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本文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出发,分析了新型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阐述新时代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方案。

标签:新型学徒制技能型培养模式解决方案

在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需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起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大军,从而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尤其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世界技能舞台迎来“中国时代”,是中国高技能人才最为闪耀的一年,我国职业能力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责任重大,必须放眼未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由国家人社部倡导的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经过各地试点,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解决方案。

一、我国新型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

1.1在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各行业却面临着严峻的技能人才缺口。究其原因,首先是职业院校生源素质较低。其次,技术更新慢。

1.2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技能人才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初级工多,高级工少;传统型技工多,现代型技工少;单一型技工多、复合型技工少;短训速成的技工多,系统培养的技工少,‘绝活绝技’出现断档。”

1.3一些企业设备维修维护人员奇缺,设备出现故障甚至损坏后不能及时修复导致停产,严重影响企业生产。

1.4现有职业教育模式难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

1.5教学内容滞后,教师、师傅实践水平不一,培养的学生技能水平较低。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沟通企业和学校,支持校企合作,调动学校、企业、学徒合作的积极性。

2.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约束。

3.由于企业生产任务重、安全风险大,严重制约着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导致

一些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现状。

二、新时代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方案

1.建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学校积极参与的合作机制

制定相应的制度体系,由政府监督企业、学校落实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利益驱动行为,只有保证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利益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新型学徒制落地成长。这就要求政府积极参与,从政策上尤其是财政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处理好企业与学校、学徒与企业、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2.以企业为主体学校配合共同研究制定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框架

在目标上,要把企业岗位需求放在首位,并贯穿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在内容上,建立学校理论课程体系、企业技能训练体系和职业素养形成体系;在方式上,通过学校、企业和学生签订相应的人才培养协议,以师傅带徒弟为基本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评价上,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建立过程与结果双考核的评价机制。

3.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

3.1调研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服务企业发展形势,制定企业与学校发展规划相配套的校企合作方案;

3.2选定与试点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创新企校联动机制;

3.3协调、推进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

3.4积极寻求、拓展合作伙伴;

3.5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案实施。

4.实现企业产业与学校专业对接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新专业贴着产业建设;老专业围着产业改造、产业转型升级。

4.1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选择学徒制试点专业应紧紧围绕合作企业的相关产业和学校专业设置的总体情况,在充分了解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特选定专业与企业岗位融合度高的专业作为试点专业。

4.2企校联合成立工作组,由工作组牵头,联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试

点教学系负责人及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共同深入学院和合作企业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和掌握合作双方的基本情况(校方的基本条件、企业的现状)特别是企业的专业技术工人的情况,精心策划、系统设计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方案及具体实施计划;

4.3集中精力,分阶段逐步递推,将试点专业最终打造成省级、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

4.4结合市场需求,规划、建设、发展新的新型学徒制试点专业。

5.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车间对接

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車间对接主要实现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学生就业零距离等任务。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接。因此要积极寻求企校双方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企校双方优势互补、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5.1以合作企业生产车间基地为载体,将核心的生产过程通过模型、模拟、课程讲授等诸多形式引入课堂及校内实训基地,以实现生产车间与课堂及校内实训基地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2将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深度融合,保证实训基地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运营模式;

5.3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将课堂搬进企业生产车间,实现育人与创收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作品(产品)合一,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互动教学;5.4积极寻求合作企业将模拟实训平台、培训设备建在学校,实现实训设备共享。

5.5建立完善保证实训基地充分服务于教学的制度和机制。

6.实现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或职业行动能力,包含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具有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能力的社会能力;具有正確的价值观、高尚的人生观、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强烈责任感、诚信、踏实、勤奋、不断提高和进取的价值取向等个性能力。这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旨在使学生走向社会,能面对将来职业生涯的全新挑战,体现职业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服务的本质。

6.1课程标准的对接:企业生产过程与理论教学过程对接的核心是课程标准,必须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创新理论、开发出新课程体系,制订出操作性强、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