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国企改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 (1)

一﹑我国国企改革概述 (1)

二﹑我国国企改革中存在的不良倾向 (2)

(一)重形式轻内容之倾向……………………………………………………………………2﹑3 (二)重政府意志轻企业选择之倾向…………………………………………………………4﹑5

三﹑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不良倾向的对策 (6)

(一)重形式轻内容这种倾向对企业改制的质量和效果的危害很大,必须迅速制止和纠正。

.............................................................................................................6﹑7 (二)目前,我国国企改制过程中所存在的重政府意志轻企业选择的现象,是与我国经济体制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不到位直接相关的。.......................................................8﹑9 (三)针对国企改革后的完善问题,我们应加强认识,努力抓好企业改制后的完善工作.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当前国企改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 加快推进和完善国有企业改制被视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中最迫切的任务。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推进,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国企改革中亦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重政府意志轻企业选择、重改革过程轻改革后的完善这些值得关注的倾向,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企改革的成效。为顺利推进今后的国企改革,提高其改革质量,就必须关注当前国企改革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并采取相应的办法及时纠正。

[关键词] 国企改制不良倾向对策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各种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已经逐步得到改善,现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但是,这种新体制还远未完善,在制度层面还有不少缺陷,运行机制还不健全,经济效率不高的状况亦未根本改观。所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改革运动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改革无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

重中之重,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甚至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国有企业是国有资本运营的主要的载体,要提高国有资本运行的效率,加强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必须要按照市场化改革的要求,促使国有企业向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转化,建立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本文正是希望能结合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总结多年来企业改制的得失成败,指出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能为企业改革的实务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我国国企改革概述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造和变革的途径和方法、认真总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为我国吸取国外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改革我国的国有企业、有效运营国有资本、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时机。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到我国2010年远景目标之一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因此,加快推进和完善国有企业改制被视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中最迫切的任务。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近年国有企业改革又取得新的进展,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推进,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国企改革中亦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企改革的成效。为顺利推进今后的国企改革,提高其改革质量,就必须关注当前国企改革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并采取相应的办法及时纠正。

二、我国国企改革中存在的不良倾向

(一)重形式轻内容之倾向

国有企业的改革既涉及改革的形式,也涉及改革的内容,而且应该是内容重于形式。但从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来看,较大程度地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它具体表现在:

1.存在注重企业名称、组织形式变更而忽视本质因素的改革和完善的问题。目前在许多地方有很多企业把精力耗在企业名称、组织形式的变更上,忽视对企业经营起关键作用的一些本质因素的改革和完善。如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是变

换了企业的名称和组织形式,即将原来的国有企业改为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将原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改为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而涉及到企业改制的关键性因数,比如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公司领导层的提名与任命、职工利益与企业经营的关系等仍然没有发生变化。这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尤其在按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造方面,在改革类型的选择上,有的企业更多的选择的是国有独资公司,而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较为明显的、具有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却很少选择。以我们恩平市的情况为例,在近三年来因改制进行公司制改造而建立的16家企业中,改为国有独资公司的就有13家,占改制企业的81%,而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只有3家,占改制企业的19%。至于其他地方大概亦大同小异。由于只重视改革的形式而不重视改革的内容,所以改制企业未能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监督制衡机制,未达到改制的预期效果和目的。

2.存在注重数量、速度而忽视质量、效果的问题。目前在国有企业改制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改制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注重数量、速度而忽视质量、效果的问题。前些年,国家对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改革方略出台后,全国各地加大了中小企业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当然,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有的企业表面上说是转制了,但企业原本的债务、企业的职工安置等仍悬而不决,留给国家和政府的仍是一堆烂摊子,亦给社会的安定团结带来不利因素;有的企业说是转制了,却是以廉价出租、低价出售等以国有资产流失为代价。然而,那些企业改制滞后的部分地方,不但不引以为鉴,反而脱离实际,一味地强调改制的速度和数量,只要求每月、每季以及每年完成多少家企业的改制任务,甚至定期要完成所有企业的改制任务(如我们恩平市便曾不切实际地定下要在2005年彻底让公有企业退出市场的目标),而没有认真考量各个改制企业应选择的改制形式和应落实的改制内容,亦没有认真琢磨改制后的企业是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监督制衡机制,是否通过改制焕发了新的活力。这种一味追求改革速度和数量的简单的做法,影响和降低了企业改制的质量和效果,并最终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制的进程。

3.存在片面理解和执行国家政策而采取“一刀切”的改革方法的问题。“要着眼于搞好整个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