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区经济中心演变及区域均衡发展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经济区经济中心演变及区域均衡发展策略
东北经济区经济中心演变及区域均衡发展策略
内容摘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经济区目前的发展遇到一些问题,要想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东北经济区的发展演变过程。因此,本文将结合东北经济区经济中心的演变来分析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通过考察该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东北经济区经济重心区域均衡
东北经济区介绍
东北经济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二盟三市(即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和赤峰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钢铁、木材和粮食生产基地。
从地理位置来看,东北经济区以港口城市大连为起点,从南部沿海开放带出发,依托包括黑龙江、吉林、东内蒙古等内陆城市向内陆延伸,形成了一整个经济圈,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该经济区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网络,便利的交通给东北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效的促进了东北工业区的形成,同时也带动了东北经济区其他产业的发展。
从风土人情来看,东北经济区以汉民族为主,长期的密切交流使得该区域有着相近的风土人情。这些文化的相似性给东北经济区的蓬勃发展带来的良好的先决条件,保证了东北经济区发展的稳定性。
从要素禀赋来看,东北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是水资源的分配呈现出“北多南少”的特点。这一要素禀赋使得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港口,便于开展国内国外经济往来。同时,东北经济区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内部各区域间呈现出互补的特点。比如,辽宁省以钢铁工业、船舶制造业、机械制造业为主;吉林省则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和战略性的粮食生产基地;黑龙江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为发展东北经济区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供给;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
料。
从发展机遇来看,东北亚经济区的推行为发展东北经济区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东北亚经济区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它包含了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六国部分地区在内,各国可以在经济上发挥互利互补作用,不断推进该地区经济向前发展。其中大连将成为拉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动力,这为东北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从这个层面来看,东北经济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东北经济区发展中心的演变
本文将东北经济区的发展过程按年份简单划分成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东北经济区的发展中心有着不同的侧重,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1989年至1994年):经济中心在西南地区。这与当时该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有着密切关系。由于要素禀赋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东北经济区是发展工业的重要原材料输送基地。但是在第一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渐没落,发展陷入困境。作为重要沿海港口城市的大连此时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由于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扩大,大连的发展带动了东北经济区南部区域的发展,此时包括沈阳、哈尔滨等之前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发展势头减弱,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明显低于东北的南部沿海地区。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浪潮吸引了外资的流入,这些外资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除了政策环境的推动外,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变也加剧了东北经济区区域不均衡。在这一阶段,中国沈大高速公路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促进了辽宁省的工业发展,联通了沈阳与大连两个城市。这些都为东北经济区西南地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导致经济中心向东北经济区的西南部移动。
第二阶段(1995年至2000年):经济中心移向东北地区。在1995年至2000年间,东北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国有体制改革。在这一阶段,东北经济区的众多国有企业纷纷改革以顺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要求。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早已适应计划体制的国有企业一时间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出现了停滞或者退后,特别是经济发展本来就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辽宁西部地区。而与
此同时,东北经济区的东北部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一些新兴开发区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东北部的发展。这些新兴开发区的建立,为东北部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同时缩小了与东北经济区其他部分的差距,有效改善了东北经济区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经济中心移向西南地区。进入2000
年以后,东北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中心再次向西南方向移动。在2005年,内蒙古东部的四盟市被纳入东北经济区内,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国家也对振兴东北提供了政策扶持,在东北开展了许多重大项目以支持东北经济区的发展。这些项目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东北经济区西南地区和内蒙古包括赤峰、通辽等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原先的煤炭、森林资源丰裕的鹤岗等地区资源逐渐枯竭,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竞争优势。此外,黑龙江省内部分地区的自然资源也遇到相似的瓶颈。这些自然资源丰裕地区的经济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发展势头明显放缓。东北经济区的发展中心再次向西南地区移动。
东北经济区区域发展现状
(一)东北经济区整体发展情况
按照中国八大经济区域划分,2011年东北三省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45377.53亿元,北部沿海地区(京、津、冀、鲁)的GDP达到97436.82亿元,东部沿海地区(沪、苏、浙)的GDP为100624.81亿元,南部沿海地区(闽、粤、琼)的GDP为73293.12
亿元,黄河中游地区(晋、蒙、豫、陕)GDP为65040.76亿元,长江中游地区(皖、赣、鄂、湘)GDP为66305.29亿元,西南地区(桂、渝、川、黔、滇)GDP为57353.88亿元,大西北地区(藏、甘、青、宁、疆)GDP为16008.9亿元。详细情况见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中国各经济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其中东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发展最为强劲。但是仅仅是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三个省份在内的东北地区的GDP在全国范围来看也是十
分有优势的。(二)东北经济区内部发展情况
从内部各省份间的发展情况来看,东北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呈现不均衡的态势。其中大连一直占据领先地位,成为东北经济区发展最为强劲的城市;沈阳紧随其后,排名第2。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