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篇一: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感恩生命、热爱生活

爱与感恩是非暴力沟通的灵魂。因为有爱,因为懂得感恩,所以去做。

关爱人性

非暴力沟通可以引领我们改变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沟通时,我们所

给他人的观点或反馈不应该再是间的条件反射,而应该是建立在客

观观察的基础之上。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在沟通时,我们应该准确

把握特有的沟通情景,并留意所发生的事情——我们观察到的结果。不论我们是否喜欢,只需说出观察的客观结果。

在观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因为如果将观察和

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更多的听到批评,令他人反感,排斥沟通。

需要强调的是,非暴力沟通并非要求我们做到绝对的客观,不能用

任何的评论,只是说将观察和评论进行区分是重要的。

尊重人性,倾听心灵的声音。

感受是天然的情感体会,想法则是带有人文色彩的认受主体特有的

人文背景影响。处于尊重他人以及尊重自己的需要我们应该学会努

力体会别人的感受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人的行为也许会刺

激我们,但是我们感受的根源在于自己。是我们的需要和对他人的

看法导致了感受。

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准确的表达并理解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沟通的质量和生活的档次。

明确了观察的结果,了解了感受,那么就要去揣摩他人的需要,并

明确自己的需要。

自身的需要产生请求。

提出请求时,别人所听到的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表达的,为了避免误

会和麻烦,提出的请求应该是清晰的、具体的,并且请对方反馈信

息以确定对方是否准确的理解了我们。避免请求成为命令。

感恩生命

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爱与感恩主导着非暴力生活,这样的生活中充满了尊重、理解、欣赏、慈悲等等,将贪婪、憎恨、敌意彻底赶出去。我们必须为自己

的行为负责,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不得不”的事情,更多的时候“不得不”只是一个看似很完美实则很拙劣的借口。

“我深信,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

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自己的重要体现”。带着感恩的心态去生活,生活就应该由快乐来支撑,而非被贪欲所奴役。试想,如若马航

mh370航班上的154同胞们此刻能够安全的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

当他们踏上祖国故土的时候还会为事业的坎坷,感情的跌宕而寝食

难安吗?或许不会了。人的悲哀就在于——只有到失去的那一刻,才

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如此之多,却不曾珍惜。在攀登顶峰的路上却

没来得及欣赏沿途的风景,忘记了我们登山的初衷!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

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爱

和感恩是非暴力沟通的灵魂,贯穿始终,是其源泉亦是其终结,是

其动机亦是其目的。“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

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因为动机错了,目的也不对。

《非暴力沟通》与其说是一部讲述沟通技巧的专业书籍,我更愿意

相信她是一部教授积极生活的哲学书籍。因为沟通的技巧无非是服

务于社交和事业,而社交和事业也不过是从属于生命理想的具体目标。生命理想!是什么???幸福、快乐仅此而已。狭隘吗?“穷则

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有大同社会,今有共产主义,其追求

不就是一人之乐,人人之乐,天下之乐吗?那么大同社会、共产主

义的基础是什么?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吗?也许更重要的是一颗满

是爱与感恩的心!如果只有贪欲,那么有限的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

的需要如何能做的极大地丰富呢?

【篇二:《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爱罗妈

我们大部分人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习惯于直接进行评论,或者习惯于通过指责别人来让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可是当我

们对别人进行指责时,请问对方还能心甘情愿地来满足你的需求或

请求吗?对方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进行自我辩解、拒绝或者反击你。

我们的情绪会因为外在的行为而发生剧烈波动,真的是因为别人的

行为导致你的情绪,别人应该为你的情绪负责吗?那为什么不同的

人对于同样的外在行为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或者同样的外在行为

在你不同的心情状态下会引起你不同的情绪反应呢?书中告诉我们,我们的情绪和外在行为之间还有一个我们忽视的关键因素,那就是

我们的需求。某个外在行为因为不符合我们的需求,从而导致我们

的某个情绪。可是这个需求有时我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或者清楚

了而没有告诉对方,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对方要为我们的情绪负责,于是开始指责对方,开始抱怨对方。这样自己的需求没有满足,同

时也伤害了对方,关系开始恶性循环。

读这本书之前,我经常处于痛苦中,一是觉得别人为什么总让我失望,为什么总让我痛苦;二是我为什么会经常被别人认为我在伤害

他们。这本书读到一半,我突然领悟到,我们原来一直活在混沌状态。当我们指责别人的时候,我们没有去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我

们将自己的幸福快乐权力交给别人,任别人摆布。当别人指责我们

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对方的态度和怎么说的方式,而不是去关注

对方的真正需要。可是要做到抛开自己长期以来的情绪反应方式,

去放下自己所受的伤,去真正关注别人的需要需要自己强大的内心

力量和不断的心理暗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做一个像“长颈鹿”那样的人,没有天敌,大家都活在爱中,因为爱而愿意去改变自己。有一对父子,父亲总是在不断地指责儿子让他不满意,总是在儿子

面前生气。长久以来,儿子开始害怕接近父亲,实在出于亲情和义

务只能硬着头皮隔几个月回家看望父亲一次。可是在读了这本书后,他开始试着不去体会父亲的情绪和指责,而直接关注父亲的感受和

需要。慢慢地,父亲对他的指责越来越少了,父子的关系得到了很

好的修复,现在父亲在他面前更多的是笑容,代替了之前几十年如

一日的抱怨和指责。

感谢作者编写这本书,让我接触到了非暴力沟通,让我开始真正关

注自己的需要,开始作为自己的主人,开始为自己的幸福、成长、

快乐负责,同时也开始重视别人的需要。

【篇三: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 nvc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去反应,

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

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表达自己,又尊重、倾听他人。 ? 四个要素:

? 观察:清晰表达观察结果,不判断不评估

? 感受:受伤、害怕、喜悦、气愤等

? 需要:导致感受的需要(或价值、愿望)

? 请求:期待他人采取何种行动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 异化的沟通方式,倾向于忽视人们的感受和需要,造成负面影响,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

害。

?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

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

做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对他人的评价实际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

值观。

?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

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

于对方。

?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 试图回避责任的行动理由:

? 受说不清的力量驱使——“因为不得不”

? 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因为我是个酒鬼”

? 其他人的行为——“因为他做了xxx”

? 上级的命令

? 同伴的压力——“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xxx”

? 机构的规章制度和政策

? 性别角色、年龄角色、社会角色

? 无法控制的冲动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

? 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强调人性本恶并通过教育来控

制天性,这导致我们对

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鲁米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 nvc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 nvc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 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的表达方式:

? 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

? 把对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做唯一可能

? 把预测当事实

? 缺乏依据

? 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价当事实

? 使用形容词或副词时,把评价当事实

? “总是”“从不”“经常”“很少”等词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

? 示弱、表达感受有助于解决冲突。

? 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被抛弃”“被误解”“被忽略”这类通常是想法。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 nvc强调感受的根源在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4种选择:

? 责备自己

? 指责他人

?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如下表达方式可能忽略了感受与事件的关系:

? 只提及相关事情

? 只提及他人行为

? 指责他人

*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的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 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通过批评提出主张,得到的反应往往是反击或申辩,直接说出需要更有可能得到积极回应。 ? 基本需要:

? 自由选择(梦想、目标、方向等)

? 庆祝(生命力的创造及梦想实现,失落时表达悲伤)

? 言行一致(真诚、创造、意义、自我肯定)

? 滋养身体(食住行)

? 玩耍

? 情意相通(美,和谐,激励,秩序,平静)

? 相互依存(爱,接纳,尊重,欣赏,支持,信任,理解)

? 个人成长经历的三个阶段:

? 情感的奴隶期:认为自己有能力使他人快乐

? 面目可憎期: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生活的主人:意识到为自己的意愿、感受、行为负完全责任,但

无法为他人负责,

同时也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第六章请求帮助

? 提出具体请求

? 清楚说出希望对方做什么,而非不做什么

? 越具体越好,而非抽象语言

? 明确谈话目的,单说出感受和需要或是单提出请求,得到的回应

可能不同:单说出

感受需要,对方可能不知道你要什么;单提出请求,可能被理解成

命令或是指责 ? 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已准确明白所表达的意思

? 当对方给予反馈时,表达感激

? 如果对方不愿意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 在确认对方已明白后,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反应,关心的内容大

致分三方面:

? 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 对方正在想什么

? 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 集体讨论时提出请求

? 清楚发言目的,说清楚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

? 明确发言者是否已得到满意的答复

? 区分请求和命令

?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人批评或是指责,那是命令;如

果想利用对方的内

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就会受到责罚时,他们会把请求看作是命令;经常受到指责的

人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在诚实、倾听基础上与人联系,重视每个人

的需要。

第七章用全身心倾听

? 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判断和想法,一心一意体会他人。以

下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处境:

? 建议:“我想你应该??”

?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更大的好处”

?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 回忆:“这让我想起??”

?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

?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给你的,但昨晚??”

? 纠正:“事情不是这样的??”

?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人的需要而非他人对我

们的看法上,将会发现他人并没那么可怕,并且他人的不高兴是因

为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之后,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给他人反馈 ? 建议使用疑问句

? 询问前,可以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在自己理解没有把握或他人期待具体反馈时,给予反馈

? 一般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情绪时,会期待得到他人反馈

? 注意语气,让他人意识到我们是试图在体会,而非下结论

? 保持关注: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请求之前,为他人充分创造表

达感受的条件。当对方得到充分倾听:1)气氛将会变得轻 2)对方

停止谈话

? 当我们痛苦地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

?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大声提出请求

? 换一个环境

*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他不高兴时因为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

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

到了伤害。

第八章倾听的力量

? 倾听的力量,能帮助治愈心灵创伤

? 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

? 预防潜在暴力

? 使谈话生动有趣

? 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第九章爱自己

? 当我们表现不完美,倾向于内疚羞愧,但更好的改变和学习的驱动力是出于对生命的爱,

而非出于内疚、羞愧的负面心理影响。“应该”“必须”这些词容易让人产生内疚羞愧感。 ? 自责,出于自己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需要 ?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便开始体会到除了内疚、

羞愧以外的情感,其目的是推动我们去满足需要、追逐梦想。

? 非暴力沟通自我宽恕: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 ? 让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

?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

1、列出那些自己认为没意思、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2、向自己坦白这些事是自己选择做而非不得不做,在每个事件前加上“我选择做”

3、承认某一行为是自己的选择后,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我选择做??是因为我

想要??”。深入理解的行为动机可能包括:1)为了钱2)为了得到赞同3)为了逃避惩罚4)不想感到羞愧、内疚5)为了履行职责

*失误揭示着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

第十章充分表达愤怒

? 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指责和评判。愤怒由思维方式造成,其核心是尚

未满足的需要。

? 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不能归咎于他人,而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与需要上。与其

沉浸在愤怒中,不如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 停下来,呼吸

? 留意我们的指责

? 体会我们的需要

? 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 在表达自己之前,需要先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