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女红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女红》校本课程纲要

科目名称:传统女红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授课地点:六3班教室

第一部分前言“

拓展课程,就是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儿童的天然欲望的表现。教育者应该对儿童的这种天然欲望加以引导和发展。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结合中国的国情,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改造,强调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思想,为社会实践体验教育在中国的实践探索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校秉承这一教育理念,为了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发了传统女红校本课程。由于物质生活、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传统女红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挑战,尤其是那些与社会发展不太适应的、易受客观条件和资源限制的,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与视线,传统女红充满无限趣味性,现在的孩子可能连见都没见过这些,更别谈做过了。他们的生活虽然丰富,但动手能力不强,确实让人遗憾。所以,对于传统女红的保护和开发是十分有必要的。鼓励多样化的传统女红走进课堂,使之在下一代中传承。总的来说,传统女红的保护与开发,必须坚持发展的理念,在保护的基础上、从发掘的角,从细节入手,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方能达到积极和有效保护的目的。

一、课程性质

1.现实性

本课程的实施需要的条件简单,利于实施。在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依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不求投入太大,但求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发展性

本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促进发展的舞台,能够促进学生自我身心发展和合作能力,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3.合作性

本课程的实施,尤其强调学生间相互配合,重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动作要领,动作技巧,重在亲身体验,在实践体验中掌握方法。

2.学生在小组比赛与竞争中互相切磋,互相学习。

3.小组合作,相互指导,共同提高,并发挥想象,创造出新花样。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教学中充分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予的激励评价形式。

3、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确实组织好活动,不留于形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的兴趣。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传统女红的乐趣,给孩子提供一种悠闲娱乐的方式,达到在活动中加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设置

1.课程内容的制定上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难度,而且对于不同学生有所不同,也设置了不同的评价标准。

2.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与参与能力。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原则

1.创新教育原则

以体验、经验分享为教学形式的拓展活动在学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实现了教育创新,让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特定的环境中主动地去体会、去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理受到挑战,得到启发,素质得到提升。

2.开放性原则

它可以不受专业、年级和学校等方面的局限,鼓励学生大范围交流,鼓励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层级的学生相互借鉴、互相学习。在实践操作和回顾分享中让学生都有话可说,但又不能一下子说得很完整,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巩固知识、强化理解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3.学生为本原则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拓展活动中教师从教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有时仅仅可能是活动的推动者,它淡化了教的角色,使活动的主体成为学生本身,给他们更多的体验空间。它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做”中“学”,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培养。

4.个性发展原则

拓展训练活动内容的设计是针对学生在心理、能力、知识、身体等方面的现状和差异而展开的,依据不同阶段不同的心理态度和心理特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要求,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素质内部需求,尊重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拓展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活动体验、分享感受、反思交流、理论整合和实际应用等五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将活动后的体验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训练过程中,充分挖掘出与现实的共同要素,并通过分享交流吸收别人发现的共同要素以及教师师总结时引用的现实中的经典案例,拓宽了经验有效迁移的范围。

二、课程实施建议

1.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中倡导收敛与开放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在教学评价中倡导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2.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精心设计。应充分关注学生认知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体验与感悟,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的综合培养。

3.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动态把握过程。应根据具体的活动(科目)要求与学生特点,及时调整内容与过程。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留给学生

充分的讨论与思考时间。应重视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的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重视学生知识关联能力及创意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4.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丰富评价方式。应重视拓展型课程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应倡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评估、反思和约束的习惯。

5.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落实“两纲”。应注意挖掘活动所蕴含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活动的实施,引导学生内化活动要求,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建议

1.根据教学对象间的关系,从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三个不同的评价主体进行。包括:出勤、主动参与、意志情感、掌握技能。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与评定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关心,互相了解,主动观察周围同学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发扬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学习风气。

3.学生对自我评价,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