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的实质:有效增进和公平分配公共利益

2、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3、政策的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4、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5、根据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飞高低,将政策工具分为三类:自愿性工具(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混合性工具(信息与规劝、补贴、产权拍卖、税收与使用者付费)和强制性工具(管制、公共企业和直接提供)

6、政策的制定:社会问题被列入政策议程,如何制定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并从中优选方案。

7、政策的评估:设计出各种政策方案之后,就要对它们进行评估和论证。一般来说,政策方案评估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价和可行性评估,其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8、公共政策合法化:广义: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狭义:主要偏重于从法律角度来解释公共政策合法化;包括决策主体的合法化、决策程序的合法化和决策内容的合法化。

9、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经解释、宣传、组织、实施、服务等活动将政策的观念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10、定量分析:分析一个对象内部几个因素之间或者几个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运用各种数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或满意)的方案及形成对人们有用的信息。具有实证性、明确性、客观性。

11、定性分析:仅仅分析被考察对象所包含的成分或具备的特性,它的主要功能是“解释“,通常用描述型语句表达有关的分析结果。主要方法有历史研究、文献研究、观察研究、逻辑分析、内容分析、实地考察、个案研究等。

12、比较:

定量分析比较准确、清晰,可以精确的用数字说话;定性分析比较直观,容易被大众理解却比较模糊,分析结果有很大的揣测空间

定量分析工作量大,花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比定性分析多

定性分析依赖个人或群体的经验、能力和水平,其标准常常因人而异,往往带有主观任意性;定量分析则比较客观,较少随意性

借助图表、曲线可以把定量分析的结果直观描述

13、量化步骤:确定问题、确定指标、统计调查、计算分析、得到结果

12、合法性审查:是指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将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及其说明,事先送本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既包括形式或程序审查,也包括实质性或实体审查。

13、公共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14、公共政策工具:手段和机制就是公共政策工具,分为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强制性工具。

15、公共政策问题: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16、系统议程:又称为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17、正式议程:又称为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18、政策窗口:政策建议的倡导者提出最得意的解决方案的机会或者是他们促

使其特殊问题受到关注的机会。

19、公共政策效果: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分为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效果、象征性效果。

20、公共政策效率:对于政策成本与政策收益进行衡量的分析方法,政策效率是将政策成本因素考虑在内的政策效果概念,通常表现为政策投入与政策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效果关心的是有效执行政策、实现政策预定目标;效率关心的是如何以最小的政策投入得到最大的政策产出。政策效率必须建立在政策效果基础之上。

公共政策执行模型:

※T.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政策可以被界定为由政府在旧的机构内,设立新的处理公共事务的模式或机构,或改变原来的处理模式的复杂行动。政策发布后在社会产生一种张力,可能会引起激烈的讨论,因此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政策目标,也可能带来一些其它变革。如果在对张力进行处理以后,运作顺畅,就实现某种制度化,在必要的时候才给予回馈。影响政策成败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缺陷在于没有关注执行人员的重要性。

※范米特与范霍恩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政策目标与标准、政策资源、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制行为、执行机构的特性、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执行者偏好的互动状态会影响政策执行绩效。缺点在于对于为何会互相影响说明不够。

※M.麦克劳夫林的政策执行互适模型:政策执行是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和手段做互相调适的一个过程。动态的平衡,政策执行是否有效取决于二者相互调适的程度。缺点在于忽视其他因素,适用范围受限。

※赖因和拉宾诺维茨的政策执行循环模型:政策执行是介于政策意向与行动之间的动态过程,分为拟定纲领阶段、分配资源阶段、监督执行阶段。遵循合法原则、理性原则、共识原则。缺点在于抹杀政策目标群体存在。

※萨马蒂尔和马兹马尼安的政策执行综合模型: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政策以外的变量是起较大作用的主要因素。将政策执行分为执行机构的政策产出、目标团体对政策产出的服从、政策产出的实际影响、感知到政策产出的影响、政策的主要调整五个阶段。

※爱德华的政策执行模型:沟通、资源(人员、信息、设备、权威)、执行者偏好、官僚组织结构的互动关系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情况。缺乏讨论目标群体和各种环境因素影响。

※戈金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重点在于政府间关系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突出强调了地方政府的相对独立性,体现了一种综合的看法,区分了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保罗.A.萨巴蒂尔的政策支持联盟框架:政策子系统包含公私部门的行动者,如政客、政府官员、利益团体领导者、知识精英等,基于相似的价值观念、信仰态度与利益偏好,他们会集结成若干支持联盟,并且采用若干倡导策略,以便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最终希望能够得到具体政策产出,然后将这种产出所引起的冲击反馈到支持联盟。支持联盟之间采用的策略可能有冲突,通过中间的政策掮客的协调,就容易取得平衡的政策影响力。

公共政策议程设立模型:

※科步的政策议程建立模型:1、外在创始型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公民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经阐述和扩散,首先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加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