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养生者养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养生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

中华养生有句名言,叫做“善养生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又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谓“内”也是指心,养心在养生中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何以养心呢?

所谓心,非指心脏,而是中国文化中最常见的概念,即思想、意念、心理、情感的总称。养心的标准是把人的思想、意识、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如何将这四者调整到最佳状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好情志。

如何调整好情志?古今论著说法很多,我以为道家养生家天玄子的“养心六大法”可作为总的纲领加以参照。这六大法分别为:心广、心正、心平、心安、心静、心定。这六大法,总体思想又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即:“恬淡虚无”。也就是儒、释、道三家都要求人们做到心的“虚静”状态。所谓虚静,是指心灵极大程度的虚空、宁静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心境不受外物所扰,因而也就没有忧虑和私欲。

一、心广,所以荣万类也

心广是要人们心怀开阔。心怀开阔则眼界宽,看得高,看得远,志向大,关心的是天下苍生的命运,而不是一己私利。胸怀开阔还包括能容人、容物、容辱,即弥勒佛旁的联语所言: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三国时,曹植也对此曾做过比喻,说:“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这是何等恢宏的气度,多么广阔的胸襟!

一个人如能如此心胸宽阔,襟怀坦荡,容人容事,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会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有较高的威信,利于工作也利于身心。而与此相反的是,世俗上一些人,不要说大耻不能忍,连别人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不能忍。小肚鸡肠,专门计较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搞得单位不和、邻里不睦、家庭不宁,自己也茶饭不香,夜不能寐。心小得一点尘埃都难容,这样不仅不能养生,反而伤身。

二、心正,所以诚意念也

心正,即做人心要正。心正,在天玄子可能指的是心正才能意诚志专以修道。我理解心正应该还有心的正直、真诚。心正才能正身。古人有句名言:“言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傅玄)。心正,才能心地光明,才能行正道,才能实现大志。

如与此相反,心术不正,表现为心贪,有了权就会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无权则玩弄心术,专门损人利己。心狠,则见利忘义,不讲友谊、不讲感情、不知感恩、不施关爱,唯利是图。

心妒,则妒贤嫉能,在官则压制人才损害事业;在民则搞不好周围的关系,甚则为同行所恨;在友、在家则难以赢得真正的友情和爱情。同时由于忌妒别人的才能、品德、名声,因而易生无名火,使心情抑郁烦躁,也极有害身体。

心疑,则辨不明是非,凡事犹豫不决,或坐失良机,影响事业和做人,或生病后疑神疑鬼,心神不宁、影响休息,加速病情恶化。

三、心平,所以得中和也

心平,平即心境平和、宁静。按照天玄子的原意是心境平和、宁静才能得中和。那么何为中和?为什么要得中和?“中和”二字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精髓,儒、释、道三家各有不同解释。一般字面上讲,中,即居中,不偏不倚;和,即和谐、协调、调和。

《中庸》首篇《天命章》对“中”作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和并提则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已将中和提升到天地万物根本法则的高度,并以此做道德修养的终极目标。即只要在感情上保持这种“中和”状态,就可以保证本性因无情欲之弊而发扬光大,进而达到“天地位”、“万物育”的天地合一的极境。总之,心平可以把握事物的规律,以此养生也可以从中得到好处。

四、心安,所以寡欲尤也

心安,我认为当理解为内心安适与习惯,即对现实、对命运,对处境、对待机遇要安适与习惯,要正确对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天玄子所说的“寡怨尤”的境界。为何寡怨尤?寡,少也,怨尤,即埋怨责怪。

一个人生在世上,不可能事事如意。想活多久就活多久,想有多少财富就有多少财富,永远健康、官运亨通,才高八斗、十斗、万斗……种种“万事如意”的好事,事实上不可能。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怎么办?正确的对待,则乐天知命,不能正确对待则一会怨天,怨生不逢时,怨命运不佳,怨没有机遇,甚至怨父母不是高干富豪,未给他创造良好的条件;二会尤人,恨上司不明,怨同事不助,恨自己无能。这样一来心情不仅会压抑,且易生怒、生愁、生悲、生恨,重则寝食难安,怎么养好生呢?

正确对待,是要面对现实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去争取改变一切。有句话说得好:“什么事都有个万一,只要努力到了,那个一也许就是你。”当然,如果实在不能改变,只要努力到了,也当知天命,顺其自然,过分强求,反而有害身体。

五、心静,所以绝攀缘也

心静,即心要平静。平静为的是什么?按天玄子说,是为了“绝攀缘”。何为攀缘?为什么绝攀缘?所谓绝攀缘,就是要随缘,就是要做到凡事不可盲目强求。应当分析利弊,尊重规律,适可而止,守中道,把握恰当的度。并应知道覆水不可收,明白有些事情,再努力也无能为力,该放手就得放手。即俗话说的“万事随缘莫强求”。强求达不到则苦恼、忧郁,有害养生。若凡事都能如天玄子所说,精心冷静思考,则一定会有所选择,不会去盲目攀缘,浪费精力、心力。

六、心定,所以除外累、同大化也

心定,即心要沉静、安定。为什么要沉静、安定?按原文,其功用是能“除外累”和“同大化”。中医有“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是说人的所有精神意识情感活动,虽五脏各有所在司,然其主要管理者仍是心。心定,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不形色,,失不系心”。

心不定则必为所累。如见到别人当官有很多好处,就一定想办法当官;如见到别人有钱,可以随心吃喝玩乐,就一心想法赚钱;如见到别人住好房子就想房子,见到别人有好车就想拥有车子,甚至见到别人穿件好衣服也羡慕,一心去想办法办到。

人有七情六欲是正常的,适当的情与欲对人的身体有调节作用,不仅无害反而有利。但情与欲太过分,则必定有害养生。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以侍门庭,亦何闻于夫子!”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威公曰:“何谓也?”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