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饮食思想与中国饮食文化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饮食思想与中国饮食文化浅析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着璀璨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而孔子的思想精粹始终贯穿于中华文化之中,犹如甘露,浸润着文化的各个层次和阶段。孔子思想的精粹和中心思想,拓展于其思想的诸多方面,中华“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中,自然是孔子思想精华的延伸和拓展。更多的是,由孔子思想核心而延展出的孔子饮食思想,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饮食文化。这正是我们穿越时空,以横纵两个坐标为视野的开拓点,对孔子饮食思想与中国饮食文化进行的剖析与探讨。

孔子的饮食思想丰富而具体,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其一,“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认为,人生的哲学,不在于荣华富贵,光宗耀祖,而在于实践“仁”的道德。他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其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其中“精”,精细,粗之反;脍,细切鱼和肉,反复用“不厌”二字,极言讲究之致。在饮食生活中,无论时至贫富,他都非常讲究饮食是否精细,当他做鲁国上卿及鲁国大司寇时,在当时已经是很富裕了,但他却不奢侈度日,依然讲究饮食的质量。其三,“食不语,寝不言”。孔子思想崇尚周礼,认为礼节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在进餐时更要有礼节的约束。其四,“唯酒无量,不及乱”诚可知,孔子酒量很大,但他能自我遏止,适量而饮。在孔子饮食思想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被奉为了中国饮食文化之精髓。

谈及孔子饮食思想,不得不提到的是发源于孔子故里的孔府菜肴,“孔府菜”正是其饮食思想的充分展现。孔府菜,是我国典型的官府菜。做工精细、善于调味、讲究盛器,烹调技法全面。它秉承了孔子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的思想,素精饮馔。对菜肴的制作极为考究,要求不仅料精,细作,火候严格,注重口味,而且要巧于变换调剂,应时新鲜,以饱口福。可见孔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美食家。孔子主张饮食简朴追求平凡。讲究饮食精细但不奢侈,追求质朴平凡却不粗陋。孔子很讲究饮食卫生。孔子“五不食”思想中就有,“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沽酒、市脯不食”,非常讲究饮食卫生。孔子还讲究饮食艺术。孔子主张吃饭时,食品尽可能做得精细,烹制时,肉要切得细致,即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都与中国饮食文化紧密相连,中国烹饪同样讲究菜品的原汁原味,追求烹饪的质朴平凡,顺应自然万物的生息规律:讲究菜品的艺术美,中和之美,体现出中华文化中和为贵的传统思想:注重饮食过程中的理解讲究,阶级层次分明,礼数礼节鲜明。孔子饮食思想在点滴于细节中深刻的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并相互影响和渗透,并肩遨游于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

对孔子饮食思想与中国饮食文化的剖析与探讨是我们深入历史,品读文化的一次历程,孔子饮食思想有丰富的形式和具体的内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孔府菜肴是孔子饮食思想在烹饪中的具体实践,丰富多彩的孔子饮食思想深刻的影响了中国饮食文化,二者相辅相成,传承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