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工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课题: 蝗虫酯酶同工酶

二、文献综述:

对锥头蝗科、斑腿蝗科、剑角蝗科和斑翅蝗科9种蝗虫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通过生化特征,探讨较高级分类阶元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9种蝗虫共显现26条酶带,种间没有出现共同酶带,不同科样品之间酶谱差异很大,显而易见,同属不同种间的相似性大于同科不同属种间的相似程度,后者又明显大于不同科种间的相似性。【1】以酶酯同工酶法进行同工酶的电泳实验可以得到同工酶酶谱,进而可以得到各种昆虫之间的亲属关系,为蝗虫的分类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方法。【2】

【1】《9种蝗虫酯酶同工酶研究》(韩雅莉; 谭竹钧; 郑哲民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酯酶同工酶多态性及其在昆虫分类学中的应用价值》(郭晓霞; 郑哲民; 于广志;昆虫知识2000年06期)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酯酶同工酶的实验方法,掌握PAGE的基本原理。

2.了解蝗虫属种之间的相关性大小。

3.学会看并记录酶谱的相关现象和数据。

四、实验条件:

实验材料:

锥头蝗科:长额负蝗(大别山),短额负蝗(黄州)

斑翅蝗科:花胫绿纹蝗,疣蝗

剑角蝗科:中华蚱蜢

斑腿蝗科:

稻蝗亚科:中华稻蝗(黄州),山稻蝗(大别山)

蔗蝗亚科:斑角蔗蝗

黑蝗亚科:绿腿腹露蝗

秃蝗亚科:霍山蹦蝗

刺胸蝗亚科:棉蝗

仪器与试剂:

0.2mol/L Na2HPO4500ml:Na2HPO4∙2H2O 17.81g(或Na2HPO4∙12H2O 35.82g),

加水至500ml; 0.2mol/L NaH

2PO

4

500ml:NaH

2

PO

4

∙H

2

O 13.80g(或NaH

2

PO

4

∙2H

2

O 15.60g),加水至500ml;

分离胶贮备液100 ml:1mol/L HCL 48ml,Tris 36.3g,加水至100ml,PH 8.9;

浓缩胶贮备液100 ml:1mol/L HCL 48ml,Tris 5.98g,加水至100ml,PH 6.7;

Acr+Bis混合液:Acr 30g,Bis 0.8g,加水至100ml;

电极缓冲液2000 ml:Tris 12g,甘氨酸 57.6g,加水至2000ml,PH8.3;

10% AP 10ml;

40%蔗糖 200ml ;

7%乙酸 500ml;

TEMED

溴酚兰指示剂。

细沙(1小杯),EP管(5ml,1.5ml各60个),研钵6-8个,枪头(白色1盒,黄色1盒,蓝色2盒)。

琼脂粉,正丁醇,蒸馏水,甘油,PH试纸,滤纸,手套。

垂直板电泳槽,电泳仪,电极线,磁盘3-4个,小刀1把,记号笔,移液枪(1000ul,100ul,20ul),移液管,吸管,玻璃棒,大、小烧杯,量筒,

1ml注射器4个。

五、实验原理和方法:

同工酶(isozyme):催化同一生化反应的、在电场中的运动性质有所不同的一组酶,具有组织、发育及物种的特异性。

酯酶同工酶(Esterase):催化酯类化合物水解的酶类,其作用是催化酯键的水解和合成,反应式为:

一般来说酯酶在生物体内以单体或二聚体的形式起作用,是最复杂最具有多态性的酶系。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酯酶有20多种,这20种酯酶在生

物化学上广义地称为酯酶,但其中只有一部分能用组织化学方法证明。这

些能被证明的酯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底物特异性的非特异性酯酶

(nonspecific esterase),另一类是有底物特异性的特异性酯酶。通常狭

义的酯酶仅指前者,根据它对抑制剂的反应,可区分为芳香基酯酶、羧酸

酯酶、乙酰酯酶等,这些酯酶对底物的特异性不强,酶分子多态现象较普

遍。特异性酯酶,根据它的底物特异性可分为:分解高级脂肪酸酸的酯酶、

分解乙酰胆碱酯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胆碱酯的胆碱酯酶等。

染色原理:

PAGE基本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PAG)作为支持物的一种电泳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Acr)单体和双体双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作

用下聚合成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和一定孔径的大分子物质,分离物能否通过凝胶及通过的速度取决于凝胶孔径的大小,而凝胶孔径大小由单体和双体在凝胶中的总浓度(T),以及双体占总浓度的百分含量(C)即交联度决定,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a代表单体的重量(g);b代表双体的重量(g);m代表溶液的体积(ml)。由上可知,凝胶浓度不同,其交联度不同。交联度随总浓度度(T)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当总浓度一定、交联度增加时,筛孔直径降低。根据这个道理,Richard 等在1965年提出了适合于确定凝胶浓度为5%-20%范围内交联度的经验公式: C= 6.5-0.3T。

1、当分析一个未知样品时,常选用7.5%的标准凝胶或用4%-10%的梯度凝胶试验,以便达到理想浓度的凝胶。

2、本实验采用电泳基质的高PH不连续体系(即凝胶层的不连续性,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PH的不连续性及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凝胶选用AP一TEMED 催化系统。上层凝胶为浓缩胶(大孔胶),T=2.5%,PH6.7,孔径大,样品在此层胶中按分子大小和静电荷多少初步分层浓缩;下层凝胶为分离胶(小孔胶),T=7.5%,PH8.9,孔径小,被初步浓缩的样品进人分离胶后,由于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使样品进一步浓缩并分离成细带。

六、实验步骤:

(l) 样品制备

a、取蝗虫后足股节,蒸馏水冲洗,置冰浴预冷的研钵中,加适量提取液

0.1M磷酸缓冲液及少量石英砂,冰浴中迅速磨成匀浆后倒人5ml尖底离

心管。

b、置入4℃冰箱4h以上,但不宜超过一天,以免酶活性降低。

c、8000-12000转/分钟离心15-20分钟,贮于-4℃下待用。

d、点样时吸取其上清液。

若需较长时间保存样品酶液,则用注射器移上清液至1.5ml带盖离心管,并覆盖等体积40%蔗糖,置于-20℃低温保存,两月内酶活性仍有效。(2) 电泳贮藏液及凝胶配制(见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