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教授关于_我国科学不发达原因之心理分析_一文的复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史料》第24卷 第2期(2003年):179—183

China Historical Materials o 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 ol.24N o.2(2003)

陈立教授关于《我国科学不发达

原因之心理分析》一文的复函

许 康

(湖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1944年7月陈立发表《我国科学不发达原因之心理分析》。该文早于

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难题”的最早论述(1944年10月)。竺可桢在1946年发表

的《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中引用了陈立文章的结论。许康于

2000年年初函询陈立,请教其写作背景。陈立当即复函。2001年5月,陈立又

在《我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中作了进一步的解释。陈立的复函和相关自述,

对研究“李约瑟难题”的发生发展,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陈立;通信

中图分类号:K826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798(2003)022*******

1946年9月,竺可桢(1890—1974年)院士在《科学》第28卷第3期上发表了《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①。这是“李约瑟难题”(the Needham Problem)的经典论述②之前中国学者的先期成果之一③。竺文在开篇即引用了陈立教授《我国科学不发达原因之心理分析》④的结论。由于竺文所引词句简约,难以对陈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于是笔者在2000年年初函询陈老。陈老当即回信赐教,介绍背景情况。后来他还在生平自述《我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回顾》⑤中对前文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陈立教授,字卓如,1902年7月22日生,湖南平江人。1928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 1933年获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935年被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心理

收稿日期:2002207208;修回日期:2003204225

作者简介:许康(1940—),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与科技史硕士生导师。

① 该文1945年8月完稿。

② 李约瑟的《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S cience and S ociety in E ast and W est.Science and Society,1964,4:385—408)。中

译文见《自然杂志》(上海,1990,13(12):818—827)。

③ 据范岱年教授的考察,该文与新文化运动时期任鸿隽(1886—1961年)、梁启超(1873—1929年)、王 (1888—1966

年)、冯友兰(1895—1990年)等人的有关论著一起,属于“李约瑟难题”的经典论述(1964年)之前中国学者的先期成果。见:范岱年《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二十一世纪》,1997年12月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主办)。

④ 该文1944年7月发表于《科学与技术》第1卷第4期。

⑤ 见《陈立心理科学论著选(续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97—441)。

系合聘为中国第一位工业心理学研究员。1950年曾实际负责筹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成立,1956年被教育部评为一级教授,后任杭州大学校长等职。1981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教育学心理学组召集人、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1985年任中国行为科学学会名誉会长。1997年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1998年获中国人类

工效学会“终身成就奖”

(两奖当时均系首届颁发)。现为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

陈老是“五・四”“科学与民主”思潮的亲历者,“科玄之争”的参与者(曾译《科学引论》等),20世纪30年代留英时恰逢国际上科学社会史与科学社会学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以1931年布哈林率团出席第二次国际科学史会议和该团成员赫森作《论牛顿〈原理〉一书的社会经济基础》报告为标志)的兴起。他在20世纪40年代对历史唯物主义有了自觉的服膺,故能早于李约瑟(J.Needham )对其难题的最早论述①发表见解。

《我国科学不发达原因之心理分析》共十二节,先从“文明不能外于物质”推知“文明何分东西”,科学不是西方文明的特产;继谈中西人民的本性同为人性,“何分轩轾?”美国心理学家的社会统计数据证明人才的旺盛与否并非由血统或自然环境决定;中国人的智商也不比外国人差,动手能力也如此。陈文引卢于道教授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不是一种物质设备”语,推断“则科学不发达的原因便必为心理的。”“这些心理原因不是先天的、禀赋的,所以这些原因便必是后天的,获得的。”即“中国的社会组织,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个人被汩没在宗族的势力下,“其思想便不能跳出伦理的思想范围”。“中国人没有物的思想,只有事的思想,人伦的思想。中国科学思想的不发达,我以为病根即在于此。”此外,中国人“群己权界不分”,“除家庭外便无团体,除血缘外便无组织”。其影响在思想上是从不追问这些现象的机制,“总不大追究一件事的所以然”。而这“所以然”,

“即工具的思想,却是科学的灵魂”。逻辑的思想不发达,语言上没有文法,原因亦同。陈文第九节批评张载《西铭》“乾称父,坤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并引前苏联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者波格丹诺夫(A.Bogdanoff )《社会意识学大纲》所论,认为这是一种道地的拟人思想。神人同性论(Anthropom orphism )和泛生论(animism ),造成中国人的权威观,有人治无法治,重经验不重推理,命令万能,等等;其另一种形式便是符号和咒语。第十一节批判王阳明格竹子和朱熹格物致知,认为中国人治学的目标笼统,即业不专精,没有分工思想,也是科学不发达的原因。第十二节根据贝尔纳(J.D.Bernal )“科学的社会机[功]②能”,推出“科学之有社会性不仅指其有社会之用,而更指其在社会之根。”“除非我们看清这社会的根,我以为我们便不能认识中国科学落后的后天性。”“因此我认定中国科学不是一二个在上者的提倡所可奏效的。客观的现象应该从客观方面着手想方法,但因其为客观的,便不是专从主观[方面]的努力所可转变的”,而需要社会的变革。这是陈文最终的结论。

竺可桢在《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中,引述陈立、钱宝琮、魏特夫(K. A.Wittfogel ,1896—1988)、李约瑟四人的论述,并从社会性质、政府政策、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结论也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机构和封建思想,使中国古代不能产生自然科学。”

陈、竺等人60年前的论断,迄今还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今逢陈老期颐大寿,又值刘081①②引文中有“[ ]”号的文字系引者所加,下同。

1944年10月24日李约瑟在贵州湄潭浙江大学分校作《中国之科学与文化》演讲。

中 国 科 技 史 料24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