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魂眼”傅抱石人物画之三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魂眼”——傅抱石人物画之三绝

国画大师傅抱石首创“抱石皴”和现代山水画世人皆知,而他人物画中的“勾魂眼”却未得到应有的、完整的总结。笔者通过欣赏、比较和品味发现,大师笔下的人物均长有一双“勾魂眼”,即单皮眼,眼角修长上挑;高士眼球突出,目光犀利;仕女眼神妩媚,眼波如水。“勾魂眼”夺人眼球,引人入胜,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武、石涛等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此人物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内在气质深刻,可谓出神入化,摄人心魄,让人很是难忘。可以说,“勾魂眼”是傅抱石人物画的形象标识,品味其中,妙不可言,起码有三绝:

一、以“抱石皴”衬托“勾魂眼”。品味傅抱石人物画,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相统一,其“抱石皴”虽是山水衬景,却能让您体验到名人笔下优秀诗篇的意境和历史故事的情境,特别是在“勾魂眼”牵引下,这此意境则更显生动,彰显大师独特的个性风格。

二、以群体“勾魂眼”刻画作品主题。《苏武牧羊》、《竹林七贤》、《丽人行》、《琵琶行》、《眉锁章台》、《兰亭修禊图》、《文会图》、《游春图》、《九老图》、《青枫欲赤》和《人民公社好》等一大批人物画均群体的“勾魂眼”出现,其中《丽

人行》则有37人之多、《兰亭修禊图》则更多且不见首尾,表现了一个合于主题的宏大场景。这一表现手段也许受一代宗师徐悲鸿的影响,但在其他大师作品中却不多见。

三、以“勾魂眼”登上中国现代绘画的巅峰。傅抱石以金刚坡时期的“抱石皴”山水画成名,最终以《江山如此多娇》登上中国现代绘画的巅峰

白居易丽人行1944年61.7×219cm

1944年9月,傅抱石以杜甫的乐府诗《丽人行》为题,创作了名作《丽人行》(1997年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以1078万元拍出)。后来,徐悲鸿赞其画:“此乃声色灵肉之大交响”,并题:“抱石先生近作愈恣肆奔放,浑茫浩瀚,造景益变化无极,人物尤文理密察,所谓炉火纯青者非耶?”。张大千题此画:'开千年来未有奇,真圣手也。色勒衣带如唐代线刻,令老迟(陈老莲)所作亦当检衽。'全画分为五组,每组人物多有不同,并以不同的树木相隔,表现了作者的匠心。在技法的运用上,以树木的浓阴衬托人物,在这种高妙的黑白对比中,'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人物突出,而主题更加鲜明

1942年傅抱石创作的《屈子行吟图》,屈原面容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行走于浩淼的烟波上,似乎可以听到屈夫子惊天

地、泣鬼神的吟咏,表达了'百代悲此人,所悲亦自己。中国决不亡,屈子芳无比'的主题。郭沫若称这幅画和历史剧《屈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为此画赋诗,成为一时的美谈。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意137×69cm 1958年7月南京博物院藏据傅二石讲,除了《江山如此多娇》之外,下功夫最多的要算一九五八年创作的《蝶恋花》。这幅画在四尺宣纸上的立轴,可算是一幅人物画,因为画面的主体是两个神话里的人物——嫦娥和吴刚。他着力刻画了这两个人物的神情、动态和衣著。因原词有“泪飞顿作倾盆雨”句,便用他拿手的技巧逼真地画出了倾盆大雨的效果。嫦娥随著杨柳飘向太空,吴刚捧出桂花酒相迎。天上和人间是靠强劲而密集的雨丝相连接的,而嫦娥身后纷纷扬扬的柳叶更是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可说是构图处理上绝妙的一着。全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技法上大胆而富于创造,应该说是一幅很有分量的诗意画。

《二湘图》是傅抱石仕女画的代表作,二妃形象古朴典雅,端庄凝重,美丽的面庞上略呈忧伤神情,背景秋风萧索,落叶片片飘洒,令人倍感哀惋。早在四十年代就有人评论说,观徐悲鸿作品雄壮磅礴如读《水浒》,观傅抱石作品玄妙清幽如读《聊斋》。其比喻颇贴切,抱石确是化鬼神为美人、化凡人为仙人的传神高手。无论是“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心灵纯美的“山鬼”,还是“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英勇无畏的“国殇”,抑或是卷云中忽隐忽现、身穿荷衣的英姿少女“少司命”,他都以全部的热忱去刻划,去创造耐人寻味的意境。

细擘桃花掷流水1944年作镜心设色纸本

此图是一幅唐人诗意画,诗为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之一,全诗为“闲来洞口访刘君,缓步轻抬玉线裙,细擘桃华掷流水,更无言语倚彤云”,表现女子寻情人不得,惆怅无言的失落心情。(诗见《全唐诗》卷六百四十一)图中仕女一袭素衣,手执桃枝,转身回顾,凝神沉思。人物清秀的面庞,眼神中透露出的淡淡忧伤,身后失去色彩的树木,还有随流水飘走的片片桃花瓣,使人目睹这种情景不由发出感慨:可惜这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在等待中付与断径残垣。画中人物的衣纹以渴笔为之,涩而不滞,潇洒婉转,树木、石块则以较粗率的笔法写成,由此而形成精致与粗放的对比。整幅诗歌与绘画相互交融,达到了诗意画的最高境界。

44东山丝竹约1944年作款识:抱石写于东川山斋。印鉴:傅、其命唯新。质地:纸本

专家点评此作未署年款,观其风格,也是四十年代写于重庆的。东山指谢安,晋高士,因不满朝廷昏庸,称病辞官,隐

居浙江上虞之东山,闲时携妓出游,歌吹曼舞,以行为的放浪,掩饰内心的忧虑和愤懑之情。傅先生作图寓意也正在此也!图中三人,谢安居其主,怆然抚琴,意在弦外;一妓伴笛其侧后,一妓弄琵琶于侧前。线描简洁劲畅,神采生动,须发运墨,尤见活泼苍润之妙。

东山丝竹画家处理构图方面,置谢安居中鼓琴,两歌伎分列前后或左右,一吹笛、一拨阮,主僕合奏共谱清音。细节描绘详尽缜微,如画面上方以浓叶为盖,点出身处山林之背景,铺地坐垫及酒壶均交待清晰,标示了席地宴乐之无拘无束。抱石用笔细腻,綫条流畅爽利;开脸造型,无论高士、仕女,皆精準传神,神态切合身份。设色清丽素净,古朴典雅之气息溢于画面,魏晋风流于此穷尽矣

九歌湘夫人1945年作“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是屈原《九歌?湘夫人》的摘句,正如抱石先生所绘—一个清空洒落的境界,一个婀娜美丽的倩影。屈原与《九歌》成了抱石先生人物画的重要题材,有的还成了他人物画像的标志。湘夫人以其诗句的冷洁和潇洒,正合着先生的襟怀与追求,当是他最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斯图横幅近方,图面开阔舒展。水波起伏,渺茫无尽,性爱湘夫人美目含情,姿容潇洒,迎风缓步于飞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