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 总结
认知心理学5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认知心理学5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d2980f6571fe910ef02df8dd.png)
– Interference is a basic mechanism of forgetting. – The effective duration of STM, when rehearsal is
prevented, is about 15-20 seconds.
Capacity of STM
Update on the WM model:
Addition of the episodic
buffer
Baddeley (2000)
Reason: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would be expected based on the WM model.
Episodic buffer (Figure 5.23) A “backup〞 store that communicates with
Sensory memory
– Visual stimuli: iconic memory, visual icon
– Auditory stimuli: echoic memory
Short-term memory (STM)
A memory mechanism that can hold a limited amount of information for a brief period of time.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M & WM?
Definition of WM (Baddeley, 2000)
Difference between STM &er of components
– Holding time VS. manipulation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c12692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d.png)
05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应 用
教育领域的应用
促进学习策略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是学习的重要基础,教育者可以通过 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分段学习和分散复习,来帮助学 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个性化教学
了解学生的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能力,可以帮助教育者制 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结构与功能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在大脑中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差异,短 时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的听觉系统有关,而工作记忆则 涉及多个认知系统的协同作用。
联系
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一 种扩展
工作记忆可以看作是短时记忆 的一种扩展,它不仅包括信息 的暂时存储,还涉及对信息的 操作和处理。
信息在两者之间可以相互 转换
差异
存储时间
短时记忆的存储时间通常在几秒至几分钟之间,而工作记 忆的存储时间则相对较长,可以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信息处理方式
短时记忆主要涉及对信息的暂时存储和简单复述,而工作 记忆则涉及更复杂的信息处理和操作,如分析、组合和推 理等。
信息容量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有限,通常只能存储7±2个信息单元, 而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相对较大,可以同时处理和存储更多 的信息。
影响个体的思维速度、 学习能力、推理能力 等认知能力。
工作记忆的模型与结构
模型
工作记忆的模型通常包括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视觉空间模板和情景缓冲器 等部分。
结构
工作记忆的结构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负责暂时存储信息,长时记 忆负责长期存储和提取信息。
03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差 异与联系
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 为4个项目,且存在个体差异。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比较研究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789553d2a6c30c2258019e59.png)
第五章记忆〖导学提示〗现代心理学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本章着重介绍认知心理学对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研究,分析从记到忆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和行动过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
例如,从前见过的人,现在不在面前,我们能想得起他的姿态相貌;见到他时能认得出来,这就是记忆。
不仅感知过的事物能保持于头脑中,而且思考过的问题、理论,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练习做过的动作都能保持于头脑中。
在生活实践中见过、学过、做过的事情以及体验过的情绪,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经验而保持在我们的头脑中,在以后生活的适当时候回想得起,或当他们再度出现时能认得出来。
这些都是记忆。
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是记忆的开初阶段,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
识记具有选择性。
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只有被个体注意才能识记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
在编码时,人试图将当前经验同某一名称相联系。
这一过程通常是自动的迅速的,因而未被意识到。
进一步的编码过程是使新输入的信息同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程。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
储存也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储存的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
再现包括回忆和再认。
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经验的过程。
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称为回忆。
例如学过的诗歌,我们不看书而把它背出来,就是回忆。
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没有识记,谈不上对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也就不可能对经验过的事物回忆或再认。
第五章 短时记忆
![第五章 短时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e2ea988c02d276a200292ee3.png)
短时记忆中的系列扫描,搜索到所需的项目立即 停止(自我停止搜索,指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同一 项目匹配后,不再搜索),符合认知经济的原则 但为什么sternberg实验发现被试是按从头至尾的 完全搜索(指将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都顺 序比较)?
Sternberg认为扫描过程、匹配过程、决策过程 是分开的,且非常迅速,且扫描一旦启动就有完成趋 势,难以停下。决策过程需时较多,为求工作效率, 才全部比较之后只做一次判定。
德罗莎Derosa、特卡克Tkacz,1976以鸟儿起飞、 打高尔夫球等动画图片为材料,发现记忆集合的图是 随机的,反应接近系列扫描。图片是连号的,反应是 平行扫描。而有意义的连号图,不管是顺序还是随机 呈现,都支持平行扫描。这说明个体对有/未组织的 材料,处理模式不同。正如把数字或字母组块成联系 更紧密的模式会改变短时记忆的容量。试验中用生活 中经历过一定组织的比人工的未组织的材料,更有生 态效度。
2、视觉编码
短时记忆有强烈的言语听觉性质,还存在视觉编 码和语义编码。
前述posner1967AA、Aa字母的视觉匹配试验发现 AA视觉编码的优势最多只能维持2秒(0、0.5、1秒) 科罗尔Kroll1975对波斯纳实验改进:在第一个 字母呈现后、第二个呈现前中间,让被试口头重复耳 机中听到的字母,以干扰形-音转换,使被试更久的 在短时记忆中保留视觉编码。发现AA对的视觉编码优 势可达8秒。
解释:复述、分心作业都需要占用资源,1单词 是1组块,3辅音字母、3单词是3组块,1组块占用的 资源少。 Posner1966、Watkins1973都发现:复述作业难 度大,则保持受损大;反之则小。
3、有关遗忘的有关观点、理论 ①皮特森提出消退理论decay theory,认为 遗忘是因为没有去复述记忆的材料,消退时时间 的函数,是不可避免的,复述可延缓消退的开始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详解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4b5e649941ea76e58fa04f8.png)
3.分组:是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 成一组。它与组块相似,但它不是意义分组,
各成分之间不存在意义联系。分组确实有利于短 时记忆。 举例:电话号码
身份证号码 银行帐号
4.组块大小与短时记忆容量的关系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1.Waugh、Norman和Atkinson等倾向于从贮存 空间及其有限的槽道来说明。(贮存有限说)
3 感觉代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别
▪ 感觉记忆按感觉信息的原有形式来加以保 持,即按刺激的物理特性进行直接的编码。
▪ 短时记忆的感觉代码带有各自感觉道的特 性,但比感觉信息要抽象,它已经排除刺 激的某些物理特性或细节。
二、语义代码
除了听觉代码和视觉代码这些感觉代码以外,短时 记忆还有语义代码。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 抽象代码,不带有任何一种感觉道特性。
➢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有不同形式。 ➢ 编码是一个展开的过程,包括对信息的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
操作。
▪ 储存(storage)是把信息以一定形式保持在人脑中。
➢ 知识的存储也叫知识的表征(representation)。 ➢ 这种表征可以是事物的图象,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 存储是记忆过程的中间环节。
1.组块(Chunk):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 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组块既是过程,也是单位。组块受到材料性质的影 响。
2.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适时记忆中的刺激单 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人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 多。
Smith(1954) 二进制数字实验
▪ 提取(retrieval)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26a543cf9ec3d5bbfd0a74af.png)
2013-8-27
记忆结构24感Fra bibliotek代码 声音混淆现象的另一种解释:发音混淆。
言语运动器官的动作模式(喉,舌等部位的肌肉运动方式)相 似的字、词会发生混淆。也就是说,可能存在言语动作代码 (口语代码)。 声音代码和口语代码常常交织在一起,而且两者分别为不同 形式的言语代码 AVL单元:将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以及 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为AVL单元。
实验结论
正确复位的棋子数
随棋艺水平的提高
而增加
2013-8-27
记忆结构
9
有限容量:7+2
实验分析:组块计算
组块间间隔:2s 组块内各成分间隔:少于1s
结论:棋艺水平愈高的棋手应用的组块愈多,且每个组块所 包含的成分也愈多
象棋大师 一级棋手 新手
平均组块数
7.7
5.7
5.3
木匠工作台既要放原料又要工作,二者必然存在一个权衡关 系,短时记忆也是如此,它既要贮存,又要加工,实际上是 一个工作记忆
2013-8-27
记忆结构
15
小结
短时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大概为7+2个信息单位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单位是组块
组块的大小,组块的类型,记忆材料的性质以及人的知 识经验都可以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
实验安排一
象棋大师+一级旗手+新手
中盘棋局10个+终盘棋局10个
对样本复原,记录扫视和复盘所用时间
实验结果
2013-8-27
记忆结构
8
有限容量:7+2
象棋复盘实验二:Chase和Simon(1973)
第五章 短时记忆
![第五章 短时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54a38303844769eae009ed85.png)
- 2s,为组块间的间隔。
- 少于1s,可看作是组块内各成分的间隔。 - 结果: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新手的平均组块数
分别为7.7、5.7和5.3,每个组块中的棋子平均数
为2.5、2.1和1.9。
MILLER&SELFRIDGE的实验
• 结果分析:词的回忆百分数是句子接近度的函数。 • 实验结论:人可利用长时记忆中贮存的语义觃则
- 在大量非语言信息加工中,视觉代码更为重要,
因为在形声转换过程中可能会丢失一些信息。
- 典型实验:Posner字母匹配实验和名称匹配实验。
(三)感觉代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别
• 感觉记忆按感觉信 息的原有形式来加
• 短时记忆的感觉代 码虽带有各自感觉
以保持,即按刺激
的物理特性迚行直
道的特性,但比感
(一)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 自变量:识记项目的数量(1~6个数字)
• 假设:
(1)平行扫描 (2)系列扫描
实验结果 - 证实了假设(2) - 相加因素法实验 模型
- RT=cN + ( e +
d )
系列扫描是从头至尾的,
还是自我停止的呢?
批评
针对系列扫描:
- Townsend从加工能量有限的观点迚行反驳。 针对从头至尾的扫描: - 识记数量太少 - 无法解释系列位置效应 - “是”和“否”的拟合线斜率不相等
- 在阶段一实验中,即使字母是视觉呈现
的,回忆错误主要表现为声音混淆,即
读音相近的字母较多収生混淆。 - 在阶段二实验中,当字母是听觉方式呈 现时,出现同样的情况即读音相近的字 母较多地収生混淆。
迚一步分析
- Conrad计算了两个实验的混淆矩阵的相 关,两者呈高相关(﹢0.64)。
认知心理学五章短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五章短时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16a62037910ef12d2af9e7eb.png)
实验方法:
相继呈现识记项目(每个呈现2s)
等待2s
呈
现测试项目,并开始计时
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
假设:1、若为平行扫描,则反应时不会随项目数大小而 变化;
2、若为系列扫描,则反应时会随项目数增多而增 大。
结果:符合假设2,即系列扫描
Page 27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理论:STM信息提取过程可分为相继的极端,RT是各阶 段所用时间的总和。
第五章 短时记忆
姓名:杨蕾静 学号:I09670112 班级:09应用心理(1)班
Page 2
短时记忆容量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当前短时记忆研究进展
目录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对当前信息进行加工贮存 研究范式:一次呈现刺激 争议:短时记忆是否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记
忆结构。 研究要点:了解短时记忆的容量、编码、
限制因素:材料性质、人的知识经验
Page 6
短时记忆容量—容量有限性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实质: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 作用:减少STM中的刺激单位,增加每一单元包含
的信息。
实验:Smith
材料:一串二进制数字 方法:以不同比例组块,再编码为十进制 结果:1、所有组运用组块方式后记忆成绩明显提高
测试项目编码+系列扫描比较+决策和反应组织
RT= e
+
cN +
d
根据实际结果:RT=38N+397
问题:系列扫描具体方式是如何? 从头至尾的扫描 OR 自我停止的扫描?
Page 28
实验结果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1、“否”反应中,二 者反应时相同; 2、“是”反应中,自 我停止的扫描斜率是从 头至尾的一半 3、从头至尾扫描反应 时在两种反应中有相同 斜率。
第五章短时记忆
![第五章短时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6422fb42852458fb760b5607.png)
语音环:以语音形式保持言语和听觉信息。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储存部—保持记忆痕迹的仓库; 复述部—复述信息、刷新记忆痕迹的部门。
1、实验范式 给被试一个包括1至6个数字的简短系列,他 期望被试能够在短时记忆里记住它们。短暂 的停顿后,屏幕中出现一个数字(测试数 字),被试必须尽快(但要避免出错)说出 这个数字是否在先前要求他记忆的数字串中 出现过,作出“是”或“否”的判断,记录 其反应时。
被试的反应时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对测试数字进行编码所需要的时间。
2、人的内部存在两个判断标准: “高标准”,如果测试项目的熟悉值达到或 高于该标准,人可迅速作出“是”反应; “低标准”,如果某一测试项目的熟悉值达 到或低于该标准,人可迅速作出“否”反应。 这是一个直通过程。 对于中等程度熟悉值的测试项目,则要进行 系列扫描。
3、“高”标准与“低”标准是可以改 变的,它们决定于人在当时所接受的速 度-正确率权衡。
例如:3 9 1 7 4 6 5 2 1 8 7 3 6 5 2 8
探测数字 两种变量:
间隔数字:从应被报告的数字的后面一个数字起, 到最后一个数字,称为间隔数字。
间隔时间:呈现间隔数字所用的时间。 本实验的关键: 应用了两种数字呈现速度:快速呈现为4个/s,慢 速呈现为1个/s。
补充:工作记忆
3、木匠工作台原理:
短时记忆类似于木匠工作台,可将它看作 一个空间,如果存贮的项目越多,则占据 较多的贮存空间,那么留下来的供操作的 空间就会少了,反之亦然。认为短时记忆 的容量可变。
第二节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编码:指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 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
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称 作代码。
第二部分:比较所需要的时间,即被试将记忆的 数字从短时记忆中提取出来,并与测试数字进行 比较。 第三部分:选择反应时间。 Sternberg认为,记忆项目的多少对比较的影 响很大,而对编码和反应选择的影响较小。
2021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笔记(第五章)
![2021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笔记(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a7097956ec3a87c24028c4d2.png)
2021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笔记(第五章)(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第五章、记忆一、记忆模型(四个记忆模型)1、多重存储模型的特点、内容多重存储模型:第一次系统地说明了记忆系统的结构和记忆的过程。
该模型假设,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由于特别强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存储,所以,该模型有时也称作双重记忆模型。
按照Atkinson和Shiffrin的假设,短时记忆中的材料按听觉或声音特性编码,而长时记忆中的材料按语义和意义特性编码。
短时记忆中的材料按听觉或声音特征编码,而长时记忆中的材料按语义或意义特征编码。
工作记忆:是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不单单是一个被动的存储器。
相反,对信息操作的强调意味着,工作记忆更象是一个工作台。
在这个工作台上,材料持续地得到处理、结合和转化。
2、加工水平途径:也称加工深度途径,这种途径假设,人们加工材料的方式,影响后来的回忆效果。
同浅的感觉加工相比,深的意义加工,产生更永久的记忆保持。
两种任务能产生特别强的记忆保持,一个是被试自己产生材料,另一个是被试判断目标项目是否和自己有关。
与这两种任务相应的两种效应,一个叫做产生效应,一个叫做自我参照效应。
产生效应:是指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更好。
许多实验都观察到这种效应。
实验以英文单词为材料,并且使用了两组被试。
一组被试完成产生任务,另一组被试完成大声朗读任务。
结果发现,产生任务条件下,被试后来的回忆成绩更好,即出现了产生效应。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
实验要求被试从词的物理特性、听觉特性、语义特性或自我参照等四个角度,对词表进行加工。
前三种加工角度经常用于加工水平研究领域,第四种角度要求被试判断一个特定的词能否用到自己身上。
当人们联系自身加工或考虑一个词时,该词的记忆效果。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总结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3346b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7.png)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总结短时记忆试题一、教学目的1.整体上理解与掌握短时记忆的容量、编码、提取、保持和遗忘的特征2.了解短时记忆的容量及组块的概念3.了解短时记忆编码的内涵,重点掌握听觉编码这一类型4.理解并能综合应用短时记忆中的经典实验:斯滕伯格经典实验,掌握实验的方法、过程、结论,了解对其理论的批评及其它理论的观点5.理解与掌握平时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异同,从头至尾的扫描和自我停止的扫描的异同6.理解关于短时记忆遗忘机制的实验,清楚实验设计、实验变量与结论二、内容分解及习题(知识点+考查层次+考题)A.短时记忆的容量1.容量大小:7 +2组块(识记和理解)考题:填空Jacobs做过的让被试大声念出一系列无特定顺序的数字,然后要他们立即写下他们能回忆出的全部数字的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选择大量实验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C)A.3B.4C.5D.10简答如何理解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的性质?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有多大,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和容量大小有何种关系?a定义(识记)考题:名词解释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b组块与知识经验(理解)考题:填空丹麦心理学家和象棋大师de Groot 让象棋大师和新手进行不同棋局复盘的实验说明了人的知2.组块识经验对组块的作用。
c空间组块(理解)考题:填空:人们在记忆手机号码时总是习惯于分组记忆,说明人们在运用时空组块。
B.短时记忆的编码编码a定义(识记)考题:名词解释编码: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
b类型(识记)1.听觉编码考题:简答短时记忆有哪些编码形式?填空听觉编码包括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三个单元。
选择在短时记忆的几种编码类型中,最主要的编码类型是(D)A 视觉编码B感觉编码C语义编码D听觉编码2.视觉编码考题:填空Posner所做的字母的视觉匹配和名称匹配的实验证实了,短时记忆有视觉编码。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五章 记忆的重构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五章 记忆的重构](https://img.taocdn.com/s3/m/55930e35a32d7375a41780b3.png)
3.解释
两类句子都进行了语义加工,依据加工水平理论,这应该是最深层次的加工,加工结果应该相同,为什么在提取时出现由句子复杂性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这是精细复述或精细编码在起作用,被试者对复杂句子所进行的语义加工看来要比对简单句子的加工获得了更丰富、更精致的认知代码。
2.Ebbinghaus的观点意味着记忆是被动发生的,至少对于已转移到永久性记忆中的材料是如此。
3.记忆系统与其他认知系统的加工过程不同。
二、Bartlett的研究取向:重构
1.Bartlett的方法与Ebbinghaus有几点不同
(1) Bartlett更注重被提取材料的质量。
(2) Bartlett强调记忆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对个体经验所作的描述也是经常变化的。
(2)结果
客体的尺寸差异和回忆可能性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当这种差异较小时,被试者更有可能回忆出对应的客体。
(3)解释
评估差异的任务需要对对象的特征进行语义分析。但当客体尺寸差不多相同时,需要更深层的分析,因而能产生更持久的记忆编码。
被试者估计尺寸差异时并不知道要进行记忆测验,但是他们对单词的语义分析有利于记忆提取。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提取成功的可能性取决于加工类型而不是记忆难度。
2.加工深度与加工所用时间在定义上是无关的,而让被试者就其加工深度进行自我报告也存在着许多困难(Sesmon&Virostek,1978)。
(三)加工深度与自动加工之间的关系
语义判断任务非常熟练。
1.自动加工时,不需要多少认知负荷就能完成作业。按照自动加工的观点,被试对这些材料就可能保持得很少或根本没有保持。
(三)实验证据(证明加工深度效应)
认知心理学 第五章短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 第五章短时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a8608e126bd97f192279e976.png)
(三)感觉代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 别
感觉记忆——信息的原有形式
刺激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记忆
短时记忆的感觉代码——
带有各自感觉道的特性 但更抽象
排除了刺激的物理特性与细节
关于短时记忆的其他说法
由于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具有不
同感觉道的特性,并且记忆效果也有不同。 曾经有人设想短时记忆也许可能分为听觉的 和视觉的,有单独的听觉短时贮存和视觉短 时贮存,但此说目前还没有充分根据。 同样,目前也还不能最终确定,除听觉代码 和视觉代码以外,是否还有其他感觉形式的 代码。
则称作代码(Code)。
一 感觉代码 (一)听觉代码与AVL单元
Conrad声音混淆实验实验设计
单因素实验设计 自变量:呈现方式(视觉、听觉)。 因变量:字母混淆次数。 实验材料 所用刺激皆为6个字母组成的一个字母序列, 其中有些字母的发音相似,如:C,V;M, N;S,F。
实验程序 --第一阶段:视觉呈现刺激, --第二阶段:在白噪音背景上,听觉呈现刺激。 刺激呈现完毕后,被试要立即进行顺序回忆,即 严格按照原先字母呈现的顺序来回忆出这些字母。 实验结果 Conrad将被试在这两个实验中回忆的结果与字母呈 现序列加以对照,统计出被试的回忆错误,分别列 成一个混淆矩阵,见表5-2和表5-3。
图5-4 自前摄 抑制释 放的实 验
实验结果(如图5-4)
自实验1到实验3,两组被试的回忆成绩都逐 步下降,明显地表现出前摄抑制的强烈作用; 在实验4中,控制组的回忆成绩仍受到前摄抑 制的作用而继续下降,但实验组的回忆成绩 却急剧上升。 Wickens将实验组的回忆成绩 上升称作“自前摄抑制释放”。
实验结论 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是声音代码或听觉代码,即使 刺激材料是以视觉形式呈现的,其代码仍具有听觉 性质,在短时记忆中出现形-音转换,而以声音形式 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或贮存。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 短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 短时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e84068bfc77da26925c5b082.png)
支持实验: Theios等(1970)发现,常见词的反应时快于 非常见词. Baddeley和Ecob(1973)也发现,如果识记项 目表中有重复出现的项目,即同一项目几次 出现,则该项目的反应时少于非重复项目. 四,双重模型 Atkinson和Joula认为,短时记忆过程中信息 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在直通方式, 简言之就是两头直通,中间扫描.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1.Waugh,Norman和Atkinson等倾向于从贮 存空间及其有限的槽道来说明 2.Baddeley等(1975)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 取决于人在2秒钟内能够复述的信息的数 量. 3.Klatzky(1975)木匠工作台原理.木匠工 作台既要放料又要工作,二者必然存在一 个权衡关系,短时记也是如此,它既要贮 存,又要加工,实际上是一个工作记忆.
一,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Sternberg的研究表明,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是 通过系列扫描以从头至尾扫描方式来实现的. 可以将之理解为扫描模型(Scanning Model). Saul Sternberg的实验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研究范 式.其实验假设为,如果被试要对短时记忆集 中所有识记项目进行全部扫描后才能进行测试 项目进行"是"或"否"判断的话,那么,被 试进行正确判断需的反应时不应随记忆集的大 小而变化(图1所示).而实验结果却如图2所 示,被试的反应时会随短时记忆集的增大而延 长.这说明,短时记忆是的扫描不是进行全部 的扫描,而是进行有序的系列扫描.
第三节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 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都是短时记忆 的信息提取.由于短时记忆只贮存少数几个 项目,而且立即可被提取出来.因而使人感 到,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机制是很简单的. 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情况远非如此.实 际上,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是相当复杂的. 它涉及许多问题,并且引出不同的假说,迄 今没有一致的看法.
认知心理学第5章-短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第5章-短时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b2347ec9195f312b3169a54d.png)
第二节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引言 感觉代码 语义代码
引言
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以什么形式保持或 贮存是短时记忆信息编码问题。 编码: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 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 (Encoding),而经过编码所产生的 具体的信息形式则称作代码(Code)。
一、感觉代码
听觉代码与AVL单元 视觉代码 感觉代码与感觉信息的区别
第六章 短时记忆
引言
短时记忆的刺激呈现范式
◦ 在关于短时记忆容量、编码等的实验中, 刺激一般只短暂地呈现一次,持续时间通 常约1s。 ◦ 所以,短时记忆也可称作一次呈现的刺激 记忆,或电话号码记忆。
第一节 短时记忆容量
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 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的性质
短时记忆容量大小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A.Miller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题为 “神奇数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的能 力的某些限制”,明确提出短时记忆容 量为7士2,即一般为7并可在5-9之间 波动。 但一些人认为并没有那么多。Mandler 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可能是4或5。 Simon也认为是4-5。
特点
◦ 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抽象的代码, 不带有任何一个感觉道的特性。
实验
◦ Wickens(1970,1972)的实验 ◦ Shulman(1970,1971,1972)的实验
Wickens的前摄抑制实验
实验设计
◦ 2×4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组别(控制 组、实验组);实验次数(共4次)。
◦ 实验结果
任何一组被试在运用所学到的组块方式后,比以 前可以记住更多的二进制数字。 组块比率高的方式并没有充分显示出优越性。
第五章短时记忆介绍
![第五章短时记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c3c83d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3.png)
第五章短时记忆介绍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STM)是指人在暂时记忆信息时所使用的一种记忆系统,它具有容量有限、持续时间短暂的特点。
短时记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短时记忆的定义、特征、运作过程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详细介绍。
短时记忆的定义:短时记忆是指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在没有进一步处理和加工之前,对信息进行临时储存的一种记忆系统。
它允许人们暂时在脑中保留信息,从而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认知和决策。
短时记忆的特征:短时记忆有两个主要的特征,即容量有限和持续时间短暂。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指的是人们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记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一般只能记住6-7个单位,这通常被称为“短时记忆的魔法数字”。
短时记忆的持续时间短暂指的是信息在无干扰状态下只能在20秒左右的时间内保持。
短时记忆的运作过程:短时记忆的运作过程包括编码、保持和检索三个步骤。
编码指的是将外界的信息转化为神经元之间的电生理活动,并储存在脑内,通常是通过重复、联想等方式进行。
保持指的是在没有进一步处理和加工之前,对信息进行临时储存的过程,它依赖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和活动。
检索指的是在需要使用记忆信息时,将其从存储系统中取出的过程,它是通过神经网络中的脑区之间的连接来实现的。
短时记忆的脑科学基础:短时记忆的脑科学基础主要有两个,即前额叶和海马回。
前额叶是大脑的前部,它在短时记忆的编码和保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海马回则位于大脑内侧,它在短时记忆的保持和检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空间记忆方面。
短时记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短时记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短时记忆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短时记忆,人们能够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时暂时储存相关信息,并在需要时进行检索和应用。
其次,短时记忆在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 第五章 短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 第五章 短时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4cfcc306bb68a98271fefa08.png)
5.3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从图中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信息的提取是从头至尾系列全扫描。
5.3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 Saul Sternberg的方法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相加因素法,该理论 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也受到质疑: • 1. 实验中最多只应用6个数字作为识记项目,与短时记忆容 量有出入。 2.该理论认为短时记忆的提取是从头到尾的系列扫描,但无 法正确解释系列位置效应(即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3.从加工容量有限的观点也可以解释实验结果
5.2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但也有人对上述实验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自前摄抑制释 放和语义混淆也许涉及长时记忆贮存的信息和加工。现在还 没有充分的理由来消除这些异议,也不足以否定短时记忆的 语义代码。 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的特点,长时记忆的语义信息对短 时记忆发生影响。组块在本质上就是短时记忆的意义组织或 再编码。这是长时记忆影响短时记忆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但 不能因此否认短时记忆的组块或语义加工。
5.3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5.3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5.3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实际结果支持系列扫描,因此Sternberg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是逐个进行的,所以提取过程可以分为相继的阶段,被试反应时 是各阶段所有时间的总和。他将短时记忆分为四个阶段:
1、测试项目编码(e ms) 2、项目比较 (cN ms) 3、决策 4、 反应组织(d ms)
5.2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5.2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5.2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Conrad(1971)的研究还表明,当记忆材料不是字母或字词而是图 画时,听觉代码还是存在。此外他还研究了先天性失聪学生的混淆 情况,推想出某些耳聋人在短时记忆中将视觉代码符号转换成在功 能是与语音代码相似的一种代码。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五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b053cbd3f78a6529657d5384.png)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五章)自己整理的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五章,记忆一、记忆模型(四种记忆模型)1.多种存储模式的特点和内容多存储模型:首次系统地解释了存储系统的结构和存储的过程。
该模型假设记忆由三种记忆储存方式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这种模型有时被称为双记忆模型,因为它特别强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分开存储。
根据阿特金森和希夫林的假设,短时记忆中的材料是根据听觉或声学特征编码的,而长时记忆中的材料是根据语义和意义特征编码的。
短时记忆中的材料是根据听觉或声学特征编码的,而长时记忆中的材料是根据语义或意义特征编码的。
工作记忆是当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暂时储存和操作信息的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不仅仅是被动记忆。
相反,强调信息操作意味着工作记忆更像工作台。
在这个工作台上,物料被不断地加工、组合和转化。
2.加工层次法:也称加工深度法。
这种方法假设人们处理材料的方式会影响后来的回忆效果。
与浅层感觉加工相比,深层意义加工产生更持久的记忆保持。
两种任务可以产生特别强的记忆保持力,一种是被试产生自己的材料,另一种是被试判断目标项目是否与自己有关。
这两种任务对应的效应有两种,一种叫产生效应,一种叫自我参照效应。
生产效应:指被试在生产条件下较好的回忆表现。
许多实验观察到了这种效应。
实验中使用了英语单词,并使用了两组受试者。
一组完成制作任务,另一组完成朗读任务。
结果表明,在生成任务的条件下,被试的后期回忆成绩较好,即生成效果出现。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们尽最大努力将信息与自己联系起来时,就会回忆起更多的信息。
在实验中,受试者被要求从四个方面处理词汇:身体特征、听觉特征、语义特征或自我参照。
前三个加工角度常用于加工水平的研究领域,第四个角度要求被试判断某个特定的词是否可以用在自己身上。
当人们处理或考虑一个与自己有关的单词时,该单词的记忆效果。
认知心理学 第五章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认知心理学 第五章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b5dcffcb240c844769eaeed7.png)
声音形式,才能在记忆中保存下来
(2)视觉编码
减法反应时(Posner的实验)
3、语义编码: 前摄抑制释个实验由四次试验组成。 试验一:给被试呈现3个字母,然后进行20s心算任务,
之后回忆3个字母。实验组与控制组接受同样的任务。
• 工作记忆模型由三个独立的成分构成:
• 语音回路:专门负责听觉和语言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 视空间模板:存储从视觉系统输入的视空间信息,并且对有
言语信息声称的视觉表现表象进行存储和操作; • 中央执行系统:是工作记忆的核心,是一个容量有 限的注意控制系统,负责各子系统的之间的管理和 策略的选择和计划。
(1)R.Conrad(1964)的实验
刺激材料:
6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部分字母发音相似,如: C,V;M,N;S,F
实验分两个阶段
阶段一:视觉呈现刺激 阶段二:白噪音背景上听觉呈现刺激 刺激呈现完毕,要求被试立即按呈现顺序回忆出字母。
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是声音代码或听觉代码,
即使刺激材料是视觉形式呈现的,也必须转换成
第一节 短时记忆
一、容量
2. 短时记忆的单位 (1) 组块(Chunk):Miller(1956) 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 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2) 组块类型:意义组块与时空组块
第一节 短时记忆
意义组块:运用长时记忆中已贮存的知识形成的较 大的、有意义的单位。 时空组块: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主观地分 成几组而形成的组块。
意义再现和无意义再现
(2)神经生理证据:半侧空间忽视
第二节 工作记忆
三、中央执行系统
功能:整合从语音回路、视空间模板和长时记忆输
入的信息,把注意指向适当的信息并排除不适当的 信息的功能,但不具备储存信息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时记忆试题
一、教学目的
1.整体上理解与掌握短时记忆的容量、编码、提取、保持和遗忘的特征
2.了解短时记忆的容量及组块的概念
3.了解短时记忆编码的内涵,重点掌握听觉编码这一类型
4.理解并能综合应用短时记忆中的经典实验:斯滕伯格经典实验,掌握实验的方法、过程、结论,了解对其理论的批评及其它理论的观点
5.理解与掌握平时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异同,从头至尾的扫描和自我停止的扫描的异同
6.理解关于短时记忆遗忘机制的实验,清楚实验设计、实验变量与结论
二、内容分解及习题(知识点+考查层次+考题)
A.短时记忆的容量
1.容量大小:7 +2组块(识记和理解)
考题:填空Jacobs做过的让被试大声念出一系列无特定顺序的数字,然后要他们立即写下他们能回忆出的全部数字的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选择大量实验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C)
A.3
B.4
C.5
D.10
简答如何理解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的性质?
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有多大,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和容量大小有何种关系?
a定义(识记)
考题:名词解释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
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b组块与知识经验(理解)
考题:填空丹麦心理学家和象棋大师de Groot 让象棋
大师和新手进行不同棋局复盘的实验说明了人的知2.组块
识经验对组块的作用。
c空间组块(理解)
考题:填空:人们在记忆手机号码时总是习惯于分组
记忆,说明人们在运用时空组块。
B.短时记忆的编码
编码a定义(识记)
考题:名词解释编码: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
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
b类型(识记)
1.听觉编码考题:简答短时记忆有哪些编码形式?
填空听觉编码包括听觉的、口语的、言
语的三个单元。
选择在短时记忆的几种编码类型中,最
主要的编码类型是(D)
A 视觉编码B感觉编码C语义编码D听觉
编码
2.视觉编码考题:填空Posner所做的字母的视觉匹
配和名称匹配的实验证实了,短时记忆有
视觉编码。
3.语义编码考题:选择Wickens利用前摄抑制设计
的实验,证明在短时记忆中存在(B)
A 视觉编码
B 语义编码
C 听觉编码
D 感觉
编码
C.短时记忆的提取
1.Sternberg的经典研究(理解)考题:选择下列方法中,(C)是用来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
A 双作业操作
B 空白试验
C 部分报告法D扫描实验
简答:Sternberg 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Sternberg的实验证明短时记忆提取过程有什么特征?
从头至尾的扫描和自我停止的扫描在短时记忆提取过程中的异同?
名词解释:平行扫描: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被试的反应不会随识记项目数量或记忆集大小而发生变化,这种同
时比较称为平行扫描。
论述:论述短时记忆的特征?
填空: 在短时记忆提取过程中,被试将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项目一个个相继进行比较的方式为系列扫描。
2.其他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模型(识记)考题:填空
常见词的反应时快于非常见词的实验证实了直通模型。
Atkinson和Juola提出了短时记忆提取的双重模型,把其他两种模型进行了结合。
D.短时记忆的保持和遗忘
1.遗忘(理解)考题:填空Peterson-Peterson的实验方法证明了短时记忆的遗忘。
选择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保持的时间也短暂,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短时记忆可以保持信息的时间为(C)
A 5~10 s
B 10~15 s
C 15~20 s
D 20~25 s
2.遗忘机制(理解和综合) 考题:填空目前关于短时记忆的遗忘机制有干扰说和消退说。
材料分析题Waugh和Norman设计了一个实验,试验方法是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数字,最后一个数字呈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这最后一个数字称为探测数字,它在前面只出现过一次。
被试一旦听到声音,就要把这个探测数字在前面出现位置的后边一个数字回忆出来。
从应被报告的数字的后面一个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间的间隔数字数量不断变化。
实验应用了两种数字呈现速度:快速呈现为每秒4个数字,慢速呈现为每秒1个数字,实验进行多次,以正确回忆率来表示信息保持。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
(2)实验中控制各个变量是为了证明什么?
(3)最后的实验结果支持了什么学说?
上述只有填空题、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附有答案,剩下的题型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