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学史发展轨迹较为清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语法理论借鉴时期
• 语法学特征及形成原因: • 1开始注重引进普通语言学理论,开展研究 方法的探讨,但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还 很有限。语言学家应用的仍以传统语法研 究的方法为主,结构主义和描写主义的方 法极少。
• 陈望道和方光焘,用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的理论 分析“一线制”和“双轴制”的问题;用共时、 历时的理论阐述文言语法和白话语法的关系问题; 用“广义形态说”和“功能说”来解决词类划分 标准问题。 • 王力清算了前一时期的混淆,明确指出不能用逻 辑的方法代替语言学的方法。 • 对理论的接受和运用都是零散的,没有看到普遍 理论的对研究方法的指导力量。 • 用成分分析分析句子。对语言结构、系统和功能 的研究及层次分析法、扩展法等现代语言学的典 型研究理念和方法都还没有进入汉语语法研究。
• 综合利用几种标准,如邵敬敏: • “确定汉语语法史的分期,必须考虑到以 下三个因素:(1)研究理论和方法的革新; (2)社会变革的影响;(3)语法研究本 身呈现的特点。” • 邵先生的分期便是以(1)为主要标准, (2)做辅助标准,每一时期内部再以(3) 做标准划出几个阶段。
• 探讨汉语语法学研究方法的流变及趋向, 采用汉语语法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变化 进行分期。
• (二)西方语法体系借鉴时期形成的原因 • 1实用主义目的的局限,使最初的研究者目 光不够开阔。 • 最早刺激语法研究产生的是以马建忠为首 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要学习西方技术,使国 家富强,就要加强汉语学习,缩短学习时 间,这就需要研究汉语语法,以便于学习。
• 2当时世界语言学理论发展水平的局限。 •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语言学 发展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变动时期。19 世纪末,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主流,研究对 象以印欧语为主。普通语言学理论还未完 整的建立和传播,语言学作为哲学、逻辑 学的附庸性质还广泛存在。 • 3语法研究者从业余到专业的局限。
• 2注重挖掘汉语自身的特点。 • 王力在《中国文法学初探》中,就明确表 示要努力探讨中国文法的特性和研究方法, 深入探讨了汉语语法研究要研究什么,要 怎样研究的问题。
现代语言学时期:1951年赵元任《北京 话口语语法》发表至今,分为两个小段: • 1、借鉴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法时期: 1951年至20世纪80年代; • 2、理论和方法多元化时期:20世纪80年 代至今。
• 1963年,普通语言学著作《语言论》出版, 高名凯在书中重点介绍了索绪尔的理论, 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年,高先生已完 成了《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翻译工作,并 为汉译本写了长篇序言《德索绪尔和他的< 普通语言学教程>》,但直到1980年译本 和序言才得以出版。 • 1959——1964 年的语言和言语问题大 讨论 。
语言学沙龙
第七期
汉语语法学史简介
一、语法学史分期原则
• 给某种历史分期,一定要应用这种历史的 内部特征,而不是依据僵死的编年顺序或 者政治时期。 • 龚千炎先生说过,“语法学史的分期主要 依据语法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依据它所呈 现的鲜明特色和阶段性。” • 有时某一分期时间恰巧与历史或政治分期 相近或重合,有的人就认为可以用历史或 政治分期来代替语法学史的分期,这是不 科学的。
传统语文学时期:《马氏文通》 问世以前的汉语语法研究
• 王力先生将这一时期归入“中国传统语文 学”范畴,称为“前汉语语法学的酝酿时 期” • “小学”,训诂学最先发展,其次是音韵 学发展比较完备,语法最为不发达。
1.训诂学最先发展的原因
• 读懂经籍古书,最大的障碍来自词汇 而不是语音或语法。 • 词汇方面的障碍又主要来自词义而不 是词类或构成方式。
• 在运用美国结构主义基本方法进行语法描 写方面,影响却是在悄悄扩大。一些学者 应用了结构主义的描写方法,只是没有承 认罢了。 • 如朱德熙1956 年的文章《现代汉语形容 词研究》,是运用归并和对立的方法,根 据形态和句法功能的特点对汉语语法事实 进行了深入描写,是对结构主义理论的成 功运用。
• 到60年代初,由于中苏关系的变化,对西方语言 学理论尤其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翻译、介绍和引 进活跃起来,呈现出系统化、公开化等特点。 • 1963年第6期的《描写语言学(语法部分)专号》 集中翻译介绍了一批美国描写语言学经典文献, 如哈里斯的《语素分析中的语素交替形式》(王 宗炎译)、霍凯特的《语法描写的两种模型》 (范继淹译)、威尔斯的《直接成分》(赵世开 译)等 • 60年代中期,国内有计划的翻译出版了一批结构 主义语言学理论著作,如萨丕尔的《语言论》, 弗里斯的《英语结构》等。
• 汉语语法学史发展轨迹较为清晰,用不同 的标准和原则分期得到的结果往往大同小 异。但语法学史要分成不同的时期,每个 时期必然有其鲜明的特点;分期原则的不 同实质上是对各阶段特点的关注视角不同, 研究侧重点也就各异。
• 以各阶段在整个语法学史中所处的位置为主 进行分期,代表是龚千炎。 • 龚先生把汉语语法学史分为: • 酝酿萌芽时期(公元前475——1897), • 引进初创时期(1898——1937), • 探索、革新时期(1938——1949), • 发展、繁荣时期(1949——1966), • 深入、开拓时期(1978——)。
• 1964年《语言学资料》在第三期出了结构 主义语言学批评专号,结构主义理论重新 被指责为“美国资产阶级文化”。 • 64年底,六位复旦大学学生在光明日报上 对《中国语文》提出了尖锐批评,指责其 “变成了宣传资产阶级、封建主义学术思 想的阵地”、“厚古薄今、脱离实际”等。 • 1965年《中国语文》对结构主义理论和研 究方法进行大规模批判。
• 教学语法是根据语法教学的需要而制定的语法系 统,需要有规范性、稳定性、实用性,侧重于语 法规则和功能的描述。要求有定论而不能分歧重 重,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否则教师和学生 就会感觉无所适从。因此,教学语法相较科学语 法总有滞后性。 • 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序言中就指明“这是 一本供中学教师做教学上参考的书”。但真正统 一的教学语法体系的建立是1955年“暂拟汉语 教学语法系统”的产生。暂拟系统的观点和说法 是当时各种流派、各种讲法的综合,理论来源并 不唯一但自成一个系统。
•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后,汉语语法学研 究迅速恢复了起来。吕叔湘《汉语语法分 析问题》对结构主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 总结,并指出了其中的一些缺陷。
• 3汉语语法学在通俗(普及)、教学和科学 三条线上同时发展,但不处于同一层面或 阶段。 • 科学语法,也称理论语法、专家语法,具 有探索性、创造性,旨在对语言事实进行 全面、细致的描写,并从理论上做出合理 的解释。注重语法规律的探讨,提倡多角 度研究,不怕争论。因此,科学语法总是 走在最前沿。
借鉴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法学时期 汉语语法研究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 1系统的、成批的普通语言学理论著作出现,索 绪尔为代表的普通语言学理论深入人心。 • 方光焘最早在大学中开设了语言学理论课程, • 20世纪30年代有探讨语言学理论的《言语学概 论》(沈步洲著)、《语言学原理》、《语言学 概论》(均为张世禄著)出现,但只是一种初级 的摸索,较有水平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和论文迟迟 没有出现。 • 1957年,岑麒祥的《普通语言学》才出版,其 中有专门章节介绍和评述索绪尔的理论和观点。
• 从1950年开始,由于政治原因和意识形态 领域中“左”的思潮的干扰,我国语言学 界开始全面接受和学习苏联的语言学理论。 而在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 指导下的苏联语言学界处于一种将阶级对 立和思想对立系联、将意识形态和科学研 究混同的形势之下,认为西方的语言学理 论都是唯心主义的,是资产阶级的东西, 是不正确的、要严厉批判的。而我国语言 学界全盘接受了这些理论,开始对西方及 欧美语言学理论的批判,并在1958—— 1959年达到批判的高潮。
(一)、传统语文学时期:《马氏文通》问世以前的 汉语语法研究; (二)、传统语言学时期:1898年《马氏文通》发 表到1951年赵元任《北京话口语语法》发表前, 分为两个小段: • 1、西方语法体系借鉴时期:1898年到1936年王 力《中国文法学初探》发表前; • 2、西方语法理论借鉴时期:1936年王力《中国 文法学初探》发表到1951年; (三)、现代语言学时期:1951年赵元任《北京话 口语语法》发表至今,分为两个小段: • 1、借鉴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法时期:1951年至 20世纪80年代; • 2、理论和方法多元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 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领域 进入了深入研究探讨和应用的阶段,并在 60年代前半期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 主要代表是朱德熙、吕叔湘。朱德熙的 《说“的”》(1961)、《句法结构》 (1962)和吕叔湘的《说“自由”和“粘 着”》(1962)娴熟的运用了分布、功能 理论和层次分析、扩展、替换等分析方法, 标志着结构主义理论和方法在汉语语法研 究中的成熟。
• 按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变化分期,代表 是胡明扬、邢福义。 • 胡先生将《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 究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 年代,特点是借鉴西方传统语法体系为主; 20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特点是借鉴 西方语法理论为主;50年代末到八十年代, 特点是借鉴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法和转换 生成语法的方法为主。 • 邢福义先生则将这一段分为:套用期(19 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末期);引发期 (20世纪3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末期); 探求期(70年代末期至现在)。
• 2以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为代表的结构主 义理论和方法占主要指导地位,但其传播 和应用过程一波三折。 • 结构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从系统 运用的崛起,到排斥和讳言的潜伏,迎来 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运用阶段,不久又遭到 强烈反对、排斥及至中断,最后终于恢复 并占据主导地位的曲折过程。
• 1951年赵元任《北京话口语语法》发表, 引起了汉语语法学界对结构主义理论的广 泛重视。 • 用词与词的结合关系作划分词类的标准,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子结构,根据位置确 定主语和宾语,分化歧义形式,对结构主 义的全面应用得出了很多可信的结论,其 分析方法迅速扩散开来。 • 1952年开始连载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便是其影响下汉语描写语法的重要著作, 用丰富详实的汉语材料全面检验了描写语 言学的方法。
2.音韵学发展的原因
• 古代的文学作品十分注重音律和谐,音韵 研究成为需要。 • 梵文的传入后,梵文拼音原理给了人们以 启示和借鉴,在其影响下产生了反切的拼 音方法。
3.虚词研究和其他有形式标记的 语法内容的发展
• 没有其它类似语言的研究作比较借鉴 • 也没有强烈的现实需要标志的语法特征就 会得到首先发展。虚词、倒装、省略 等
• 2从重视词汇系统、以词法为主到句法、词 法研究并重。 • 《马氏文通》虽言“专论句读”,但实际 是以词类为纲,陈承泽《国文法草创》也 以讨论词类为主,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 更专论词类,不谈语法特征,不谈语言内 部结构关系。直到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 法》,句法才获得了它在语法中的应有位 置。
• 3研究方法上受逻辑、思维影响严重。一些研究 不是从语法学角度展开,而是从逻辑角度阐述的。 • 马建忠认为各国语法“大旨相似”,把语法和逻 辑、思维混为一谈,在研究方法上不是通过对语 法事实的总结来得出语法规则,而是借用现成的 语法来解释语言事实, • 黎锦熙认为“思想底规律,并不因民族而区分; 句子底逻辑的分析,也不因语言而别异。”由此 可见,他也还没有讲语法和逻辑严格区分开来, 用逻辑分析代替了语法分析。
传统语言学时期:1898年《马氏文通》发 表到1951年赵元任《北京话口语语法》发 表前。
• (一)西方语法体系借鉴时期语法学特征: • 前后分别以《马氏文通》、和黎锦熙的《新著国 语文法》为代表 • 1这一阶段语法研究最主要特征是直接套用拉丁 语或英语的语法体系和框架,没有考虑是否适合 汉语。 • 《马氏文通》“因西文已有之规矩”,杨树达“借 镜”英语文法,章士钊《中等国文典》“诠释之时, 辄案之西文规律”,刘复《中国文法通论》研究 方法主要依据英国语言学家斯威特的《新英语语 法》,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的语法体系主要 来自纳斯菲尔德的《纳氏英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