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安全管理(二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二篇)

目录: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一

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二

- 1 -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一

一般地说,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可归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是指劳动者的技术、心理活动等方面出现了与作业要求不相协调的情况:外因是指设备状况、预防措施、防护用品以及劳动环境的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国内外大量的事故统计表明,在企业内所发生的事故中,70%~75%是由于劳动者在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作业所引起的。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心理状态支配的。因此,当我们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分析和研究事故发生的内因条件时,就必须调查事故发生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亦即借助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指导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心理规律指认识、性格等心理特征的规律。心理过程包括反映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和对待以及改造客观现实的意向过程,这两种心理过程的内容和关系如图所示。

一、认识、情感和意志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安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管理人,首先要了解人,要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总之,要搞好人的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必须从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特点出发。

认识过程是人们的心理活动的初级阶段。通过这一活动,使人们能认识事物的个体和整体,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测事物发展趋势,以及需要采取的行为。

人长期从事某一操作时,有时会产生视觉与客观对象之间的不一致,这种和客体不一致的错觉有时会成为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即对

7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