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的相关性质以及验证方法。

学科能力基础:学生已经基本牚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比如固体、液体的取用方法。

生活经验分析:通过其它学科及前面知识的学习,对氧气比较熟悉,但不知道在化学实验室里用什么物质制取氧气。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观察实验和常见仪器的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课前设定的预期目标基本上实现,效果良好。

1、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中考所要求的知识,针对性强。

2、通过两个化学实验有效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

3、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讲解。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掌握了空气的组成,了解了氧气的相关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本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本节课拓展气体制取装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取依据),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和思想渗透教育,对学习二氧化碳等知识也有指导和启示作用,所以这节知识是对氧气这种学生所熟悉知识的深化,是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思路的开始。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学设计主要内容为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这里介绍了催化剂的定义和催化作用。另外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提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

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了解分解反应,能对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

4、通过对二氧化锰角色的探究,初步了解探究式学习,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概念。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合作学习】

一、工业制取氧气(方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ⅰ、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1)小组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2)实验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催化剂:

定义:

“一变两不变”:

ⅱ、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观察现象并填下表

(2)实验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ⅲ、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实验原理

思考:从反应文字表达式能够看出,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剂,起作用。

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三、分解反应

定义:

特点:

【学以致用】

1.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熄灭酒精灯。

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

2.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度

D.减慢化学反应速度

4.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______物。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时,氯酸钾是______物,二氧化锰是______,若不加二氧化锰,则氯酸钾分解反应将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5.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C.铁在氧气中燃烧

D.蜡烛燃烧

【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现对课堂教学反思如下:

一、了解学情因情施教

《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气体制取的实验,该课题的学习将对以后化学知识的进展作下铺垫,同时也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我想同学们对实验肯定有很强的欲望,但是可能会因缺乏实验基础知识而胆怯,没有信心。所以在备课中,我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思路,例如在分组实验――催化剂的探究中,尽力将实验过程分解,加强基本操作的指导及组内的相互合作,鼓励学生大胆实验。

二、调查分析合理分组

上课之前,为方便和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根据学生情况,利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办法,让各小组由性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等各不相同的同学组成,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引人入胜、别致新颖的导入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我向同学们展示六张氧气用途的图片,让他们寻找共同点,从而导入新课。

四、优化实验合作探究

为了突破“催化剂”这一难点,我将“二氧化锰的作用”设计成具有探究性的分组实验。

在探究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如下表):

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归纳,培养学生按照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规律来认识事物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批评和质疑,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这样,在突破难点的同时也掌握了实验室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五、分析对比发现规律

本节课拓展了实验装置的内容,讲解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选取依据,通过对比过氧化氢溶液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的不同点,为以后二氧化碳的学习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文字表达式的特点,形成分解反应的概念,并与化合反应对比分析,形成化学中分类的学习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学生们列举出许多分类学习的例子。如: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纯净物;变化可以分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氧化反应可以分成剧烈氧化、缓慢氧化等。这样就使学生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形成了重要的化学思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了解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初步掌握实验装置选取的依据,逐步学会利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2.通过讨论交流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