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 学案

高祖本纪 学案
高祖本纪 学案

《高祖本纪》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了解作者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手法。熟知《史记》首创的“互见法”。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人物列传的能力。2.比较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物。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试从《鸿门宴》中看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2.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中引刘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今天,学习本文,可让我们较全面地了解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汉高祖。

[自学检测]

1.总结文言现象

(一)字音

媪()狎侮()酤()箕帚()踞床()长揖()

荥阳()轘辕()黥布()飨()炘()跂()

(二)、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2.遂坐上坐,无所诎

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4.无内诸侯军……距之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6.不如决策东乡

7.兵罢戏下 8.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9.高祖常繇咸阳

(三)、词类活用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降.章邯会项伯欲活.张良

沛公从.百余骑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沛公然.其计还军.霸上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欲约分王.关中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都.彭城

率诸侯兵西.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夜.往见良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及见怪.

大王起微细

..

(四)、古今异义词

1.常有大度

..者族

.. 2.诽谤

..,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之人也

.. 6.军吏士卒皆山东

(五)、一词多义

1.相吕公者,好相人 2.固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无如季相吕公因目固留高祖3.引因重敬之,引入坐 4.辄去辄烧绝栈道

沛公引兵西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5.解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项羽解而东归

(六)虚词积累

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3.以乃以秦王属吏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二世使使者斩以徇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与俱攻秦军啖以利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始大人常以臣无赖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不然,籍何以生此/喟然太息曰

(七)、特殊句式

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坐之堂下/ 啖以利

4.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籍何以至此

6.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

二、学习内容

(一)、整体感知: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概括第一小节内容。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讨论)

(二)、疏通文章:

第1段:字义:大泽之陂.()已而

..有身()

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第2段:字义:高祖每酤.留饮()怪.之()

及见怪.()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

第3段:字义:高祖常繇.咸阳()

句式:高祖常繇咸阳

第4段:字义:因家.沛焉()坐.之堂下()

无所诎.()公始常欲奇.此女()

句式:①迎之门②引入坐③吕公女乃吕后也

(三)、小结:

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

第二课时

一、学生朗读5-7段

二、疏通字词

第5段字义:沛公引兵西.()西.过高阳()

可.四千余人()昌邑未拔.()

句式:遇彭越昌邑昌邑未拔与偕攻开封

第6段:字义:降.章邯()诸所过毋得掠卤

..()秦军解.()句式:①代为上将军②啖以利③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第7段:字义:系颈以组.()还军.霸上()

先入关者王.之()且吾所以

..还军霸上()

句式:①系颈以组②降轵道旁③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三、小结:

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2.郦生见沛公这一情节中,体现了刘邦什么特点?

3.“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

4.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谏”,而《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

5.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朗读并疏通8-14段

字义:今则.来()无内.诸侯群()沛公然.其计()令项伯欲活.张良()

沛公从.百余骑()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军吏士卒皆山东

..而守之()..之人也()不如决策东乡.()深堑

特殊句式:①项羽乃号为雍王②欲以求封③怀王者,吾家项羽所立耳④何以得主约⑤与项羽决胜垓下

五、小结:

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2.找出运用互见法的例子。

3.文中刘邦两用张良计的目的各是什么?体现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4.垓下之战刘邦为何能取胜?

5.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6.刘邦最终能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第三课时

一、朗读并疏通15-17段。

字义:空言虚语,非能守.也()臣等以死守.之()

有功者害.之()连.百万之军()

高祖欲长都.洛阳()高祖是日驾.()

句式:①高祖置酒洛阳南宫②此所以失天下也③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二、小结:

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2.刘邦称帝后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朗读并疏通18-20段。

字义:复.其民()道旧故

..为笑乐()比.沛()特殊句式:高祖崩长乐宫

四、小结:

1.最后一部分写了哪些情节?

2.未央宫里,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说明什么?

3.高祖帝业确定,衣锦还乡,可以说是人生顶峰,为什么还落泪呢?

五、人物形象分析

(一)讨论: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请大家举例谈谈刘邦的形象。

(二)小结

1.刘邦。

2.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六、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

(一)《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之一“互见法”。

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所谓“互见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其主要目的是从对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将材料有意识地加以安排和剪裁,以使他们服从于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司马迁在很多地方采用了这种方法,有的还注明“其事在《商君》语中”、“语在《晋》事中”、“语在《淮阴侯》中”、“语在《田完世家》中”等等。见书P51。

(二)讨论文章中还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方法。

1.文中处处以刘项对比来突出刘邦,深化主题。

2.用讽刺的方法臧否人物。

3.用典型的细节刻画人物。

4.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5.总结:《高祖本纪》中是司马迁给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写的传记,在这篇洋洋万余字的鸿篇巨制中,形象地纪录秦汉之际的战争风云,生动再现我国古代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刘邦的真实形象,深刻揭示了刘邦灭楚兴汉的成功奥秘。

六、课后作业:

预习《项羽本纪》,说说刘邦和项羽你更喜欢哪一位?你如何看他们的成败?

七、补充材料:(查资料)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八、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①,受平谒,入见平。平等七人俱进,赐食。王曰:“罢,就舍矣。”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②。诸将尽喧③,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④、孝己⑤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注]①中涓:此处指侍从官。②护军:监督、协调各将领行动。③喧(xuān):喧哗。④尾生;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⑤孝己:商代武丁之子,为人孝顺。

1.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使为参乘,典.护军②今又从吾游.③汉王乃谢.

A.①做模范②游玩③道歉 B.①做模范②交往③道歉

C.①掌管②交往③道歉 D.①掌管②游玩③道歉

2.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

B.平虽美丈夫

..,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C.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D.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平“能言善辩”的一组是()

①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②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③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④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⑤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⑥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⑥

4.对本文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受绛侯、灌婴等影响,怀疑陈平,陈平解释有理,才得到汉王信任。

B.陈平能言善辩,深得汉王信任。汉王能力排众议,重用陈平。

C.陈平靠能言辩取得汉王信任,诸将对他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D.陈平为人品质不良,但由于善于狡辩,因而取得汉王信任。

高祖本纪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有一首诗叫《大风歌》,同学们会背吗?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刘邦)他又叫汉高祖。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刘邦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为他写的传记《高祖本纪》。 二、展示教学目标,并板书 1、研读1—4段,积累文言语基。 2、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三、检查预习情况 指明生朗读课文(1-4节),注意读准字音。 刘媪大泽之陂美须髯狎侮贳酒酒雠折券弃责繇咸阳喟然太息单父人吕公乃绐为谒曰四、自主学习一划出难理解的字词句。 一、二段字词积累: 1)其先刘媪常息于大泽之陂 2)是时雷电晦冥 3)已而有身 4)喜施,意豁如也 5)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6)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7)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8)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9)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10)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三、四段字词积累: 1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12)单父人吕公善沛公 13)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14)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 15)因重敬之,引入坐 16)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17)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18)高祖竟酒,后 19)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20)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21)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22)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23)卒与刘季 自主学习二 ?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这四段主要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自己概括) ?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 ?刘邦好酒及色 ?纵观秦始皇而叹 ?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 五、小组合作学习(赏析课文,迅速捕捉信息、认真思考、探究、归纳加深对刘邦人物的理解)

高祖本纪课前学案

《高祖本纪》学案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对照注释,自主学习,利用工具书,着重解决以下练习,积累文言知识。 一、加点词语解释: 1、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3、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4、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5、吕公者,好相人 6、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7、公始常欲奇此女 8、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9、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10、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头 11、吾虽都关中 12、及见怪,岁竟 13、吕媪怒吕公曰 14、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 15、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16、还军霸上 17、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18、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19、不欲费人 20、沛公然其计 21、及其锋而用之 22、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23、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24、游子悲故乡 25、给馈饷,不绝粮道 26、汉王复入璧,深堑而守之 27、吾特为雍齿故反我为魏 28、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 29、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 30、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二、重点语句翻译: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謁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2、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5、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 6、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7、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8、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9、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10、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11、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12、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13、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14、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三、重点实词积累: 1、如 ①意豁如也() ②怀王曰:“如约。”() ③公将如齐,与夫人皆行() ④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⑤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泽之陂()繇()乃以王属()吏章邯() 徇()献飨()军士轵()道垓()下玉卮()媪()狎侮()酤()箕帚()踞()床长揖()荥()阳轘辕()黥()布跂()崤()山 郦食其()贳()酒雠()绐()()饮 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人憙,军解 “卤”通“”“憙”通“”“解”通“”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 (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诎”通“” (4)无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通“”“距”通“”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 (7)不如决策东乡“乡”通“” (8)高祖常繇 “常”通“”,曾经。“繇”通“”,服役。 (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无”通“”

(11)兵罢戏下“戏下”通“” 三、特殊句式 1. 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 2. 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 句 遇越(于)昌邑又与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 4. 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 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 四、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诽谤: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今义:限制使不出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无赖: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稍:今义:稍微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大人:今义:成人;敬辞,称长辈 (7)军吏士卒皆之人也 :今义:省 五、词类活用 1.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降.章邯()会项伯欲活.良() 沛公从.百余骑() 2.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父老苦.苛法久矣()沛公然.其计()3.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欲约分王.关中() 王子婴素车白马 ....()都.城() 诽谤者族.() 4. 项羽与宋义北.救()夜.往见良()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5.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高祖竟酒,后.()吕媪怒.吕公曰()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6.

高祖本纪教学案

高祖本纪 学习目的: 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 自读1-4段,疏通字词句: 第1段: 字义:大泽之陂.(水边、堤岸) 已而 ..有身(不久) 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省略句省略“于” 第2段: 字义:高祖每酤.留饮(买酒) 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 及见怪.(奇怪的现象,形作动)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 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 第3段: 字义: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 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高祖常繇咸阳省略句省略“于” 第4段: 字义: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 坐.之堂下(使……坐。使动用法) 无所诎.(同“屈”,理亏)

公始常欲奇. 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 特殊句式:迎之门省略句省略“于” 引入坐省略句省略“之” 吕公女乃吕后也判断句 第二步: 小结: 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 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 第三步: 疏通5—7字词句: 第5段 字义:沛公引兵西. (向西进发名作动) 西. 过高阳(向西名作状) 可. 四千余人(大约) 昌邑未拔. (被攻占) 特殊句式:遇彭越昌邑省略句省略“于” 昌邑未拔被动句 与偕攻开封省略句省略“之” 第6段: 字义:降. 章邯(使……投降,使动用法) 诸所过毋得掠卤.. (同“掠掳”) 秦人憙. (同“喜”) 秦军解. (同懈) 特殊句式:代为上将军省略句省略“之” 啖以利状语后置句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省略句省略主语“沛公” 第7段: 字义:系颈以组. (丝带) 还军. 霸上(驻军,名作动) 先入关者王. 之(使……为王) 且吾所以.. 还军霸上(……的原因) 特殊句式:系颈以组状语后置句 降轵道旁省略句省略“于”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所以”固定句式

《高祖本纪》教案1

《高祖本纪》教案1 ●教学目的: 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3.整理文言现象,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 ●教学方法:研习,讨论。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1.复习《鸿门宴》,说说在此文中高祖给你留下的印象。 2.预习本文,写一篇介绍汉高祖的短文。 3.能流利朗读本文,划出不懂或者认为重要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着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

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根据这个精神,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述了刘邦推翻秦朝、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全部过程,肯定了西汉这位开国皇帝统一天下的历史作用。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熟悉课文。 熟悉情节,疏通课文。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 明确: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 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赋予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 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明确:1-4: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

高祖本纪教学案

高祖本纪教学案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高祖本纪 学习目的: 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 自读1-4段,疏通字词句: 第1段: 字义: 大泽之陂. (水边、堤岸) 已而.. 有身(不久) 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判断句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省略句 省略“于”

第2段: 字义: 高祖每酤. 留饮(买酒) 怪. 之(以……为怪,意动用法) 及见怪. (奇怪的现象,形作动)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同“债”债务) 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 第3段: 字义: 高祖常繇. 咸阳(同“徭”,服役) 大丈夫当如. 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高祖常繇咸阳 省略句 省略“于” 第4段: 字义: 因家. 沛焉(安家,名作动) 坐. 之堂下(使……坐。使动用法) 无所诎. (同“屈”,理亏) 公始常欲奇. 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 特殊句式:迎之门 省略句 省略“于” 引入坐 省略句 省略“之” 吕公女乃吕后也 判断句 第二步: 小结: 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 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 第三步: 疏通5—7字词句: 第5段 字义:沛公引兵西. (向西进发 名作动) 西. 过高阳(向西 名作状) 可. 四千余人(大约) 昌邑未拔. (被攻占) 特殊句式:遇彭越昌邑 省略句 省略“于” 昌邑未拔 被动句 与偕攻开封 省略句 省略“之” 第6段: 字义:降. 章邯 (使……投降,使动用法) 诸所过毋得掠卤.. (同“掠掳”) 秦人憙. (同“喜”) 秦军解. (同懈)

(完整版)高祖本纪经典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高祖本纪经典练习(含答案)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3分) 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③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④因以文谕项羽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⑥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看不起 B 夺其军,可.四千余人 可:大约 C .欲止.宫休舍 止:居住 D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卒:同“猝”,突然 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 系颈以.组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B ?????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C ????? 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D ????? 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张良遂略韩地车睘辕 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诽谤..者族 B .鲁为楚坚守..不下 C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5.下列与例句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会项伯欲活张良 A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B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C .沛公从百余骑 D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B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C.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D.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7.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3分) 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②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③喟然太息曰: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给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⑤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 ..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 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 ..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8.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孔将军、费将军纵.纵:出兵攻击

高祖本纪练习及答案

《高祖本纪》第一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答案班级姓名学号 一、解释加点实词 1.息大泽之陂.水边、堤岸 2.已而有身 ..,遂.产高祖怀孕;于是、就 3.隆准.而龙颜.鼻子;上额 4.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 5.常有大度.,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器度、抱负;从事;平民百姓 6.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任用;担任、做 7.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戏弄耍笑 .... 8.常从王媪、武负贳.酒赊欠 9.见其上有龙,怪.之以……为怪,意动 10.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买酒;售 11.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 ..弃责.怪异之象;毁掉;契据;同“债” 12.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同“徭”;任人自由观看 13.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交好 14.避仇从之客 ..,因家.沛焉。代词;作客;安家,名动; 15.萧何为.主吏,主.进担任;主管 16.素易 ..诸吏向来;轻视 17.吕公者,好相.人给……看相 18.酒阑.,吕公因目固 ...留高祖将尽;使眼色;坚持 19.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生;打扫清洁的婢妾 20.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给予,引申为许配 21.何自妄.许与刘季胡乱 22.此非儿女子 ...所知也。妇女小子 23.卒.与刘季最终 24.吕公女乃.吕后也是 二、解释加点虚词 1. 已而 ..有身,遂产高祖不久; 2.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等到; 3. 及.见怪,岁竟等到 4.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5. 因.家沛焉于是; 6.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于是,就 7. 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比得上

三、翻译句子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他平素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民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到了成年以后,任用为小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县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 3.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做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4.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售出去的酒是平日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常毁掉契据免除债务。 5.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6.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看相,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 7.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四、《高祖本纪》介绍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又说“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对这种评述,你是怎么理解的? 人性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刘邦作为历史上不多见的布衣出身的皇帝,在他身上人性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并存,这并不足怪。“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是他性格中豁达大度的一面,这也是他能容人、善用人的性格基础。另一方面,“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则显示他性格中无赖的一面。这个弱点,后来在他事业顺利的时候,也时常暴露出来,但好在刘邦善纳谏言,在关键时刻,这个弱点没有对他的事业造成大的危害。司马迁对刘邦的这个评价体现出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精神,真实而中肯。 《高祖本纪》第二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答案 一.解释加点实词 1.沛公引.兵西率领 2.昌邑未拔.攻下、攻克 3.西.过高阳名作状向西 4.乃求见说.沛公劝说、进言 5.沛公方踞.床坐是两脚叉开 6.摄.衣谢.之,延.上坐提起、整理;道歉;邀请 7.将.陈留兵率领 8.杨熊走之 ..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逃跑;到;派;示众9.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夺取 10.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 11.诸将黥布皆属.归属 12..降.章邯使……降服 13.益张 ..疑兵旗帜增加、增多;设置 14.诸所过毋得掠卤 ..同“掳掠”,抢人抢物 15.秦人喜.同“喜” 16.秦军解.同“懈”

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资料讲解

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 版)含答案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泽之陂()繇()乃以秦王属()吏章邯() 徇()献飨()军士轵()道垓()下玉卮() 媪()狎侮()酤()箕帚()踞()床长揖() 荥()阳轘辕()黥()布跂()崤()山 郦食其()贳()酒雠()绐()张()饮 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憙”通“”“解”通“”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 (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诎”通“” (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内”通“”“距”通“”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 (7)不如决策东乡“乡”通“” (8)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曾经。“繇”通“”,服役。(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无”通“” (11)兵罢戏下“戏下”通“” 三、特殊句式 1. 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 2. 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 句 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 4. 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 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 四、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诽谤: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无赖: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稍:今义:稍微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大人:今义:成人;敬辞,称长辈 (7)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山东:今义:山东省

《史记_高祖本纪》阅读答案与翻译.doc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与翻译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 广武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

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 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数项羽曰 /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 / 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 项羽负约 / 王我于蜀汉 / B.汉王数项羽曰 / 始与项羽俱受命 / 怀王曰 /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 / 王我于蜀汉 / C.汉王数项羽曰 / 始与项羽俱受命 / 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 / 王之/项羽负约 / 王我于蜀汉 / D.汉王数项羽 / 曰/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 / 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 / 约王我于蜀汉 /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冢,高而大的坟墓,是贵族、有身份的人死后的居所。陵 则是更高的土山,是皇室专用。这儿称冢不称陵,事实上暗含褒贬。 B.江南,地理区域,指长江以南,是当时的经济富庶之地。 在古代文献中,江南常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 C.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谋大逆”在古代属于十恶不赦的重大犯罪。这儿刘邦指的是项羽杀义帝的行为。

高祖本纪教案

教学课题:《高祖本纪》 教案背景: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可能接受的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对于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复习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一样,选修课的教学要求应该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我从学校自身的条件出发,立足于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的愿望认真设计必修课程。深入了解到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材分析:《高祖本纪》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史记>选读)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旗帜鲜明地体现了<史记>的史家传统“不虚美不隐恶”。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学生全面的评价一个人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教学手段:诵读法自读法问题探讨法的方法与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有一首诗叫《大风歌》,同学们会背吗?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刘邦)他又叫汉高祖。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刘邦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为他写的传记《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答案

《高祖本纪》课后练习 基础总结 一、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债务。 (2)高祖常繇咸阳繇通徭,服役 (3)遂坐上坐,无所诎坐同座;"诎"通"屈",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 (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6)无内诸侯军……距之 "内"通"纳" "距"通"拒" (7)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 假意 (8)兵罢戏下戏下通麾下。 (9)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 2.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 3.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中(定都) 4.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 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 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天天)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三、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高祖本纪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熟悉课文。 (一)熟悉情节,疏通课文。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 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 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富于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概括,同时点击重要字词和句式) (1)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2)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泛读) 1-4: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 5-17: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试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 18-20:雒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未央宫举杯戏父,高祖还乡,崩于长乐宫。 3.请同学介绍刘邦,要求把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都介绍进去。 4.总结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4):刘邦姓氏、籍贯、家庭、出生以及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 第二部分(5-17):入关灭秦,打败项羽,氾水称帝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18-20):称帝之后。 (二)疏通本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 1.说说各个部分中哪些词语需要注意的。(精读) (1)按组阅读,教师巡视,了解阅读情况。分组讨论回答。 (2)教师同时补充各组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字词以及句子。 (3)其他组的同学提出在预习中划出的不懂以及难懂的问题。 2.总结文言现象(分组课后完成) (1)通假字: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高祖常繇咸阳遂坐上座,无所诎沛中豪桀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非有所侵暴,无恐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兵罢戏下不如决策东乡 (2)词类活用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坐之堂下:等于说“使之坐于堂下”,让他坐在堂下。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目:用眼色示意。 公始常欲奇此女 欲约分王关中

(完整word)高祖本纪预习学案及详细答案

《高祖本纪》预习学案 班级姓名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沛丰邑 2、大泽之陂 3、晦冥 4、蛟龙 5、须髯 6、泗水 7、狎侮 8、贳酒 9、酤酒 10、酒雠 11、豁如 12、折券弃责 13、常繇咸阳 14、喟然太息 15、单父16、豪桀 17、绐为谒曰 18、无所诎 19、箕帚 20、相人 21、郦食其 22、踞床 23、长揖 24、摄衣 25、荥阳 26、颍阳 27、轩辕 28、说沛公 29、斩以徇 30、黥布 31、章邯 32、啖以利 33、毋得掠卤 34、秦人憙 35、秦军解 36、皇帝玺 37、降轵道 38、以秦王属吏 39、苛法 40、飨军士 41、樊哙谏 42、告谕 43、仓粟多 44、无内诸侯 45、详尊怀王 46、栈道 47、跂而望归 48、深堑 49、垓下 50、绛侯 51、汜水 52、运筹策 53、帷帐 54、给馈饷 55、大赦天下 56、奉玉卮 57、击筑 58、刘濞 二、解释黑体字词义并指出划线句类型: 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 )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 ),太公往视,则( )见蛟龙于其上。已而( )有身,遂()产高祖。 2、高祖为人,隆()准( )而龙()颜( ),美须髯,左股( )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 ),意( )豁如( )也。常有大度( ),不事( )家人( )生产作业( )。及( ) 壮,试为( )吏, ( ) 好酒及色。常从( )王媪、武负贳( )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 )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 )数倍。及见怪( ),

岁竟( ),此两家常折( )券弃责。( ) 3、高祖常( )繇( )咸阳,纵( )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 )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4、单父人吕公善( )沛令,避仇从( )之( )客( ),因( )家( )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 )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 )进( ),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 )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 非儿女子所知也。()”卒)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5、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西过高阳。郦食其为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

高祖本纪练习及答案

《高祖本纪》第一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 一、解释加点实词 1.息大泽之陂.水边、堤岸 2.已而有身 ..,遂.产高祖怀孕;于是、就 3.隆准.而龙颜.鼻子;上额 4.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 5.常有大度.,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器度、抱负;从事;平民百姓 6.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任用;担任、做 7.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戏弄耍笑 .... 8.常从王媪、武负贳.酒赊欠 9.见其上有龙,怪.之以……为怪,意动 10.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买酒;售 11.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 ..弃责.怪异之象;毁掉;契据;同“债” 12.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同“徭”;任人自由观看 13.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交好 14.避仇从之客 ..,因家.沛焉。代词;作客;安家,名动; 15.萧何为.主吏,主.进担任;主管 16.素易 ..诸吏向来;轻视 17.吕公者,好相.人给……看相 18.酒阑.,吕公因目固 ...留高祖将尽;使眼色;坚持 19.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生;打扫清洁的婢妾 20.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给予,引申为许配 21.何自妄.许与刘季胡乱 22.此非儿女子 ...所知也。妇女小子 23.卒.与刘季最终 24.吕公女乃.吕后也是 二、解释加点虚词 1. 已而 ..有身,遂产高祖不久; 2.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等到; 3. 及.见怪,岁竟等到 4.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5. 因.家沛焉于是; 6.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于是,就 7. 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比得上

三、翻译句子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2.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3.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4.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5.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6.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7.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四、《高祖本纪》介绍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又说“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对这种评述,你是怎么理解的? 《高祖本纪》第二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答案 一.解释加点实词 1.沛公引.兵西率领 2.昌邑未拔.攻下、攻克 3.西.过高阳名作状向西 4.乃求见说.沛公劝说、进言 5.沛公方踞.床坐是两脚叉开 6.摄.衣谢.之,延.上坐提起、整 理;道歉;邀请 7.将.陈留兵率领 8.杨熊走之 ..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逃跑;到;派;示众 9.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夺取 10.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 11.诸将黥布皆属.归属 12..降.章邯使……降服13.益张 ..疑兵旗帜增加、增多;设置 14.诸所过毋得掠卤 ..同“掳掠”,抢人抢物 15.秦人喜.同“喜” 16.秦军解.同“懈” 17.乘.胜,遂破之趁着 18.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在……之前,先于 19.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20.还军.霸上名动驻军 2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 22.诽谤 ..者族非议国政 23.偶.语者弃市 ..相对、相聚;

最新高祖本纪练习题

高祖本纪【模拟试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2)武负贳酒()(3)酒雠数倍() (4)高祖常繇咸阳()(5)乃绐为谒()(6)降轵道旁() (7)乃以秦王属吏()(8)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9)日夜跂而望归()(10)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11)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12)高祖奉玉卮()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2)常从王媪、武负贳 酒 (3)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4)高祖常繇咸 阳 (5)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6)乃绐为谒曰“贺钱 万” (7)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8)二世使使者斩以 徇 3、翻译下列句子。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译 文: (2)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译文: (3)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译 文: (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 译文: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本纪》教案

单元选修(二)史记——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世家传统)课题《太史公自序》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了解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帝王形象。 3.了解《史记》如何通过“互见法”来组织叙事和表现人物。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思考】诵读文章,为文章分层。 (提示问题:本文侧重写刘邦和项羽的斗争,如果以此为线,全文分为几个部分?)分三部分:(一)介绍刘邦的个人情况 (二)写刘邦是如何打败项羽及建立帝业的过程 (三)写刘邦称帝后的情况 三、研读文本1.诵读、理解词语——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及做泗水亭长时的种种行事 【思考1】本部分塑造了刘邦的哪些形象? 出身不凡;为人,仁而爱人,有大度;志向远大;貌相奇贵。好酒及色;市井无赖相。 【思考2】对文章中刘邦形象的评价如何理解?(感知刘邦的形象,体会“不虚美,不隐恶”的写法) 文中先说其性格中好的一面,再说性格中的缺点,这是作者继承和发扬了孔子修《春秋》褒善惩恶、评判历史的传统,文中正是一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写法,所以才有了对刘邦的这种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具体研习刘邦入关灭秦的经过。 2、分析刘邦入关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体会采取这些措施的好处。 3、体会本部分关于项羽的简短叙述的深意。 一、导入整体感知——理清第二部分的内部层次(5~17) (5~7)刘邦入关灭秦的经过 (8~14)刘邦与项羽的斗争(楚汉相争)①(8~12)刘项斗争初期②(13~14)刘项的决胜之战(15~17)建立帝业 二 1.诵读、理解词语——刘邦入关灭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