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与妻书》谭嗣同《与妻书》 (新版)语文版
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第24课《与妻书》课件
镜重圆”等。
【解题指导】
•
一、见【内容主旨】
二、见【文言基础知识】
三、1.可是遍地血腥阴云,满街狼狗(横行),
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
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那些所谓)
“太上之人”,泯灭了喜怒哀乐之情。
2.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短短的毛笔
来形容的。
3.(写信的)方巾短而(我的)衷情长,(还)
【资料窗】
•
黄花岗起义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
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
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
与 妻 林
觉
民书
•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重点实虚词,掌握课文中活
用的词在词的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领会“吾至爱汝,既此爱汝一念,使 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
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
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 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
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
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此外,本文的语言也非常好。信中之话是烈士的肺腑之言,
真切感人,扣人心弦。同时,因为作者平素语言修养高,文字亦
文亦白,通俗典雅。信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配套K12】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与妻书》教案(2)(新版)语文版
第六单元24与妻书一、教学目标(一)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
(二)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三)沉潜涵泳,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引1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并初步疏通文意。
(2)读顺文,并圈出感情真挚、内涵丰富的句子。
(3)读懂意,朗读全文,初知文章大意。
2导入新课鲁迅先生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民主战士林觉民就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真豪杰、大丈夫。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那感人至深的绝笔——《与妻书》。
3文学常识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侯(现在福建省福州市)人。
他的父亲在当地中学堂任国文和图画教师。
林觉民1900年进入福建高等学堂,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年轻时代就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他思想先进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曾动员自己的妹妹、嫂嫂和妻子到女子师范学堂读书。
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进庆应大学学习,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还写了《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论文和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
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起义响应。
林觉民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于是他改变计划,回到福州,召集在福州的同盟会会员十余人,筹办军火,在福州西郊西禅寺制造炸药。
为了避开清政府的耳目,原计划叫自己妻子陈意映装扮孀妇,以出殡的形式,把炸药装在棺木里,运往广州。
但是陈意映已怀孕八个月,难以长途跋涉。
后来只好由方声洞的妹妹方声璧等人化装掩护,秘密到达广州。
那已是4月27日,他们立即投入起义。
林觉民率领敢死队冲入两广总督衙门后堂,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走,就愤然点了一把火,在退出东门时,同迎面冲来的大队清兵遭遇,血战中,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
最新语文版九年级下册:《与妻书》ppt课件
黄 花 岗 七 十 二 烈 士 墓
孙中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 悲,风云因而变色”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 革命之役并寿。”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 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 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 国的惨状呢?”)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25岁——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 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 内同胞。”)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 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 林觉民 (1887-1911) 矣!”)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 生,福建闽侯人。黄花岗 七十二烈士之一。
作者写作《与妻书》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是什么? 写遗书的原因:表死别之意 恐汝不察吾衷
写遗书时的心情:悲。
第二段
• 重点词语: • 至、就、彀、老、幼、 • 充、其、所以、乐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 于就死也。
•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一爱你 的念头,使我(能)勇敢地 走向死亡啊。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 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 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 • 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 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 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 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 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 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 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 儿女”。
• 晤、下、竟、书、衷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 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 不知汝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与妻书》ppt课件
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正 气歌”,是一篇“檄文”?
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 文章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 如归,“吾今死无余憾”,“吾牺 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 说它是“檄文”,因为文章中处处 揭露清王朝的腐败,“遍地腥云, 满街狼犬”,“国中无地无时不可 以死”等句子最为突出。
一方面表明他是爱妻子的;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不忍当前 时势,愿“助天下人爱其所 爱”。 (),欢迎使用更多本站资源! 本资源来自瘦马语文网
文章第2自然段中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 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而在第4段末了又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 汝也”。这是简单的重复还是论述的深入?
13
第5段:“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汝不必以无侣悲。”再次表达至爱之情,从 另一方面解释“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 而死”。
第6段:“卒不忍独善其身”,点明为革 命而必死之心。 第7段:“当尽吾意为幸”,搁笔时的希 望。
14
文意理解
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 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 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 言之。”作者是从电感应有道,是实,灵 本资源来自瘦马语文网(),欢迎使用更多本站资源! 魂常相依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 有。”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 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 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 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 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 死的高尚胸怀。
朗读并整体感知文本
本文一些关键字句
吾望其言是实 今则望其真有 这,指示代词
它,代词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与妻书》课件语文版
为书
书
天 下
又 名
第绝
一笔 情书
(1886-1911)
林觉民像 字意洞,号抖飞
近代民主革命者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 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 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 国的惨状呢?”)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25岁—— 黄花岗之役
—— 为天下人谋永福
爱国之情
爱升 华
融 合
爱情
吾至爱汝,即 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 也。
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 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
人物形象理解
忠诚革命的大英雄! 挚爱妻子的好丈夫!
多情不必不丈夫,无情未必真豪杰。 ——鲁迅
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 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与家庭骨肉之间, 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 有民胞物与的胸怀,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
林觉民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 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太上之忘情:出自《世说新语· 伤逝》:“王戎丧 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字胜。简曰:‘孩抱 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 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简服其言,更为之 恸。”“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 思是“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
且以汝之有身也 因为
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把,介词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凭、根据,介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相当于“而”,从而
汝不必以无侣悲 因为 ,介词
• 2.翻译并说明是什么特殊句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与妻书课件语文版
林觉民一家
字词积累
wù
如晤
nüè
虐民
wǎn
qī
婉解 双栖
jiē
嗟夫
xiào
bànɡ
使之肖我 依依旁汝
整体感知
结构梳理
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 的原因和心情。(1自然段)
(1)为什么要悲呢?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2)为什么要诉“吾衷”? ——“恐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
走近作者
林觉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 二烈士”之一。字意洞,号抖飞,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 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 倾向革命。1907年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 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 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 负伤被捕。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 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 。《与妻 书》是他在起义前三天在一块白方巾上写给妻子陈意映的 的一封诀别信。
林觉民故居
4.当时国事如何?
(1)“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2)“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 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 无时不可以死!”
(3)“离散不相见”“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 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5.作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与妻子 “相守以死”,甚至希望妻子先自己而死,但 为什么最终却决意离开妻别子、慷慨赴死?
细节感知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2.作者为什么勇于就死,又为什么“忍舍汝而 死”?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与妻书》精品教案 语文版
《与妻书》教学目标:1、了解林觉民及文章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
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言语言、情感的魅力。
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作者采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其中记叙和议论的密切结合,更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5、文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真切感人,扣人心弦。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过一首诗,题目是《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珍视和追求。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与妻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作者简介:明确: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县人。
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
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
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2、题目解说:明确: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
林觉民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推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大罪乞恕之。
”另一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3、背景资料:1911年4月27日(阴历辛亥年3月29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
后收敛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与妻书》精品教案 语文版
《与妻书》教学目标:1、了解林觉民及文章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
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言语言、情感的魅力。
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作者采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其中记叙和议论的密切结合,更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5、文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真切感人,扣人心弦。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过一首诗,题目是《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珍视和追求。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与妻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作者简介:明确: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县人。
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
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
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2、题目解说:明确: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
林觉民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推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大罪乞恕之。
”另一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3、背景资料:1911年4月27日(阴历辛亥年3月29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
后收敛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与妻书》课文全解
24.与妻书课文全解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卿(qīng)晤(wù)彀(gòu)恸(tòng)语(yù)婉(wǎn)嗟(jiē)虐(nüè)2、形近字┏卿(qīng)爱卿┏遂(suì)遂心┏携(xié)携带┗唧(jī)唧唧┗逐(zhú)追逐┗挈(qiè)带挈3、多音字┏(yǔ)语文┏(shēng)不胜┏(xiào)不肖语┫胜┫肖┫┗(yù)语我┗(shèng)胜利┗(xiāo)姓肖4、词语解释【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
卿卿,夫妻之间的爱称。
【如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晤,见面。
【不能竟书】竟,完毕。
【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
【汝幸而偶我】偶,名词用作动词,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名词用作动词,尊敬;幼,名词用作动词,疼爱。
【汝泣告我】泣,名词用作状语,哭着。
【瓜分之日可以死】瓜,名词用作状语,像分瓜一样。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动词使动用法,使……完毕。
【当尽吾意为幸】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卒不忍独善其身】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乐,形容意动用法,以……为乐。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5、文学常识真空(1)本文选自______,作者____,是____之一。
该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____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2)唐代诗人____《琵琶行》的末句是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
(4)嗟夫!_______,所未尽者,_______,汝可________。
【参考答案】(1)《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广州起义(2)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与妻书》课件 (新版)语文版
部分来自《点拨》
一 读一读字音
wù 意映卿卿如晤 bàng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jīn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xiào 使之肖吾
部分来自《点拨》
二
写一写字形
jiē( 嗟 )夫
几家能gòu( 彀 )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部分来自《点拨》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依靠,依傍) (二)古今异义 1. 吾充吾爱汝之心 古义:扩充,发扬。 2. 汝泣告我 古义:请求。 古义:但是。 今义: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 今义:表次序等。 3.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今义:满。
部分来自《点拨》
(六)成语积累 1.司马春衫:形容悲伤凄切。“春衫”应为“青
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 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独善其身:致力于自己的道德操守。这里指只顾 自己好。 (七)名句积累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 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 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部分来自《点拨》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体会, 动词) 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动词)
6.与:与妻书(给予,动词)
与使吾先死也(与其) 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和,连词) 7.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及,动词) 及今思之(等到,动词)
部分来自《点拨》
(四)词类活用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
来自《点拨》
书 书即书信,古代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 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
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
来自《点拨》
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4课《与妻书》教案(新版)语文版
与妻书一、教学目标〔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光芒思想与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含义,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写法;掌握课文中活用词在具体语境中意义与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
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分析:文章第1段“吾作此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话,说明了写遗书时心情与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汝〞感情,而说明原因那么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2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那么是直接提出了全文中心。
第3段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感情,照应了中心前半“吾至爱汝〞。
第4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句话所包含道理,照应了中心后半点“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5段进一步照应“吾至爱汝〞,表达了自己“那么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心愿。
第6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中心句,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
第7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吾意〞,就是遗书中心,以此完毕全文。
〔二〕“吾平日不信有鬼,今那么又望其真有。
〞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思想感情?分析: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至于“望其真有〞,一那么说明自己对妻子“至爱〞,二那么用来抚慰妻子。
这哀痛欲绝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高尚胸怀。
〔三〕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正气歌〞,是一篇“檄文〞?分析: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文章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余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
优质课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4课《与妻书》 (共52张PPT)
(1)几家能彀 (2)念今夜四鼓
(3)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彀”同 “够” “念”通“廿” 旁,通“傍”,靠近
重点文言现象
汝其勿悲 副词,表示祈使,规劝
其
汝其善抚之
副词,表示祈使,希望
副词,表示揣测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所以敢先汝而死
因此
所 以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 ……的原因 不顾汝也 所以为汝体者唯 恐未尽 因此
爱情,对 于每个人 来说都很 重要。记 得保存好 那些情书 吧,它不 仅仅代表 了我们的 年少懵懂, 还有我们 再回不来 的时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 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 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 夫 一个世纪以前郁达夫说的这段话,言犹在耳,且 依旧震聋发聩。值得骄傲的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伟 大的民族,伟大的英雄灿若群星。今天在我们这个 犬儒主义的夜空,它们依然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当 今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被誉为‚当代中 国的良心‛的郎咸平,在被问及谁是他心目中最尊 敬的人时,他回答说:林觉民。让我们一直来读林 觉民烈士的千古至情之文-《与妻书》。
称心快意 几家能彀
chèn gòu jīn xiào
必不能禁
使之肖我
以依旁如也
一恸
bàng
tò ng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
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全文中心 【总纲】
浏览文章中表达爱妻子的句子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中所追忆的夫妇生 活中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 目的。 汝忆否、回忆、又回忆
凭、根据,介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相当于“而”,从而
【语文版】2017年九年级下册:第24课《与妻书》ppt名校课件
新课·讲解
作者写作《与妻书》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是什么? 写遗书的原因:表死别之意 恐汝不察吾衷
பைடு நூலகம்
写遗书时的心情:悲。
新课·讲解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 于就死也。
•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一爱你 的念头,使我(能)勇敢地走 向死亡啊。
新课·讲解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能彀? 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新课·讲解 当时国家腐 败,社会黑 暗,灾难深 重。 论说 “就 死”
假设了人 们命运的 两种情况
“死” “离”
谅启 解发 自妻 己子 的深 行思 为, 和让 心妻 情子 。理 解 、
新课·讲解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 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汝不必以无侣悲。
• 现在有人提出(死人和活人之间)有心电 感应的现象,我也希望他们说的是事实, 那么我死后,我的灵魂还依偎在你身旁, 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痛。
整体·感知
课文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 “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
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
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第三部分(5-6):再诉“吾不能舍汝”的永别
的哀痛。
新课·讲解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 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 不知汝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 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 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 我的心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 我不了解你是多么不想我死去(希望我活下 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与妻书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4 与妻书教案语文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人类的自由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生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林觉民。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
(重点)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抒情、记叙和议论的写法;品味情真意切、朴实无华、亦文亦白的语言特色。
(重点、难点)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发爱国热情。
一、新课导入在广州起义中英勇就义的有72位革命志士,其中有一位叫林觉民的革命者,在起义前夕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与妻书》,看看作者在起义前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些什么。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文言知识归纳(1)生字注音(2)通假释义几家能彀.(“彀”通“够”。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依傍,依靠。
)(3)古今异义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揣摩,推测。
今义:模仿。
)吾充.吾爱汝之心(古义:扩充,发扬。
今义:满,足;冒充。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古义:但,但是。
今义:常用在整数的数词前面,表示次序。
)(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书”,名词用作动词,“写”的意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的意思。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的意思。
)作者名片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1900年入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1905年与陈意映结婚。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作品有《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论文和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
背景追溯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响应起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妻书》谭嗣同《与妻书》
闰妻(谭妻李闰)如面:
结缡十五年,原约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
手写此信,我尚为世间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阴曹一鬼,死生契阔,亦复何言。
惟念此身虽去、此情不渝,小我虽灭、大我常存。
生生世世,同住莲花,如比迎陵毗迦同命鸟,比翼双飞,亦可互嘲。
愿君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
我与殇儿,同在西方极乐世界相偕待君,他年重逢,再聚团圆。
殇儿与我,灵魂不远、与君魂梦相依,望君遣怀。
戊戌八月九日,嗣同。
(谭嗣同《与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