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十四章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学习目标
学习目的
指导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合理用药。
知识要求
掌握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治疗药物的选用和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熟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药物作用、药物相互作用;
了解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般治疗原则。
能力要求
学会制定和评价各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
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是指已被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以组织损伤和/或功能障碍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变态反应一般分为四种类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Ⅰ型变态反应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受累器官的功能障碍,与平滑肌痉挛、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加等有关,常见的疾病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Ⅱ型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与组织细胞损伤或代谢障碍有关,常见的疾病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风湿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Ⅲ型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受累部位的炎症性反应,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部位有关,常见的疾病有类Arthus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病、感染后继发的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Ⅳ型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与变应原进入的部位有关,常见的疾病有传染性变态反应(胞内微生物感染)、接触性皮炎,其他如移植排斥反应、甲状腺炎、多发性神经炎、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等。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尽可能找出变应原,避免再接触;另一方面应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切断或干扰某个环节,终止其发病。一般治疗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支持疗法:适当进行室外锻炼,增强抵抗力,不要受凉及过劳,必要时可给予人体丙种球蛋白6ml肌内注射;使用易致敏的药物或免疫血清前,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根据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②避免接触变应原:查清变应原,避免再接触为最有
效的防治措施;如为药物引起的应立即停药,尽快促进体内药物的排泄;如为吸入性变应原引起的常难避免,有条件者可改变居住环境;③特异性脱敏疗法:脱敏疗法的前提是明确病人特异性变应原,然后通过小量特异性抗原的多次刺激,使病人逐渐改变体质,从而增强对变应原的耐受能力;④非特异性药物治疗:根据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和/或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选用相应的药物,注意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适用于各型变态反应,优点是简单方便,不需查明变应原,且见效快,短期内可缓解急性症状;缺点是仅对症治疗,且有些药物有较多的毒副作用。变态反应性疾病通常需要采用多种药物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原则是:①控制或干扰变态反应发生、发展的某个环节,从而减轻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②缓解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③非特异性控制抗原抗体反应,尽量减少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药与免疫抑制药等的不良反应;④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治疗药物的选用】
(一)Ⅰ型变态反应
1.常用药物的分类、作用及特点组胺是引起Ⅰ型变态反应的主要生物活性介质,因此抗组胺药是此类疾病常用的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其他治疗药物效果更佳,必要时可合用糖皮质激素类药。
(1)H1受体阻断药:通过与组胺竞争H1受体而拮抗其所引起的病理反应。目前临床常用的H1受体阻断药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两代产品。第一代H1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H1受体阻断作用强,具有良好的止痒效果,同时又有明显的嗜睡、镇静等不良反应,但因其价格便宜、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疗效可靠、对人体各系统和器官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目前使用仍然十分广泛。第二代H1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H1受体阻断作用更强、特异性较高,大多数半衰期延长,作用可维持24h,每天只需口服1次,且药物较难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不产生或仅有轻微的嗜睡作用,但价格较贵,有些药物还有特殊的毒副作用,目前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尤其对一些驾驶员、高空作业者等特殊人员及慢性病例较为适用。常用H1受体阻断药作用特点见表14-1。
表14-1常用H1受体阻断药作用特点的比较
常用药物抗过敏中枢抑制防晕止吐抗胆碱剂量
(mg/d)
第一代
苯海拉明++++++++++75~150
异丙嗪+++++++++++37.5~75
氯苯那敏++++-++12~24
赛庚啶++++++++6~12
曲吡那敏++++-/75~150
第二代
阿司咪唑+++---10
特非那定+++---120
西替利嗪+++-//10
咪唑斯丁+++---10
氯雷他定+++---10
注:作用强+++,作用中等++,作用弱+,无作用-,无资料/
(2)过敏介质阻释药:常用药物有:①色甘酸钠: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无松弛平滑肌作用,也没有对抗组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的作用,故主要用于预防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结膜炎。干粉喷雾吸入每次20mg,80mg/d;症状减轻后,40~60mg/d;维持量20mg/d。干粉鼻吸入(或吹入)每次10mg,4次/日,用于过敏性鼻炎。口服每次100~600mg,3次/日,连服1~6个月,用于胃肠道变态反应性疾病。2%滴眼液滴眼,1日数次,用于过敏性结膜炎。②酮替芬: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预防效果优于色甘酸钠。口服每次1mg,2次/日,治疗可连服2~6周。
(3)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有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倍氯米松等,通过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解除小动脉痉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干扰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生物合成、从多方面干扰免疫反应等方面起到治疗作用。此类药物适用于各型变态反应,短期效果显著,但不良反应较多,故虽为Ⅰ型变态反应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一般却只作为次选药,主要用于严重的变态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在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方面,糖皮质激素类药有滥用倾向,有的甚至引起严重的用药后并发症,应加注意。
(4)其他对症治疗药:常用的药物有:①茶碱类:常用药物为氨茶碱,可松弛平滑肌,尤其对处于痉挛状态的支气管作用更加明显。②抗胆碱药:常用药物有阿托品、茛菪碱和普鲁本辛等,通过阻断M受体而解除平滑肌痉挛。③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常用药物有肾上腺素、麻黄碱,可兴奋心脏、收缩支气管黏膜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肾上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