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距传播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距传播原理

自由空间传播的菲涅尔区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可以把电波传播所经历的空间区域分成重要的空间区域和

剖析

非重要的空间区域。前者是指对传播到接收点的能量其主要作用的那部分空间,而后者则是指其余的空间区域,它对电波传播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只要前一种区域符合自由空间的条件,就可以认为电波是在自由空间内传播了。而在工程上常常把第一菲涅尔区和最小菲涅尔区当作对电波传播起主要作用的空间区域,只要它们不被阻挡,就可获得近似自由空间传播的条件。

视距距离

由于地球是球形,凸起的地表面会挡住视线。实际上,直射波传播所能达到的距离应考虑到大气的不均匀性对电波传播轨迹的影响,求视距距离的公式应考虑到气象因子的影响,

视距传播的基本传播模型

按对传播到接收点的能量其主要作用的那部分空间即第一菲涅尔区是否被

地形、地物遮挡来考虑地形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1)第一菲涅尔区完全没有被遮挡

这时收发2点之间的距离d满足d<0.7d0,即处于亮区当中。传播的衰减中值除了自由空间传播衰减外,主要考虑地面反射波的干涉衰减Ai。

(2)第一菲涅尔区被部分遮挡

传播

这时收发2点之间的距离d满足0.7d0

(3)第一菲涅尔区被完全遮挡

这种情况是因为天线架设高度不够高,或通信距离较远,接收点落到了阴影区里。这时传播主要以绕射为主,具体计算很复杂,地形对其的影响还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特点:

若收、发天线离地面的高度远大于波长,电波直接从发信天线传到收信地点(有时有地面反射波).这种传播方式仅限于视线距离以内.目前广泛使用的超短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的电波传播均属这种传播方式. 超短波和微波的传播视距超短波特别是微波,频率很高,波长很短,它的地表面波衰减很快,因此不能依靠地表面波作较远距离的传播.超短波特别是微波,主要是由空间波来传播的.简单地说,空间波是在空间范围内沿直线方向传播的波.显然,由于地球的曲率使空间波传播存在一个极限直视距离 R max .在最远直视距离之内的区域,习惯上称为照明区;极限直视距离 R max 以外的区域,则称为阴影区.不言而语,利用超短波、微波进行通信时,接收点应落在发射天线极限直视距离 R max 内.受地球曲率半径的影响,极限直视距离 R max 和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高度 H T 与 H R 间的关系为:R max = 3.57{ √H T (m) +√H R (m) } (km) 考虑到大气层对电波的折射作用,极限直视距离应修正为R max = 4.12 { √H T (m) +√H R (m) } (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