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本土化的进程及研究概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話原型批評理論本土化的進程及研究概觀摘要,神話原型批評傳入中國學術界是20世紀六十年代初發生的,但是它能在短時間內被中國學者所認同和接受,是和20世紀初期西方神話學,民俗學和人類學知識在中國廣泛傳播的現實條件分不開的。六十年代初原型理論被引進中國,由於當時時代的局限,隻是把原型理論當作資產階級文化思想,作為反面教材被引進的。70年代末,文藝界開始出現百傢爭鳴的局面,80年代前期和中期,隨著社會文化語境的變化,思想解放運動的蔚然成風及西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湧入,促進瞭中國文論主體精神的全面高漲。本文追溯瞭該理論在傳入中國之前及之後近一個世紀的相關研究,讀者可以對此理論在國內的傳播與研究有一“鳥瞰”式的瞭解

關鍵詞,神話人類學神話原型

一、引言

神話原型批評傳入中國學術界是20世紀中後期發生的,但是它能在短時間內被中國學者所認同和接受,首先是和20世紀初期西方神話學,民俗學和人類學知識伴隨著西學東漸的大潮而在中國廣泛傳播的現實條件分不開的。神話原型理論是在

20世紀六十年代初被引進中國的,由於當時時代的局限,隻是把原型理論當作資產

階級文化思想,作為反面教材被引進的。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於1962年出版瞭《現代資產階級文藝理論文選》,

1

這本書的出版實際上為封閉的中國文學界帶來瞭一絲新鮮的空氣,也為原型理

論後來在中國的發展鋪墊瞭道路。該書介紹瞭“神話儀式學派”的大量文章,如赫麗生的《藝術與形式》,鮑特金的《悲劇詩歌中的原型模式》等,反映瞭原型理論在50年代以前的發展狀況。20世紀70年代末,文藝界開始出現百傢爭鳴的局面,20

世紀80年代前期和中期,隨著社會文化語境的變化,思想解放運動的蔚然成風及西

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湧入,促進瞭中國文論主體精神的全面高漲,包括原型理論在內的大量的西方文藝理論被正式引進中國。近半個世紀以來國內學者運用該理論在文學研究方面取得瞭斐然的成績

二、20世紀初,中國民俗學和神話學的發展為神話原型理論進入中國莫定瞭基礎

神話原型批評傳入中國學術界是20世紀中後期發生的,但是它能在短時間內被中國學者所認同和接受,首先是和20世紀初期西方神話學,民俗學和人類學知識伴隨著西學東漸的大潮而在中國廣泛傳播的現實條件分不開的

神話學又稱比較神話學,在日本進行明治維新時,西方大量的先進文化和文學思想進入日本以後,在日本文化界產生瞭巨大的影響,而在日本留學的中國人文學者也同時受到西學的浸染,開始瞭神話學的研究。蔣觀雲在1903年《新民叢報》上發表的《神話歷史養成之人物》一文當為中國神話學的最早文獻。這篇千字短文率先在漢語世界之中引入“神話”的概念,他認為中國古

2

典小說一部分脫胎於歷史,一部分脫胎於神話,“中國神話,如‘盤古開天地,頭為山嶽,肉為原野,血為山河,毛發為草木,目為日月,聲為雷霆,呼吸為風雲’等類,最簡枯而乏崇大高秀,莊嚴靈異之至。至歷史,又呆舉事實,為泥塑木雕之歷

史。”“由是起而代歷史者,則由《三國演義》《水滸傳》。由是起而代神話者,則由《封神傳》《西遊記》。故欲改進其一國之人心者,必先改進其能教導一國人心之書也。”,蔣觀雲,2002,1,這就不僅點明瞭神話特有的社會文化作用,而且揭示瞭神話在文學史上的源頭地位

夏曾佑在1908年的《傳疑時代的上古神話》一文裡,借鑒瞭神話學的觀點,把歷史上的第一個時代命名為“傳疑時代”,“中國之史,可分為三大期。自草昧以至周末,為上古之世。自秦至唐,為中古之世。自宋至今,為近古之世。若再區分之,求

與世運密合,則上古之史,可分為二期。由開辟之周初為傳疑時期。因此期之事,並無信史,均從群經與諸子中見之,往往寓言實事,兩不可分,讀者各信其所習慣而已。故謂之傳疑期。” ,夏曾佑,2002,3,他還把上古的包犧氏,女蝸氏,和神農氏等黃帝以前的故事視為神話

在早期神話研究的學者中,是魯迅先生較早的提出瞭“神話”概念,這是他是在日本和西歐的神話學東漸來的大背景下,受到啟發的並發展的。其《破惡聲論》是20世紀最初十年中率先涉及神話問題的少數中文文獻之一,“夫神話之作,本於古民,睹

3

天物之奇瓤,則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出古意,雖信之失當,而嘲之則大惑也。太古之民,神思如是,為後人者,當若何驚異瑰大之。倘欲究西國人文,治此則其首事,蓋不知神話,即莫由解其藝文,暗藝文者,與內部文明何獲焉?”,魯迅,1981,30,魯迅在此批評瞭“嘲神話者”的偏頗之見,還說明神話的發達與否因文化而異的現象,提出不瞭解神話就無法瞭解西方文學及西方文明的見解。魯迅在西方神話學的啟發下,不僅在理論著述中多次強調神話對於文學研究的價值,而且通過《故事新編》的創作,自覺地將發掘古代神話,再造新的神話文學的努力付諸於實踐。這對於新文學和文學批評的拓展具有雙重意義。今天,人們把魯迅視為“中國神話學的開創者之一”。與魯迅同時關註神話問題,並寫出研究中國神話的專著的還有矛盾、周作人、梁啟超等

民俗學也在二十世紀初被介紹到我國,並迅速引起廣泛反響,同傳統的文史研究相融合,在華夏土壤中生根,開花,結果。當時北京大學的劉半農會同語言學傢錢玄同,沈兼士共同擬定瞭《北京大學征集全國近世歌謠簡章》,後創辦《歌謠周刊》共出刊97期,把在封建社會不登大雅之堂的下裡巴人一類的民俗文藝作品,大張旗鼓的加以搜集和傳揚,這對於摧毀數千年以來的定型的正統文學觀念,拓展文藝批評的

文化視野,溝通審美趣味上的雅與俗,起到瞭積極的作用。後來鐘敬文,董作斌創辦瞭《民間文藝》周刊,共出版瞭一百多期,成為《歌謠周刊》之後影響最大的民俗刊物;還有容肇祖的《迷信與傳說》,鐘敬文的《楚辭

4

中的神話與傳說》,錢南揚的《謎史》相繼問世,為民間文學研究壯大瞭隊伍民俗的傳承性負載著千年的深厚文化資源,藝術傢們會從中汲取滋養和靈感。神話原型理論雖然被譯介到中國的時間很晚,但是因為有20世紀初的神話學、民俗學的普及及所造就的本土學術土壤,使原型理論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被消化,吸收和實際運用的過程,使其被接受的阻力小瞭很多

三、神話原型理論進入中國

神話原型理論是在20世紀六十年代初被引進中國的,由於當時時代的局限,隻是把原型理論當作資產階級文化思想,作為反面教材被引進的。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於1962年出版瞭《現代資產階級文藝理論文選》,這本書的出版實際上為封閉的中國文學界帶來瞭一絲新鮮的空氣,也為原型理論後來在中國的發展鋪墊瞭道路。該書介紹瞭“神話儀式學派”的大量文章,如赫麗生的《藝術與形式》,鮑特金的《悲劇詩歌中的原型模式》等,反映瞭原型理論在50年代以前的發展狀況70年代我國臺灣比較文學界開始使用原型批評概念。徐進夫翻譯瞭《文學欣賞與批評》一書,重點介紹瞭神話與原型批評。他把原型批評同傳統的批評,形式的批評,心理學的批評,和表象的批評並列起來,作為五種常見的批評形式介紹給大傢,並最先把原型的定義譯為中文,介紹給文學研究者。稍後顏元叔翻譯瞭《西洋文學批評史》,在其中陳述瞭自18世紀的維柯以來對神

5

話的關註,評價瞭卡西爾神話思維說以及弗萊、榮格等人的原型理論及在文學中的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