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英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世纪末的美国革命标志着英国的第一帝国瓦解和新的日不落帝国的产生,英国的殖民发展目标向东方发展,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开发,印度的扩张一方面因七年战争而加大,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独立,东方也成为了新的货物输出重心。

由此英国的殖民主义面向了全世界范围。

由于七年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在海上的成功,以及美国独立后对于海洋权利的妥协,使得英国最终成为了长达200年的海上霸主。

而正如以后的海权论所认为的'rules the waves, rules the world.‘帝国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在国内,工业革命在无形而有序的进行着,工场的工业化使得英国的生产力大为提高,中产阶级和相应的文化相对快速的发展。

新的工业化城市不断发展,但没有受到良好的管制,以至于产生了大量城市化的恶果,而这解决的方式也是在后来才不断的得出。

政治方面,由于新旧贵族和商业资本主义的相互斗争,使得英国的宪政(没有实质的宪法)不断改革,在接连不断的相互对抗的法案中,双方势力产生了相应的均衡,而实质的结果需到威灵顿议会改革案改变贿选造成的不利。

另一方面,由于福音派和克拉彭联盟的不断坚持,议会在1833年最终敲定废奴法案。

THE RESTORATION AND EIGHTEEN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 TURE
(1660~1789)
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20年里,英国政局动荡,战火连绵不断。

以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1658)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极权统治未能平息统治阶层内部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

克伦威尔斯后,斯图亚特王朝卷土重来,查理二世(Charles Ⅱ,1630~1685)于1660年登上王位,这就是“王政复辟”(The Restoration,1660~1688)。

这个时期天灾人祸接踵而来:大批共和派人士被屠杀,1665年的瘟疫和1666年的大火使伦敦变成一片废墟。

1688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The Glorious Revolution),以阻止国王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斯图亚特王朝被废黜,资产阶级和贵族互相妥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18世纪的英国政局相对稳定,资本主义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国力强盛,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工业革命方兴为艾、圈地运动仍在继续。

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日益突出,各地爆发了无数次起义。

爱尔兰人民也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660年到1700年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逝世,“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al)文学及其批评原则开始形成。

第二阶段为“新古典主义”文学的鼎盛时期,从1700年到1744年蒲伯(A lexander Pope,1688~1744)和1745年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逝世。

第三阶段从1745年到1784年约翰逊博士(Dr.Samuel Johnson,1709~1784)逝世。

在这一时期,“新古典主义”受到浪漫主义新思想的挑战。

1798年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和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正式宣告浪漫主义时期的到来。

德莱顿是第一阶段最重要的人物,是王政复辟时期的桂冠诗人,著有长诗《艾布萨伦和阿齐托菲尔》(Absalom and Achitophel,1681)和其它一些当代主体的诗作。

其戏剧代表作、无韵体悲剧《一切为了爱情》(All for Love,1677),根据新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重新演绎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的故事。

德莱顿又是一位重要的批评家,其散文名作《论戏剧诗》(An Essay of Dramatic Poesy,1668)既把英国文学批评推向新的高度,其本身又是一种清新、简朴和自然的风格的典范。

王政复辟时期的喜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风俗戏剧”(Comedy of Manners)。

其中最著名的有乔治?埃思里奇(Sir George Etherege,1635~1691)的《时髦男子》(The Man of Mode,1676),威廉?威彻利(William Wycherley,1640~1716)的《乡村妇女》(The Country Wife,1672~1674)和《坦率的人》(The Plain Dealer,1674)及威廉?肯格里夫(William Congreve,1670~1729)的《为爱而爱》(Love for Love,1695)和《世道》(The Way of the World,1700)等。

这一时期的散文有了新的开端。

散文作者一反此前多恩(John Donne)的布道、弥尔顿(John Milton)的小册子和托马斯?布朗爵士(Sir Thomas Browne)作品里所运用的华丽词藻和宏伟而沉郁的文风,开始朝着平易、亲切和实用的方向发展。

在哲学和科学领域,有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的《利维坦》(Leviathan,1651),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论人类的理解》(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新散文还体现在塞缪尔?佩皮斯(Samuel Pepys,1633~1703)的日记中,他生动描述了私人生活的详细细节,令人耳目一新。

杰里米?科利尔(Jeremy Collier,1658~1726)在《略论英国戏剧的不道德与不圣洁》(Short View of the Immorality and Profaneness of the English Stage)中,以一种严密和学者的文风,对复辟时期戏剧的淫猥进行了抨击。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作是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尽管弥尔顿主要活跃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写了大量支持革命的极具战斗性的小册子,然而这些诗作使他成为英国文学最伟大的史诗作者。

约翰?班扬是17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家。

他的《天路历程》以梦境寓意的方式描写了当时英国的现实生活。

同时,弥尔顿和班扬在各自的作品中表达了在当时已有相当影响的清教思想。

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蒲伯和斯威夫特。

蒲伯是古典主义诗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自如地运用“英雄双行体”的诗歌,并将其发挥到极至。

他也是一位讽刺大师,《夺发记》(The Rape of the Lock,1714)嘲笑了上流社会。

斯威夫特更是一个毫不妥协的讽刺作家。

他的系列讽刺作品,《书籍之战》(The Battle of Books,1704)、《一只桶的故事》(A Tale of a Tub,1704)以及《格利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1726)等对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阶层,乃至人类本身的丑陋进行了无情和辛辣的讽刺。

随着政治生活的活跃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伦敦各种报刊激增,散文创作空前活跃,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因创办了《评论》(The Review,1704~1713)杂志而成为英国报刊业的奠基人。

当然,迪福之所以流芳百世更是因为他取得的以《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1719)为代表的小说成就。

爱迪森(Joseph Addison,1672~1719)和史蒂尔(Sir Richard Steele,1672~1729)共同创办的《闲话报》(The Tatler,1709~1711)和《旁观者》(The Spectator,1711~1712)面向中产阶级读者,起到了传播文化和道德说教的作用。

第三阶段可以被称为散文诗代(The Age of Prose)。

各个领域的散文巨著竞相面世:文学评论以约翰逊博士编辑的莎士比亚戏剧《序言》(Preface,1765)和《诗人传》(The Lives of the Poets,1779~1781)为代表;最著名的传记当推鲍士威尔(James Boswell,1740~1795)的《约翰逊传》(Life of Johnson,1791)。

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1791)的一系列争论小册子更是用精辟的语言表述了自己的政见。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的历史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1776~1788)和亚
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国富论》(An E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等亦在史学界和经济学领域引起了轰动。

这一阶段英国小说获得新的发展。

小说家们更注重描写中下层人民的形象,小说题材更贴近现实生活,小说结构更加完整,语言更加通俗易懂。

塞缪尔?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1689~1761)的书信体小说《帕美拉》(Pamela,or Virtue Rewarded,1740)首次以处于社会底层的女佣为主人公,注重以情动人,为小说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1707~1754)则代表了18世纪英国小说的最高成就,其代表作《汤姆?琼斯》(Tom Jones,a Fondling,1749)标志着英国小说已臻成熟。

托比?斯摩莱特(Tobia Smollett,1721~1771)的《兰登传》(Roderick Random,1748)和《亨弗雷?克林克》(Humphrey Clinker,1771)也是这一时期的名作。

怪才劳伦斯?斯泰恩(Laurence Sterne,1713~1768)创作的奇书《项迪传》(Life and Opinions of Tristram Shandy,1759~1767)打破常规叙事模式,穿插无休止的离题话、不完整的句子、空白页、古怪的句法结构、幽默的奇思和伤感情调等,成为20世纪后现代派小说的开山鼻祖。

小说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恐怖小说或“哥特式”小说(Gothic Novel)的盛行:霍勒斯?沃尔波尔(Horace Walpole,1717~1797)的《奥特兰托堡》(The Castle of Otranto,1765),威廉?贝克福德(William Beckford,1759~1844)的《瓦塞克》(Vathek,1786),安?拉德克利佛夫人(Mrs Ann Radcliff,1764~1823)的《尤多福的奥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1794)等,展示了一个个希奇古怪、神秘莫测的幻想世界,表达了对社会中商主义的不满。

与小说相比,18世纪后半叶的戏剧则显得相形见绌。

理查德?布林斯雷?谢立丹(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1751~1816)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喜剧作家,其《造谣学校》(The School for Scandal,1777)以精巧的语言和生动的场面尖锐讽刺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荒淫。

奥利弗?哥尔斯密斯(Oliver Goldsmith,1728~1774)的《屈身求爱》(She Stoops to Conquer,1773)也不失为出色的喜剧,在揭露社会现实的同时,表达了一种田园牧歌般的幻想。

这种幻想也充溢于他的小说《威克菲牧师传》(The Vicar of Wakefield,1766)和诗歌《荒村》(The Deserted Village,1770)。

这一阶段的诗歌可以说是一大突破,因为它预示着浪漫主义的到来。

年轻一代是人打破蒲伯极力推崇的诗歌标准和创作方法,强调灵感和独创的重要性。

托马斯?格雷(Th omas Gray,1716~1771)的“墓地挽歌”(Elegy Wri 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1750)和“诗人”(The Bard,1757),威廉?柯林斯(William Collins,1721~1759)的“咏黄昏”(Ode to Evening,1747)和“咏苏格兰山地流行的迷信”(Ode on the Popular Superstitions of the Highlands,1749),威廉?库珀(William Cooper,1731~1800)的《约翰?吉尔平》(John Gilpin,1785)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预言家、人类精神的解放者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和苏格兰民族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则为浪漫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前奏。

1. 时间界定
The neoclassical period is between the return of the Stuarts in 1660 and the full assertion of Romanticism which came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Lyrical Ballads in 1798.
2. 启蒙运动
A. 概述
a. 特点
The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 is also known as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or the Age of Reason.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was a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 movement.
b.起源
It flourished in France and swept through the whole Western Europe at the time.
c.性质
The movement was a furtherance of the Renaissance of the fifteenth and sixteenth centuries.
d.目的
Its purpose was to enlighten the whole world with the light of modern philosophical and artistic ideas.
B. 人文观与文学特点
a. The enlighteners advocated universal education. They believed that human beings were limited, dualistic, imperfect, and yet capable of rationality and perfection through education.
b. Literature at the time, heavily didactic and moralizing, became a very popular means of public education.
3. 文学形式
A. 伤感主义文学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of the 18th century, however, the neoclassical emphasis upon reason, intellect, wit and form was rebelled against or challenged by the sentimentalists, and was gradually by Romanticism.
B. 新古典主义诗歌
The neoclassical period witnessed the flourish of English poetry in the classical style climaxing with John Dryden, Alexander Pope and Samuel Johnson.
C. 现实主义小说
The mid-century was, however, predominated by a newly rising literary form – the modern English novel, gives a realistic presentation of life of the common English people.
D. 哥特式小说及其它
Gothic novels – mostly stories of mystery and horror which take place in some haunted or dilapidated Middle Age castles – were turned out profusely by both male and female writers.
4. 主要作家与作品有下列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