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利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利弊分析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此同时改革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是当前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这也正是为了今后高等院校的发展。对我国高等院校扩招我有些个人观点。

扩招有错吗?这需要对其进行辩护。扩招没有错吗?同样也需要价值辩护。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教育民主化的价值诉求,而扩招则又是大众化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途径。诚然,这为高等教育扩招提供了有力的辩护,而这种辩护在“大跃进”式的扩招中逐渐失去了价值合法性,人们开始质疑大规模扩招的合理性。

在大众化取向与精英取向之间关系误读的前提下,出现了“数据”取向的大众化。大规模的“扩招”成为实现各级政府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唯一途径,并“把15%的目标早日实现,看成是大众化理论的‘精髓',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将之理解和强化成衡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标准”。[4] 这就必然会产生只关注“数据”的大众化,以数据的达到为宗旨。稍作回忆,我们经常会先听到各级官员信心满满的承诺,“(一或二、最多三)年内我们要实现大众化目标。”接着他们又豪情万丈地说,“我们在全国(或同类地区)率先达到大众化。”教育民主化就演变成可测量、可量化“数据”的实现程度了,以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创始人马丁•特罗(Marti n Trow)都“不知道中国为什么会对15%的入学率如此感兴趣,并列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时间表”。“这个划分标准没有任何数学工具的支撑或者说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它是我的一种想象和推断,是一种根据事实而进行的逻辑判断,是我根据自己从事高等教育的经验对当时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一种判断。数字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不一定具有实际的意义”。

在炎夏中的毕业旺季,部分大学毕业生一改告别学生生涯的伤感,以“野蛮离校”方式作别菁菁校园。在被称为“重灾区”的一所名牌大学,连续多日校园里遍地狼藉,寝室和校园的走廊上垃圾成堆,不少窗玻璃被砸碎,一些寝室门被踹破。

学子们在宣泄什么?除了惆怅,也不乏对高校教育的不满

客观而

言,扩招后不重视培养质量,不考虑发展规模与办学条件相协调,不考虑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校,无法让十余年寒窗苦读高分考取大学的学子满意。这种心态的落差终于在毕业时达到了顶点。

一提到高等教育的发展,似乎只有两个数字作为指标:一是招生规模的扩大,二是专业数量的增加。这种“数字出名校”的评价机制,对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已经暴露无遗。

盲目扩招,似乎提高了办学效益,实际上是对有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教育系统中的直接货币投入和人力与物力投入。高校扩招改变了投入教育系统的教育资源的配置从而影响教育质量,其中对教育质量

影响最大的教育资源要素有三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高校基础设备设施和高校师

资配置。

高校扩招以前的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9.8%。2000年,已达到11.7%。在短短的两年之内增加了1.9个百分点。这1.9%的人群虽然只是在高考录取分数线上低于前述9.8%的人群,但高考毕竟是目前情况下判断一个人综合能力高低的比较有效而又

便于操作的主要方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1.9%的人群的素质较9.8%的上述人群呈递减态势,在生源质量上不能不对教育质量产生影响。入学后在教学中又容易形成木桶效应”,教师授课面临就高”还是就低”的难题,长此以往,整体教育质量必将受到影响与此次扩招相伴而来的是高校收费的大幅提高,这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影响。

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扩招是在录取分数有所下降的前提下实现的。在合理降分的基础

一方面,这样录取的学生,质量很值得担忧;另一方面,这些信息反馈到中学,对于高收

入甚至中等以上收入家庭的学生来说,将影响其在中学时的学习动机。因此对重要的学术

工作的准备不足,基础不扎实,势必影响其入学后的学习质量。第二,对于中等及低收入

家庭的学生来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进入他们希望进入的学校或专业,因为有的学校

的收费标准远远高出家庭负担的能力,学生必须根据家庭经济能力做出客观而现实的选择,

因此在选择学校、专业时对大学文化属性相关因素方面考虑较少,这样就不能保证这部分

学生中的优秀分子进入与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的学校深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这部分学生入学后的教育质量。第三,高额收费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影响到他们上大学的决心和积极性,可能扼杀了一批潜在的、优秀人才升入大学的机会。此外,扩招带来的高收费和学生之间竟争的加居将迫使学生更多地考虑未来工作的压力和个人机会成本的补偿。这种过分功利化倾向可能会导致学生忽视文化素养训练,产生急功近利行为。

大批学生将很可能会热衷于考证或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或别的什么更能捞取社会资本的事

情,而将忽视自己的基本能力锻炼和素质培养,从而影响教育质量

从以上的现状不难看出为什么大学毕业后许多的毕业生会有前文我曾提到的离校方

式,这其中既有对学校教育制度的不满也有对自己四年大学生活的悔意。这只是一种表达毕业生的内心感情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我并不赞同。

在以上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了高校扩招的弊端,但随之而来的也有许多好处:

高校扩招给了农村孩子、特别是困难群体子女更多上学机会,使知识改变他们命运的愿望得

以实现。1998年招收大学生108万,其中农村子弟40万,占37%;2005年招收大学生447万, 其中农村子弟230万,占51%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子弟上大学的绝对数字上升得很快

比例也增加了。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子弟上大学不但绝对数字上升了将近6倍,比例也增加了,第一次超过了城市青年。

扩招以来,一大批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极大地提升了从业人员的素质,加速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进而增强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据统计,仅2005年,从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由2000年的2800多万增加到4500万,在业

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的比例也由4%提高到6%目前,一年大学毕业生500万,主

要在城镇就业,而新增的城镇就业岗位是1000万左右,这就意味着新增的城镇就业人口当中

一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扩招,对于我们劳动大军的素质,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高校扩招,大幅度提高了高中的升学率,缓解了巨大的就业压力,积极有效地发挥了高等教育对劳动力的蓄水池功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对个人而言,经过大学教育,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创业能力、就业竞争力也得到加强;对国家而言,不仅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而且,未来新增的劳动力水平和结构也将得到有效改善。

另一方面,扩招也同时带动了教育事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出版印刷等相关教育服务

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数以千万计的新就业岗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增加了教

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自扩招至2001年,仅高校专任教师就增加了12.4 6万人,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达到72.5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0.6万人。如果以5

个学生创造一个就业岗位计算,庞大的扩招数量,为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具

有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

面对高校改革的利弊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良好的策略来解决当前的教育现状,是改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为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更新观念,确立新的质量观。

(I)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这是一个基本概念,又是一个非常复

杂、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当前,国际上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如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各种教学与学术计划、研究与学术成就、教学人员、学生、校舍、设施、设备、社区服务和学术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