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4-07-30T09:17:21.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7期供稿作者:帅晖刘信勇

[导读] 探讨研究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级手术效果。

帅晖刘信勇

(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5610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级手术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我科从2006年5月至2011年6月5年来共收治的268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时机及手术效果。在发病后6小时以内超早期手术者112例;在发病6-24小时内早期手术者116例;发病24小时以后延迟手术者40例。按出血部位、出血量、发病时间、患者意识状态等因素,采用直接开颅

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08例;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一岛叶血肿清除术84例;CT引导下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36例;单侧或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40例。结果268例患者预后良好101例、中残103例、重残30例、死亡34例。结论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预后较差,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观点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时间尽量早期手术,术前要综合分析病情,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灵活选择手术方式,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033-02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是指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约占脑率中的10%,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采用内科治疗疗效多不满意,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重症高血压脑

出血的手术治疗,目的比较清楚,及时清除脑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减少继发性脑水肿,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但对于手术时机与具

体的手术方式,各位外科专家评说不一,观点较多,为探讨重病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本文总结了我院从2006年5月至

2011年6月5年来268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68例,其中男性142例,女性126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9.0岁,其中大于60岁者172例,所有的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均超过150/100mmHg。本组患者中皮质下外囊区出血61例,基底节内囊区出血141例,丘脑出血21例,小脑出血35例,脑干出血10例,脑室内自发性出血42例。患者的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幕上出血30-45ml者 61例,45-60ml者 68例,60-80ml者71例,大于80ml者42例,小脑半球出血26例,出血量均大于15ml。患者手术前的意识状态无完全清醒者,浅度昏迷者82例,中

度昏迷者116例,深度昏迷伴瞳孔散大70例。手术时机的把握,发病后6小时以内超早期手术112例,发病后6-24小时内早期手术116例,发病24小时以后延迟手术40例。手术均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108例;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血肿清除

术84例;CT定位下穿刺血肿抽吸术36例;单侧或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4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对于出血量大,意识状况差,脑中线移位明显的106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手术采取扩大的颞瓣或标准大问号切口,根据头颅CT的血肿定位,在距离血肿最近的脑功能哑区皮质造瘘,分开脑组织到达血肿腔,完全清除或大部份清除血肿,显微镜下彻底止血,为减轻术后恶性脑水肿,使用张力较为松驰的人工硬脑膜进行硬脑膜修补,同时行去骨瓣减压。

1.2.2 对于幕上出血量45~60ml,无瞳孔散大的84例患者,在全麻下进行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血肿清除术,颞瓣开颅,术中分

开外侧裂,进入岛叶及血肿腔,在显微镜下尽量清除血肿,对于附壁的部份血肿不要求强行清除,术后也不进行大范围的去骨瓣减压。

1.2.3 对于以脑室出血为主或脑室铸型的40例患者,急诊行单侧或双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术,术后自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2万n/天

进行冲洗,置管时间约1周。

1.2.4 对于出血在重要功能区(如脑干、丘脑),年龄高、出血量不大(15ml左右)的36例患者,实施在CT定位下的血肿穿刺抽吸术,手术根据术前CT的精准定位,通过一个较小的皮肤裂口和颅骨骨窗进行手术,清除部分血肿,同时在血肿腔中心置管,将尿激酶流入血肿腔进行血肿溶解,从而提高血肿的清除率。

1.3 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本组病例268例患者2年以后的恢复情况,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

以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Ⅴ级:植物生存状态。在发病6小时以内超早期手术的112例患者中,预后恢复良好(Ⅰ级、Ⅱ级)者52例,预后恢复一般(Ⅲ级、Ⅳ级)37例,重残或植物生存者16例,死亡7例。在发病后6-24小时内早期手术的116例患者中,恢复良好的40例,恢复一般43例,重残或植物生存21例,死亡11例。在发病后24小时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中,预后恢复良好9例,恢复一般8例,重残或植物生存7例,死亡16例。

注:A组(发病以后6小时内超早期手术患者)B组(发病以后6-24小时内早期手术患者)C组(发病后24小时手术患者)

2 讨论

2.1 脑出血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通过本组资料的对比可以看出,超早期手术患者的预后优于早期手术患者,早期手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24小时后延迟手术的患者。国内相关基础研究表明,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第一次出血30分钟后形成血肿,6小时左右血肿周围脑组

织由于血液凝固产生的凝血酶、血清蛋白的毒性作用及局部微血管痉挛渗漏而出现水肿[1]。水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废损症状,出血加上水肿,使患者的颅内压在短期内急剧增高,脑干受压,形成脑疝、危及生命,同时脑组织的轴性移位造成继发性脑干功

能受损和下丘脑机能受损。同时,病理生理研究表明,脑出血后30分钟,邻近脑组织海绵样改变,3小时后范围扩大,6小时后靠近血肿的脑组织出现坏死,12小时后出血,坏死相融合,出现继发性脑组织细胞缺血坏死[2]。临床分析研究表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致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