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⒉ 脊髓损伤 轻重不等 横贯性伤害:
剧痛,一过性意识障碍,完全松弛性瘫痪 脊麻可掩盖截瘫症状
预后:重者截瘫,死亡
脊髓损伤早期与脊神经根损伤的鉴别
①“触电”/痛感;剧痛,一过性意识障 碍
②感觉障碍为主,“根痛”,很少运动 障碍
③感觉缺失仅限于1~2根,一致性
感觉障碍:比穿刺点低1~3节段
治疗措施: 预防为主 :腰2以上穿刺尤应谨慎小心
㈣ 应用局麻药的注意事项
1. 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 1:20万 / 1:40万
2. 局麻药的浓度和容量 3. 局麻药的混合使用 4. 注药方法 ①试验剂量:3ml,排除脊麻 试探耐受性 ②分次注药 或 一次注入预定量 ③追加维持量:首次总量的1/2~1/3
五、硬膜外间隙穿刺术
1. 体位
2. 穿刺点 体表标志: C7 T3 T7 L4
南京市大厂医院麻醉科
硬脊膜外阻滞
李楠
硬脊膜外阻滞
一、定义:将局麻药注射于硬脊膜外间隙, 阻滞脊N根部,使其支配的区域暂时性麻痹
分类:单次法、连续法
高位硬膜外阻滞: 中位硬膜外阻滞: 低位硬膜外阻滞: 骶管阻滞:
C5~T6 T6~12 腰部 骶裂孔
二、硬脊膜外阻滞的机制及其生理影响
作用机制未明 ㈠ 局麻药作用的部位:
❖诊断:脊髓受压 奎肯试验、椎管造影、CT、MR
❖预后:早期诊断、尽快手术减压 ❖预防措施
㈩ 感染 (最严重)
⒈硬膜外间隙感染:葡萄球菌 ①污染药具 ②穿刺部位感染 ③其他感染灶细菌血行播散 ⒉蛛网膜下隙感染
阻滞后4h:脑脊膜炎 难发现细菌,抗生素
谢谢!!!
房缺/室缺:左侧半俯卧位,防冠脉气栓 心脏停搏:心脏按压、心室穿刺抽气
㈣穿破胸膜:气胸、纵隔气肿 ㈤导管折断
❖ ⒈ 原因 ①穿刺针斜面切断 ②导管质量 ③拔管困难 ④导管折叠打结
㈥ 全脊麻
定义:行硬膜外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 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 发现,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 蛛网膜下隙,可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 称全脊麻。
5. 肌张力的影响
反射性松弛 选择性地阻滞运动神经末梢
三、硬脊膜外阻滞的临床应用
㈠ 适应证与禁忌证
❖ 适应证: 腹部、盆腔、下肢等部位的手术
颈部、上肢、胸部
❖ 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严重休克、穿刺部位感染、凝血机制异常 相对禁忌证: 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及心脏代偿功能不良
㈡ 麻醉前访视和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访视 麻醉前用药:巴比妥类 / 苯二氮卓类
椎旁阻滞 经根蛛网膜绒毛阻滞 弥散过硬膜进入蛛网膜下隙产生“延迟”的
脊麻
㈡ 局麻药在硬膜外间隙的扩散
1. 局麻药容量和浓度:质量关系 2. 注药速度 3. 体位 4. 身高 5. 年龄: 4~20y 6. 妊娠: 足月孕妇局麻药量1/3 7. 动脉硬化:神经元↓ 基质↓ 8. 其他:脱水 休克 恶液质
❖ 3. 完全无效 ① 导管脱出/误入静脉 ② 导管扭折/血块堵塞 ③ 硬膜外穿刺失败
❖ 4. 硬膜外穿刺失败原因 ① 病人体位不当,脊柱畸形,过度肥胖,
穿刺点定位困难 ② 穿刺针误入椎旁肌群/其他组织而未察觉
下列情况应考虑放弃硬膜外阻滞
① 多次穿破硬脊膜 ② 误伤血管 出血多 / 误伤脊髓或脊神经 ③ 导管割断残留
❖⒉ 预防 ❖⒊穿破后处理 最好改麻醉方法 穿刺点在L2以下,可慎行脊麻
㈡ 误入血管
❖发生率:0.2~2.8% ❖预防措施: ① 导管正中置入,导管不宜过尖 ② 注药前轻回抽 ③ 试验剂量 ④ 警惕血染
㈢ 空气栓塞
原因:血管破裂+注入气体过多过快 进气量>10ml,致死可能 ❖ 处理:
一旦诊断为静脉气栓,应置病人于头低左侧卧位, 防止气栓上行入脑,使气栓停留在右心房被心搏 击碎,避免形成气团阻塞
发生率:0.24% 临床表现:全无痛觉、低血压、意识丧
失、呼吸停止,甚至心跳骤停。
处理原则:维持病人循环及呼吸功能。
若神志消失,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加速输 液,血管收缩药等。 若循环功能维持稳定,30min后可清醒。 灌洗蛛网膜下隙 20min内
预防措施
①预防穿破硬膜 ②强调试验剂量
㈦ 异常广泛阻滞
HR↓,心脏射血力↓
⑵ 药理性因素
局麻药吸收后,抑制平滑肌 ,阻滞β受体 CO↓
⑶ 局部因素
注药过快 ,脑脊液压↑ 血管张力及CO 反射 性↑
㈣ 硬膜外阻滞的影响
3. 呼吸系统的影响 ⑴ 阻滞平面 ⑵ 局麻药种类、浓度 ⑶ 老年、体弱、过度肥胖 ⑷ 其他:药物、手术操作、体位
4. 内脏的影响(BP) BP 60~70mmHg,肝血流减少26%
㈨ 硬膜外阻滞术中管理
1. BP↓ 快速输液 麻黄碱
2. 呼吸抑制:肋间肌、膈肌 颈、上胸部:小剂量、低浓度
3. 恶心呕吐 辅助药物、神经封闭、全麻
四、硬脊膜外阻滞的并发症
㈠ 穿破硬膜 ❖ ⒈ 原因 ⑴ 操作因素 ① 经验不足 ② 麻痹大意 ③ 用具不合适 ⑵ 病人因素 ① 多次硬膜外阻滞史 ② 脊柱畸形或病变 ③ 老年人、小儿 ④ 先天性硬膜菲薄:反复穿破
阿托品等
㈢ 常用局部麻醉药
局麻药 常用浓度 起效时间 维持时间 最大用量
(%) (min) ( h) (mg)
利多卡因 1~2
5~12 1.5
400
丁卡因 0.25~ 10~15 3~4
60
0.33
布比卡因 0.5~0.75 4~10 4~7
150
左旋布比 同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0.5~0.75 同布比卡因
㈦ 硬膜外阻滞平面与范围的调节
1. 穿刺部位 2. 导管的位置和方向 3. 药物容量和注药速度 4. 体位:少 5. 病人情况:
婴幼儿 老年人 妊娠后期 病理因素
㈧ 硬膜外阻滞失败
❖ 1. 阻滞范围达不到手术要求 ① 穿刺点 ② 硬膜外间隙粘连 ❖ 2. 阻滞不全:痛 不松 ① 麻醉药的浓度、容量不足 ② 导管进入椎间孔,阻滞范围有限 ③ 导管在硬膜外间隙置入方向?
遇异感或疼痛,应退针观察,切忌注入局 麻药或插管,避免扩大损伤范围
及早治疗 ➢ 脱水 ➢ 皮质类固醇:
防止溶酶体破坏,减轻脊髓自体溶解 若鉴别困难宜按脊髓损伤对待
㈨ 硬膜外血肿
穿刺出血率:2~6% 血肿、并发症:0.0013~0.006% ❖原因:
穿刺、置管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抗凝治疗 ❖临床表现: 背痛、肌无力、括约肌障碍、截瘫
3. 穿刺术: 直入法
侧入法
4. 硬膜外间隙的确定 阻力骤失 :突破黄韧带 负压现象 :悬滴法 玻管法
脑脊液(-)
㈥ 连续硬膜外阻滞置管方法
⒈ 步骤
① 测量 ② 置管 ③ 拔针 ④ 置管长度3~4cm ⑤ 注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S,回吸,固定
⒉ 注意事项
① 导管芯 ② 导管与穿刺针一并拔出 ③ 插管时异感、弹跳 ④ 导管全血 ⑤ 预防药液回流
常规剂量局麻药,异常广泛的脊神经 阻滞,节段性,骶神经甚至低腰部 神经支配的区域,功能仍保持正常。
临床特点:缓慢发生,20~30min 硬膜外间隙广泛阻滞 硬膜下间隙广泛阻滞
㈧ 脊神经根或脊髓损伤
⒈ 脊神经根损伤 部位:后根 临床表现:根痛
感觉减退/消失 脑脊液冲击征 根痛3天内最剧,2W内缓解/消失 对症治疗,预后较好
㈢ 硬脊膜外间隙的压力 负压
颈胸部> 腰部> 骶部 -
㈣ 硬膜外阻滞的影响
1.CNS的影响: ❖ 直接: ①一过性脑脊液压↑,注药过快会 短时间头晕 ②局麻药逾量/注入静脉丛会引起惊厥 ③连续硬膜外阻滞时累积性吸收比骤然注入
超量药物易耐受 ❖ 间接:阻滞后低血压引起
㈣硬膜外阻滞的影响
2.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⑴ 神经性因素 ① 阻滞交感N传出纤维 ,血管扩张 ② 平面高于T4 , 心交感N纤维麻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