需要集中性注意的参与,以系列加工的方式进行加工;集中性注意的作用类似黏胶,使一些特征得以结合为一个单一的客体。 注:(1)集中性注意是指同时向被试呈现两个或更多刺激,而只要求对其中一个作出反应的情况。对它的研究可弄清楚人类怎样有效地选择某些输入刺激,而不是另外一些刺激,以及研究选择过程的性质和未被注意刺激的情况。 (2)分配性注意是指同时呈现至少两个刺激,且要求注意所有输入刺激,并做出反应的情况。对它的研究可提供关于个体加工局限性的有价值信息,并有助于理解注意机制以及注意容量。 5.鬼域模型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家——塞尔弗里奇在1959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识别模式有四个阶段和层次。这四个阶段分别由一群有不同功能的“映像鬼”、“特征鬼”、“认知鬼”、“决策鬼”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 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 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 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 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 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

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 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 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I”,换句话说,“F+3”即将F转换为I,而“KENC+4”的正确回答则是“OIRG”,但这4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应。以“KENC+4”为例,4个刺激字母相继呈现,被试自己按一下键就可以看见第一个字母K并同时开始计时,接着被试作出声的转换,即说出LMNO,然后再按键来看第二个字母(E),再作转换,如此循环直至4个字母全部呈现完毕并作出回答,计时也随之停止。出声转换的开始和结束均在时间记录中标出来。根据该实验的反应时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完成字母转换作业的3个加工阶段:(1)从被试按键看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的时间为编码阶段,被试对所看到的字母进行编码并在记忆找到该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2)被试进行规定的转换所用的时间即为转换阶段;(3)从出声转换结束到被试按键看下一个字母的时间为贮存阶段,被试将转换的结果贮存于记忆中。 5、Peterson和Peterson有关遗忘进程的实验

认知心理学作业(三)整理

认知心理学作业(三) 一、试阐述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答: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反映)。感觉产生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不同感觉虽然收集的信息不同,产生它的机构不同,但作为一个加工系统,它的活动基本上包括以下三个环节。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即我们常说的接受刺激(有来自体内外的)。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编码),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不同感受器上的神经细胞是专门化的,它们只对某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发生反应。感觉活动的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二、简述下列概念。 1、感觉剥夺:所谓感觉剥夺指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有机体处于这种状态,外界的声音刺激、光刺激、触觉刺激都被排除。几天后,有机体发生某些病理心理现象。 2、三色说:三色说是色觉理论的基本理论之一,三色说最先由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Young,1807)提出,后由赫尔姆霍茨(H.von Helmholtz)扩展,认为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各种颜色

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比例活动产生的。三色说并不能解释红绿色盲。 3、侧抑制和感受野: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会影响到神经信号的加工。其中,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而且也取决于临近细胞对它的影响。感受野是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细胞(例如:外侧膝状体、皮层细胞)的感受野一般具有性质对抗的两个区域。 4、费西纳定律:心理学术语,指感觉量与刺激量的对数成正比,用来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 5、临界闪光带:光感受器对间断光刺激的反应决定于刺激的间歇频率。如果刺激周期性波动的频率较低,就容易看成是闪光;频率增加,观察者的闪光感觉便衔接起来,产生了“闪烁”效应;当闪光频率进一步增加时,闪烁效应消失,物理上波动的光就被看成是稳定的光了。高频率的间断光和连续光在主观上都能引起稳定光的感觉,但只有当它们的光总量,即光的呈现时间×光强完全相等时,二者的明度才相匹配。例如,黑暗中一个亮暗时间相等的闪烁光,它每一周期只有50%的时间使视网膜曝光。因此,一个连续光若要和它明度上相匹配,其强度只有闪烁光强度的50%就够了。这就是Falbot-Plateau定律。物理上闪烁的光在主观上引起的感觉介于闪烁和稳定之间时的频率叫做临界闪光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或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简写为CFFO。刺激物的特性(强度、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答案:D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答案:B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C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答案:A 1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答案:A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假设检验 B.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 答案:C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D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答案:C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A.枕皮层 B.额皮层 C.顶皮层 D.颞皮层 答案:D 2

10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答案:D 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锐敏度实验法 答案:A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 A.减法反应时实验 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答案:A 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 答案:B 14 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 3

《认知心理学》实验指导

概念形成 简介: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个体掌握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就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实验室中为了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常使用人工概念。 制造人工概念时先确定一个或几个属性作为分类标准,但并不告诉被试,只是将材料交给被试,请其分类。在此过程中,反馈给被试是对还是错。通过这种方法,被试可以发现主试的分类标准,从而学会正确分类,即掌握了这个人工概念。通过人工概念的研究,可以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一般来讲,被试都是经过概括-假设-验证的循环来达到概念形成的。 叶克斯复杂选择器可用来制造人工概念。本实验模拟叶克斯复杂选择器来研究简单空间位置关系概念的形成。 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共有4个人工概念,难度顺次增加,被试可以任选其中1个。 实验时,屏幕上会出现十二个圆键,有空心和实心两种。其中只有一个实心圆与声音相联系,此键出现的相对位置是有规律的,被试要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概念),找到这个键。被试用鼠标点击相应的实心圆,如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表明选择错误;如果有声音呈现,同时该圆变为红色,则表明选择正确。只有选择正确,才能继续下一试次。当连续三次第一遍点击就找对了位置时,就认为被试已形成了该人工概念,实验即结束。如果被试在60个试次内不能形成正确概念,实验自动终止。 结果与讨论: 结果文件第一行是被试达到标准所用的遍数(不包括连续第一次就对的三遍)。其后的结果分三列印出:第一列是遍数;第二列为每遍中反应错的次数,如为0则表示这一遍第一次就做对了;第三列表示这一遍所用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根据结果试说明被试概念形成的过程。 交叉参考:思维策略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19-321页

认知心理学作业汇总

试卷名称:0042_作业_1 单选题 (10.0 分)1. 特征整合理论的实验支持来自于()实验。 A) A:视觉搜索 B) B:双耳分听 C) C:Stroop效应 D) D:错觉性结合 纠错 多选题 (10.0 分)2. 把拼图的过程比作知觉的假设检验过程,通过查看原图从而知道某一片拼图是什么,这是: A) A:自上而下加工 B) B:自下而上加工 C) C:概念驱动加工 D) D:数据驱动加工 E) E:局部加工 纠错 主观填空题

(10.0 分)3. Sperling证明感觉登记的实验运用了一种崭新的方法, 即 部分报告法 纠错 论述题 (10.0 分)4. 请辨析智力(intelligence)、思维(thinking)、认知(cognition)三个概念 它们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事物和现象并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 它包括所有的与认识活动有关的能力;(1分)“思维”是人运用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 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智力的最高级和核心的部分(1分)。智力包含思维,思维是智力中的灵魂(1分)。 从广义的角度使用“认知”这个概念时,其含义与“智力”的含义等同,是描述个体在认识方面的能力。;当从 狭义的角度使用时,其含义与“思维”更接近。(2分) 试卷名称:0042_作业_2 单选题 (10.0 分)1.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以()为主。 A) A:视觉码 B) B:听觉码 C) C:语义码 D) D:表象码 纠错 多选题

(10.0 分)2. 把拼图的过程比作知觉的假设检验过程,通过比较几片形状不一样的拼图从而知道某一片拼图是什么,这是: A) A:自上而下加工 B) B:自下而上加工 C) C:概念驱动加工 D) D:数据驱动加工 纠错 主观填空题 (10.0 分)3.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经验性原则、分解性原则和。过程性原则 纠错 论述题 (10.0 分)4. 请比较知觉加工中模式识别的3个理论。 所谓模式,是只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一、模板匹配理论 基本思想:模板是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外部模式(图式)的袖珍复本,当一个外部刺激的编码和某一个模板有最佳匹配时,这个刺激就被确认为和这个模板属于同一类型,于是得到了识别。如,字母A的识别过程要求刺激与大脑中的模板完全匹配才能被识别。(3分) 优点:(1)知识知识经验的作用,因为模板的实质是长时记忆中储存的、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2)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模板说最早是针对机器的模式识别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条形码识别机、阅卷机。(3)得到了一些实验的支持,如,Phillips的实验。(2分,说出两点即得分) 缺点:(1)严格的匹配思想,1:1,不能适应环境的千变万化,即使有数百万个模板也不能胜任。而且,模板数量越多,模式识别时工作记忆负担越重,匹配效率越低。(2)不能说明模板时如何表征的。外部的刺激模式在大脑中是形象的,模板也是形象的表征吗?这与假设(袖珍复本)相悖。(3)未说明匹配的过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92747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认知和认知心理学? 认知:认知是对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也可以叫做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 广义:一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狭义:指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外原因是什么? 部原因: 行为主义的失败。 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外部原因: (1)“三论”的影响(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2)计算机科学的影响 (3)社会的需要,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 (4)社会的实践教育和对智力的开发需要 3、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 (一)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二)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部机制或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迅速渗透到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是心理学研究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包含如下: (1)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 (2)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部心理机制 (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1)减法反应时实验 减数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2)相加因素法实验(3)“开窗”实验(4)出声思考(5)计算机模拟

认知心理学与生活(专)第一次作业

作业名称认知心理学与生活(专)第 作业总分100 一次作业 起止时间2017-10-12至2017-11-9 23:59:00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指的是一种内部结构,当感觉刺激与之匹配后,便产生了对物体的识别 ?A、概念 ?B、印象 ?C、模板 ?D、认知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负责在大脑皮层和小脑之间传递信息的是() ?A、中脑 ?B、脑桥 ?C、下丘脑 ?D、小脑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协调精细的肌肉运动,保持平衡的是() ?A、中脑 ?B、脑桥 ?C、下丘脑 ?D、小脑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调节体温、进食、睡眠和内分泌的是()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胼胝体 ?D、垂体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是()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胼胝体 ?D、垂体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脑和身体之间传递信息的是() ?A、脊髓 ?B、脑桥 ?C、胼胝体 ?D、小脑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脑和脊髓组成了人体的()系统。 ?A、中枢神经 ?B、周围神经 ?C、自主神经 ?D、感知觉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是() ?A、神经元 ?B、细胞 ?C、突触 ?D、神经递质

心理学实验报告经典范例

心理学实验报告经典范例 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 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 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 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 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 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 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I”,换句话说,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的深入探讨 - 副本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的深入探讨 ——以STROOP效应为例 王飞 (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心理学中,为了验证某种假设,以及发现某些有意思的现象。实验者会设计具有验证性目的的实验。有些实验比较经典,被有相同或类似目的的后来人多次沿用,就形成了一种实验范式。实验范式包括实验的目的、具体流程、手段以及是被试内还是被试间或者是混合实验设计等。用一句话讲就是: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实验范式在具体的实验中可以做为模板,并根据自己的新要求进行修改。Stroop效应是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之一。关键词stroop效应认知心理学实验范式实验程序 1 引言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认识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相反,认知心理学家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

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序列加工观越来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挑战。 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该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在Stroop效应实验中,为完成任务,被试不得不面临一种选择,即不得不从印刷颜色和意义两个维度中选出印刷颜色这一维度。Stroop(1935)最早证明了这种效应。他发现,人们命名100个冲突词的墨水颜色,平均要花110称的时间。相比之下,命名100个实心彩色正方形的墨水颜色,平均只需63秒。二者之间47秒的差异代表Stroop干扰量或Stroop效应量。 Stroop效应自发现以来,一直为认知研究所青睐。其研究的范式日趋成熟, 研究领域广为拓展。由最初的注意、认知、语言等基础学科发展到情绪、记忆、脑、神经科学等领域,近年来更将Stroop效应的研究扩展到应用层面。最近两年有研究者通过ERP 来研究情绪言语中性别-特定的Stroop效应;禁忌语的Stroop 效应;数字的Stroop效应;对立颜色Stroop干扰的减少;执行功能中抑制能力与儿童数量加工能力的关系;在应用领域,有报告指出酒精依赖的患者可能是由于对酒精伤害人体的关联性的认知不足造成的。可通过Stroop效应(酒精—相关词语)激发指示语来提高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成绩,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对酒精的依赖;也有人将Stroop效应作为精神病理学的一种方法,研究饮食无序的患者;用情绪Stroop范式研究烧伤患者的认知障碍等等。 本文研究者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过程是在安庆师范学院选取被试,通过测定和比较被试对四种不同材料水平刺激的反应时和唱色(颜色命名)这两个认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作业:1、认知心理学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有何影响? 2、举例说明减法反应时实验。 3、模板说与原型说有何不同? 4、在教学中怎样发挥知觉的优势效应? 5、试述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异同。 6、如何理解记忆的结构? 7、简要评述记忆的信息加工三级模型。 8、述评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模型。 9、述评层次网络模型。 10、述记忆研究的新进展。 11、简述表象的功能。 12、些实验证明了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13、为在三段论推理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哪些? 14、解释选择作业中出现的困难? 15、第一章描述的是认知心理学的现状,请你预测以后50年间该领域会有什么变化。 (具身认知)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认知概述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就是以认知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认知的 内部过程和结构,即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知识,以及知识在调节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认知 认知始于:感觉输入。感官将外界的物理能量输入到我们的神经和认知系统。并在此对能量做进一步加工。 外界的物理能量必须转换为神经事件的模式(一种神经能),这种模式作为以后所有认知加工的基础。 一旦感觉刺激中的物理能量被转换为神经事件的模式,则所有未被转换的物理能就会完全丢失。 编码操作——转换、约简、添加 1、转换:感知输入编码形式的改变。 2、约简:意味着神经和认知过程不能保存感觉世界中的所有能量。 在感觉世界中我们不断地处于潜在刺激的包围之中,这种衰减是必要的。 3、添加:当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不足时,人会根据系统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动“添加”数据。 记忆与应用操作——储存、提取和使用,表现为人的记忆功能。 编码操作与记忆与应用操作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二、认知研究的核心问题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是:心理表征与心理过程。 (一)心理表征 表征:信息记载或表达的方式(Glass,1986)。 表征所代表的可以是具体的对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既可以形之于外,也可以是心理或内隐的。 研究表征问题一般从三个方面:内容、形式和媒介。 相同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如:“猫”、“cat”和“mao”。 相同的形式又可以表征不同的内容,如:“猫”和“狗”(都是中文)。 表征的内容和形式是相对独立的。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Sternberg的记忆扫描(memory scanning)实验(连榕P87) 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检索)就是指把记忆项目从短时记忆中回忆出来。关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问题,Sternberg用记忆扫描实验进行了研究。她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每次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记忆项目,如1――6个数字、字母等。(低于短时记忆的记忆广度)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1、2秒,呈现完毕后2秒,进行测验。测验项目一半就是原记忆项目中的项目,一半不就是原项目,前者让被试做“就是”反应,后者让被试做“否”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时(从呈现测试刺激到被试作出“就是”或“否”的反应时间)为提取的心理历程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Sternberg认为被试的反应时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就是编码阶段,被试把测验项目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第二个阶段就是比较阶段,把记忆项目从工作记忆中提取出来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第三阶段就是反应阶段,在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就是”或“否”的反应。这三个阶段所获得时间的总与就就是反应时。另外,Sternberg把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并认为记忆项目的多少对比较阶段影响很大,而对编码阶段与反应阶段影响较小。 1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假设 Sternberg推断,考察被试者反应时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被试在被试在短时记忆中比较信息的方式。即平行扫描还就是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就是指被试能在同一时间内把测验项目与记忆项目同时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的记忆项目被一次检查完毕,因此记忆项目的多少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系列扫描就是指被试把测验项目同记忆项目一个一个的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也会增加。 按Sternberg的瞧法,系列扫描又分两种方式,一就是完全的系列扫描,一就是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 在完全的系列扫描情况下,无论就是“就是”反应,还就是“否”反应,测验项目要与记忆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比较,而提取与比较每一个记忆项目都需要时间。因此,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增长。 在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情况下,一种可能就是,被试在发现某个记忆项目与测验项目相匹配以后,加工过程就停止下来,这种搜索比较方式称之为“自行停止”。其意义就是指每当被试发现记忆项目中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东师15年秋季《认知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东师15年秋季《认知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认知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分析判断题(每题5分,共25分) 1、口述记录法假设有些信息加工时间较短,内部操作简单,可以知道其内部操作过程。 答案:错。口述记录法的理论假设:有些信息加工时间较长,内部操作复杂,难于推理判断其各加工阶段,而出声思考不影响思维的正常进行,可以知道其内部操作过程。 2、关于注意的选择现象,过滤器模型指出过滤器的选择作用是随机的。 答案:错。过滤器的选择作用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制约条件的。① 新异较强或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易于通过过滤器,受到人的注意②人的期待有重要影响,即人所期待的信息容易受到注意。 15年山东高考语文答案 3、自上而下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即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知觉单元。 答案:错。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即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知觉单元。自上而下加工是指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概念)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是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和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和水平。 4、“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认为记忆系统包含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答案:正确。一个完整的记忆系统不仅包含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而且还包含感觉记忆。外部信息最先输入感觉登记,其中有些信息进入短时贮存,有些信息可立即进入长时贮存,而另一些信息会很快消失。在短时贮存中的信息,有些可借助复述而进入长时贮存,而另一些也要消失。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相对来说是永久性的,但也可因消退、干扰或强度减小而不能被提取出来。以上三种贮存有不同的功能,各自对信息进行特定的加工。 5、定势有助于问题解决。 答案:错误。定势又称心向,本来泛指个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后来特指在问题解决中由于以往惯用某种方式解决问题而在遇到同类问题时也会重复同样做法的思维习惯性倾向,使得我们在表征问 题、形成问题空间时难以完成或容易出错。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论述计算机模拟的理论假设、类型、作用与缺点。 答案: (一)理论假设: 如果一个心理学理论成立,那么将其应用到计算机程序中去,就可以在计算机上达到类似于人的活动效果。 (二)类型: (1)从形式上分:人脑结构模拟与人脑功能模拟 (2)从内容上分:感知模拟、记忆模拟、思维模拟、表象模拟 (三)作用: (1)证实心理学理论的准确性:能把某理论编成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并能让计算机做出和人一样或相似的反应结果,就证明这种理论的正确性。 (2)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即人工智能研究。 (四)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