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二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三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
世界还很不安宁,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然是时代的主旋律。
1.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危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源和意义
引入:环境污染引发的生态危机
《后天》、《阿凡达》、《2012》所表现的场景引人深思,电影中描述的场景真的预言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吗?近年来的极端全球气候频发,泥石流、沙尘暴、海啸,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惨痛的人员伤亡。2004年12月26日,印尼亚齐地区发生里氏7.9级地震并引发印度洋大海啸,造成沿岸国家20多万人死亡,50多万人无家可归。2011年全球经济受到自然灾害重创,年初的洪灾给澳大利亚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30亿美元,大地震和海啸给日本带去的经济损失达到2100亿美元,东南亚洪灾给泰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422.4亿美元。据此,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2011年将是迄今为止史上“最昂贵”的灾害年,而按照该报告统计结果的可比性推理,2011年全球自然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达4500亿美元。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一个岛国,由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马尔代夫亦被誉为“上帝抛洒人间的项链”,“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平均海拔1.2米。海平面正以每年2厘米上升。预计该国家在往后50年左右将消失。 2009年10月18日,马尔代夫举行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当日召集12名政府内阁成员身穿潜水服,在该国海域一处4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为时30分钟的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以呼吁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些都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人类社会应该怎样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
早在100 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应和谐相处。
1.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批判机械发展观的过程中产生的。
由于机械发展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因而,马克思对机械发展观生态破坏性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的生态破坏性的批判上。
第一,机械发展观造成的生态破坏性的产业表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大工业的生产方式,而“大工业”其实就是机械发展观在产业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大工业在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的污染和破坏以及人的异化。正像资本家使工人遭受剥削和掠夺一样,他们对自然的关系是通过污染和破坏来表明其特征的。尽管资本主义的工厂制度是不断进步的,有可能节约资源和能源,但是,“社会生产资料的节约只是在工厂制度的温和适宜的气候下才成熟起来的,这种节约在资本手中却同时变成了对工人在劳动时的生活条件系统的掠夺,也就是对空间、空气、阳光以及对保护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设备系统的掠夺,至于工人的福利设施就更谈不上了。”同样,资本主义的农业也是以污染和破坏土地的持久肥力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一个国家,例如北美合众国,越是以大工业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速。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这就是说,机械发展观已经渗透到资本主义的各个产业部门,通过产业的方式展示出了其生态破坏力。
第二,机械发展观生态破坏性的理论原因。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加剧了生态破坏性,就在于它确立了机械发展观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在其视野中,自然界的多样性的价值被机械地削减了,它只成了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不过是人的对象,不过是有用物; 它不再被认为是自为的力量; 而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 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 服从于人的需要。”这样,人对自然的行为必然具有了破坏性。同样,机械发展观不是将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活的机体,而是将它看作是一个个的孤立的现象。由于人们沉湎于对自然的征服和胜利的喜悦之中,忽视了自然界的系统性存在,忽视了人类行为的长远影响和后果,因此,眼前的暂时的成就是以长远的永久的生态破坏性为代价换来的。资本主义的大工业之所以具有生态破坏性,就在于它将机械发展观确立为自己主导的发展观。
第三,机械发展观生态破坏性的社会制度原因。资本主义之所以将机械发展观确立为自己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观,加剧了对自然的污染和破坏,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它是一种剥削制度,机械发展观迎合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需要。在资本家看来,只要生产能为自己带来剩余价值,一切问题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什么工人的持久健康,什么环境的持续清洁,什么资源的永久存在,都是不需要自己花费分文的,都不会对价值的形成产生任何影响。这样一来,资本家就不会从根本上去考虑工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了,更不会去考虑生产的生态后果了,单纯的经济效益已经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淹没和抹煞了,“在各个资本家都是为了直接的利润而从事生产和交换的地方,他们首先考虑的只能是最近的最直接的结果。一个厂主或商人在卖出他所制造的或买进的商品时,只要获得普通的利润,他就满意了,而不再关心商品和买主以后将是怎样的。人们看待这些行为的自然影响也是这样。西班牙的种植场主曾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以为木灰作为肥料足够最能盈利的咖啡树施用一个世代之久,至于后来热带的倾盆大雨竟冲毁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这同他们又有什么相干呢?”正是资本家这种自私自利的短视行为才造成了产业中的生态破坏性,使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和自然的关系带上了污染和破坏的特征。因此,与其说是机械发展观造成了生态问题,不如说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人对自然的污染和破坏。
而这一切也正是现代全球性问题的最终的根源。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发展的反生态性——人和自然的对抗和分离,并在现代社会发展史上最先系统地提出了社会发展的生态化( 向度) 问题。
3.如何实现社会的生态文明。
社会发展生态向度的实质就是要使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协调状态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要求人们将人和自然的协调、社会发展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放在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来考虑,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通过技术进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生产和产业清洁化。技术和工艺是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关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因此,随着科技进步,人们会进一步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将建立起完整的物质循环体系和废物资源化体系。“机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式;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进入生产体系中的原料和辅助材料,一方面是要不断地发现物质的多种多样的用途,不仅使自然资源能够在生产中得到复合的多重的利用,而且要进一步发现那些按照惯常的看法不能利用的物质的可利用方面,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另一方面是使废物资源化,不仅在生产的过程中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