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第八章动物的觅食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谢!
点的选择
捕食和竞争对最适觅食的影响
前面我们说过,动物觅食倾向于使其能量净收益达到最大,但实际情 况并不是这样,因为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存在捕食者和竞争者)会 影响动物的最适觅食。显然,动物在觅食时必须防范被其他动物吃掉 ,有时为了安全就不得不牺牲一些能量收益。这种权衡可以借助多种 方式实现。一种方式是尽可能减少觅食时间,由于觅食时很难同时监 视捕食者,因此被捕食的风险将随着觅食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另一种 方式就是选择到安全的地点觅食,尽管那里的食物不丰富。
二.次级防御 ④假死:是一种以装死方式来逃生的保护性适应。如金龟子遇敌害后会 假死:是一种以装死方式来逃生的保护性适应。如金龟子遇敌害后会 装死,从植株上滚落地上,伺机逃脱,从那些喜欢吃活食的捕食者口 中逃生。 ⑤逃逸:某些动物遇敌害时,会采取一定方式迷惑捕食者,趁机逃走, 逃逸:某些动物遇敌害时,会采取一定方式迷惑捕食者,趁机逃走, 这样的保护性适应方式叫逃逸。如蜥蜴会断尾来逃生;乌贼喷出墨团 趁机逃逸;黄鼬能以臭气退敌等。 ⑥其他方式:如牛遇敌害时,成年的个体会缩成一圈,头朝外,把幼体 其他方式:如牛遇敌害时,成年的个体会缩成一圈,头朝外,把幼体 保护在中央,用角御敌;乌鸦会聚众乱叫以卸敌;食肉目动物多以提 上唇、露犬齿,并发出鸣叫来威胁驱敌。迷惑捕食者,臀斑和尾斑信 号,如羚羊等及发报警信号和激怒反应等方式。
动物的捕食策略
1)伏击和偷袭:“坐等”或偷偷逼近猎物的策略,靠出其不意取胜。例 )伏击和偷袭:“坐等” :猛禽捕猎多为偷袭式。鹭类鸟捕食鱼类,多半为伏击式。海龟用自 己的舌头做诱饵钓小鱼;深海鮟鱇张开大嘴,用口内发光的引诱物吸 引小动物自动入口; 蜘蛛结网狩猎;青蛙、蛇等的偷袭式捕食策略 。 2)穷追不舍:靠速度和耐力取胜。在视野开阔、隐蔽物少的栖息地内 ,动物常常以追击的方式猎取食物,捕食动物可以发挥快速和持久的 奔跑能力。这些动物还常常结群进行猎食。例:狮子,狼,豺狗,豹 等。
最适食物类型的选择
最有利的食物: 最有利的食物:食物净值(即食物总值及减去搜寻、消食
物所消耗的能量)与处理时间(从捕获猎物到吃下猎物花 费的时间)之比值最大的食物。研究表明,捕食者总是向 于选择有利性更大的食物。
最适食谱: 最适食谱:假定捕食者的觅食时间包括搜寻和进食两部分,如果捕食
者只选择最有利的食物,虽然可使单位处理 时间的食物摄取量很高, 时间的食物摄取量很高,但搜寻这种食物所花费的 时间也必然较长; 而一个对食物种类毫无选择的捕 食者,搜寻时间必然较短,但单位 处理时间的食物 摄取量也相应降低,因为在它的食谱中包括了很多 摄取量也相应降低, 有利性较小的食物,这中间存在着一种最适权衡。
第三节
动物的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初级防御 次级防御
动物的防御行为
动物采取各种方式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叫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有很多方式。 一.初级防御 ①保护色:动物身体的颜色与其栖息环境相似,以此避敌求生。这种在 保护色:动物身体的颜色与其栖息环境相似,以此避敌求生。这种在 体色上对环境的适应叫保护色。如水母、海蜇等漂浮生物躯体近于全 透明,是对水体的良好适应。 ②警戒色:一些能释放毒液或恶臭的动物,其体表多具醒目的色泽或斑 警戒色:一些能释放毒液或恶臭的动物,其体表多具醒目的色泽或斑 纹。其意义在于警示或吓退其捕食者,所以称这种体色为警戒色。 ③拟态:某些动物的形体或色泽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这种状 拟态:某些动物的形体或色泽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这种状 态叫拟态。如竹节虫的体形酷似竹枝。
觅食行为的动机
捕食行为的动机是饥饿,捕捉猎物的速度和效率通常随着饥饿程度的 增ຫໍສະໝຸດ Baidu而增加,但也有例外,如螳螂和跳蛛,它们捕捉猎物的动作总是 那么刻板不变,不受饥饿程度的影响。但觅食行为的其他方面如警觉 性是与饥饿程度有关的。很多捕食动物都喜欢捕食某一特定的猎物, 而且与正常的饥饿没有明显的关系,在全面研究动物觅食行为的时候 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 1. 猎物的选择 2. 猎物的贮藏 3. 喂幼 4. 觅食节律
猎物的转换
猎物转换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有些捕食动物一生都坚持以 同样的猎物为食,还有些捕食 动物对转换猎物是不情愿的或 抵制的,有时甚至对陌生的潜 在猎物表现出明显的害怕。显 然对于猎物转换现象,我们还 远未知晓它的真正原因,包括 近期的和最终的。
最适觅食地点的选择
1.对觅食地点质量的评估
2.觅食的风险感及对两类觅食地
第八章 动物的觅食行为
马瑞林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最适觅食理论 第二节 动物觅食的技能和策略 第三节 动物的防御行为
第一节
最适觅食理论的概念 最适食物类型的选择 觅食行为的动机 猎物的转换 最适觅食地点的选择
最适觅食理论
捕食和竞争对最适觅食的影响
最适觅食理论的概念
最适觅食理论,即从投资/ 最适觅食理论,即从投资/收益的经济学观点研究动物的觅食行为。 此理论是说动物应在投资最小和收益最大的情况下进行觅食或改变觅 食行为。用于测定最适性的是动物及其后代的生殖产出(即适合度 fitness) fitness),但生殖产出是难以评估的,而且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因此 通常采用净能量收益的方法对最适性进行评估。 最适觅食理论涉及三种选择: 1. 吃什么食物(即最适食谱和最适食物类型); 2. 到什么地方去找食,特别是当食物是隐蔽的和呈不均匀分布时应选 择到最有利生境斑块去觅食并在各生境斑块有最适停留时间; 3. 选择最适觅食线路,包括移动方向,移动方式和移动速度。 按照最适觅食理论,进行最适觅食的动物其适合度应当较高,觅食的 成功会导致其它方面的成功,因为食物为其提供能量,应当注意的是 :在动物的适合度和最适觅食之间的联系是很难检验的,因为适合度 的衡量尺度是一生的生殖成功率,而衡量觅食成功的时间尺度要短得 多,甚至是即时性的,但在有些情况下有证据证明觅食成功与适合度 之间的关系(书上P153页的例子)。 之间的关系(书上P153页的例子)。
第二节
动物觅食的技能和策略
动物食性的多样性 食性的特化 传粉动物与植物的协同适应 动物的觅食技能 动物的捕食策略
动物食性的多样性
生态趋异 竞争 进化
食性的特化
动物的觅食技能
1、动物的搜寻技能(觅食区域选择) 、动物的搜寻技能(觅食区域选择) (1)隐蔽的食物要求捕食动物具有更敏锐的感觉能力和搜寻能力。 (2)动物为了使食物的有利性达到最大,必须在各种不同的地点搜 寻选择各种类型的食物,同时也保证了食物的多样性。 2、动物的觅食技巧 、动物的觅 (1)不需要捕食技巧的动物:如山雀、蜗牛、瓢虫等,只要搜寻选 中了取食对象,就很容易得到食物。 (2)需要捕食技巧的动物:发现食物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能够捕获 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