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基本信息
申报年度:2013
课题名称: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申报级别:省级
课题类型:区域信息化发展研究
课题负责人:黄家云
负责人所在单
合江县榕山镇中心小学校
位:
申请日期:2013-06-04
预计完成时间:2015-06-15
预期最终成果: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专题学习网站,论文,课件,课例
良好效果。在国内,全国已有近万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一些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已开始对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从整体而言,我国仍远未发挥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
二、选题意义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我校抓住机遇,从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实际出发,选择专项课题《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展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一是未来发展的需要。未来的学校教育是由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设施、教师队伍与现代化教育技术并立,共同支撑的立体化教育。伴随着21世纪的来临,知识经济的大潮向人们袭来,知识经济时代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它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正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提示。二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形成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强调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三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客观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及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四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的保障,通过上网查找、下载,教师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更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可以欣赏、模仿名师的优秀案例,然后比较、筛选出乃至创造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得以较快的提高,在当今我国仍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的教学体制下,有了良师,才可能谈到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有效性。五是学校发展的需要。目前,我校已装备了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各类功能教室,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其次是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改进陈旧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正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着有益的探索,有了观念上的基础;而对于如何很自然、很恰当地而不是生硬地把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有人还存在许多误区,必须通过统一组织的实验研究加以引导。所以,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必将是学校和教师关注和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构建适合于教育教学常态课堂教学信息化,是学校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关键。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知识不断更新,逐步形成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并能自觉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对优化教学过程、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对建立一个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具有较高综合教育效益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通过对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出常态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典型课例,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树立学校品牌。丰富教育科研经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研究价值:理论价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教育理论为实质性理论支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伴随着近年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模式上的转变成果已逐步凸显——从传统式的课堂教育模式转向创新式的信息教育模式。基于信息环境下的各学科教师在巩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势在必行。而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
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信息技术不仅在硬件设备上为教学提供了平台支撑,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方便、生动、有趣。信息技术将传统教学用的黑板、投影仪、电脑等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形成统一的教学平台,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丰富信息教学资源,为各个学科共享的应用,提供教学实践的依据。
推广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信息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农村小学利用信息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信息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信息教学的课件。
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构建信息化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常态课堂信息化。 2.解决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解决信息化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界定:信息技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中的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二是运用信息的技术,将涉及到如何利用信息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过程的控制、管理、策略等问题,即教师怎样选取信息、运用技术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各个学科中去,会切实有效地变革传统“黑板+粉笔+书本”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最终能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使课堂教学模式趋向于“多元化、全作化、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本质与内涵是在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使之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以交互式的方式给教师和学生营造探究式教学、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从而使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知识权威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由原来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知识建构者,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的目标。
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信息素养、教学水平等综合素质,探索、完善、推广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体系,研究教学策略、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改善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现代人才,从而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具体目标是: 1.探索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丰富、完善具有“民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生成型、情境型”为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出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3.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品行修养、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4.建设课题研究网站,形成研究资料,发布信息,关注研究动态,为师生提供开放的、丰富的、动态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