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训练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
专门训练已经成为当今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趋势。尽管整个训练过程包括的内容、类别很多,比如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力量训练等,但所有的训练都要以专项为中心。这也是当今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趋势。运动训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练为战”,训赛一致是运动训练的永恒法则。
田径运动训练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素质水平,改进专项技术,通过专项技术在专项运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创造最高的专项运动速度,才能达到最高、最远和最快的目的,创造理想的专项运动成绩。显然,专项运动成绩,取决于专项运动速度。所以,必须根据影响专项运动速度的关键因素来确定和认识采用的手段与方式是否符合专门训练的要求。
刘翔的绝对速度比不过其他几个主要选手,但孙海平采取了专项训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和一般身体训练齐头并进的方式组织训练,所以刘翔的综合能力好,各种素质和能力的优化组合特别好,所以他能胜出。通过对刘翔训练资料的整理发现,除了准备活动,刘翔在训练中从没有跑过120m 以上的训练内容,而且每周的跑量也只有2000m 多。试想,如果没有紧密结合专项的训练,这样的训练量怎么能获得如此优异的运动成绩。可以说全面的专门训练是刘翔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刘翔的周训练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专项训练;第二是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第三是与专项密切相关的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训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
一、运动选材
在体育界中,尤其是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选材是获得好的比赛的重要缓解,教练员在运动员的招生上,以及运动员的运动天赋上,都必须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成功的招生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保障,也是运动员在国家训练上的重点和延续。因此运动员在选材的过程中,对运动员在以后的训练管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是运动员在以后的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
1、在对生长发育一般规律了解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运动员个体特性。针对运动员个体,选与训相结合,才可能发现好苗子。
2、人体各种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敏感期是不同的,在选材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儿童少年各项机能和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田径运动是体能类项目,只有在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合理的诱导,才能使好苗子不被错误的淘汰。
3、由于受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少年发育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而运动能力与发育的成熟度(或发育速度)又密切相关。根据曾凡辉等人对此做的10 多年的观察研究认为,在田径项目中,以速度、耐力与技术(撑杆跳高、高栏、跳高等)为主的项目,均应以选“大器晚成”者为主,具有特殊才能的“大器早成”者为副。而以力量为主的投掷项目,在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应以选“大器早成”者为主,“大器晚成”者为副。因此对发育程度的鉴别,是选材过程中重要的一项指标。
4、环境和科学训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开发有巨大的诱发与促进作用。在选材过程中,要为儿童少年创造发挥运动能力的训练环境,让其具备施展运动才能的天地,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挑选具有优秀运动才能人才的机会。紧紧抓住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敏感期,让遗传基因充分调动出来,并让先天运动才能得到充分表现,这样才能缩短训练周期,提高选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选材过程才能变得更加准确、合理和科学。
二、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中的核心问题,训练离不开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刺激,引起机体的应答,并促使运动员的体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可以说,负荷是引
起机体变化,获得训练效应及提高运动成绩的基本要素。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不消耗就不能得到增加。田径运动是体能类项目,其成绩的提高是以充分挖掘运动员的体能潜力为基础的。因此,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施加高强度的运动负荷是取得成绩的保证。
1、超量恢复原理
该原理认为,机体在运动负荷的刺激下其能量储备、物质代谢以及神经调节系统的机能水平首先产生疲劳,然后在运动负荷消除后不仅可以恢复到负荷前的初始水平,而且能够在短期内超过初始水平,达到“超量恢复”的效果。如果在超量恢复阶段再适时地给予新的运动负荷刺激,会出现“负荷-疲劳-恢复-超量恢复”的过程,而且可以不断地在高水平平台上周而复始地进行,由此使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持续提高。
2、生物适应规律
人的适应性有几个基本的过程:第一,给什么刺激产生什么样的反应;第二,多次刺激产生适应性;第三,适应性的过程是自组织的。自组织意思就是自动的,自发的;第四,长时间多次接受某种刺激,人体就会从反应到产生适应性,再从适应性到形成适应性结构。达到稳定状态,人的适应性能力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形成适应性结构,这种适应性结构就是我们想通过训练达到的目标。
3、运动负荷的定量
运动负荷的大小可以从“外部指标”与“内部指标”两个方面来确定。实际操作中,量的“外部指标”,一般采用训练手段与方法中常用的计量参数。例如,100m 跑10 次,总跑量为1000m;80Kg 杠铃举10 次,总重量为800Kg 等等。强度的“外部指标”一般采用训练手段与方法中常用的计量单位或实际负荷强度与运动员本人最大限度负荷强度的比值来表示。例如,100m 跑每次跑11s,或以个人最大限度负荷强度的95﹪进行练习等等。
负荷的“内部指标”,实际上就是有机体对所完成练习的反应。用内部指标评定负荷的大小,可以根据完成练习时主要机能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指标进行判别。例如,运动反应时、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用力的大小与特点,心率,呼吸频率,肺通气量,需氧量,血液中乳酸的累积量与累积速度等等。负荷的大小,除了上述指标外,也可以以工作能力的恢复、糖原储备、氧化酶的活性、神经过程的速度与灵活性等来判断。
运动负荷的构成要素是负荷量和强度,它是训练计划的核心内容,也是教练员每天考虑得最多的事情;今天练什么,给多大的训练量,这个量用什么强度去完成?按计划给予运动负荷刺激,运动员的神经、肌肉自发地、自主地产生一种反应,这种负荷刺激反复多次,逐渐使运动员产生适应性。如果长时间多次进行这种负荷性刺激,他就会产生适应性的结构,稳定下来。在田径运动训练中,通过对训练内容、手段与方法的设计,给予运动员实战需要的专项运动负荷刺激,运动员会不断适应这种强度,并逐渐产生适应性变化,形成稳定的与比赛强度或高于比赛强度的神经肌肉适应性结构,并在比赛中表现出相应的成绩来。
按照传统的训练安排,冬训大运动量,强度不高,到了比赛期前一段时间开始上大强度,这种训练模式常常表现为在比赛时水平表现不出来。其基本原因是比赛期短时间的高强度训练由于时间过短,量变不会引起质变,也就不可能形成稳定的具备比赛水平的竞技状态结构。人的生物适应性变化是需要足够的时间的,需要反复多次地刺激后,它才能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没有稳定的结构,比赛就不可能表现出稳定的成绩。
三、运动恢复
运动恢复是科学训练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荷与恢复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而且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两个基本因素。负荷与恢复构成了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互为依存,互为补充。“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没有效果的,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在训练过程,通常人们只注重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而往往忽视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即运动后的恢复。殊不知,不重视运动恢复,就会使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发展成过度疲劳,甚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