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及其发展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及其发展模式摘要:中小企业的本质特征和功能定位,决定了其所在行业或领域不占垄断地位,但却具有经济发展推进器和社会政治稳定器的重要作用。本文在研究企业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了中小企业的三种发展模式。

关键词:企业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理论;发展模式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essence and function positioning, decided the industry or field is not dominant, bu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stability propeller of the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on the basi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ums up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ree kind of development model.

keywords: enterprise econom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theory; development model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我国对于中小企业概念的定义,从1962年至2011年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从其他国家看,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也不统一,但基本上都选择根据企业的雇员人数、资产总额和营业额三个标准进行定量界定,并对中小企业的本质特征和功能

定位达成了基本共识——中小企业独立所有、自主经营、在其所在行业或领域不占垄断地位,但却具有经济发展推进器和社会政治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一般理论

1.产业分工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的生命力及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过去弱肉强食的外部竞争关系变为企业内部协调合作关系,从直接竞争变为协调竞争,从而出现了社会分工的深化。斯坦利(staley)和莫斯(morse)1965年对美国产业组织结构作了实证分析后认为,由于生产成本、规模经济、市场特性、地缘区位等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不同产业适于不同规模的企业经营,其中就包括8种适合中小企业经营的细分产业。日本学者太田一郎则将经济部门分集中型部门和分散型部门,前者往往需要大型设备或巨额投资或产品易标准化且量大品种少,较适合大企业经营;后者则往往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或是与大企业相关的生产资料加工、零部件生产等部门,较适合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

2.中心外围论。r.t.艾夫里特认为,现代经济存在以垄断企业为核心的核心企业和处于其周围的中小外围企业两大企业群。核心企业是大规模、多元化、复合化的跨国公司,外围企业是小规模的、市场密度低而经营期短。其中,“卫星企业”对大企业是一种从属、依附关系;“忠实的对立企业”可能成为大企业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自由独立企业”是十足的小竞争企业。

3.二元结构体系论。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在《经济学和公共目标》(1973年)中指出:现代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并非单一的模式,而是由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组成的二元结构体系;计划体系由当时的1000家大企业组成,按计划进行生产和销售,并依靠强大的经济力量与政治上的特权,控制了价格和市场;市场体系是由1200万个分散的中小企业所组成,受市场规律的支配。加尔布雷斯指出,由于两大体系在权利与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市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屈从于计划体系,容易导致社会资源配置失调、贫富悬殊、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因而需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实现两大体系之间的均衡。

4.大规模时代终结论。日本中村秀一郎教授在《大规模时代的终结——多元化产业组织》一书中,批判了“在大企业支配和控制下,中小企业永远处于不稳定和‘无力化’状态”的观点,他认为,由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动,大企业生产经营步履维艰,大规模时代已经终结;相反,中小企业有可能出现结构性大发展,因为促使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正在形成。英国舒马赫在《小的是美好的》(1973年)中,从社会的角度指出:专业化、大型化的生产模式,看上去是解决了生产问题,但实际上却导致了经济效率降低、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并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不能成为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的方向。要使社会“持久发展”,必须要走小型

化、中间化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要发展小企业和“中间技术”。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1980年)中为,第二次浪潮的特征是长期生产数百万件同一标准的产品,而第三次浪潮生产的却是短期的、个别的和完全订做的产品,大量的中小企业由此得到迅猛发展。

5.技术创新论。阿科斯和奥德斯对1982年美国34个创新最多的行业中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数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结论:随着集中程度的提高,企业的创新趋于下降。卡尔松认为技术的进步降低了生产的最小有效规模。温特则提出:作为两种技术体系概念,资本密集型、广告密集型、高度集中行业属常规体系,以大企业为主;创新活动密集、知识密集、熟练劳动力相对重要、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属于企业家体系,中小企业是其主要载体。

二、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

1.专一模式

专一模式就是企业集中资源于某一项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孙子兵法九地篇》说:“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兵一向,千里杀将”,对企业而言即集中兵力,选准突破口,赢得市场。然而目前中国很多中小企业仍没有摆脱“小而全”的格局,多面出击,结果毫无核心优势。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源有限等特点,很难进行多元化以分散风险,多元化对中小企业而言是陷阱而不是馅饼。将本身不太丰富的有限资源进行再分割,结果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