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他所谈的人物的性格是定型化的、不是发展的。 在《修辞学》中谈的人物性格的类型,后来成为古典主义 者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典型论的发展-5
(二)古典主义的类型说
•贺拉斯《诗艺》关于人物创造的主要观点:第一、 要严格遵循古希腊文学传统,始终保持古代人物传统 的性格特点。第二、人物性格要取其阶级、阶层、地 域和年龄的类型特点。第三、塑造体现罗马贵族阶级 理想的人物性格,为帝王将相歌功颂德。
•标志着“理想说”与“特征说”走向综合.
一、典型论的发展-10
歌德《歌德谈话录》(爱克曼辑录) 1.批评了从抽象概念出发,强调文艺必须从现实生活出发.
“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 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
2.掌握和描写个别特殊的事物,在特殊中表现一般.
4.努力创造“第三等级”的各种各样的人物的典型形象。
一、典型论的发展-8
莱辛《拉奥孔》、《汉堡剧评》
1.积极主张创造体现市民阶级理想的有人气的英雄典型。
2.强调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论证了性格的内在真实性 性格的一致性与性格的目的性问题。 3.具体论述了人物性格的普遍性和个别性统一的问题,提 出了个性化原则,强调通过个性化的手段,达到对事物的 典型概括。 4.在性格与环境的关系上,主张塑造在特定的环境中的人 物性格。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
❖ 黑格尔:“形式”与“意蕴”
❖ 英加登:文本五个层面
1.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
2.意义单元
3.多重图式化面貌
4.再现客体
英加登
5.形而上的特质
Roman Ingarden 1893—1970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 文学言语层面 ❖ 文学形象层面 ❖ 文学意蕴层面
一、文学言语层面
言语的阻拒性
❖ 自动化与陌生化。 ❖ 鲁迅《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
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 卡夫卡《变形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
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 一只巨大的甲虫。”
二、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 中,经过相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 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一、典型论的发展-9
(四)德国古典美学中的典型理论
康德《判断力批判》 1.提出“美的理想”问题,从审美标准的角度来谈 典型问题。 2.提出“审美意象”:“指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想象 显现,它能引人想到很多的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 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达出来,因此也没 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1.特征的提出:[德]希尔特《古代造型艺术史》:“我认 为古代艺术的原则不在客观的美和表情的冲淡,而只在个 性方面有意义的或足见出特征的东西.”
2.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的标志”,是“艺术形象 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 帖性”.(黑格尔)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2
四、典型化的规律和方法
(一)典型化的规律
1.个性化:指不要违背艺术形象的个别性、具体性 和生动性的特点,不仅不要违背,而且要特别使之 鲜明和突出。 2.概括化:a.要把本质体现在现象中,通过具体的 生活现象和细节来反映本质的东西。b.把生活中本 来是分散的、零碎的、偶然的东西,根据创作意图 和对于生活本质的理解,把它们集中起来,汇拢起 来,重新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整体。
3.诗人根据现实生活熔铸而成的个别,应是一个显示出特 征的、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
“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 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志的果实,或 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
一、典型论的发展-11
黑格尔《美学》、《精神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的“这一个”:“当我说:这是一个个别的 东西时,则我毋宁正是说它是一个完全一般的东西。因为 一切事物都是个别的东西;同样这一个东西也就是我们所 能设想的一切东西。” •理想性格的三个特征:a.是具备各种属性的活的整体; b.是以一个基本冲突的性格特征为主导的生动完满具有 更大明确性的性格;c.从性格的发展来看,应具有本身 一贯的坚定性。
•达·芬奇“第二自然”说: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就 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多加思索,要运用组成每一事物的 类型的那些优美的部分。用这种办法,他的心就会像 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面前的一切,就会变成好象是第 二自然。
一、典型论的发展-6
•布瓦洛《诗的艺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沙坡兰在 《法兰西学院关于悲喜剧〈熙德〉对某方所提意见 德感想》中体现出来的类型说,在他心目中,普遍 的自然人性、抽象的理性与封建贵族阶级的道德规 范性是统一的。
•柏拉图:《斐德若篇》、《大希庇阿斯》、《会饮篇》、 《理想国》。
最早在艺术领域使用“典型”这一术语的人。他在 《理想国》第5卷中写道:
苏:假如画家画了一幅美得绝无仅有的人像的典型, 每一笔都画得完好无比,可是他不能证明世界上确有这样 的人,你以为这位画家的价值就减低了么?
格:并不减低。
一、典型论的发展-4
但是戏剧则必须与义理完全相合, 一切要恰如其分,保持着严密尺度。 你打算单凭自己创造出新地人物? 那么,你那人物要处处符合自己, 从开始直到终场表现得始终如一。
一、典型论的发展-7
(三)启蒙运动时期典型学说的发展
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
1.唯物地解释了艺术摹仿自然的原则,同时又强调摹 仿美的自然,创造“理想的范本”,塑造典型人物。 2.理想范本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而 是以具体的感性的个别形象呈现出事物最一般的特征, 它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体。 3.从艺术的整体观念出发,初步提出了人物性格和环 境的关系,强调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1.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表现:吸引力、感染力和 震撼力。 2.造成艺术魅力的原因:真实性、新颖性、诚挚 性和蕴藉性。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
(一)典型环境
1.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据我看来,现实 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 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 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
一、典型论的发展-2
(一)古希腊的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典型理论的 萌芽
•苏格拉底:门徒色诺芬的《回忆录》。同画家巴拉苏斯 谈话时说:
苏:如果你想画出美的形象,而又很难找到一个人 全体各部分都很完美,你是否从许多人中选择,把每个 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使全体中每一部分都美呢?
巴:我们是这样办。
一、典型论的发展-3
一、典型论的发展-12
(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学典型的基本观点
1.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 2.典型与个性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 3.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艺术家个人的生命表现的物化形式。 5.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共产主义新人。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1
• 文学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 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 事性作品中,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客观性:文学形象以客观社会生活为基 础的属性.
❖ 主观性:文学形象浸染着作家的主观情 思的属性.
❖ 历史上的曹操与文学作品中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
❖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 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 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 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 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 内指性 ❖ 心理蕴含性 ❖ 阻拒性
言语的内指性
❖ 内指性与外指性。 ❖ 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李白:“朝如青丝暮成雪。”
言语的心理蕴含性
❖ 表现功能与指称功能。 ❖ “岁寒三友”:松、竹、梅。 ❖ 松:挺拔坚韧。 ❖ 竹:高风亮节。 ❖ 梅:纯洁高雅。
3.特征的内涵: a.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 b.内在本质极其深刻和丰富。
4.特征性的两个层次: a.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
生命的“总特征”。(阿Q的“精神胜利法”) b.文学典型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言语、细节、场景、事件的特征性等)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3
(二)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 文学形象是“合情合理”的。 ❖ “合理”:合乎生活的道理;合乎人们的理
想。 ❖ “合情”:合乎人们的真实情感。
(三)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 文学形象既具有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作家
作品 吝啬鬼形象 性格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
凶残
巴尔扎克 《欧也妮·葛朗台》 葛朗台
审美意蕴层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第二节 文学典型
典型(Tupos/type) ❖ 17世纪以前:类型说 ❖ 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 ❖ 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一、典型论的发展-1
从词源上讲,“典型”(Tupos)在希腊文里是愿意是 铸造用的模子.它与Idea(模子、原型)为同义词。在西 方文艺理论论著中常常将典型(Tupos)与理想(Ideal) 互换使用。
Fra Baidu bibliotek疯狂
果戈里 《死魂灵》 泼留希金 腐朽
莫里哀 《悭吝人》 阿巴贡 视钱如命
(四)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 文学再创造特征。 ❖ 语言的特征。 ❖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
三、文学意蕴层面
❖ 历史内容层 ❖ 哲学意味层 ❖ 审美意蕴层
历史内容层
陈忠实 史诗般的《白鹿原》
哲学意味层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 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 成乐章。《魏书》
❖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 《三》中的曹操,有很多杀贤人,不听贤臣进谏的描写,如 杀华陀,逼死荀彧,借罪杀杨修,拒谏等等;其实,一位如 此残暴的君主,怎能统治中国北方呢?所以,曹操应是有眼 光,有见地,善于识人用人,同时又带一点奸诈,多疑而已。 郭嘉、张辽,荀或、张郃等都是当时的英雄好汉,良禽择木 而栖。曹操不是有其优点,他们那会肯为他卖命。大家之所 以憎恶曹操,其主要是因为罗贯中写他杀吕伯奢,其实,曹 操并没有杀吕伯奢,据正史《魏书》所述:曹操投靠伯奢后, 伯奢的家人来打劫曹操,出于自卫,曹操把他们杀了。这就 说明,曹操的反面形象是罗贯中所塑造出来的。
•亚里士多德:《诗学》、《修辞学》、《行而上学》 从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规律的途径,初步用辨证的
观点去总结古希腊文学创作的丰富经验,比较系统地提 出和论述典型问题。
诗人就应该向优秀的肖像画家学习;他们画出一个人 的特殊面貌,求其相似而又比原来的人更美;诗人模仿易怒 的或不易怒的或具有诸如此类的气质的人[就他们的“性 格”而论],也必须求其相似而又善良,[顽固的“性格”的 例子]例如荷马写阿喀琉斯为人善良而又与我们相似.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 “文本”(text):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 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 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 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 著。” ——王弼:《周易略例》
2.典型环境的定义:充分地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面貌的 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 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趋势的大环境;又包括 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
(二)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
1.典型环境是典型性格形成的基础,制约着人物性格 的发展变化。(安娜的性格形成的社会生活环境) 2.典型人物对典型环境具有反作用。(范进中举前后,胡 屠户对他态度的变化) 3.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 的存在为前提。(恩格斯批评《城市姑娘》)
一、典型论的发展-5
(二)古典主义的类型说
•贺拉斯《诗艺》关于人物创造的主要观点:第一、 要严格遵循古希腊文学传统,始终保持古代人物传统 的性格特点。第二、人物性格要取其阶级、阶层、地 域和年龄的类型特点。第三、塑造体现罗马贵族阶级 理想的人物性格,为帝王将相歌功颂德。
•标志着“理想说”与“特征说”走向综合.
一、典型论的发展-10
歌德《歌德谈话录》(爱克曼辑录) 1.批评了从抽象概念出发,强调文艺必须从现实生活出发.
“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 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
2.掌握和描写个别特殊的事物,在特殊中表现一般.
4.努力创造“第三等级”的各种各样的人物的典型形象。
一、典型论的发展-8
莱辛《拉奥孔》、《汉堡剧评》
1.积极主张创造体现市民阶级理想的有人气的英雄典型。
2.强调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论证了性格的内在真实性 性格的一致性与性格的目的性问题。 3.具体论述了人物性格的普遍性和个别性统一的问题,提 出了个性化原则,强调通过个性化的手段,达到对事物的 典型概括。 4.在性格与环境的关系上,主张塑造在特定的环境中的人 物性格。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
❖ 黑格尔:“形式”与“意蕴”
❖ 英加登:文本五个层面
1.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
2.意义单元
3.多重图式化面貌
4.再现客体
英加登
5.形而上的特质
Roman Ingarden 1893—1970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 文学言语层面 ❖ 文学形象层面 ❖ 文学意蕴层面
一、文学言语层面
言语的阻拒性
❖ 自动化与陌生化。 ❖ 鲁迅《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
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 卡夫卡《变形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
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 一只巨大的甲虫。”
二、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 中,经过相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 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一、典型论的发展-9
(四)德国古典美学中的典型理论
康德《判断力批判》 1.提出“美的理想”问题,从审美标准的角度来谈 典型问题。 2.提出“审美意象”:“指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想象 显现,它能引人想到很多的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 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达出来,因此也没 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1.特征的提出:[德]希尔特《古代造型艺术史》:“我认 为古代艺术的原则不在客观的美和表情的冲淡,而只在个 性方面有意义的或足见出特征的东西.”
2.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的标志”,是“艺术形象 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 帖性”.(黑格尔)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2
四、典型化的规律和方法
(一)典型化的规律
1.个性化:指不要违背艺术形象的个别性、具体性 和生动性的特点,不仅不要违背,而且要特别使之 鲜明和突出。 2.概括化:a.要把本质体现在现象中,通过具体的 生活现象和细节来反映本质的东西。b.把生活中本 来是分散的、零碎的、偶然的东西,根据创作意图 和对于生活本质的理解,把它们集中起来,汇拢起 来,重新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整体。
3.诗人根据现实生活熔铸而成的个别,应是一个显示出特 征的、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
“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 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志的果实,或 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
一、典型论的发展-11
黑格尔《美学》、《精神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的“这一个”:“当我说:这是一个个别的 东西时,则我毋宁正是说它是一个完全一般的东西。因为 一切事物都是个别的东西;同样这一个东西也就是我们所 能设想的一切东西。” •理想性格的三个特征:a.是具备各种属性的活的整体; b.是以一个基本冲突的性格特征为主导的生动完满具有 更大明确性的性格;c.从性格的发展来看,应具有本身 一贯的坚定性。
•达·芬奇“第二自然”说: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就 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多加思索,要运用组成每一事物的 类型的那些优美的部分。用这种办法,他的心就会像 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面前的一切,就会变成好象是第 二自然。
一、典型论的发展-6
•布瓦洛《诗的艺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沙坡兰在 《法兰西学院关于悲喜剧〈熙德〉对某方所提意见 德感想》中体现出来的类型说,在他心目中,普遍 的自然人性、抽象的理性与封建贵族阶级的道德规 范性是统一的。
•柏拉图:《斐德若篇》、《大希庇阿斯》、《会饮篇》、 《理想国》。
最早在艺术领域使用“典型”这一术语的人。他在 《理想国》第5卷中写道:
苏:假如画家画了一幅美得绝无仅有的人像的典型, 每一笔都画得完好无比,可是他不能证明世界上确有这样 的人,你以为这位画家的价值就减低了么?
格:并不减低。
一、典型论的发展-4
但是戏剧则必须与义理完全相合, 一切要恰如其分,保持着严密尺度。 你打算单凭自己创造出新地人物? 那么,你那人物要处处符合自己, 从开始直到终场表现得始终如一。
一、典型论的发展-7
(三)启蒙运动时期典型学说的发展
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
1.唯物地解释了艺术摹仿自然的原则,同时又强调摹 仿美的自然,创造“理想的范本”,塑造典型人物。 2.理想范本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而 是以具体的感性的个别形象呈现出事物最一般的特征, 它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体。 3.从艺术的整体观念出发,初步提出了人物性格和环 境的关系,强调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1.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表现:吸引力、感染力和 震撼力。 2.造成艺术魅力的原因:真实性、新颖性、诚挚 性和蕴藉性。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
(一)典型环境
1.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据我看来,现实 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 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 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
一、典型论的发展-2
(一)古希腊的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典型理论的 萌芽
•苏格拉底:门徒色诺芬的《回忆录》。同画家巴拉苏斯 谈话时说:
苏:如果你想画出美的形象,而又很难找到一个人 全体各部分都很完美,你是否从许多人中选择,把每个 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使全体中每一部分都美呢?
巴:我们是这样办。
一、典型论的发展-3
一、典型论的发展-12
(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学典型的基本观点
1.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 2.典型与个性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 3.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艺术家个人的生命表现的物化形式。 5.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共产主义新人。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1
• 文学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 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 事性作品中,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客观性:文学形象以客观社会生活为基 础的属性.
❖ 主观性:文学形象浸染着作家的主观情 思的属性.
❖ 历史上的曹操与文学作品中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
❖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 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 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 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 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 内指性 ❖ 心理蕴含性 ❖ 阻拒性
言语的内指性
❖ 内指性与外指性。 ❖ 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李白:“朝如青丝暮成雪。”
言语的心理蕴含性
❖ 表现功能与指称功能。 ❖ “岁寒三友”:松、竹、梅。 ❖ 松:挺拔坚韧。 ❖ 竹:高风亮节。 ❖ 梅:纯洁高雅。
3.特征的内涵: a.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 b.内在本质极其深刻和丰富。
4.特征性的两个层次: a.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
生命的“总特征”。(阿Q的“精神胜利法”) b.文学典型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言语、细节、场景、事件的特征性等)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3
(二)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 文学形象是“合情合理”的。 ❖ “合理”:合乎生活的道理;合乎人们的理
想。 ❖ “合情”:合乎人们的真实情感。
(三)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 文学形象既具有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作家
作品 吝啬鬼形象 性格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
凶残
巴尔扎克 《欧也妮·葛朗台》 葛朗台
审美意蕴层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第二节 文学典型
典型(Tupos/type) ❖ 17世纪以前:类型说 ❖ 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 ❖ 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一、典型论的发展-1
从词源上讲,“典型”(Tupos)在希腊文里是愿意是 铸造用的模子.它与Idea(模子、原型)为同义词。在西 方文艺理论论著中常常将典型(Tupos)与理想(Ideal) 互换使用。
Fra Baidu bibliotek疯狂
果戈里 《死魂灵》 泼留希金 腐朽
莫里哀 《悭吝人》 阿巴贡 视钱如命
(四)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 文学再创造特征。 ❖ 语言的特征。 ❖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
三、文学意蕴层面
❖ 历史内容层 ❖ 哲学意味层 ❖ 审美意蕴层
历史内容层
陈忠实 史诗般的《白鹿原》
哲学意味层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 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 成乐章。《魏书》
❖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 《三》中的曹操,有很多杀贤人,不听贤臣进谏的描写,如 杀华陀,逼死荀彧,借罪杀杨修,拒谏等等;其实,一位如 此残暴的君主,怎能统治中国北方呢?所以,曹操应是有眼 光,有见地,善于识人用人,同时又带一点奸诈,多疑而已。 郭嘉、张辽,荀或、张郃等都是当时的英雄好汉,良禽择木 而栖。曹操不是有其优点,他们那会肯为他卖命。大家之所 以憎恶曹操,其主要是因为罗贯中写他杀吕伯奢,其实,曹 操并没有杀吕伯奢,据正史《魏书》所述:曹操投靠伯奢后, 伯奢的家人来打劫曹操,出于自卫,曹操把他们杀了。这就 说明,曹操的反面形象是罗贯中所塑造出来的。
•亚里士多德:《诗学》、《修辞学》、《行而上学》 从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规律的途径,初步用辨证的
观点去总结古希腊文学创作的丰富经验,比较系统地提 出和论述典型问题。
诗人就应该向优秀的肖像画家学习;他们画出一个人 的特殊面貌,求其相似而又比原来的人更美;诗人模仿易怒 的或不易怒的或具有诸如此类的气质的人[就他们的“性 格”而论],也必须求其相似而又善良,[顽固的“性格”的 例子]例如荷马写阿喀琉斯为人善良而又与我们相似.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 “文本”(text):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 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 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 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 著。” ——王弼:《周易略例》
2.典型环境的定义:充分地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面貌的 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 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趋势的大环境;又包括 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
(二)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
1.典型环境是典型性格形成的基础,制约着人物性格 的发展变化。(安娜的性格形成的社会生活环境) 2.典型人物对典型环境具有反作用。(范进中举前后,胡 屠户对他态度的变化) 3.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 的存在为前提。(恩格斯批评《城市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