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脂血症

英文名:hyperlipoidemia

缩写:HL

别名:hyperlipemia;高脂血;血脂过多

概述: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须物质。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其中三酰甘油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主要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脂质是体内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种膜的结构中。脂质为疏水性的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其在维持细胞的完整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使血浆中的物质通过直接弥散或经载体进入细胞内。同时,脂质是体内能量贮存的主要形式,也是肾上腺和性腺类固醇激素以及胆酸合成的前体物质。此外,脂质还是血液中许多可溶性复合物运输的载体。

脂质分为:脂肪酸(FA)、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和磷脂(PL)。其中三酰甘油和磷脂为复合脂质。血浆中的胆固醇又分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脂(CE)两种,二者统称为血浆总胆固醇(TC)。

高脂血症(hyperlipoidemia)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流行病学:

血脂水平与遗传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种族人群和饮食情况下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西方男性的平均胆固醇水平为5.4mmol/L,而日男性相对较低,仅为4.3mmol/L。我国人群的胆固醇水平亦低于欧美人群,平均为3.8~5.14mmol/L。

我国正常人的各种血脂水平(表1)。

体内的血脂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儿童的血脂水平低于成人,其高脂血症的标准为:胆固醇>5.2mmol/L(200mg/dl),三酰甘油>1.6mmol/L(140mg/dl)。

此外,血脂亦受性别和生理状态的影响。女性从青春期起直至绝经期,其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男性,而HDL水平高于同龄男性。

1.高胆固醇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包括基础值偏高、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

摄入、热量过多、年龄及女性更年期的影响、遗传基因的异常、多基因缺陷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1)基础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与各种属的动物相比,人类的基础LDL-C水平较高,可能与人体内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延缓,肝内胆固醇含量升高,抑制LDL受体活性有关。这种较高的基础LDL-C是人类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2)饮食中胆固醇含量高:胆固醇摄入量从200mg/d增加到400mg/d,血胆固醇可升高0.13mmol/L(5mg/dl),其机制可能与肝脏胆固醇含量增加,LDL受体合成减少有关。临床研究表明,在健康青年人中,每天饮食中胆固醇摄入量增加100mg,女性血胆固醇水平上升较男性明显。

(3)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每人每天摄入饱和脂肪酸理想的量应为每天总热卡的7%,若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占每天总热卡的14%,可致血胆固醇增高大约

0.52mmol/L(20mg/dl),其中主要是LDL-C。研究表明,饱和脂肪酸可抑制LDL受体的活性。虽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5方面有关:①抑制胆固醇酯在肝内合成;②促进无活性的非酯化胆固醇转入活性池;③促进调节性氧化类固醇的形成;④降低细胞表面LDL受体活性;⑤降低LDL与LDL受体的亲和性。(4)体重增加:研究表明,体重增加可使血浆胆固醇升高,肥胖是血浆胆固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肥胖促进肝脏输出含载脂蛋白B的脂蛋白,继而使LDL 生成增加;肥胖使全身的胆固醇合成增加,引起肝内胆固醇池扩大,抑制LDL受体的合成。

(5)年龄因素:老年人LDL受体活性减退,LDL分解代谢率降低,这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加,胆汁酸合成减少,肝内胆固醇含量增加,抑制了LDL受体的活性。(6)绝经后妇女:雌激素能增加LDL受体的活性,妇女绝经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使血胆固醇水平升高。

(7)遗传基因的缺陷:由于异常基因的存在,体内LDL分解代谢率降低,LDL合成增加后,LDL结构改变。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未能在分子水平上完全认识这些异的遗传基因。

(8)遗传因素引起的家族性的血胆固醇升高有下列几种:

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由于LDL受体先天性缺陷造成体内LDL清除延缓,引起血胆固醇水平升高,患者常有肌腱黄色瘤。

②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由于2号染色体上Apo B基因突变造成Apo B100上3500位的精氨酸被谷酰胺所置换,因而影响了LDL的分解代谢。

③多基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相对较常见,患病率可能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3倍,患者常无黄色瘤。有关的基因缺陷尚不清楚,患者的Apo E基因型多为E4杂合子或E4纯合子。

④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多伴有体重超重、高血压、糖尿病和痛风,在心肌梗死的存活者中,是最常见的一类血脂异常。其遗传基因尚不清楚,常伴有肝脏过多合成Apo B。

⑤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亦称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Apo E的异常影响

了乳糜微粒和VLDL残粒的分解代谢。

⑥家族性脂蛋白(a)过多症:脂蛋白(a)和LDL一样,富含胆固醇,目前认为大多数血浆脂蛋白(a)水平升高是由于遗传因素所致。这类患者常无皮肤黄色瘤。

2.高三酰甘油血症

中乳糜微粒和VLDL富含三酰甘油,血浆三酰甘油浓度升高,实际上反映了乳糜微粒或VLDL浓度升高,凡引起乳糜微粒或VLDL浓度升高的原因均可导致高三酰甘油血症。

(1)继发性高三酰甘油血症:许多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某些疾病状态、激素和药物等均可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

①糖尿病: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缺乏,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受抑制,使乳糜微粒在血浆中聚积,可伴有高三酰甘油血症。2型糖尿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内源性胰岛素过多分泌,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严重的高胰岛素血症对脂蛋白脂酶的激活明显减弱,引起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②肾脏疾病:由于VLDL合成增加,分解代谢减慢,可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

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由于肝脏三酰甘油酶减少,VLDL清除延缓所致,并可能同时合并中间密度脂蛋白增高。

④肥胖:在肥胖患者中,肝脏过量的合成载脂蛋白B,使VLDL产生明显增多。其中腹部肥胖者三酰甘油升高更为明显。

⑤脂肪代谢障碍:是一种罕见的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身体某一特殊区域的脂肪减少并伴有三酰甘油血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脂肪组织中脂蛋白脂酶减少或肝脏合成VLDL增加有关。

⑥糖原累积症(Ⅰ型):以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为特征,对低血糖敏感。低血糖时,为补充能量的需要动员脂肪组织,游离脂肪酸浓度和VLDL中的三酰甘油成分增加。

⑦异型蛋白血症: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异型蛋白抑制血浆中乳糜微粒和VLDL的清除,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

⑧雌激素的影响:雌激素能降低血浆脂酶的活性(主要是肝脂酶),因而影响血浆中乳糜微粒和VLDL清除。

⑨高尿酸血症:大多数的痛风患者伴有高三酰甘油血症,反之亦然。这种关系也受环境因素影响,如过量摄入单糖、酗酒、使用噻嗪类药物。

⑩营养因素:大量摄入单糖可引起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可能与伴发的胰岛素抵抗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单糖改变了VLDL的结构,影响其清除的速度。饮酒对血浆三酰甘油水平也有明显影响,酒精可增加体内脂质的合成率,降低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使三酰甘油分解代谢减慢。

•药物因素:

雌激素不管是用于激素替代治疗还是作为口服避孕药,均可使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也可增加血浆三酰甘油浓度。

•生活方式:

习惯于久坐不动的人血浆三酰甘油水平较高,体力活动可增高脂蛋白脂酶活性,升高HDL水平,并降低肝脂酶活性。长期坚持锻炼,还可以使外源性三f酰甘油从血浆中清除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也可增加血浆三酰甘油水平。

(2)基因异常所致:主要有乳糜微粒和VLDL装配的基因异常、脂蛋白脂酶和ApoC Ⅱ基因异常、Apo E基因异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