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化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化的起步
概念:
近代化是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1、洋务运动(八上29——30页)(经济近代化)
(1)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代表人物: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3)目的: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4)内容:①19世纪60-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自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②19世纪70年代后,洋务派又提出了“求富”的旗号,兴办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企业(主要有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③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选送留学生,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④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5)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6)洋务运动失败根源:只学习西方科技,没有触动封建统治基础。

2、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及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八上32——35页)(政治近代化)(1)背景: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形成
(2)康有为、梁启超的活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政治运动。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传维新变法。

不久,建立了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3)“百日维新”1898 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4)影响: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性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

3、辛亥革命(八上37——41页)(政治近代化)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①1894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②1905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并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1924年,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
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创立黄埔军校,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

(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911年5月,清政府为了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急调湖北新军前入四川,造成湖北守备空虚。

10月10日,武昌全城戒严,清政府大肆搜捕革命党人。

形势严峻。

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率领士兵,鸣枪冲出营房,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武昌起义爆发。

汉阳、汉口的革命士兵也先后起义,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之为“辛亥革命”。

(3)辛亥革命的影响(评价):①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失败原因: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4、新文化运动(八上43——46页)(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1)兴起:辛亥革命后结束了封建帝制,但封建思想并未得到清除。

北洋军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经过民主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奋起猛烈还击。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斗争锋芒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孟之道。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青年》和蔡元培担任校长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赞颂十月革命。

(4)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趋势:从上面四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呈现出的趋势是:从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启迪:1.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2.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顽固地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消除它的影响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